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5 23:2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15.1 两种电荷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图示的四种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 金属勺
B. 瓷碗
C. 塑料壳
D. 木铲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B.原子结构与西瓜很相似,西瓜籽就如同分布在原子中的电子
C.擦黑板时粉笔灰飞扬表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D.只要视力足够好,我们凭肉眼就能看到电子
3.将一个用细线悬挂的不带电的轻质泡沫球靠近电脑显示屏,发现小球偏至更靠近电脑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据此推测显示屏(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可能不带电 D.一定带电
4.轻质棒M放在绝缘支架上能自由平衡,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L靠近轻质棒M的A端,A端被吸引,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造成橡胶棒L失去电子 B.摩擦造成毛皮失去电子
C.轻质棒M一定带负电 D.轻质棒M一定带正电
5.下列现象中,与摩擦起电现象无关的是(  )
A.干燥的冬天头发越梳越蓬松 B.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飘落
C.交通运输中用铁桶装运汽油 D.电风扇的扇叶上会有一层灰尘
6.下列物质结构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7.如图所示,一根摩擦过的细棒靠近塑料细丝,塑料细丝被吸起,两根塑料细丝互相排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创造了电荷
B.细棒可能不带电
C.塑料细丝一定不带电
D.摩擦中细棒一定失去了电子
8.小猫在玩耍气球,过一段时间后,气球就“粘”在小猫身上,如图所示,关于这一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小猫和气球摩擦创造了电荷
B.小猫和气球可能带同种电荷
C.气球上的正电荷转移到小猫身上
D.小猫和气球可能带异种电荷
9.三个悬挂的通草球,A球带正电,相互作用如图所示,则C球(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10.用毛皮分别摩擦丝状塑料带和 PVC 管,然后将塑料带放在 PVC 管上方,丝状塑料带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塑料带、PVC 管因带了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B.用摩擦的方法使 PVC 管、塑料带因得失电子而带了电
C.用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塑料带、PVC 管带了电
D.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11.关于简单电现象及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摩擦的方法可以产生电荷
B.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相排斥,小球一定带正电
C.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
D.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相吸引,小球一定带正电
1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A,A箔片张开,验电器B不带电,再用带绝缘柄的金属导体棒连接A、B,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接触后,A的箔片带正电,B的箔片带负电
B.连接的瞬间正电荷从A向B移动
C.金属杆中瞬间电荷移动的方向是从B到A
D.接触后B验电器箔片张开,A验电器箔片闭合
二、填空题
13.A、B、C、D四个带电小球,将它们靠近时,A排斥C,B吸引D,C排斥D,已知D带正电,则A带_______电,B带_______电,C带_______电。
14.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______,当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因为带上______而张开(填“正电荷”或“负电荷”)。
15.“N95”口罩的中间层为多孔结构的熔喷布,熔喷布能过滤比自身空隙小得多、直径仅为0.3μm的颗粒物,原因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处理,使熔喷布得到大量电子而带______(选填“正”或“负”)电,具有______的性质。把口罩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洗晾干后,熔喷布对细微颗粒物的过滤效果严重下降。
16.下面几幅图,是学习力学常需分析的情景,请仔细分析
(1)甲、乙两个带电气球,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同一点,静止时如图所示。这两个气球带的是______(选填“同”或“异”)种电荷,其中甲球对乙球的力为,乙球对甲球的力为,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是______(选填“>”、“<”或“=”);
(2)在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的顶壁上挂着一个小球(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______(选填“加速”、“匀速”、“减速”)运动。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______(选填“是”“不是”或“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3)如图所示的是一种爬杆机器人,他能像人一样沿杆竖直向上匀速爬行。在此过程中,与机器人所受摩擦力平衡的是机器人______(选填“重力”或“对杆的握力”);当机器人对杆的握力增大时,他所受的摩擦力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综合题
17.安全防疫话物理
