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3测试题 2013.01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 命题人: 佘春林
1.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是:( ) 审题人:林长兵 杨学兵
①.区域经济一体化 ②.地缘合作与冲突并存
③.世界政治多极化 ④. 经济全球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某地区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比例变化图。回答2-4题。
2.第一产业包括 ( )
A.工业 B.林业 C.商业 D.旅游业
3.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
A. 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B. 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拉动为主 C. 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D. 第二产业产值变幅最大
4.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上升极慢
C.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D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5.有关“西气东输”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能源地域分布不均
②.实现西部资源与东部市场对接,它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天然气为基础,以黄河三角洲为目标市场
③.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④.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能源生产和利用结构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6.有关“西电东送”对东部地区的发展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加重了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B.改善大气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C.利于调配我国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利于轻重工业结构调整
D.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
7.“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
A.南起江苏扬州的江都 B.将长江流域的水调至黄河流域
C.利用京杭大运河自流输送 D.输水线路跨越五大水系
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8-9题。
8.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中不包括( )
A.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 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乱垦滥伐、砍伐森林 D.全球CO2排放量增加
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回答10-12
10.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11.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
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B.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C.往返迁移 D.向两侧迁移
12.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来在东北开展了20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53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读图,分析回答13-15题。
13.湿地是一种特殊的( )
A.水资源 B.生物资源
C.土地资源 D.气候资源
14.新中国成立后,东北湿地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
A.土地盐碱化 B.物种骤减 C.酸雨加重 D.沙尘暴增加
15.今天人们又开始有计划地将“北大仓”逐步变成“北大荒”,有关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湿地、植物、野生动物等构成了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B.湿地在维护和优化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C.沼泽地作为特殊的自然景观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
D.退耕还湿地是对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根据右边的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及所学知识回答16—17题。
16.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
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B.第二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比重增大
C.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化学工业比重上升
D.钢铁企业规模缩小,化学企业规模扩大
17.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 )
①.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
②.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
③.可将铁矿石炼铁后的废渣提供给荷兰填海造陆及用作建筑材料
④.鲁尔区西部和和荷兰劳动力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8.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为防止水土流失,以田纳西河的各支流作为开发治理重点
B.由于流域河床比降大,建成的水库和河道通航能力很差
C.目前,田纳西河水利资源的利用率约为90﹪
D.由于水力资源的大力开发,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大的水电基地
19.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便利的航运条件 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20.遥感技术用于防灾减灾的具体监测内容包括( )
①旱情 ②水灾 ③森林火灾 ④农林病虫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1.松树属于针叶树,要把松林与阔叶林区分开可利用( )
A.GIS技术 B.RS技术 C.GPS技术 D.计算机技术
22.下列哪项不能正确表述全球定位系统(GPS)( )
A.GPS就是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静态导航和定位的系统
B.GPS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 、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
C.GPS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D.GPS现在被广泛地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的研究之中
23.为提高旅游观赏质量,临行前,应通过查看有关资料了解目的地,对有关资料了解应通过(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理网络与虚拟技术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测、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据此回答24-25题。
24.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车辆跟踪 B.合理分配车辆
C.降低能耗 D.提高运营成本
25.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技术 ③.全球定位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二、综合题:(共50分)
26.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图 “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6分)
(1).填出四大工程的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西气东输工程和 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 工程。(3分)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2分)
(3).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共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显著差异。
a.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2分)
b.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2分)
c.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2分)
(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哪些?(2分) 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有哪些?(3分)
27.读 “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 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 ,干旱程度 。(3分)
(2)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区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 为什么?(4分)
(3)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
(4)从“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中看出,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 长期丧失 ,其实质是 的退化。(2分)
28.读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9分)
?
(1)此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1979年—1980年间,利用______优势和________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大力发展________产业。1990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_________ 优势不明显,_________ 优势逐渐丧失,通过产业升级,_________ 产业成为主导产业。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仍面临_________三角洲的挑战。(7分)
(2)该区正以 、 、 为核心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分)
(3)图示地区发展工业最有利的两大条件是什么? (2分)
(4)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何在?(2分)
(5)在上图所示区域中,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对本地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5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DBCCA 6-10:AABAC 11-15:ADCCC
16-20:CBDDC 21-25:BABDA
二、综合题:
26.(1)南水北调、西电东送、青藏铁路。(3分)
(2)西气东输、青藏铁路。(2分)
(3)水资源南部多,北部少;(2分)
西部供过于求,东部供不应求;(2分)
东部经济发达,西部相对落后。(2分)
(4)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2分)
能改变上海能源紧张的矛盾;改善上海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保护环境。(3分)
27、(1)干旱 递减 增强 (3分)
(2)气候干旱(2分) 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砂质沉积物,加上每年冬春干旱季节大风日数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4分)
(3)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及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4分)
(4)土地生产力 土地 (2分)
28.(1)政策 劳动力 劳动密集型 政策 劳动力 技术 长江 (7分) (2)香港、广州、深圳 (3分)
(3)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2分)
(4)地理上毗邻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2分)
(5)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以第二产业闻名;(1分) 这两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2分) 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本区经济发展;(1分) 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空间,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