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我国古代人民经常用修建祠堂的方式纪念为国家或人民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下图祠堂所祭奠人物的贡献有
A.发明“ 麻沸散”、五禽戏 B.总结望闻问切“ 四诊法”
C.提出“ 治未病” 理论 D.制定二十四节气
2.史学家翦伯赞说:“中国的历史学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学问,是从西汉起,这种学问之开山祖师是大史学家司马迁。”这是因为司马迁
A.写出了历史巨著《后汉书》 B.开创了史学体裁——纪传体
C.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 D.记述了炎帝到汉景帝的史事
3.宋朝曾发生重大瘟疫49次,为治疗瘟疫印制了大量前代医书,当时可参考( )
A.《本草纲目》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麻沸散
4.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以下人物与其创造发明关联错误的是
A.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B.司马迁﹣﹣《史记》
C.华佗﹣﹣“麻沸散” D.张角——佛教
5.下图所示的技术工艺流程当属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6.广州军区文工团表演的舞蹈《飞天》,引起了不少观众的赞叹,它足以与《千手观音》等节目媲美。与“千手观音”等词语相关的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7.下面是一位同学在翻阅某书籍时做的学习笔记,下列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在该书籍中能查阅到的是( )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文 反映了的3000年社会历史的全貌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对历史评价有今胜于古的观点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秦王扫六合 C.五代十国的更替与分立 D.陈桥驿兵变
8.生活在东汉时期,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人称为“医圣”的是
A.华佗 B.张仲景 C.司马迁 D.扁鹊
9.“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在他的著作《史记》中不能查阅到( )
A.战国七雄 B.巨鹿之战 C.楚汉之争 D.三国鼎立
10.“遵道行义同心抗疫”,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大医务工作者身先士卒、功不可没。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动姿态,创编出“五禽戏”。这反映出他们主张( )
A.预防疾病,强身健体 B.诊断疾病,望闻问切
C.药食同源,用药简易 D.针灸疗法,辩证施治
11.科技改变生活。我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世界,为造纸术的改进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
A.韩非子 B.李冰 C.华佗 D.蔡伦
12.以下科技文化成就属于“□”所示历史时期的有
①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②华佗发明“麻沸散”
③司马迁著《史记》 ④王羲之作《兰亭集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综合题
13.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土
材料二
图一 2020年3月2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公布了中医药抗疫的一组数据: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摘自《医学之声》
材料三 中世纪欧洲印制一部“圣经”,至少需要三百多张羊皮.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那么除了少数富有的人以外,没有人可以买得起书,文化信息的传播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中国的造纸术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状况。——张岱年、方克力《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摘自十九大报告
(1)材料一中,孔子“智慧”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在学习中,你可以借鉴他的哪教育智慧”?(答出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一的历史人物及他的医学著作?现在我们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应用了他的哪一思想?
(3)根据材料三,请概括造纸术的作用。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14.秦汉时期我国科技和文化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你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材料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
材料二: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司马迁在书中还为许多下层人物写了传记。他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著作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司马迁生活在什么时期?司马迁在哪部作品中实现了材料一中“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愿望?