2020年的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广大医务人员英勇奋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勇挑重担,科技工作者协同攻关,亿万普通劳动者默默奉献,中华儿女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复产复工复学工作中,我们不能麻痹大意,仍需做好防控。
生活中,我们在呼吸、说话、咳嗽和打喷嚏时会向空中喷出飞沫。飞沫的尺寸大约为6到12微米,而一般的分子直径约为0.1纳米左右。虽然我们肉眼难以察觉到飞沫,但它仍属于液体颗粒。病毒的大小约为100纳米,它藏在飞沫里可以存活相当长的时间。一般来说,飞沫传播病毒只有与传染源近距离接触才能实现,而距离传染源1米以外是相对安全的。因此,在特殊时期的公共场所,我们需要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社交距离。
另一个有效措施就是配戴口罩。普通医用一次性口罩一般采用复合多层纤维结构(如图所示),外层为使用纺粘无纺布制成的防水层,主要是防止血液等液体的喷溅。中层为使用熔喷无纺布制成的过滤层,是口罩的核心部分,作用是阻挡病毒。内层也是用无纺布制成,用来吸收佩戴者呼出的湿气。
医用一次性口罩是如何防止空气中的病菌传播的呢?当尺寸较小的微粒运动到口罩的过滤纤维上时,会受到分子的引力作用而被吸附。而对于那些随气流运动的飞沫,在通过口罩的过滤层时,会被过滤材料截住,停留在口罩的过滤层上。此外,口罩的过滤层是使用静电驻极工艺制成的,带有静电,可以吸附微小的细菌和病毒。
戴口罩犹如给我们的呼吸道设置了一道“过滤屏障”,而摘下口罩时,它的外表面不与人体接触,能够把绝大部分病毒、颗粒物阻隔在身体之外。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物质的尺度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___________ ;
A.飞沫 B.分子 C.病毒
(2)飞沫传播 __________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扩散现象;
(3)口罩的过滤层使用静电驻极工艺制成,可以进一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了相同工作原理的是 ___________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多项选择)。
A. B. C. D.
18.阅读以下内容,回答问题:科学家通过摩擦起电得出物体带电的次序,如下表所示,表中任意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
根据西耳斯资料 石棉 玻璃 云母 羊毛 猫皮 铅 绢 纸 木棉 蜡
根据蒙科马利资料 羊毛 尼龙 粘胶丝 木棉 酸碱盐 丙烯树脂 聚乙烯醇
(1)由表可知玻璃棒_____(填“能”或“不能”)带正电,_______(填“能”或“不能”)带负电.
(2)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绢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______(填“强”或“弱”);用羊毛与绢摩擦后,羊毛带___________电,绢带___________电.
(3)由表中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猫皮与尼龙摩擦后两者的带电情况.
19.阅读《石墨烯》,回答问题
石墨烯﹣﹣改变世界的神奇新材料
2015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访问期间特别安排到曼彻斯特大学参观世界最先进的石墨烯研究院,听取了诺沃肖洛夫教授介绍石墨烯研究情况,参观了石墨烯产品展示和生产石墨烯的地下超净实验室.
石墨烯是目前世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作为电导体,它有着和铜一样出色的导电性;作为热导体,它比目前任何其他材料的导热效果都好,而且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利用石墨烯,科学家能够研发一系列具有特殊性质的新材料.比如,石墨烯晶体管的传输速度远远超过目前的硅晶体管.因此有希望应用于全新超级计算机的研发;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造触摸屏、发光板,甚至太阳能电池.如果和其他材料混合,石墨烯还可用于制造更耐热、更结实的电导体,从而使新材料更薄、更轻、更富有弹性,从柔性电子产品到智能服装,从超轻型飞机材料到防弹衣,甚至未来的太空电梯都可以用石墨烯为原料.石墨烯被称为“黑金”,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极有可能掀起一场席卷全球的颠覆性新技术新产业革命.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导电性能来说,石墨烯属于________(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2)石墨烯是一种超轻材料,这里的“轻”是指石墨烯的________小.
(3)石墨烯有希望应用于全新超级计算机的研发,是因为________.
(4)最近国外研究人员通过引入由多层石墨烯制成的交替散热通道,解决了在交通信号灯和电动汽车中使用半导体材料散热的难题,这是利用石墨烯的_____特性.
A.透光性好 B.硬度大 C.导热性好 D.导电性强
20.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的大小大得多,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是点电荷。实验发现,带电量分别为、的两个点电荷距离为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其中为常量。
(1)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同样,电荷周围也存在电场。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产生电场力的作用。点电荷 与之间的作用力实际是(或)的电场对(或)的电场力。物理学中规定: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用表示,则=_____。
(2)如图所示,在距离点电荷为的点放一个点电荷,则点电荷受到的电场力 =_____。点电荷在 点产生的电场强度=_____。
21.探索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
(1)用细绳拴一小球在水平面内绕圆心匀速转动,绳对球有一个指向圆心的拉力,此力叫向心力.向心力的大小与小球的质量成正比、与转动半径成反比、与转动速度的关系图象如甲图.向心力的数学表达式为(比例系数)( )
