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观中学2012-2013学年期末考试高二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
①文化区 ②干湿区 ③我国三大自然区 ④热量带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①行政区 ②山东省青岛市 ③热量带
④干湿地区 ⑤三江平原 ⑥自然带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①③⑥
图1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完成3-4题。
3.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④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区域内的
A.石油开采 B.核电站建设
C.海岛旅游开发 D.港口建设
下表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完成5~7题。
发展阶段
时间
方式
①产品“走出去”
1991~1997年
接受订单,代工生产
②销售“走出去”
1998~2001年
在俄罗斯、阿联酋、尼日利亚、美国、巴拿马建立贸易分公司
③品牌“走出去”
2001~2003年
收购意大利的某知名鞋业公司
④资本“走出去”
2003年~至今
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在意大利的时尚之都米兰建立研发中心
5.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A.开拓国际市场 B.建立品牌形象 C.吸引国外资金 D.降低生产成本
6.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A.降低劳动成本 B.增强集聚效应 C.便于产品销售 D.便于原料运输
7.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A.市场 B.资金 C.原料 D.技术
读图2回答8-9题
8.图示反映了区域的 ( )
A. 整体性特征 B. 差异性特征 C. 开放性特征 D. 稳定性特征
9. 图中区域发展水平差异的可能原因是( )
A. 两区域的地理环境差异 B. 两区域的地理环境相同
C. 两区域的人种分布差异 D. 两区域的领导人差异
读图3,完成10~11题。
10.图中A区域是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相比,该新兴工业区的特点是( )。
A.资本集中程度高,主要行业往往包括数百个中小企业
B.工业大多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 C.生产过程较为集中,自动化程度高
D.工业以机械制造、石油加工和微电子工业为主
11. 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区域属于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该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C.该区域科技水平高,以IT产业为主 D.该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对外联系便捷
12. 造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是( )
①技术原因 ②社会原因 ③经济原因 ④自然原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3. 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相比较( )
A. 中、西部较东部具有区位优势 B.东部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
C. 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 D.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
14. 下列因素中,修建“西气东输”主干线所要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地形类型 B.人口密度 C.资源状况 D。城市分布
15. 在东亚产业转移过程中,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最先承接的产业是( )
A. 飞机设计制造 B. 纺织与普通服装制造业 C.芯片生产 D. 生物制药
图4是2004年河北、甘肃、
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
结构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
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C.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17.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图5是“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构成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关于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构成及其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37~1999年,泰国第一产业 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
B.1961~1999年,德国第二产业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
C.1999年,两国均以第二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
D.1999年,两国均以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
19.1980~1999年,泰国产业人口数量变化最大的是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旅游业
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
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图
6),完成20~21题。
20. 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
的区域是
A. 西南区 B. 西北区
C. 南方区 D. 北方区
21. 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
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A. 北方区和南方区 B. 北方区和西南区 C. 西北区和西南区 D. 西北区和南方区
洞庭湖由清代6000平方千米缩小为现在的2600多平方千米,据此回答22一23题。
22. 引起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泥沙淤积 ②气候变暖 ③南水北调 ④围湖造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3. 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带来的后果可能是( )
A. 水体富营养化 B. 珍稀物种有所增加 C. 洪水调蓄能力减弱 D. 湖区水循环速度减慢
湿地的作用
湿地的美称
①
“资源的宝库”
②
“生命的摇篮”
③
“天然空调机”
“天然水库”
④
“地球之肾”
众多鸟类的栖息地
“鸟类的乐园”
2011年2月2日是第15个“世界湿地日”。湿地是具有较高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其作用及美称如右表。
据此回答24~25题。
24.下列关于湿地的作用与其美称对应正确的是 ( )。
A. ①——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B.③——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C.②——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 D.④——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25.表中湿地美称没有体现出的湿地作用是 ( )。
①维持生物多样性 ②调蓄洪水 ③旅游观光 ④航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50分)
26.图7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从图a到图c,该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有 和 。(4分)
(2)该区域在a阶段空间结构有何特点?(6分)
(3)今后,城镇发展可能沿 (AB、AC、AD)方向最快。(2分)
(4)区域城镇发展过程中,在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4分)
27.我国各类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主要的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的整体分布状况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读图8“十五计划
四大工程图”,回答(1)~(3)题。(16分)
(1)图中格尔木到拉萨段工程名称是 ,轮
南到上海段工程名是 ,图中北段工程主要
输送的是 (水电、火电)(6分)
(2)有专家指出,轮南至上海段工程很可能加重
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其原因是沿
途有些地区 。(2分)
①河水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上升 ②土壤中
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③城市生活污
水的大量排放 ④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⑤有大量海水的侵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
此工程线路在黄土高原段向北弯曲,原因是什么?(4分)
(3) 轮南至上海段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4分)。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煤碳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以气代煤,优化我国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结构
C.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
D.缓解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28.(18分)图9是
某区域略图。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②③两
地湿地广布,请分
别简述其成因。
(8分)
据报道,近
年来④地所在区域
荒漠化严重。你认
为主要原因有哪些?
(10分)
参考答案:
1-5:C A B D A 6-10:C D C A B 11-15:D B B D B
16-20:B B B A C 21-25:B C C D B
26:(1)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镇数量减少 (4分)
(2)交通方式单一,线路较少,分布稀疏;城市区域狭小;农业用地面积大。(6分) (3)AC(2分)
(4)耕地减少、用地紧张(4分)
27:(1)青藏铁路 西气东输 火电(6分)
(2)A (2分) 天然气丰富,补充气源(4分) (3)ABCD(4分)
28:(1)②地河流落差小,地势低平;沿河多沼泽。 ③地处河口三角洲,水网密布;多滩涂。(8分)
(2)全球变暖,蒸发加剧;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开矿、建设等对植被破坏等。(10分)
参考答案:
1-5:C A B D A 6-10:C D C A B 11-15:D B B D B
16-20:B B B A C 21-25:B C C D B
26:(1)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镇数量减少 (4分)
(2)交通方式单一,线路较少,分布稀疏;城市区域狭小;农业用地面积大。(6分) (3)AC(2分)
(4)耕地减少、用地紧张(4分)
27:(1)青藏铁路 西气东输 火电(6分)
(2)A (2分) 天然气丰富, 补充气源(4分) (3)ABCD(4分)
28:(1)②地河流落差小,地势低平;沿河多沼泽。 ③地处河口三角洲,水网密布;多滩涂。(8分)
(2)全球变暖,蒸发加剧;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开矿、建设等对植被破坏等。(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