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选择题
1.秦王汉武是两位杰出的帝王。他们处理态度截然相反的问题是( )
A.国家统一问题 B.中央集权问题 C.儒家思想问题 D.外族入侵问题
2.汉武帝废除了沿秦而置的监御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各州设刺史一人。此时的刺史为( )
A.军事将领 B.行政首领 C.监察官 D.太学博士
3.《汉书·中山靖王刘胜》载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材料主要说明汉武帝( )
A.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军事上北击匈奴、开拓疆域
C.政治上实行推恩、削弱诸侯 D.经济上盐铁官营、打击豪强
4.为了参加校园戏剧节,某班同学编了一个历史穿越剧,以下是他们剧本的节选,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小吴回到了公元前221年的咸阳,与商鞅一起进行变法改革,促进了秦的强大。
B.小张回到了汉朝,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负责监督“推恩令”的推行,以巩固大一统。
C.小翟不幸穿越到了官渡之战的战场,目睹了曹操军队在孙刘联军的火攻下大败而逃。
D.小李穿越到唐朝,率领军队平叛了安史之乱但不幸牺牲。唐太宗为表彰他,命阎立本画其画像置于凌烟阁,时常前往怀念。
5.“太学”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也是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第一所国立中央大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学”的创办与下列哪一人物有关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曹操 D.刘裕
6.秦始皇废除自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汉武帝采取主父偃的“推恩”建议,颁布“推恩令”,还建立刺史制度。秦始皇和汉武帝这样做的共同目的是(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C.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D.杜绝官员贪污腐败
7.“古丝绸之路”开通于
A.秦朝时期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三国时期
8.自西汉以后的两千多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的是( )
A.道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佛家学说 D.儒家学说
9.西汉初年,西汉官吏在皇帝和诸侯王面前都自称“臣”。汉武帝时期,严禁诸侯王与朝廷官吏以“君臣”相称,否则要被处以极刑。汉武帝这一规定意在( )
A.破坏封建等级制度 B.削弱官吏的权力
C.以刑罚严格君臣之礼 D.加强君主专制
10.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的“推恩”建议,其目的是要解决( )
A.农业问题 B.官吏问题 C.货币问题 D.诸侯王问题
11.如下图是一块汉代的画像砖,反映的是汉代时期长安举办太学时,博士对学生讲经情况。博士讲的"经"指的是
A.儒家经典 B.道家学说 C.法家典籍 D.佛教经书
12.“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周朝初年推行分封制 B.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C.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D.北击匈奴
13.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健全纪检监察制度是防止官吏贪污腐化的重要途径。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秦始皇和汉武帝时期分别设置了( )
A.丞相和推恩令 B.太尉和刺史制度
C.御史大夫和刺史制度 D.县令和推恩令
14.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下列史实与汉武帝有关的是( )
①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②颁布“推恩令”③修筑万里长城④盐铁专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在思想上加强控制的措施是采纳了谁的建议( )
A.董仲舒 B.陈胜、吴广 C.项羽 D.卫青、霍去病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末年,贵族阶层分化,有些低级贵族不得不以传授知识为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士人创办的私学由此兴起。在鲁国,孔子广收徒众,传授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私学”走向兴盛,为战国社会的变革奠定了人才基础。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互相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材料三 他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他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材料二、三均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生活的年代及当时私学兴起的原因之一。
(2)材料二中的“百家争鸣”出现在何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儒家之外的另外两“家”的名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文中的“他”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他”选用的儒家核心思想是什么?
