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5望远镜与显微镜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5望远镜与显微镜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5 23:2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4.5 望远镜与显微镜
一、单选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大
B.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刻度线45cm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C.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则光屏应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D.图中此时成像原理与显微镜物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2.如图所示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光学现象。下列现象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B.水中树的倒影
C.夕阳下栏杆的影子
D.放大镜放大的地图
3.下列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图案) B.(水中山的“倒影”)
C.(游戏中的“手影”) D.(钢勺在水面处“折断”)
4.我们常提到各种像,如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其中(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由于光的反射而成像的是②③ D.由于光的折射而成像的是③④
5.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实现遥控的
B.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C.从早晨到中午阳光下旗杆的影子逐渐变短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D.光在发生漫反射时是不遵循反射定律的
6.下列情景中,所成实像的是(  )
A.用放大镜看报纸 B.在电影院看电影
C.欣赏鱼缸中的鱼 D.梳头时的镜中人
7.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树荫下的阴影是小孔成的像
B.图乙中,放大镜利用了光的折射成像
C.图丙中,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
D.图丁中,三棱镜分解太阳光是光的色散现象
8.如四幅图中,图文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是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哈哈镜是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的
C.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D.这是矫正近视眼的光路图
9.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B.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
C.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的镜头
D.显微镜物镜的焦距比目镜的长
10.下列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手影游戏
B.水中倒影
C.花在水珠中的像
D. 筷子在水中“弯折”
11.生产生活中常用到:①老花镜 ②穿衣镜 ③近视镜 ④显微镜 ⑤汽车观后镜 ⑥潜望镜等光学器具。其中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制成的有( )
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地面上呈现人的影子 B.睡莲在水中形成“倒影”
C.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D.放大镜把字“放大”
二、填空题
13.观测月球等天体时应选用________镜,观察细胞内部结构时应选用________镜.看水滴下的叶脉,比旁边的粗糙,因为水滴相当于________镜.
14.平静的湖面上能够映出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儿,人站在湖边能看见水中的鱼儿与鸟儿在一起嬉戏。看见水中的“鱼”是光的______现象,看见水中的“鸟”是光的______现象;找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铅笔的形状______(填“不变”或“变化了”);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时,透过玻璃瓶会看到铅笔尖会逐渐______(填“变长”或“变短”),到某一位置以后,铅笔尖的方向______发生变化,铅笔尖的粗细______发生变化。(以上两空填写“会、不会”)
15.夏天的清晨,荷塘的荷叶上有很多晶莹的露珠,非常漂亮。透过这些露珠,叶子的叶脉可以看得非常清晰。此时的露珠相当于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幻灯机”),所成的像是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16.小丑鱼颜色艳丽、体型较小,因此水族馆常将它放入球形鱼缸中以便观赏如图所示。人在适当的位置可以看到两条鱼,一条是由于光从___________斜射入___________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要___________;另一个是由于球形鱼缸和水的共同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放大的___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
三、综合题
17.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工具.
(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强,应选择______.(填序号)
①大光圈;②小光圈;③平面镜;④凹面镜.
(2)观察写有字母“b”的装片,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______.
(3)如图甲、乙是显微镜观察某生物载玻片时的视野,若视野甲转变成乙,则移动装片时,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才能达到这个要求______.
A.右上方 B.左上方
C.左下方 D.右下方
(4)某显微镜目镜有和,物镜有和,用这台显微镜观察,要使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择目镜为______,物镜为______.
(5)如图丙所示,在一个视野中看一行细胞,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和,如果此时将镜头换成和,那么在这个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______个.
18.如图所示,眼睛、显微镜、望远镜和投影仪用到了我们所学的很多光学知识,里面有眼睛的晶状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投影仪的平面镜和镜头。
  
(1)其工作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的有:_________,其工作原理与放大镜相同的有:_________,利用光的反射的有:________。(以上3个空格均选填图中序号)
(2)图甲中是______眼,要戴上______透镜来矫正。
(3)投影仪屏幕上的像是______立、放大的实像;要使屏幕上的像更大一些,应该将镜头向_____调节,同时投影仪应适当_________屏幕。
19.(1)小明去公园,看到湖中的鱼儿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看到的“鱼”是光的______现象;看到的“白云”是光的______现象(两空均选填“反射”或“折射”),两者都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2)食品运输过程中,通常用干冰或冰块来保鲜,请分别说出这两种方法的物理依据______;
(3)图(a)是铅笔水平放在透明空杯子后的情形,图(b)是给杯子中加水后观察到铅笔的情形,请解释此现象产生的原因 ( )
20.(1)如图所示,CD是发光体AB经凸透镜所成的像,F为凸透镜焦点,O为光心.①请根据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并确定像点D对应的物点A__;②相对于物体AB,所成的像CD是_____________立的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像;
(2)如图所示,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_____,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_____________.