(2)材料二体现了司马迁怎样的治史思想和态度?依据材料二回答这部史书具有怎样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15.文物是人类社会历史文化遗存的证物,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某时期生活、生产用具演变
(1)据材料一中的文物,完成下列中国古代生活、生产用具演变过程的表格。
图1 图2 图3 图4
时间 距今约7万年 距今约6000年 商朝
类别 铁器
材料二 中国古代某时期书写材料的演变
(2)材料二中的文物展现的是我国古代哪一科技成就诞生前书写材料的演变过程?其中图8文物的出土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2015年西汉海昏侯(汉武帝之孙)墓的发掘震动全国。墓中出土的屏风上有孔子及其七位弟子的画像及传记。出土的数千枚竹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最主要的是儒家的经典,如《论语》、《易经》、《礼记》、《孝经》、《诗经》、《春秋》等。
——摘编自相关考古发掘报道
(3)据材料三出土文物,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论,提倡预防疾病,C项正确;华佗发明了“麻沸散”、五禽戏,排除A项;扁鹊总结了望闻问切“四诊法”,排除B项;二十四节气的制定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2.B
【详解】
根材料“中国的历史学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学问,是从西汉起,这种学问之开山祖师是大史学家司马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符合题意;《后汉书》的作者是范晔,A排除;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与“中国的历史学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学问”不符,C排除;《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D排除。故选择B。
3.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故C符合题意;《本草纲目》是由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而编,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黄帝内经》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与题干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麻沸散传说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与题干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角创立了太平道,佛教诞生在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因此,D项人物与创造发明关联错误,故选D项;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司马迁撰写《史记》,华佗创制“麻沸散”,人物与创造发明关联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5.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图中蒸煮、舂捣、制浆、捞取纸浆、晾晒、码放是造纸工艺流程,A项正确;其他技术均无此流程,排除BCD项。故选A项。
6.A
【详解】
《飞天》的创作灵感就源自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故A符合题意;基督教、伊斯兰教和道教均与敦煌莫高窟的艺术风格不符,排除B、C和D。故选A。
7.B
【详解】
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先生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秦王扫六合在《史记》中能查阅得到,B项正确;江南地区的开发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史记》中没有记载,排除A项;五代十国的更替与分立发生在唐朝灭亡后,《史记》中没有记载,排除C项;陈桥驿兵变发生在北宋时期,《史记》中没有记载,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
张仲景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医学家,他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在书中他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张仲景被尊为“医圣”,B符合题意;华佗是东汉名医,但与“医圣”称号不符,A排除;司马迁是史学家,C排除;扁鹊是我国古代名医,但与“医圣”称号不符,D排除。故选B。
9.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属于东汉末年以后的史实,故《史记》中不能查阅到,D符合题意;战国七雄、巨鹿之战、楚汉之争均可以在《史记》中查阅到,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
根据材料“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动姿态,创编出‘五禽戏’”,结合所学可知“治未病”是指预防疾病,华佗编制的“五禽戏”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A项正确;BCD项在材料中无法得到体现,排除。故选A项。
【点睛】
11.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造纸术的改进”指的人物是东汉蔡伦,他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扩大了造纸的原料,纸的质量大大提高,D项正确;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排除A项;李冰的贡献是修建了都江堰,排除B项;华佗的贡献是发明“麻沸散”和编创五禽戏,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位于“夏商周时期”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应是秦汉时期,即“□”所示历史时期应是“秦汉时期”。张仲景是东汉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所以①符合题意;华佗是东汉名医,发明了“麻沸散”,所以②符合题意;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著有《史记》,所以③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①②③均属于秦汉时期的历史,A项正确;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这不属于秦汉时期的历史,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13.(1)核心思想:“仁”; 教育智慧: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注意因材施教;提出温故知新;教育学生谦虚好学等。(任意两点即可)
(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治未病”思想;(注:错别字均不给分)
(3)造纸术的作用是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信息的传播。(或促进了文化信息的传播)意思对即可
(4)学习中国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开拓创新;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等。(此题为开放性答案,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
(1)
根据所学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孔子把“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注意因材施教;发现和总结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如注意因材施教、温故知新、教育学生谦虚好学等。
(2)
根据所学可知,图一人物为东汉名医张仲景,他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其中,发展了“治未病”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3)
根据材料可知,欧洲书写材料从羊皮到纸张的变化突破了“文化信息的传播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说明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信息的传播。
(4)
根据题干和材料可知,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增强文化自信首先应学习中国文化,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在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勇于开拓创新,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等。
14.(1)西汉;《史记》。
(2)治史严谨,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力求真实地反映历史;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1)
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编著《史记》,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体例。因此,第一小问司马迁生活在西汉时期;在《史记》中实现了材料一中“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愿望。
(2)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可得出司马迁治史思想和态度是治史严谨,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力求真实地反映历史;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著作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可得出《史记》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点睛】
15.(1)图1:石器,图2:陶器,图3:青铜器,图4:春秋(春秋战国)时期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3)墓主人喜好儒家思想;竹简是西汉时期的主要书写材料。
(1)
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某时期生活、生产用具演变”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属于石器,图2是距今约6000年半坡人制作的陶器,图3是商朝时期的青铜器,图4是春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铁器。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的书写材料应是由使用龟甲、石刻到竹简、丝帛再到使用纸张的演变过程。故材料二中的文物展现的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前书写材料的演变过程。根据材料二图8文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3)
根据材料“出土的数千枚竹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最主要的是儒家的经典,如《论语》、《易经》、《礼记》、《孝经》、《诗经》、《春秋》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可知,墓主人喜好儒家思想;竹简是西汉时期的主要书写材料。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