A. B.
C. D.
(2)乙图中,“×”表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当质量为、带电量为的粒子以速度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进入磁感应强度为的磁场中时,粒子在磁场中会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洛伦兹力的大小并且粒子在磁场中将做匀速圆周运动,粒子所受洛伦兹力就是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该粒子的运动周期,请推导出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的数学表达式________
(3)某带电粒子的电量为(国际单位库仑的符号),质量为kg,在磁感应强度为1×10-4T(国际单位特斯拉的符号)的磁场中以某一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则该粒子运动周期了为______s.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金属勺容易导电,属于导体,故A符合题意;
B.瓷碗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故B不符合题意;
C.塑料壳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故C不符合题意;
D.木铲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详解】
A.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故A正确;
B.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但电子是绕原子核运动的,故B错误;
C.粉笔灰不是分子,是固体小颗粒,故C错误;
D.微观粒子,肉眼是看不到的,故D错误。
故选A。
3.D
【详解】
由图知不带电的轻质泡沫球靠近电脑显示屏时会被吸引,根据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知,显示屏一定带电,不能确定带什么电,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详解】
AB.与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L得到电子带负电,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故A错误,B正确;
CD.轻质棒M的A端被橡胶棒吸引,轻质棒M有两种可能,因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能带正电;因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可能不带电,故CD错误。
故选B。
5.B
【详解】
A.干净的塑料梳子和头发摩擦,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带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是摩擦起电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飘落,是固态小颗粒受重力作用的结果,与摩擦起电无关,故B符合题意;
C.在运输过程中油与罐体之间摩擦会带电,放电现象会引发火灾,所以要用铁桶装汽油,可以及时导走静电,故C不符合题意;
D.电风扇转久了,扇叶上容易附着灰尘;是由于扇叶与空气摩擦起电,带电的扇叶吸引轻小的灰尘,是摩擦起电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A
【详解】
AD.原子由处于中心的原子核及在核外运动的电子组成,故A正确,D错误;
BC.原子核及电子是原子的构成部分,且原子核处于原子的中心,而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故BC错误。
故选A。
7.B
【详解】
A.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电荷发生转移,故A错误;
B.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如果细棒不带电,而塑料细丝带电,细棒靠近塑料细丝,塑料细丝能够被吸起,故B正确;
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塑料细丝彼此排斥,说明一定带同种电荷,故C错误;
D.因为不知道细棒是否带电或带何种电荷,所以不能判断摩擦过程中细棒是否一定失去了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8.D
【详解】
A.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方法将正负电荷分开,即得失电子的过程,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BD.在摩擦起电过程中,由于电子带负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所以小猫和气球只可能带异种电荷,故B错误,D正确;
C.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方法将正负电荷分开,即得失电子的过程,电子带负电,在原子内带正电荷的是原子核,不会发生转移。故C错误。
故选D。
9.D
【详解】
已知A球带正电,A B相互排斥,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可知,B球带正电;B、C相互吸引,根据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带电体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的性质可知,C可能带负电,也有可能不带电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详解】
A.用毛皮摩擦后,塑料带悬浮在PVC管上方,是由于带了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实验中用摩擦的方法使 PVC 管、塑料带因得失电子而带了负电,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与这种现象的原理相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详解】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电荷不能凭空产生,故A错误;
B.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相排斥,说明小球带负电,故B错误;
C.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这个最小电荷量为,人们把它称之为元电荷,故C正确;
D.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相排斥,则小球可能不带电,也有可能带正电,故D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
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接触验电器A后,验电器A会带正电,用带绝缘柄的金属导体棒连接A、B,原先不带电的验电器B会与A带同种电荷即正电,故A错误;
BC.A带正电,B不带电,A由于缺电子会从B上夺得电子,所以B验电器上的自由电子向验电器A上转移,正电荷没有发生移动,故B错误,C正确;
D.接触后B的金属箔片带同种电荷会互相排斥而张开,A验电器由于得到B的电子其正电荷量减少,但俩金属箔片依然带同种电荷会互相排斥而张开,但张角比连接前小,故D错误。
