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0年6月23日,搭载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实现了覆盖全球。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嫦娥一号 D.长征一号
2.“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在“内乱”的同时,仍然取得一些科技成就,如( )
A.青藏公路 B.青藏铁路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3.“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等作为出入通行的电子凭证进入我们的生活,让疫情时代复工复产更加精准、科学和有序。这种便捷的跨地区互认方式的推广,可以用来佐证( )
A.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社会生活 B.妇女地位的提高
C.生态恶化与人口的过快增长问题 D.生物技术的进步
4.某学校举办《建国六十周年》成就展,下列是一个同学搜集到的图片,其中能够反映解决农民“民生”问题的是
A. B.
C. D.
5.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让中医再次引发世界瞩目,也引发了小明同学探究中医历史的兴趣。下面搜集的图片中有一个与小明探究的范围不符,这张图片是
A. 华佗 B. 张仲景
C.《齐民要术》 D. 《黄帝内经》
6.“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遭到巨大破坏,但仍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科技成果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④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1970年4月25日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电评论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一号飞行试验成功
8.2019年7月19日晚天宫二号在运行了1036天后返回地球,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的成功“飞天”得益于
A.生物工程的创新 B.航天工程的进步
C.信息时代的到来 D.原子能技术的发展
9.神舟十三号乘组在轨驻留已经有5个月时间,预计今年4月返回地球,这意味着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即将圆满收官。我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首项成就是( )
A.人造地球卫星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七号
10.从模仿追踪、重点突破到自主创新、引领未来。70多年来,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前沿技术探索方面,中国科技界常有“惊人”创举。这些“惊人”创举有( )
①“文化大革命”期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②一五计划期间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③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嫦娥奔月”表达了人们对于飞天的向往,飞天梦想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一个美好愿望,现在这一愿望早已实现。那么,现实版成功“奔月”的中国载人航天实践最早始于( )
A.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 B.1984年东方红二号发射成功
C.2003年“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D.1999年“神舟一号”成功发射
12.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9年,中国的原子弹研制工作由于苏联专家的突然撤走,遇到重大困难。刚刚起步的中国核工业面临严峻的考验。外国人甚至断言: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中共中央毅然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继续攻关。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三 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向邓小平呈送《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高技术的建议书》,认为应瞄准世界高新技术的前沿,根据国情,选择目标继续积极跟踪,并尽可能在某些领域取得世界领先成就。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研制原子弹的不利因素是什么?并列举一位克服苦难为我国原子弹研制成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2)材料二中的人物是谁?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建议书促成了国家哪一项政策的出台?
(4)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科学技术取得重大成果的原因有哪些?
14.双奥之城见证百年强国梦
材料一
A.介绍序号( ) ①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其创意来源于距今两千多年前西汉智慧——“中华第一灯”长信宫灯。顶部采用了隐藏式通风管道,确保灯内的火焰稳定地燃烧,造型优美又同时具备环保理念。 ②北京冬奥仪式火种台。以“承天载物”为设计理念,创意灵感来自中国传统青铜礼器——尊。仪式火种台采用了尊的曲线造型,基座沉稳,象征“地载万物”。 ③北京夏季奥运会会徽将“京”字演化为舞动的人体,阐释了以运动员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体育内涵。同时,“京”字又巧妙地演化为“文”字,寓意“人文”。
B.介绍序号( )
C.介绍序号( )
(1)阅读图片的简介,在相应的图片中填写介绍序号材料二 奥运会开幕式演出反映出主办城市或国家的历史文化
①三千弟子手举竹简,吟诵孔子《论语》中“礼之用,和为贵”的圣言,表达着儒家文化和谐主题,把古老东方的文化精髓再现到世人面前。 ②展示了中国汉字“和”的演变过程,汉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三个不同字体“和”字向全世界观众解读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进程。一个大大的“和”字,也传递了奥林匹克精神——和平。 ③舞蹈演员将书法、陶瓷、青铜器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符号巧妙地与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结合到了一起,寓意丰富,展示了中国古老的东方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2)仿照示例,在①③两张图片中任选一张,说出图片表演入选奥运会开幕式的原因。示例:②,因为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
材料三
