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综合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综合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6 10:2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获得(huò) 依赖(nài) 百亿(yì)
B.潜入(qián) 哲学(zhé) 物质(zhì)
C.兰花(lán) 探索(sǔ) 朴素(sù)
2.选择正确的读音( )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 )着许多铃铛,蝙蝠即( )使蒙上眼睛飞几个小时,也不会碰到铃铛。
A.xì jí B.xì jì C.jì jì D.jì jí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哪一项?( )
A.架驶 研究 B.萤屏 豌豆 C.僵硬 世记 D.即使 既然
4.《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作者是( )
A.安徒生 B.法布尔 C.王尔德 D.燕志俊
5.阅读时怎样提一个好问题?(多选)( )
A.我要一边读一边思考。
B.我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提问。
C.我可以多提几个问题,再筛选出好问题。
D.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我要经常提问题。
二、填空题
6.智慧宝典。(先补充成语,再写一个从词语中想到的人物或故事)
腾云( )雾——_____________ 神机( )算——_____________
各( )神通——_____________ 眼观( )路——_____________
刀枪不( )——_____________
7.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
(2)豆荚在生长,豌豆也在生长。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 )
(3)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销响个不停。 ( )
三、语言表达
8.照例子,仿写句子。
(1)这里既温暖,又舒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照例子,用加点词语仿写句子。
(1)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生活在一个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其余的几粒豌豆呢?曾经想飞到广阔世界里去的那一粒,它落到了屋顶的水笕里,被一只鸽子吃掉了。那两粒在地上打滚的豌豆也没有走多远,也被鸽子吃掉了。它们还算有些实际的用途。那本来想飞进太阳里去的豌豆,却落到了水沟里,在脏水里躺了好几个星期,而且涨得大大的。
10.这段话选自________。这个故事的作者是______的______,我还读过他写的其他故事,例如______、_______。
11.这段话运用了下面的哪种修辞手法( )
A.设问 B.夸张 C.比喻 D.排比
12.通过第五粒豌豆和其余几粒豌豆的对比,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啪!豆荚裂开来了。那五粒豆子全都躺在一个孩子的手中。这个孩子紧紧地捏着它们,说可以当作玩具枪的子弹(tán dàn)用。他马上把第一粒豆子装进去,把它射了出去。
“现在我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你来吧!”第一粒豌豆说完就飞走了。
“我,”第二粒说,“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chèn chènɡ)!”于是,它也飞走了。
“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其余的两粒说,“不过,我们还得向前滚。”在没有被装进玩具枪之前,它们从小孩的手中滑落(là luò)到地上,打起滚来。但这两粒豆最终还是被装进玩具枪里去了。它们说:“我们才会射得最远呢!”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最后的那一粒说。它被射到空中,落到顶楼窗子下面的一块旧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fènɡ fénɡ)里。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这粒豆说。
13.给选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4.根据选文内容说说五粒豆的打算分别是什么。
第一粒豌豆:_____________
第二粒豌豆:______________
第三、四粒豌豆:_________
第四、第五粒豌豆:_______
15.“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关于这句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五粒豆侵犯了青苔的地盘,被青苔当作犯人困住,失去了自由,可见青苔比豆子厉害。
B.第五粒豆即便遭受青苔的束缚,也只是暂时的。因为这粒豆子终将战胜困难,生根发芽,它是一粒顽强的豆子。
五、书面表达
16.妙笔生花。
同学们,你观看过日落日出等自然现象吗?你喜欢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这些礼物吗?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或者你看到过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时所学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结合所在的具体词语选择正确读音即可。
A 有误。“依赖”的“赖”应读“lài”。
B 正确。
C 有误。“探索”的“索”应读“suǒ”。
故本题选B。
2.D
【详解】
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
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系:[xì]有联属关系的 ~统。~列。~数。水~。世~。
[jì]结,扣 把鞋带~上。
即: jí,靠近;接触 若~若离。可望而不可~。
D选项正确。
3.D
【详解】
本题考查错别字辨析,结合词语分析,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A项,“架驶”应为“驾驶”;
B项,“萤屏”应为“荧屏”;
C项,“世记”应为“世纪”,故选D。
4.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作者的识记。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安徒生创作于1853年的一篇童话。通过描写五粒豆子的经历,来赞叹生活,描写了五粒豆子的不同的方面,第五粒豆子的事情,让人感动,让人敬佩。
5.ABCD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时提问的能力。
在阅读时要大胆质疑,从不敢提问到想问、敢问、善问,从而促进阅读的效率,提高阅读的质量。
6. 驾 孙悟空 妙 诸葛亮 显 八仙过海 六 封神演义 入 孙悟空
【详解】
考查了补写词语。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不要把字写错误,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写。
再写一个从词语中想到的人物或故事,平时要注意积累。
腾云驾雾,乘着云,驾着雾。古代神话小说中形容神仙的法术。也形容在空中飞腾或奔驰迅速。还形容头脑不清,感到迷迷糊糊。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圣下界!”
