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下列不属于梅开三度的是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各个领域的成就。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②公私合营后工商业界代表向毛主席报喜③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④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3.某历史老师用下框展示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下列对此阐释正确的是
第一阶段开拓 第二阶段突破 第三阶段腾飞
时间 新中国成立初期 ① 改革开放以来
成就 ② ③
政策 ④
A.①: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后期 B.②: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等成就
C.③: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 D.④: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相继在北京举行。这些活动体现了
A.中国深化改革、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B.世界政治格局局多极化已经形成
C.中国成为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的强国 D.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决定力量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外交事业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外交成就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中国在上海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6.如图是20世纪70年代某报刊登的名为《Highlob(吊高球)》的漫画。它反映出当时的国际形势是
A.中国美国苏联三足鼎立 B.中美缓和,苏联孤立
C.中美恶化,苏联中立 D.美苏冷战,中国中立
7.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成功举行;2015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相继在北京举行。这些活动体现了 ( )
A.世界各国空前团结 B.世界贸易自由化完全实现
C.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D.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8.1978年12月,美国总统卡特发表谈话:中国人民是有才能的人民,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未来的岁月中只会越来越重要。下面选项中,印证了卡特预见的是( )
A.参加万隆会议
B.中国多次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C.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D.中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9.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指出,中美合作可以办很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上世纪70年代,中美开始走向“合作”、关系逐步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是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尼克松访华 D.中美建交
10.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新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发出声音开始于
A.第24届联合国大会 B.第25届联合国大会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第27届联合国大会
11.一位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的“让步“是指
A.接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认可“求同存异”方针
C.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D.赞同中国加入联合国
12.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国的提案,成为联合国历史上著名的“2758号决议”,这一决议使联合国这一最大的国际组织真正名副其实。这一决议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13.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是( )
A.参加万隆会议 B.上海APEC会议的成功
C.恢复联合国会议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4.时间标尺可以展现历史的进展和方向,对下列标尺的历史主题理解正确的是
A.新中国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 B.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历程
C.新中国国防事业发展的历程 D.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
15.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在联合国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决议之后大笑的图片在世界广为流传。这是发生在第几届联合国大会上的事情?( )
A.23届 B.24届 C.25届 D.26届
二、综合题
16.21世纪以来,世界风云变幻。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更是加剧了各国实力的变化,引起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中美关系更是关系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下列图片,总结中美关系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自新冠病毒肆虐以来,中国制度优势更加明显,但美国政府和国会连续出台涉华政策、法案,严重损坏了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持续下滑。回答一下,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3)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你认为中国应该怎么做?
17.中美两国都是当今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中美关系不仅对中美两国,还对整个世界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成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来,苏联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中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安全战略。这种战略调整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缓和中美关系来对抗苏联的威胁,避免两面作战的危险局面。……毛泽东多次表明中国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安会战略的调整是导致中美两国接近的最重要原因。他在1973年2月会见基辛格时说:我们两家处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1975年12月,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福特时也指出,中美联合对付苏联是君子协定。
——摘编自《中美关系缓和的多角度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的标志,并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缓和对中国的影响。另就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结合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D项符合设问,选D项;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日建交是在1972年,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故ABC都是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与设问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2.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②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公私合营后工商业界代表向毛主席报喜;③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④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因此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项正确;BCD项不正确,可排除。故选A项。
【点睛】
3.D
【详解】
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因此对表格阐释正确的是④: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项正确;①:应是20世纪70年的外交成就,如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排除A项;②:应是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排除B项;③:应是1978年后我国外交成就,而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1971年,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
材料反映中国重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表明中国深化改革、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故A项正确;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还没有形成,排除A项;CD夸大了中国的地位和作用,排除。故选A项。
5.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2001年中国在上海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2001年中国在上海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故D项符合题意。ABC均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不符合题意,故选D。
6.B
【详解】
根据漫画《High lob(吊高球)》,可知美国为牵制苏联和中国开始交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两国乒乓球队互访的一系列事件,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友好往来,不仅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项符合题意;中国美国苏联三足鼎立、中美恶化,苏联中立,不符合史实,排除AC项;美苏冷战,中国中立,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7.D
【详解】
材料“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成功举行;2015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相继在北京举行”表明了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活动,D项符合题意;材料并不能看出世界各国空前团结,A排除;世界贸易自由化完全实现表述与史实不符,B排除;材料也不能看出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C排除。故选择D。
8.B
【详解】
根据材料“中国人民是有才能的人民,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未来的岁月中只会越来越重要”可知,卡特认为中国在1978年的世界已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在之后的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中国多次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在维护国际安全的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可以印证卡特的预言。故B项正确;万隆会议,即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中国参加会议,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符合材料的时间要求。故排除A项;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了世界的肯定,但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无关。排除C项;中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属于中国的内政,与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大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
根据题干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符合题意;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A排除;中国重返联合国不是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的标志,B排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是在中美开始走向“合作”之后,D排除。故选择C。
10.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国重返联合国,新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发出声音开始1971年,故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
11.C
【详解】
据“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可知,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双方的敌对时代结束,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中美关系正常化最重要的前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2.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国的提案,成为联合国历史上著名的“2758号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项正确;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决策,排除B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C项;进入21世纪以后,习主席提出了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排除D项。故选A项。
13.B
【详解】
2001年10月在中国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讨论了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面向新世纪的亚太经合组织政策框架等问题,还通过了《上海共识》。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是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故B项正确;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排除A项;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不属于中国举行的多边外交活动,排除C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属于中国举行的多边外交活动,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
根据时间标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以题干时间标尺反映的是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历程,B项正确;新中国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与“1971”“2001 ”等时间不符,排除A项;时间标尺没有体现新中国国防事业发展的历程,排除C项;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1971年10月25日,中国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D项正切,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16.(1)变化:由敌对到正常化;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
(2)台湾问题。
(3)在联合世界其他国家共同抗击疫情的同时,积极加强国内防控措施,恢复发展经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争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等。(符合题意即可)
(1)
依据图片信息,从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再到尼克松访华,可知中美关系由敌对到正常化。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因此中美关系变化的原因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2)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最敏感的问题,美国总是在台湾问题上做文章,干涉中国内政,阻碍中国完成统一大业,因此,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是台湾问题。
(3)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从国家的角度组织答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联合世界其他国家共同抗击疫情的同时,积极加强国内防控措施,恢复发展经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争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为解决共同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等。
【点睛】
17.(1)标志: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的竞争;美国国内的呼声;利用中国遏制苏联;维护美国霸主地位。
(2)影响:结束了长期以来的中美对抗;实现了中国对外的战略调整;遏制了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推动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高潮的出现。
认识: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外交政策;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分歧,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要坚持求同存异);对分歧与矛盾,要加强沟通、对话;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因此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由“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可知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由“日本崛起成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可知日本的竞争;由“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可知利用中国遏制苏联。因此尼克松政府主动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原因,在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的竞争;美国国内的呼声;利用中国遏制苏联;维护美国霸主地位。
(2)根据材料二,由“中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安全战略。这种战略调整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缓和中美关系来对抗苏联的威胁,避免两面作战的危险局面”,可知结束了长期以来的中美对抗;实现了中国对外的战略调整;由“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福特时也指出,中美联合对付苏联是君子协定”,可知遏制了苏联对中国的威胁。因此中美关系缓和对中国的影响,在于结束了长期以来的中美对抗;实现了中国对外的战略调整;遏制了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推动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高潮的出现。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我们应该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外交政策;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分歧,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分歧与矛盾,要加强沟通、对话;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