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6 10:1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选择题
1.1940年第一二九师提出了“不留一根铁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个车站,不留一个碉堡,不留一座桥梁”的口号,正太路沿线所有铁轨、车站、桥梁、涵洞、水塔全部被破坏。这里描述的是( )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平型关大捷
2.如下图信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时间:1940年 地点:华北地区 规模:100多个团 总指挥:彭德怀 意义: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3.电视剧《亮剑》的主角李云龙有段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他们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主动‘关照’日本鬼子”并且“让他们尝到了被八路军打的滋味”的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地道战 C.百团大战 D.水上游击战
4.沁源围困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的一场战役。太岳《新华日报》社论曾评价:“沁源不是靠飞机大炮打下来的,它是靠八万老百姓和正规军、游击队、民兵的一致团结,经过长期围困与最后的围攻斗争,而将敌人赶走的。”这表明
A.“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B.抗日根据地彻底摆脱了国民党的影响
C.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 D.人民群众是影响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
5.1945年日军《华北方面军综合战果》中写道:“在本年交战一万五千次中,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二百万敌军中,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队。”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
B.中国共产党军队在人数上超过国民党军队
C.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协作推动抗战胜利
D.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6.日方《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记载:“1940年8月20日夜,(八路军)向我交通线发动奇袭,将铁路、桥梁及通信设施加以炸毁或破坏,因此损失甚大……”日军描述的这场战役的指挥者是
A.周恩来 B.朱德 C.林彪 D.彭德怀
7.下列战役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百团大战 ②平型关大捷 ③台儿庄战役 ④第三次长沙会战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④② D.②③①④
8.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是
A.秋收起义 B.血战卢沟桥 C.忻口会战 D.平型关大捷
9.“它是对日抗战期间大原会战中的一场战役,历时一个月,战场范围达数百里,一举歼灭板垣师团辐重队1000多人,击毁汽车80余辆……它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种话……”这段材料是对下面哪场战役的描述( )
A.台儿庄战役 B.淞沪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万家岭战役
10.1940年9月6日《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社评中的“大规模的运动战”应是( )
A.平型关大捷 B.江西万家岭战役
C.百团大战 D.枣宜会战
11.请根据下面表格提供的信息填写战役的名称( )
战役 时间 地点 中国军队 指挥者 意义
① 1938春 台儿庄 国民党第五战区 李宗仁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② 1940年8月 华北地区 八路军 彭德怀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A.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B.豫湘桂战役、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刘邓挺进大别山
12.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抗日战争中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3.日军在《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中记载道:“该战斗于1940年八月二十日夜,同时向我交通线发动奇袭……将铁路、桥梁及通讯设施加以炸毁或破坏。”日本所述的这次战役的指挥者是( )
A.叶挺 B.彭德怀 C.陈毅 D.林彪
14.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取得的全国抗战以来首次胜利,粉粹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
A.武汉会战 B.百团大战 C.徐州会战 D.平型关大捷
15.“这次作战毙伤日、伪军2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摧毁大量敌人据点,使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这次“作战”是( )
A.平津保卫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二、综合题
16.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纲领下进行的,在进军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国民党与共产党团结合作,使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所取得的成果。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教材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哪次会议?说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所取得的成果。
材料二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新道路。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走出一条新道路”是什么?