故选C。
13. 正 负 正
【详解】
[1][2][3]由题意知,D带正电,A、C及C、D相互排斥,所以A和C带正电,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B、D相互吸引,所以B带负电,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4.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负电荷
【详解】
[1]验电器的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排斥,金属箔会张开,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它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橡胶棒上多余的电子会转移到验电器上,则验电器也带上负电,即验电器的金属球和两个金属箔片上都带上了负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其两个金属箔片会张开。
15. 负 吸引轻小物体
【详解】
[1]电子带负电荷,所以熔喷布得到大量电子而带负电。
[2]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由于熔喷布带负电,故对轻小物体有吸引作用。
16. 同 = 加速 不是 重力 不变
【详解】
(1)[1]由图知道,两个气球相互排斥,根据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知道,两个气球都带电,并且带的是同种电荷。
[2]甲球对乙球的力F1与乙球对甲球的力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3]列车平稳行驶时,小球和车厢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当列车加速时,因为惯性,小球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小球就向后偏。
[4]通过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知道,若忽略空气阻力不计,此时小球共受到绳子对它的拉力和重力两个力的作用,由二力平衡条件知道,这两个力方向不是正好相反,不在一条直线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
(3)[5][6]机器人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在竖直向上匀速爬行时摩擦力与重力平衡,重力等于摩擦力;机器人在竖直向上匀速爬行时摩擦力与重力平衡,重力不变,握力增大时摩擦力不变。
17. 不属于 B
【详解】
(1)[1]由材料知,飞沫的尺寸大约为6到12微米,而一般的分子直径约为10纳米左右。病毒的大小约为100纳米,故物质的尺度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ACB 。
(2)[2]由材料知,虽然我们肉眼难以察觉到飞沫,但它仍属于液体颗粒。故飞沫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
(3)[3]口罩的过滤层是使用静电驻极工艺制成的,带有静电,可以吸附微小的细菌和病毒。利用的是:带电体具体吸引轻小物体性质的原理。
A.拍打除尘,是利用惯性使灰尘从物体上脱离,故A不符合题意;
B.静电除尘,是利用带电体具体吸引轻小物体性质来除尘的,故B符合题意;
C.真空吸尘,是利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吸尘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利用物料在高压电场内电性的差异而达到分选目的,当物料经过旋转的鼓筒带至电晕电极作用的高压电场中时,物料受到各种电力、离心力、重力的重用。由于各种物料的电性质的不同,受力状态的不同使物料落下时的轨迹不同,从而将金属与非金属混合物分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 能 能 弱 正 负 不能
【详解】
(1)[1][2]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玻璃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石棉强,比云母等物质弱,玻璃与石棉摩擦会得到电子带负电,与云母摩擦时会失去电子带正电;
(2)[3][4][5]由资料可知,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绢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弱;用羊毛与绢摩擦后,羊皮容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绢带负电;
(3)[6]可先比较猫皮与羊毛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羊毛带正电,猫皮带负电,猫皮比羊毛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强;再比较尼龙与羊毛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羊毛带正电,尼龙带负电,尼龙比羊毛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强;故猫皮和尼龙摩擦后,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判断它们带电情况.
19. 导体 密度 传输速度大 C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2)物质的物理属性包含: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导电性、导热性、弹性、磁性等等.
(3)认真读课文,得出结论.石墨烯晶体管的传输速度远远超过目前的硅晶体管,因此有希望应用于全新超级计算机的研发.
(4)石墨烯制成的交替散热通道,说明石墨烯的导热性能好.
【详解】
(1)由文中信息可知,石墨烯有着和铜一样出色的导电性,属于导体;
(2)石墨烯是一种超轻材料,这里的“轻”是指石墨稀的密度小;
(3)石墨烯应用于超级计算机的研发,石墨烯晶体管的传输速度远远超过目前的硅晶体管;
(4)多层石墨烯制成的交替散热通道,解决了交通信号和电动汽车中使用半导体材料散热的难题,说明石墨烯有很好的导热性,故选C;
故答案为(1)导体;(2)密度;(3)传输速度大;(4)C.
【点睛】
本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给出物理课外知识的材料,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物理知识用材料内容回答问题,在中考中出现在频率较高.
20.
【详解】
(1)[1] 物理学中规定: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用表示,所以 ;
(2)[2] 点电荷对距离的点处点电荷的电场力;
[3] 点电荷在 点产生的电场强度:
21. D 3.57×10-7
【详解】
(1)[1]由图象乙可知:向心力的大小F向与转动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向心力的大小F向=,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2)[2]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则
F洛=F向,
即:
qvB=,
则半径R=,
周期为:
T=;
(3)[3]该离子的运动周期为:
T==3.57×10-7s.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