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误差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
B.由于眼睛不可能估计得非常准,所以没有必要估读
C.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2.如图,两位工作人员正与202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合影。图中冰墩墩(包括底座)的高度约为( )
A.0.5m B.1.0m C.1.7m D.2.5m
3.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合理的是( )
A.万里长城全长约670m
B.一本物理书长2.67cm
C.一元硬币的直径为18.0dm
D.一位同学的身高约165cm
4.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就可避免误差的产生
B.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减小误差
C.误差是由于测量者操作错误而产生的,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
D.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者估读而产生的误差
5.估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估测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A.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kg B.同学们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约为36 ℃
C.初中生跑100m所需的时间约为9s D.普通居民住房的房间门高约2m
6.哲贤同学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结果分别为4.22cm、4.23cm、4.215cm、4.53cm、4.23c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五次测量中有一次数据错误 B.第三次实验数据最精确
C.所测物体的长度为4.23cm D.所测物体的长度为4.22cm
7.如图所示,工作人员手托的是“越王勾践剑”。这把剑历经两千多年,出土时仍锋利无比,剑身丝毫不见锈斑,令世人对古人的铸造技术惊叹不已。根据图片信息,对这把剑的长度估测合理的是( )
A.0.5m B.1.5m C.2m D.2.5m
8.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不正确的是( )
A.如图中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B.如图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2.0cm
C.如图中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除以纸的张数,可以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D.如图中把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
9.用毫米刻度尺对一工件做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10.生活处处皆物理,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你正常呼吸一次所用时间约
B.你答题所用2B铅笔的质量约800g
C.你使用的物理课本长度大约是26cm
D.你晨检时正常体温(额温)大于37.4oC
11.以下测量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不能减小误差的是( )
A.用刻度尺多次测量同一本书的长度
B.用秒表多次测量同一人正常登上三楼的时间
C.多次测量气泡在水管中同一段路程的时间
D.用同一把刻度尺多次测量同一人登上不同楼层的高度
12.“一张纸折叠103次后厚度将超过宇宙边界”这一视频标题引发了小兰的思考。为测量某参考书中一张纸的厚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
B.此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C.参考书共200页,测出整本书总厚度记为L,然后再用总厚度L除以纸的页数200,则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l=
D.测量厚度时,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
二、填空题
13.小华利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一枚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2017丁酉(鸡)年纪念币的直径.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测得纪念币的直径是________ cm.
14.刻度尺是学生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遵守其使用规则,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如图所示为小明测量纽扣的情景,纽扣的直径是______cm。
15.(1)如图所示的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停表的读数是______s。
(2)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下图所示的常用液体体温计,它是利用液体的______的性质制成,它的量程是______,此时的示数是______。
16.如图所示,所测物体长度为______cm;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 ______(选填“消除”或“减小”)误差。
三、综合题
17.亲爱的同学们,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础,请完成下列有关测量的问题.
(1)如图1所示的刻度尺,其分度值为________mm,被测物体的长度在实际测量时,往往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3)如图3中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
18.(1)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纽扣的直径是 ______cm。
(2)在图乙中OA′是入射光线AO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BO的反射光线和该入射光线在水中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______
(3)在图丙中F是透镜的焦点,a、b是烛焰发出的两条光线,a与两焦点连线平行,b经过透镜中心。请作出a、b两条光线通过透镜之后的光路图。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牛顿发现,颜色不是物体固有的特性,而是光经过物体表面吸收和反射之后,我们看到反射的光。比如,红色不是苹果本身带有的,而是苹果表面将其它颜色的光吸收,反射的光的颜色被我们的眼晴所接收,大脑识别是红色的,所以我们看到的苹果是红色的。光在传播过程中可能被反射,也可能被散射。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光在空气中传播时,会遇到大气分子、水蒸气微粒以及尘埃微粒等障碍物,障碍物会将光的一部分能量散射出去,而另一部分能量穿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散射出去的能量占多大比例与光的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过的能量越少。
在相同条件下,红、橙光被散射出去的能量少,而穿过的能量多,可以传到越远的地方,因此用红灯表示停止和危险的信号,可以使车辆和行人在远处就能发现,及早做好准备。雾天行车,车上要开黄色雾灯,也是这个道理。太阳光中蓝光被微小生埃散射要比红光强十倍以上,因此天空呈浅蓝色,是大气散射太阳光的结果。
(1)红光波长在630nm至780nm之间,630nm= ___________ m,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 ___________ m/s。
(2)如图所示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的色散现象,这说明白光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光的色散实质是属于光的___________现象。
(3)雾天行车,要开黄色雾灯的道理是黄色光的波长 ___________ (选填“较长”或“较短”),穿过的能量 ___________ (选填“较多”或“较少”),可以传到较远的地方。
20.读数与作图
(1)如下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m.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_______.