(4)分析以上材料,概括春秋末年到西汉思想领域变化的特点。
17.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1)据材料一,指出周初在治理国家上主要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具体办法。
材料二 秦朝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政治制度体系:
(2)据材料二,说出通过这个体系秦朝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其中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推行的是什么制度
材料三 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
(3)材料三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法令所产生的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秦始皇、汉武帝在处理儒家思想的态度截然相反,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项正确;国家统一问题上一致,都实现了大一统,排除A项;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排除B项;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对少数民族进行反击,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2.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御史负责监察事务,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C项正确;汉武帝是针对地方豪强和地方官吏相互勾结而设立的刺史制度,与军事、行政无关,排除AB项;太学博士设在中央,其与儒学教育有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题干材料“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主要说明汉武帝政治上实行推恩、削弱诸侯。C项正确;“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A项;“军事上北击匈奴、开拓疆域”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B项;“经济上盐铁官营、打击豪强”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实行“推恩令”,以巩固大一统,B项正确;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所以小吴不可能与商鞅一起变法,排除A项;曹操军队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排除C项;安史之乱发生在唐玄宗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5.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使儒学地位由此开始提升,因此“太学”的创办与汉武帝有关,B项正确;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体制,秦始皇时期没有设置太学,A项错误;曹操是东汉末年时期重要人物,“太学”的创办与汉武帝有关,而不是曹操,C项错误;刘裕是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和军事家,与材料中设置太学无关,太学的设立与汉武帝有直接关系,D项错误。
6.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废除自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汉武帝采取主父偃的“推恩”建议,颁布“推恩令”,还建立刺史制度。他们这样做的共同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统治。A项正确;严密控制知识分子是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材料内容涉及的是政治,没有涉及经济,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关于官员贪污腐败,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采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儒学独尊,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D选项符合题意;道家学说未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A选项排除;法家思想是秦朝的治国思想,B选项排除;佛家学说属于宗教理论,不可能成为治国理念,C选项排除。
9.D
【详解】
根据材料中“汉武帝时期,严禁诸侯王与朝廷官吏以‘君臣’相称,否则要被处以极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规定朝廷官吏对诸候王不得自称臣,这实际是降低诸候王的地位,削弱诸侯王的势力,D项正确;破坏封建等级制度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削弱官吏的权力,排除B项;以刑罚严格君臣之礼是措施,不是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0.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推恩”建议是针对西汉王国势力威胁中央统治而提出的,D项正确;汉武帝重视农业生产,尤其重视兴修水利,但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针对官吏问题,采取的相关措施是设立刺史制度和察举制等等,排除B项;货币问题的措施是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举办太学,设博士对学生讲儒学经典,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12.C
【详解】
材料主要阐述了将大的王国分成众多小的侯国,以削弱其与中央抗衡的力量,这项措施是“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项正确;周朝初年推行分封制在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北击匈奴与“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3.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秦朝建立后,创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其中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汉武帝时期设刺史制度加强监察,C项正确;丞相管理行政,汉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的实力,排除AD项;太尉管理军事,排除B项。故选C项。
【点睛】
14.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使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为了巩固统治,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儒家学说从此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为加强对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因此史实与汉武帝有关的是①②④,D项符合题意;而③修筑万里长城与秦始皇有关,排除。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5.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西汉汉武帝时期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在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A项正确;陈胜、吴广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后来兵败被杀,不是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人物,排除B项;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后与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取得胜利,建立西汉王朝,因此项羽也不是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人物,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在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反击匈奴,不属于思想领域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
16.(1)春秋末年;士人发挥的作用;工商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孔子办学的影响。(答出符合题意的一点即可)
(2)战国时期。道家、法家、墨家、兵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医家。
(3)汉武帝;忠君守礼。
(4)多元化(多样化)走向单一。“百家争鸣”到“独崇儒术”(意思相近即可)
(1)
年代:根据材料一“春秋末年,贵族阶层分化,有些低级贵族不得不以传授知识为生”可归纳出春秋末年;根据“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士人创办的私学由此兴起”可归纳出士人发挥的作用;工商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根据“在鲁国,孔子广收徒众,传授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私学’走向兴盛”可归纳出孔子办学的影响。
(2)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兴盛,引起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当时的学派除了儒家还有道家、法家、墨家、兵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医家。
(3)
根据材料三“他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中的“他”指的是汉武帝。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儒家核心思想是忠君守礼。
(4)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末年到西汉思想领域变化的特点多元化(多样化)走向单一。“百家争鸣”到“独崇儒术”。
17.(1)问题:难以直接管辖地方(或者不便于统治辽阔的疆域、巩固西周的统治等都以);方法: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或授权给诸侯或分封制)。
(2)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实行了郡县制。
(3)法令:推恩令 影响:逐步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加 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西汉的统治;巩固了政治上的大一统格局。
(1)
第一问:根据材料一“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可得知,难以直接管理地方(或者无法直接统治辽阔的疆域)。
第二问:根据材料一“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 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由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周天子难以直接管理地方,周王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方统治 ,加强管理(或授权给诸侯或分封制)。
(2)
根据材料二秦朝完整的政治制度体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3)
第一问:根据材料三“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由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已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第二问:根据材料三“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由所学知识可知,推恩令的实行,使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逐步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政治上的大-统格局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