21.1609年8月21日,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展示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按照科学原理制造出来的望远镜.其实最早发现望远镜的人不是伽利略,而是一位叫利波塞的荷兰眼镜商人,这个人在制造镜片的时候,把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透镜合在一起往外看,远处的东西就变近了.伽利略对这个发现很感兴趣,他用数学进行了计算,研究用什么样的镜片,怎样组合在一起效果最好,最后,伽利略做了两根管子,一根管子的一端放凸透镜,另一根管子的一端放凹透镜,其中一根稍细一点,正好可以套在另一根管子里面,自由滑动,这样观察的时候,就可以来回调节,选择合适的距离.就这样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实验,他终于在1609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放大32倍的望远镜.
最早发现望远镜奥秘的人是利波塞,而人类历史上最早按照科学原理制造出望远镜的人却是伽利略,这里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
伽利略制造出来的望远镜与教材上所画的天文望远镜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A错误;
B.图中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可得
f<u=15cm<2f
v=30cm>2f
解得
7.5cm<f<15cm
将蜡烛放在刻度线45cm处,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故不成像,故B错误;
C.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发散光线,则光屏应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C错误;
D.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图中也是,故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
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光斑是太阳的像,这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夕阳下栏杆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放大镜放大的地图是凸透镜成像,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详解】
A.用放大镜观察图案,看到的是图案经放大镜折射后形成的虚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山的“倒影”,是物体通过水面反射形成的虚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游戏中的“手影”,是手挡住了光线形成的暗影区,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钢勺在水面处“折断”,是钢勺在水中的部分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详解】
AB.小孔成像、照相机成像分别可以在光屏和橡胶底片上呈现,是实像,而平面镜成像和放大镜成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是虚像,故A和B不符合题意;
CD.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放大镜和照相机成像是光经过凸透镜发生折射后形成的像,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详解】
A.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实现遥控的,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遥控,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从早晨到中午阳光下旗杆的影子逐渐变短,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黑板上的字,说明光向各个方向反射,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漫反射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6.B
【详解】
A.用放大镜看报纸成的是放大的正立的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
B.在电影院看电影,是投影仪成像,故成的是放大的倒立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
C.欣赏鱼缸中的鱼是光的折射,成的是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
D.梳头时的镜中人,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
【详解】
A.图甲中树荫下的阴影,是树的影子,不是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放大镜是凸透镜,利用了光的折射成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三棱镜分解白光,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A
【详解】
A.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哈哈镜是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的,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A
【详解】
AD.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显微镜的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那么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成在目镜焦点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故A正确,D错误;
BC.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C错误。
故选A。
10.A
【详解】
A.影子是光线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物体被遮挡造成的,是光线照不到的位置,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A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花在水珠中的像是花处在水珠形成的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筷子在水中“弯折”是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在界面处发生了折射,根据光的折射规律,此时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的眼睛逆着折射光线观察时,像成在物的上方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C
【详解】
老花镜是凸透镜,近视镜是凹透镜,显微镜利用的是凸透镜,它们都是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制成的;穿衣镜、汽车观后镜、潜望镜是利用面镜工作的,它们是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工作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2.B
【详解】
A.地面上呈现人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睡莲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属于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
D.放大镜把字“放大”,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望远 显微 放大
【详解】
天体离我们很远,视角很小,无法用肉眼观察,只能通过望远镜来增大人们的视角,故观测月球等天体时应选用望远镜;细胞内部结构很微小,只能用放大倍数很大的显微镜来观察.看水滴下的叶脉,比旁边的粗糙,因为水滴相当于放大镜.
【点睛】
望远镜可以观察到远处的物体;显微镜可以将微小的物体放大,据此分析解答.