(3)完成甲图中的光路图_______
(4)完成乙图中的光路图_______
21.刻漏是人类最早制造的不完全依赖天象、相对独立运行的计时仪器.刻漏以水等液体(也有少数例外,如水银或沙等)为工作物质,根据流水的量与流逝时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漏壶或箭壶中的水量变化来度量时间的.我国使用刻漏的时间非常早,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大约公元前2070年),约在汉武帝时期发明了浮箭漏.如图所示为单级浮箭漏示意图.漏,指漏壶;刻,指箭尺上的刻度;箭,就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浮箭漏由两只漏壶组成,一只是播水壶,另一只是受水壶,因为壶内装有指示时刻的箭尺,所以通常称为箭壶.随着受水壶内水位的上升,安在箭舟上的箭尺随之上浮,所以称作浮箭漏.但这种浮箭漏计时误差较大,西汉时期的巨野铜漏日误差约为6分钟左右.经过人们的调整,东汉以后,我国刻漏的最好的日误差已经可以达到在20s左右.而欧洲直到1715年,机械钟的计时精度才达到日误差几秒的数量级.
(1)你认为单级浮箭漏误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 .
(2)请你猜想一种减少(1)中误差的方法: ________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估读值,再多估读几位没有意义,故A错误;
B.为了减小误差,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是非常有必要的,故B错误;
C.即使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但误差无法避免,只能减小,故C错误;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有效方法之一,故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
人的身高约1.7m,由图可知,图中冰墩墩(包括底座)的高度与人体身高接近,约为1.7m,故ABD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详解】
A.根据实际情况可知,万里长城全长约6700km,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实际情况可知,一本物理书长2.67dm,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实际情况可知,一元硬币的直径为18.0mm,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实际情况可知,一位同学的身高约165cm,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详解】
A.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通过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也不能避免误差的产生,故A错误;
B.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得到光反射实验的普遍规律,故B错误;
C.误差总是存在的,误差是真实值与测量值的偏差,由于测量者操作错误而产生的是错误,不是误差,故C错误;
D.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者估读而产生的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5.D
【详解】
A.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0.3kg,故A不符合题意;
B.同学们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约为25℃,故B不符合题意;
C.初中生跑100m所需的时间为15s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实际生活中,普通居民住房的房间门高约为2m,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
A.分度值为1mm,则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且除最后一位估读值外,前三位准确值应相同,因此五次测量中有两次数据错误,它们是第三次和第四次,故A错误;
B.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只能估读到0.1mm,而估读到0.01mm是没有意义的,故B错误;
CD.将测量正确的三次数据求平均值得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7.A
【详解】
根据图片信息知道的,这把剑的长度接近人身体的宽度,大约是0.5m,故只有A正确。
故选A。
8.B
【详解】
A.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可以测出,要测量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可以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纪念币左端与2.00cm对齐,右端与4.00cm对齐,所以纪念币的直径为
L=4.00cm﹣2.00cm=2.00cm
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一张纸的厚度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所以测量纸的厚度时,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细金属丝的直径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所以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详解】
A.测量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在被测物体上要放正,故A错误;
B.被测物体的一端应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故B错误;
CD.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则图中工件的长度为3.80cm,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
A.你正常呼吸一次所用时间约3~5s,故A不符合题意;
B.你答题所用2B铅笔的质量约8g,故B不符合题意;
C.你使用的物理课本长度大约是25~26cm,故C符合题意;
D.你晨检时正常体温约为36.5℃,若体温高于37.4℃则是发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D
【详解】
A.同一本书的长度,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A不符合题意;
B.同一段路程多次测量时间,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B不符合题意;
C.同一段路程的时间,多次测量时间,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C不符合题意;
D.多次测量同一人登上不同楼层的高度,楼层不同,高度不同,求平均值无意义,不能减小误差,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D
【详解】
A.因为一张纸的厚度一般小于1mm,故不能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故A错误;
B.测量过程中误差不可避免,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B错误;
C.参考书共200页,则有100张,测出整本书总厚度记为L,然后再用总厚度L除以纸的页数100,则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故C错误;
D.测量厚度时,零刻度线磨损的尺仍然可以使用,但其它整数刻度值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故D正确。
故选D。
13. 1mm 4.00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详解】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纪念币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5.00cm对齐,所以纪念币的直径为d=5.00cm 1.00cm=4.00cm.
