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3.1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3.1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6 00:2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13.1 分子热运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麦浪起伏 B.尘土飞扬 C.花香四溢 D.大雪纷飞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诗词包含了大量的物理知识。宋代诗人陆游在《梅花绝句》中写道:“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诗句中的“香不断”说明(  )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隙
3.甲、乙、丙三幅图中,能形象的描述气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4.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下面的各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雪花纷飞 B.冬去春来
C.万物生长 D.鸟语花香
5.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密度比水大的硫酸铜水溶液。静放几天,界面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如图所示,如果静放足够长的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分子无法运动到量筒底部
B.液体会一直保持图乙所示状态
C.两种液体混合均匀后分子不再运动
D.液体温度升高可加快混合的速度
6.一瓶氧气在抢救病人的时候用掉一半,剩下的氧气与原来的比较(  )
A.质量减小,体积不变 B.质量不变,体积不变
C.质量减小,体积变大 D.质量不变,体积减小
7.关于运动和能量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灰尘飞舞属于微观运动 B.原子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
C.从远处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运动 D.行驶中的汽车具有能量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打开醋瓶闻到醋香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B.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谱线红移”说明星系在远离而去
D.地上洒水感到凉快说明水的比热容大
9.如图所示,荷叶上的水珠如颗颗珍珠一般,摇一摇荷叶,水珠会很快滑落,荷叶上竟然滴水不沾。关于荷叶上水珠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也静止不动
B.很小的水珠就是一个水分子
C.荷叶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10.如图所示,民间艺人将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然后用它在平板上“画成”各种小动物,静待慢慢变硬后就制作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关于“糖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糖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减少
B.糖的内能一直在增加
C.糖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
D.固态糖分子固定不动
二、填空题
11.“黄河故道芳菲天,大套梨花来相见”,2021年中国滨海梨花节如约而至(如图所示)。满园梨花香扑鼻而来,这是_________现象,说明分子一直在做永不停息地________运动。中午时温度升高,香味更加浓郁,说明了________。
12.午餐前老师向我们的双手喷洒酒精进行消毒,此时我们会闻到浓浓的酒精味,这说明酒精分子在______,同时双手感觉有些凉,这是因为酒精蒸发要______热。
13.生活中有很多情景,例如①飞奔的猎豹、②禾苗长高、③闻到花香,以上属于机械运动的是_______,(①/②/③)以上主要因为分子运动的是_______(①/②/③)。
14.两个相同的杯子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同种普洱茶块,茶水的颜色变化较快的是装有___________水(选填“热”“冷”)的那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5.如图是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其中图乙表示该物质的____________态,该物质由图甲状态变为图乙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16.阅读下面摘自百度·百科的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雾霾天气——空气中含有较多的细颗粒物.PM2.5表示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μm的细颗粒物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细颗粒物的形成,人为的因素是各种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其来源包括发电、冶金、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程中排放的烟尘以及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细颗粒物粒径小,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可以长时间、大范围的漫游、悬浮,吸入人体会对呼吸系统、心肺甚至大脑造成伤害.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立方米PM2.5小于10μg(1μg=10-6g)为安全值.
(1)PM2.5在大气中的漫游________(填“是”或“不是”)分子无规则运.
(2)2013年5月13日,银川市出现雾霾天气,空气监测PM2.5为107μg/m3,即相当于100m3空气中细颗粒物的质量为________g,市区笼罩在浮尘中,给出行的市民带来不便.
(3)请你结合生活体验,提出两条改善雾霾天气的措施_________.
17.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为什么没有固定体积.
(2)取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先倒入半杯水,再放入一大块冰糖,立即在玻璃杯外壁液面位置做上记号,冰糖完全溶解后液面低于记号.
18.(1)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的热水,另一杯是50℃的冷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①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_____;
②该实验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_____有关.
(2)如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一现象表明_____.
(3)将一半酒精和一半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这一现象说明_____.