神机妙算,指惊人的机智,巧妙地谋划;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
各显神通,比喻在各自工作中显身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眼观六路,意思是眼睛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全面了解。出自《封神演义》。
刀枪不入,意思是原义是刀杀不进枪刺不死。比喻一个人的思想僵化,批评、鼓励都不起作用。与刀枪不入有关的人物有“孙悟空”。
7. 设问 拟人 比喻
【详解】
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2)“豆荚在生长,豌豆也在生长。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句子把“豆荚、豌豆”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销响个不停。 ”句子把“蝙蝠”比作“苍蝇”,运用了比喻的修饰手法。
8. 这里既潮湿又昏暗。 难道你要永远在这里吗?
【详解】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1)本题中“既……又……”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使用其写句子时,要将事物并列的特点描写出来。
(2)例句使用反问的修辞手法,以疑问的语气表示肯定的意思:我们不能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
反问:用否定的句式通过反问来表示肯定的意思,或用肯定的句式通 过反问来表示否定的意思,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问句之中。
仿写的句子使用反问修辞手法写一个语句通顺,表述合理的句子即可。
9. 我最爱冬季的蜡梅,虽然它没有牡丹的娇贵,没有玫瑰的鲜艳,没有百合的清香,也没有康乃馨的温馨。 一下课,他就冲出了教室。 科学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详解】
(1)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
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此题是考查排比词语造句。
示例:我最爱冬季的蜡梅,虽然它没有牡丹的娇贵,没有玫瑰的鲜艳,没有百合的清香,也没有康乃馨的温馨。
(2)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
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此题是考查关联词造句。“一……就……”是条件语句的关联词。
示例:一下课,他就冲出了教室。
(3)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
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改变:发生变化。
示例:科学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10.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丹麦 安徒生 《海的女儿》 《丑小鸭》
11.A
12.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你索取了什么,而在于你对别人付出了什么。
10.
本题考查课文的识记、作家作品。学生可结合课本所学内容进行解答。
这篇课内阅读选自《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个故事的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
他的作品还有《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小锡兵》、《冰雪皇后》、《柳树下的梦》等。
11.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需要仔细阅读文章,在理解句子结构的基础上作答。
设问句是一个语法名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辞格叫设问。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根据内容的需要,设问可以采取连用的形式。 有的文章直接用设问做标题,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分析语段可知,语段结构组成为自问自答,所以是设问句。
12.
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主旨的理解。学生需要在理解语段内容的基础上作答,言之有理即可,但要符合内容主旨。
比如:生命是可贵的,更可贵的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创造价值。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你索取了什么,而在于你对别人付出了什么。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乐于助人,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充实、更美好。
13.dàn√  chèn√  luò√  fènɡ√
14. 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 直接飞进太阳里去。 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15.B
13.
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子弹:zǐ dàn。
相称:xiāng chèn。
滑落:huá luò。
裂缝:liè fèng。
14.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现在我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你来吧!”可知,第一粒豌豆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
由“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可知,第二粒豌豆想直接飞进太阳里去。
由“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不过,我们还得向前滚。”可知,第三、四粒豌豆打算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
由“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可知,第五粒豌豆打算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15.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说小豆子像“一个囚犯”是因为青苔缝隙小,不能动弹,被裹得严实,但是小豌豆拥有顽强的生命力,“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它随遇而安、从容乐观,并没有因为一时的困难而丧失生活的勇气,而是努力地不停地生长。所以理解正确的为B项,第五粒豆即便遭受青苔的束缚,也只是暂时的。因为这粒豆子终将战胜困难,生根发芽,它是一粒顽强的豆子。
16.范文:
日出
清晨,窗外还是灰蒙蒙的一片,太阳还没有出来。
门前的马路笔直地通向东方发鱼肚白的天空,渐渐地被染成鱼肚白的天空越来越多,接着,马路和天空交界的地方出现了红色,那红色就像是墨水滴到了纸上慢慢地发散了开来,渐渐地天空被染成了红色,天上的云朵变成了红色,有的像小羊;有的像飞驰的骏马;有的像一个红红的苹果,忽然红红的苹果变成了一个爱心,又过了一会儿爱心从中间分开了慢慢地变成了两个像米饭团一样的东西。真是变化多端!
接着,天空又被染成了黄色。天空好像一块布,被人染成各种颜色。现在,仰望天空,天空从东到西是一组渐变色:黄色、橙色、红色、粉红、白色、灰色。漂亮极了。
赏完这些后,灰色渐渐沉到西边山里去了。马路尽头出现了一块红色的东西。哦!原来是太阳。太阳从马路后面探出头来,向大地撒下第一缕阳光,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太阳露出了半个身子,现在太阳变成了橙色,像一个姑娘不好意思地露出了半个脸。终于太阳“站”到了马路上,这马路就好像直通太阳一样,多么奇特!一个泛着黄色的橙色太阳从马路上越升越高,照亮世界的黑暗。
太阳升起来了,街上热闹起来了。这太阳可真美丽!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