北京冬奥会火炬外观颜色选用银色与红色,象征冰火相约,激情飞扬,照亮冰雪,温暖世界。火炬整体外观以祥云纹样“打底”,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延续,设计既体现了“双奥之城”的传承与发扬,又蕴含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思想。火炬选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成,降低重量,使用氢燃料,燃烧时碳排放为零,体现“绿色”办奥理念和科技冬奥成果。
(3)依据材料三,概括北京冬奥会火炬设计的理念。说一说你可以为实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愿景,做哪些努力。
1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建国前,解放军的重武器主要靠缴获。1950年,解放军陆军只有4个炮兵师,美、日式坦克312辆;空军只有接收、缴获和起义的国民党军队飞机113架;海军的舰艇包括起义、俘获的国民党舰只、改装的渔轮、打捞的沉舰等,总排水量仅有92050吨。1950年起,中国不得不紧急从苏联进口一批武器装备以应对美国这样具有高科技武器装备的敌对力量。
——摘编自王亚志口述,沈志华、李丹慧整理《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与中国的军队装备》等
材料二 尽管毛泽东一再宣称原子弹是“纸老虎”,但中共对这种新式武并非不重视,很早就开始招募在海外的华裔火箭和核能专家。1955年毛泽东在听取发展核工业的汇报时说:“过去几年,其它事情很多,还来不及抓这件事,这件事总是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现在苏联对我们援助,我们一定要搞好。”
——摘编自戴超武《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的破裂》等
材料三 1981年邓小平曾说,“国防建设必须明确服从经济建设,不然国防建设也是空的”“军工力量不纳入整个经济发展范围,是极大的浪费”。此后,一大批军工企业在历经曲折的探索后脱颖而出,一跃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领跑者,其生产的武器装备修正了以往科技含量不高、研发迟缓等弊端,有力地促进了我军装备现代化。
——摘编自崔萱《邓小平国防经济改革思想及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建国时军队军事装备的特点,分析1950年中国紧急从苏联进口武器的直接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发展核武器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发展军工产业新思路出台的背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4月24日,中国在第一个火箭发射实验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5个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A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D
【详解】
根据材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可知反映的内乱是指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我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这是我国的一场内乱,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巨大的危害。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D项正确;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青藏公路通车,排除A项;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排除B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1964年,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作为出入通行的电子凭证,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在电子计算技术的基础上网络信息技术的产物。A项正确;妇女地位的提高、生态恶化与人口的过快增长问题、生物技术的进步,都与题干内容没有联系,排除BCD项。故选A项。
4.C
【详解】
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南优二号”,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C项正确;“东方红一号”卫星和载人航天飞船属于我国在空间和航天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排除AB项;重返联合国属于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
根据材料“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让中医再次引发世界瞩目”结合所学可知华佗的麻沸散、五禽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和《黄帝内经》都是中医著作或者成就。贾思勰《齐民要术》是农学作品,与中医无关,C项符合题意;ABD项都是与中医学有关,不符题意,排除。故选C项。
6.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文化大革命发生在1966﹣1976年。①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①不符合题意;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②符合题意;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③符合题意;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
7.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1970年4月”“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电评论的是“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C项正确;1964年10月16日,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在西部地区爆炸成功,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67年6月17日,在我国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排除B项;神舟一号飞行试验成功是在1999年11月,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国航天工程取得巨大成就,天宫二号就是这种成就的具体体现,故B符合题意;克隆技术是生物工程创新的具体体现,故A不符合题意;信息时代的到来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结果,故C不符合题意;核电站的出现体现了原子能技术的发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C项正确;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排除A项;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排除B项;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①正确;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③正确;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④正确。故①③④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1965年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不是一五计划期间,②错误,故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中国载人航天实践最早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选项C符合题意;人造卫星与载人航天不符,A排除;东方红二号属于卫星与载人航天不符,B排除;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D排除。故选C。