材料三 1940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一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延安就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在抗战中,携手合作共同筑起中华民族血肉长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战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教材
(3)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抗战的?你认为中国“赢得了抗战最后的胜利”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17.综合探究题。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不断开创革命新局面,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光明。让我们走进党史,探究问题。
【红船起航】
材料一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情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及中共诞生的时间。
【生死转折】
材料二
(2)据长征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叙述字母ABC处发生的大事。
【中流砥柱】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抗日战争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摘自义教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请用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史实说明材料的观点。
(4)综上所述,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由材料“1940年”“正太路沿线所有铁轨、车站、桥梁、涵洞、水塔全部被破坏”可知,题干材料所述是1940年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的百团大战,A项正确;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会战都发生在193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C项;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撒花姑娘,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史称“百团大战”。这次战役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息。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百团大战,D项正确;平型关战役是1937年日军对平型关开进,八路军115师在林彪师长率领下,设伏,将日军全部歼灭,排除A项;1938年3月,李宗仁在台儿庄组织反击,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最大的一场胜仗,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排除B项;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武汉会战后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
根据材料“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主动‘关照’日本鬼子”并且“让他们尝到了被八路军打的滋味”,由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C项正确;1937年9月25日,为了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排除A项;地道战、水上游击战是作战方法而不是战役,排除BD项;故选C项。
4.D
【详解】
根据材料“沁源不是靠飞机大炮打下来的,它是靠八万老百姓和正规军、游击队、民兵的一致团结,经过长期围困与最后的围攻斗争,而将敌人赶走的”可知,沁源围困战体现了人民群众在作战中的积极作用,由此可知人民群众才是影响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D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是在抗日战争之前,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的影响,排除B项;沁源围困战这一战例无法说明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5.D
【详解】
根据材料“在本年交战一万五千次中,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队”可知,中国共产党抗击了大量日军,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总方针,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军队在人数上没有超过国民党军队,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协作,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0年,在彭德怀指挥下,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学生打击了日本侵略者,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7.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在1941—1942年,所以按照时间先后排序应该是②③①④,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8.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林彪率八路军115师取得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D项正确;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发动的起义,排除A项;血战卢沟桥没有胜利,排除B项;忻口会战属于太原会战的一部分,没有胜利,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它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种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项正确;台儿庄战役是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排除A项;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排除B项;万家岭战役是赣北战场上的空前恶战,也是国共合作抗战史上空前的胜利,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黄梁美梦,增强了国人把日寇赶出中国的决心,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0.C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铁路到处被破坏”“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指的是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以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据点的百团大战,C项正确;平型关大捷时间是1937年9月,是八路军一一五师伏击日军的战役,排除A项;江西万家岭战役是1938年6月开始的武汉会战中的重要战役,排除B项;枣宜会战是1940年5到6月份发生在湖北枣阳和宜昌,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与日军开展的大规模阵地战,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
1938年3月,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取得的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打击日军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等共105个团20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河北山西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C项正确;武汉会战失败了,排除A项;豫湘桂战役最后失败了,排除B项;淞沪会战失败了,刘邓挺进大别山发生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选项B符合题意;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A;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为争取外援创造了条件,排除C;第三次长沙会战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决心,鼓舞了盟国的抗日斗争,排除D。故选B。
13.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将铁路、桥梁及通讯设施加以炸毁或破坏,打破了日军的进攻,B项正确;在此时,叶挺是新四军军长,陈毅受叶挻指挥,林彪是八路军指挥员,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4.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不久,八路军开赴晋北战场,在平型关地区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这是八路军出师以来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神话,D项正确;武汉会战、徐州会战均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役,排除AC项;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不是八路军的首次胜利,排除B项。故选D项。
【点睛】
15.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百团大战指的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由中国共产党所率领的八路军,在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间发动的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破袭作战,与题目材料中击毙日、伪军2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的信息相符,D符合题意。平津保卫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没有涉及破坏铁路、公路,也没有使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ABC排除。故本题选D。
16.(1)中共二大;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井冈山革命道路)。
(3)抗战: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
原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根据材料一“这次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纲领下进行的,在进军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国民党与共产党团结合作,使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所取得的成果。”可得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所取得的成果有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正确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井冈山革命道路)。
(3)
根据材料三“1940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一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延安就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可得出,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根据材料三“抗战中,携手合作共同筑起中华民族血肉长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战最后的胜利。”可得出,中国“赢得了抗战最后的胜利”最重要的原因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点睛】
17.(1)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情神。1921年7月。
(2)A处召开了遵义会议;B处是四渡赤水河;C处是甘肃会宁会师。
(3)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撤入关内,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进行了百团大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
(1)
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情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可知,“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情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
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处召开了遵义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B处是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C处是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3)
根据材料三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可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撤入关内,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进行了百团大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4)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等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