19.英德是广东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也是中国红茶之乡,“英红九号”深受人们的喜爱,被销往全国各地,其中茶文化就包含了许多物理知识,如图所示。
(1)通过加热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______,这便是制茶中的“杀青”。用沸水才能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为温度越高______现象越明显;
(2)壶嘴与壶身相通而且等高,是利用______原理制成的,壶盖上有小孔是利用______,便于将茶水倒入杯中;
(3)用如图所示的夹子夹茶叶时,夹子相当于一个______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4)冬天向壶中倒入刚烧开的沸水泡茶时,会看到水冒“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放热____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麦浪起伏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尘土飞扬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花香四溢是由于花香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符合题意;
D.大雪纷飞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详解】
二十里中香不断,香不断说明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花香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使人闻到香味,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详解】
气态物质分子间几乎不受力的作用,分子可以自由运动,这使得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图中能形象的描述气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丙图,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详解】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A.雪花纷飞,雪花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的发生变化,所以雪花纷飞是机械运动,故A符合题意;
B.冬去春来,四季更替不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万物生长,中间存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听到鸟语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闻到花香属于扩散现象,是分子的微观运动,不是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D
【详解】
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水分子能运动到量筒底部,故A错误;
B.如果再放置几天,不会保持图乙所示状态,两种液体混合更加均匀,故B错误;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两种液体混合均匀后分子还在运动,故C错误;
D.液体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可加快混合的速度,故D正确。
故选D。
6.A
【详解】
氧气瓶中的氧气被用掉了一半,故剩下的氧气质量比原来的小,由于剩下的氧气仍旧均匀的分布在体积大小不变的氧气瓶中,故剩下的氧气体积与原来的氧气体积是一样的,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了,故A选项符合题意,BC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A
【详解】
A.灰尘飞舞是机械运动,不是微观运动,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从远处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行驶中的汽车具有动能,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D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物质的分子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就叫扩散现象;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详解】
A、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打开醋瓶会闻到醋香,故A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固体很难被压缩,故B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当星系离我们远去时,光谱会发生红移,即“星系红移”,这也说明了宇宙在膨胀,故C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地上洒水,水蒸发会吸收周围的热量,才感到凉快,故D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D
【详解】
A.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很小的水珠由大量的水分子组成的,故B错误;
C.荷叶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既有斥力,也有引力,故C错误;
D.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珠,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才会聚集成一个大水珠,故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D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
A.糖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A错误;
B.糖在加热过程熔化,内能增加;慢慢变硬形成“糖画”的过程,糖由液态凝固为固态,凝固放热,内能减小,故B错误;
C.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与斥力,所以糖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故C正确;
D.分子总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固态糖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11. 扩散 无规则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详解】
[1][2]能闻到梨花香,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3]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中午温度升高时,花香会更浓郁。
12.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吸
【详解】
[1]闻到浓浓的酒精味,说明酒精分子进入到了空气中,这是扩散现象,表明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酒精蒸发时,由液态变为气态,这是吸热的过程,所以双手感觉有些凉。
13. ① ③
【详解】
[1][2]①飞奔的猎豹相对于地球发生了位置的变化,属于机械运动;②禾苗长高,是生物变化,其中包含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也不属于分子运动;③闻到花香,香味扩散,但看不见物质的运动,属于分子运动。
14. 热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详解】
[1][2]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两个相同的杯子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同种普洱茶块,茶水的颜色变化较快的是装有热水的那杯。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5. 液 熔化
【详解】
[1]如图,其中甲图所示分子排列规则,间距小,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属于固体分子的结构,乙图分子排列不规则,间距略大,没有一定的形状,属于液体分子的结构;丙图中分子排列不规则,间距离较大,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属于气体分子的结构,故其中图乙表示该物质的液态。
[2]该物质由图甲状态变为图乙状态时,是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过程。
16. 不是 1000g ①提高燃料的利用率;②大量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详解】
(1)[1]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所以,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是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的运动;
(2)[2] 由知道,100m3 的空气中PM2.5的颗粒物的质量是:
m=ρV=107 μg/m3 ×100m3 =109 μg=1000g;
(3)[3]根据题干中雾霾天气的形成知道,改善雾霾天气的措施是:①提高燃料的利用率;②大量植树造林等等.
17.(1)空气是由多种分子组成的,分子间距较大,分子间作用力几乎为零(2)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在水分子作用下糖的分子不断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间隔当中,使液体体积减小
【详解】
解答:(1))空气是由多种分子组成的,分子间距较大,分子间作用力几乎为零,因此空气没有固定体积.
(2)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在水分子作用下糖的分子不断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间隔当中,使液体总体积减小.
18. 乙 温度 分子间有引力 分子间有间隙
【详解】
①由图a可知,乙杯中墨水扩散的快,说明盛有热水的是乙.
②该实验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一现象表明分子间有引力.
将一半酒精和一半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这一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19. 蒸发(或汽化) 扩散 连通器 大气压 费力 液化
【详解】
(1)[1\加热时茶叶中的水分快速蒸发(或汽化),变成水蒸气,这便制茶中的“杀青”。
[2]用沸水才能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为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茶的分子能更快地扩散到水中。
(2)[3]壶嘴与壶身相通且等高,这样形成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所以是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4]壶盖上有小孔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便于茶水倒入杯中,因为这种茶壶的严密性较好,若壶盖上没有小孔,收壶内的气压小,而壶外的气压大,那么茶水很难倒出,而壶盖上的小孔可让空气进入壶内,让壶内外的气压相同,茶水很容易就能倒出了。
(3)[5]如图所示的夹子相当于一个费力杠杆,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使用的时候虽不能省力,但能省距离。
(4)[6]冬天用沸水泡茶时,会看到冒“白气”,这个现象是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而形成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