14. 折射 反射 变化了 变长 会 会
【详解】
[1][2]人在湖边,看见的鱼是水中的鱼身上的光斜射向空气时,发生了折射形成的虚像;看见水中鸟是湖面上的鸟身上的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
[3]透过装满水的玻璃瓶看另一侧的铅笔,看到的铅笔的形状会发生变化,因为此时的玻璃瓶相当于凸透镜,铅笔身上的光透过玻璃瓶时,发生了折射。
[4][5][6]笔开始比较靠近玻璃瓶时,相当于此时的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所以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时,成的虚像更大,那么透过玻璃瓶看到铅笔尖会逐渐变长,到某一位置以后,即大于焦距后,会成倒立的实像,所以铅笔尖的方向会改变,此后随着物距变大,成像会变小,所以笔尖的粗细会发生变化。
15. 放大镜 虚像
【详解】
[1][2]叶子上的露珠能将叶脉放大成清晰的虚像,此时的露珠相当于放大镜。
16. 水中 空气 浅 虚像
【详解】
[1][2][3]当我们在鱼缸的斜上方看水中的鱼时,水中鱼的光斜射到水面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进入我们的眼睛,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逆着折射光线看到了鱼的虚像,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浅一些。
[4]当从鱼缸侧面看水中鱼时,弧形鱼缸和水正好构成一个凸透镜,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鱼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7. ②③ q C 2
【详解】
(1)[1]显微镜调节光线的结构有遮光器和反光镜,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光线较强(需要弱光)时,使用小光圈;反光镜的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平面镜;
(2)[2]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所成的像是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故观察“b”时看到的像是“q”;
(3)[3]显微镜下的物体的像是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题图甲中看到的物体在左下角,说明物体在右上角,要使像在中央,应把装片向左下方移动,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4)[4]要使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应使用最大的倍数组合,目镜选择;
[5]要使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物镜选择;
(5)[6]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和时,能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是8个,将镜头换成和,放大倍数变为原来的4倍,视野变为原来的,只能看到2个细胞.
18. ①⑤ ②⑥ ④⑦ 近视 凹 倒 物体 远离
【详解】
(1)[1]眼睛晶状体是将远处的物体经过晶状体折射后在视网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望远镜的物镜、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2]显微镜中的目镜与望远镜的目镜与物镜所成的实像距离较近,距离小于一倍焦距,作用所将实像再次放大,所以它们相当于放大镜。
[3]显微镜中的反光镜是将光线反射到载物台上,增加载玻片亮度;投影仪中的平面镜将光线反射到屏幕上,它们都利用光的反射。
(2)[4][5]图甲中,眼睛成像在视网膜之前,说明是晶状体变厚了,是近视眼,要戴上凹透镜来矫正。
(3)[6][7][8]投影仪的物距在1到2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此时物距变小,像就变大,所以要使屏幕上的像更大一些,应该将镜头向物体调节;为了在屏幕上成清晰的像,根据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所以投影仪应适当远离屏幕;投影仪要倒插幻灯片,所以在屏幕上的像是正立的。
19. 折射 反射 虚 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
(1)[1][2][3]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鱼的虚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白云通过水面成像,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2)[4]干冰易升华,升华时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使食品温度降低;冰块易熔化,熔化时从外界吸收热量,使食品温度降低。
(3)[5]装水的透明杯子相当于凸透镜,当物距在1倍焦距以内,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20. 倒 放大 实 目镜 物镜
【详解】
(1)①[1]由过光心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和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另一侧焦点得,像点D对应的物点A如图:
②[2][3][4]由物点A和像点D的位置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此时所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2)[5][6]望远镜的结构中,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
21. 说明在科学上要取得一些成就,必须有超乎常人的好奇心和毅力 伽利略望远镜用凸透镜做物镜,凹透镜做目镜,教材中提到的望远镜用两个凸透镜,或用凹面镜做物镜.
(1)伽利略对事物具有好奇心,并且乐于探究,不怕困难,所以在物理学史上取得了一些成就;
(2)掌握教材天文望远镜的构造,并与短文中的望远镜对比得出结论.
【详解】
(1)利波塞最早发现了望远镜的奥秘,但他没有好奇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而伽利略不但具有好奇心,更具有探究精神,最终制造出望远镜,说明在科学上要取得一些成就,必须有超乎常人的好奇心和毅力等等.
(2)伽利略望远镜用凸透镜做物镜,凹透镜做目镜,教材中提到的望远镜用两个凸透镜,或用凹面镜做物镜.
【点睛】
此题通过短文,让学生学习伽利略对科学探究的毅力及好奇心,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体会含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