14. 垂直 1.15
【详解】
[1]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读数准确。
[2]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纽扣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3.15cm对齐,所以纽扣的直径为
d=3.15cm-2.00cm=1.15cm
15. 1.15 101 热胀冷缩 3542 38
【详解】
(1)[1] 由图可知,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测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而是1.00cm的刻线,物体的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2.1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2.15cm-1.00cm=1.15cm
[2]停表中的小表盘是以分钟为单位的,每一格表示0.5分钟,大表盘是以秒为单位的,每一小格表示0.1s,小表盘的指针在1分钟到2分钟之间,且超过1.5分钟,大表盘的指针在41秒处,因此秒表读数为
1min41s=101s
(2)[3]如图所示的常用液体体温计,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由图可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即该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
[5]由图可知该体温计1分成10个小格,一小格代表0.1,即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故此时的示数为38。
16. 1.85 减小
【详解】
[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刻度尺的测量结果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所以所测物体长度为1.85cm。
[2]误差只能减小,而不可能消除,故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减小误差。
17. 1 减小误差 热胀冷缩 -19 67.5
【详解】
(1)[1]由图像可知刻度尺最小一格对应1mm,因此分度值为1mm;
[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减少误差;
(2)[3]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4]由图像可知,温度计示数向下增大,因此为零下,温度计的示数为-19℃;
(3)[5]由图像可知分针指在1min至2min之间,靠近1min刻度处,秒针指在7.5s处,因此秒表的读数为1min7.5s即67.5s。
18. 1mm 1.15
【详解】
(1)[1]由图甲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2]纽扣左侧与2.0cm刻度线对齐,读作2.00cm,右侧在3.1cm刻度线和3.2cm刻度线之间,估读为3.15cm,所以纽扣的直径为
d=3.15cm﹣2.00cm=1.15cm
(2)[3]图乙中法线已作出,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画出BO的反射光线;由图知,入射光线AO和BO相比,BO的入射角较小,所以BO经水面折射后的折射角也较小,则BO对应的折射光线OB′应画在OA′和法线之间,如图
;
(3)[4]a这条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其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b这条入射光线过光心,过光心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变,如图
。
19. 6.3 × 10-7 3 × 108 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色光) 折射 较长 较多
【详解】
(1)[1]因为1nm=10 9m,所以
630nm=630×10 9m=6.3×10 7m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0×108m/s。
(2)[3]太阳光经过棱镜时,在光屏上看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色带,说明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4]各种色光经过三棱镜时,因为偏折程度不同,所以出现色散现象,其实质是光的折射现象。
(3)[5][6]雾灯最好用黄色的光,因为黄光波长较长不容易散射,这样才有较强的穿透能力,穿过的能量较多,才能让更远的人看到,所以雾灯采用黄光。
20. 2.20cm
【详解】
试题分析:(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起始端从零开始,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因此物体的长度为2.20cm;
(2)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3)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则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所示:
(4)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透镜的光路图
21. 播水壶中的水位会随时间下降,流出的水速度会逐渐减小,导致计时不准确 及时向播水壶中添加水,保证水位几乎不变
【详解】
(1)水位不同,播水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不同,水位越高,播水壶流出的速度越大,水位越低,播水壶流出的速度越小.当播水壶中的水位会随时间下降,流出的水速度会逐渐减小,导致计时不准确;
(2)要想让播水壶流出水的速度不变,必须让水位高度保持不变,因此及时向播水壶中添加水,保证水位几乎不变,可以减小测量时间误差.
故答案为(1)播水壶中的水位会随时间下降,流出的水速度会逐渐减小,导致计时不准确;
(2)及时向播水壶中添加水,保证水位几乎不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