12.D
【详解】
图片“蘑菇云”是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情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西北地区爆炸成功,“蘑菇云”腾空而起。故D符合题意;“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不会出现“蘑菇云”,故A不符合题意;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与图片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与图片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识图,通过分析图片,认识图片是原子弹爆炸成功时特有的“蘑菇云”,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3.(1)中苏关系破裂。 邓稼先、钱三强 或 王淦昌 (答任一人)
(2)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3)863计划。
(4)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制定了相关的有效政策;科研工作者的努力;(答任一点,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详解】
(1)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中苏意识形态分歧,中苏关系破裂。因此,依据材料一“ 1959年,中国的原子弹研制工作由于苏联专家的突然撤走”可知是中苏关系破裂;依据所学可知,当时克服苦难为我国原子弹研制成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主要有邓稼先、钱三强等。
(2)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因此,依据材料二中人物可知是袁隆平;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成就是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解决了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
(3)“863计划”又叫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因此,依据材料二时间和事件可知,这一建议书促成了国家863计划政策的出台。
(4)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和所学可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重大成果的原因有国家领导人的重视、相关有效政策的制定以及科研工作者的努力等。
14.(1)A:③;B:①;C:②。
(2)①,因为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因为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彰显了东方智慧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3)理念:突出奥运精神;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体现环保与科技理念。努力:从自身做起,好好学习;注意环保,积极宣传;传播正能量等。
(1)
根据材料一“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顶部采用了隐藏式通风管道”等信息可知,①描述的是图片B;根据材料一“北京冬奥仪式火种台”“创意灵感来自中国传统青铜礼器——尊。仪式火种台采用了尊的曲线造型”等信息可知,②描述的是C;根据材料一“北京夏季奥运会会徽将‘京’字演化为舞动的人体”可知,③描述的是A。所以正确对应次序为A与③、B与①、C与②。
(2)
参照题干中②汉字入选奥运会开幕式原因解释的示例,结合所学知识,在①③中任选其一并说明原因即可。例如,选择①儒家文化,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等角度说明原因。还可以选择③造纸术,结合所学知识,从造纸术是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一项杰出的创造,彰显了东方智慧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等角度说明原因。
(3)
理念:根据材料三“北京冬奥会火炬外观颜色选用银色与红色,象征冰火相约,激情飞扬,照亮冰雪,温暖世界。”可知,突出奥运精神;根据材料三“火炬整体外观以祥云纹样“打底”,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延续,设计既体现了‘双奥之城’的传承与发扬,又蕴含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思想”可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根据材料三“火炬选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成,降低重量,使用氢燃料,燃烧时碳排放为零,体现‘绿色’办奥理念和科技冬奥成果”可知,体现环保与科技理念。努力:结合自身学习生活实际,从好好学习;注意环保,积极宣传;传播正能量等角度进行回答。
【点睛】
15.(1)特点:重武器少;武器来源复杂;武器性能落后;自身军事工业孱弱
原因:抗美援朝的需要。
(2)领导人的重视;一定的专门人才储备;国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绩;苏联的援助。
(3)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
【详解】
(1)问题一:依据材料一信息“建国前,解放军的重武器主要靠缴获”“1950年,解放军陆军只有4个炮兵师,美、日式坦克312辆;空军只有接收、缴获和起义的国民党军队飞机113架;海军的舰艇包括起义、俘获的国民党舰只、改装的渔轮、打捞的沉舰等”可知,新中国建国时军队军事装备的特点是:重武器少;武器来源复杂;武器性能落后;自身军事工业孱弱。问题二:依据材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所以1950年中国紧急从苏联进口武器来对抗美军先进武器。
(2)依据材料二信息“中共对这种新式武并非不重视,很早就开始招募在海外的华裔火箭和核能专家”“过去几年,其它事情很多,还来不及抓这件事,这件事总是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现在苏联对我们援助,我们一定要搞好”可知,新中国发展核武器的有利条件是:领导人的重视;一定的专门人才储备;国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绩;苏联的援助。
(3)依据材料三信息“1981年邓小平曾说,国防建设必须明确服从经济建设,不然国防建设也是空的”并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