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练习卷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练习卷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6 08:0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作者认为孔子“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主要是因为孔子( )
A.在鲁国从政 B.周游列国 C.编订《诗经》 D.创办私学
2.“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材料反映了百家争鸣的
A.背景 B.目的 C.主张 D.影响
3.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中国高校师生也积极募集捐助物资,以各种形式与世界各国孔子学院及合作院校一起同心抗疫。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阅读下面图片和文字信息,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认识是( )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摘自《论语》
①他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②他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
④他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4.春秋战国时期哲人辈出,国家靠什么治理, 需要建立怎祥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已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其中,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的派别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5.春秋战国之际,“子”成为著名学者和老师的尊称。以下关于诸“子”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孔子主张“仁”与“礼”,“仁”是其核心思想
B.庄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节葬”、“节用”
C.墨子是战国初期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仁爱”
D.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主张“兼爱”
6.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他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到:“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他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7.某中学举办演讲比赛,获奖的演讲题目是《诚信,永不凋零的心灵之花》、《明礼,伴我一路成长》、《友善,共建美好校园》。这些演讲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于中国古代的( )
A.道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儒家思想
8.战国百家争鸣中,下列哪两个思想流派最容易针对治国方法发生激烈辩论
A.墨家和儒家 B.墨家和道家 C.儒家和道家 D.儒家和法家
9.“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种情况最准确的认识是( )
A.以德化民 B.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 D.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10.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此主张出自(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11.某同学整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
A.道家——主张兼爱、非攻 B.儒家——顺其自然
C.墨家——主张仁政、礼治 D.法家——中央集权
12.春秋战国时期,道家主张“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西汉初年统治者奉行“ 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使国力逐渐恢复。法家主张“法治”,秦朝统治者实施严刑峻法。以上说明
A.道家的主张保适用所有时期
B.法家的主张损害了民众的利益,应当禁绝
C.百家争鸣影响后世政治
D.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13.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D.道家思想最为受欢迎
14.下面文本框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庄子认为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A.远古传说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战国七雄
15.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依法治国,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秦王嬴政读了他的著作后,感叹道:“我如果能得见此人并与之交往,死也无憾了。”后来,他的思想被嬴政所采用。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
二、综合题
16.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生动的诠释了这一规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铁制农具 图2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候。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它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它们的推广促进了哪个阶级的兴起
(2)指出材料二“口”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
(3)指出材料三记述的历史事件。以及“商君”众多措施中改变旧的土地所有制性质的一项举措
(4)历史上把材料四所述的现象称为什么 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什么影响?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哪个学派主张是服务于“专制主义”,哪个学派思想主张体现“以民为本”?
(2)材料二中的图片与谁有关?他在思想上和教育上分别有哪些成就?(分别写出两点即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D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教育,排除AB两项;《诗经》是五经之一,和官学、私学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
依据“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百家争鸣对于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重大影响,D项正确;百家争鸣的背景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动荡、大变革有关,但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百家争鸣的目的是希望重新构建社会秩序,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题干也没有涉及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的具体思想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
根据材料图片“杏坛讲学”“周游列国”、“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摘自《论语》,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①②符合题意;墨子主张“兼爱”“非攻”,③错误;法家代表韩非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④错误。根据分析,B项正确;ACD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B项。
4.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体制的是法家,D项正确;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项;儒家主张仁政,排除B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的核心思想是“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A项正确;墨子主张“兼爱”“节葬”、“节用”,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6.D
【详解】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大意是天下人能彼此相爱才会太平,互相仇恨就会混乱,出自墨家墨子的“兼爱”主张,D项正确;老子是道家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项;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主张“仁”和“礼”,排除B项;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诚信、明礼、友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思想来源于古代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D项正确;道家思想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而治,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墨家思想的思想主张是兼爱和非攻,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法家思想的核心是以法治国,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8.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儒家主张以仁治国,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二者都是主张积极有为的学派,而且观点存在差异,容易发生激烈辩论,故选D;墨家的兼爱非攻等主张与儒家由相通之处,不会发生激烈辩论,排除A;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和其他学派都不会发生激烈辩论,排除BC。
9.B
【详解】
根据材料“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等信息可知,孔子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即采取因材施教的措施,B项正确;以德化民是指以恩惠来感化百姓,让百姓服从,相对的是用武力和镇压使百姓服从的措施而言的,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以德化民的信息,排除A项;孔子有教无类强调的是受教育的人不应有类别,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有教无类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孔子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体现了其因材施教的措施,没有强调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0.B
【详解】
墨子是墨家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兼爱”就是反对人对人的压迫,主张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尽力帮助别人。“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B项正确;儒家主张以德治国,排除A项;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排除C项;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1.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D项正确;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排除A项;儒家主张实行“仁政”、“礼治”,排除B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2.C
【详解】
材料反映西汉初年统治者的政策受道家思想的影响,秦朝统治者实行严刑峻法受法家思想的影响,体现了百家争鸣影响后世政治,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道家的主张保适用所有时期,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法家的主张损害了民众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3.C
【详解】
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加强君主专制,适应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和统治者的需要,因此受到统治者的推崇,故C项正确;西汉汉代起,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正统思想,排除A项;墨家思想代表小市场者的利益,始终未占主导地位,排除B项;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不适应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和统治者的需要,因此不受欢迎,故D项错误。故选C项。
【点睛】
14.C
【详解】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分别是战国时期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代表,他们的主张反映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C项正确;远古时期是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为争夺霸主,战争不断,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战国七雄分别是秦、韩、赵、魏、楚、燕、齐等七国,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5.D
【详解】
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家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深受秦王的赏识。秦朝建立后,秦始皇采用韩非的主张,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项正确;孔子主张以德治国,排除A项;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排除B项;荀子主张礼治,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6.(1)图1:铁制农具;图2:牛耕;地主阶级。
(2)最东:齐国;最南:楚国。
(3)商鞅变法;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4)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1)
根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1是铁制农具,图2反映的是牛耕;它们的推广促进了地主阶级的兴起。
(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齐国,最南的是楚国。
(3)
根据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其中“坏井田,开阡陌”即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的措施改变旧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4)
根据材料四“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17.(1)法家;儒家。
(2)孔子;思想上: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以德治国”;教育上:孔子是个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等。
(1)
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儒家主张以德治国,实行民本思想。因此,服务于“专制主义”是法家;体现“以民为本”的是儒家。
(2)
材料二左图体现的是孔子周游列国,中间体现的是孔子教育图,右侧体现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此,图二与孔子有关;依据所学可知,孔子在思想主张是提出“仁”的思想,主张“以德治国”;教育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等。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