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6 11:0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文艺作品中蕴含着历史,下列文艺作品属于同一时期的是( )
①《兰亭集序》 ②《女史箴图》 ③《洛神赋图》 ④《道德经》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郑州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文明交流的十字要冲,域内留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右面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新郑轩辕庙 郑州商代遗址 登封嵩岳寺塔
A.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 B.文字可考的古都
C.中原文化历史悠久 D.中外交流的见证
3.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 )
A.《兰亭集序》 B.《女史箴图》 C.《洛神赋图》 D.《齐民要术》
4.《沂蒙山小调》唱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临沂的绮丽锦绣。临沂有灿烂的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的不朽作品。以下是这位“书圣”作品的是( )
A.《女史箴图》 B.《兰亭集序》 C.《洛神赋图》 D.《水经注》
5.曹魏时期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作品被后人视为绝世之作的书法家是( )
A.胡昭 B.锺繇 C.王献之 D.张旭
6.下面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
A.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B.汉字都来源于象形文字
C.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D.汉字是我国唯一的文字
7.魏晋南北朝时期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下列文化成就中吸收了外来文化的是
A. B.
C. D.
8.小明大学毕业后想要在家乡创办一个“农业生态园”,为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决定从古书中学习经验。你可以向他推荐
A.《史记》 B.《伤寒杂病论》
C.《兰亭集序》 D.《齐民要术》
9.两晋南北朝时期,著述之风日盛,著作的范围和数量远远超过前代。与此同时,在书法、绘画艺术上,出现了很多大家。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客观条件是( )
A.统治者的重视 B.科举制度的实行 C.文化教育的普及 D.造纸术的推广
10.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辉煌。下列成就的取得,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②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③中国人铸造出司母戊鼎 ④铁制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④①③②
11.南朝的祖冲之最突出的、领先世界的成就是(  )
A.发明了地动仪 B.奠定了中医治疗理论的基础
C.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 D.发明了造纸术
12.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石窟群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艺术最突出的特点是( )
A.佛教 道教 基督教三教合一 B.雕刻艺术与外来佛教有机结合
C.诗歌 书法 绘画三位一体 D.地理风土和世俗生活有机融合
13.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开凿石窟的最初目的是( )
A.显示劳动人民的智慧 B.灭教
C.宣传佛教 D.保留文化遗产
14.某初级中学校在美化校园,设计古代文化名人长廊的时候,尚缺一座书法方面的人物塑像,你认为应该选取哪一个人物原型比较合适?( )
A.蔡伦 B.王羲之 C.班固 D.宋应星
15.《齐民要术》不仅记载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还介绍了“橄榄”“龙眼”等南方农作物的习性、加工和食用方法。这反映了( )
A.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B.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C.古代科学家注重民生 D.南北物种的交流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请你回答相关问题。
(栏目一)发明创造
(1)根据图一回答什么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图二中的人物改进了造纸术,他是?
(栏目二)医学与农业
(2)中国科学家者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医学引起世界关注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3)图三是我国发行的邮票《古代科学家———贾思勰》,他的成就是著有中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农书《 》?
(栏目三)思想文化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圣人”“哲人”“贤人”,而且在璀璨的历史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有深远影响。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孔子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局面的举措是什么?
(5)你认为儒家思想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17.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继续传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大地震,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而处于震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却没有损毁和垮塌……人们不禁为这一建于2200多年前的水利工程惊叹。
材料二: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汉代有一项发明既能体现“变废为宝”的理念,又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
材料三:中医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道法自然”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是中医养生观的三大法宝。
材料四:
(1)材料一中都江堰的设计建造者是谁?
(2)材料二中“变废为宝”的科技发明是什么?东汉时期为这项发明成果的推广应用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谁?
(3)材料三阐述了中医养生中的“道法自然”的原则。东汉时期,一套“道法自然”的医学体操“五禽戏”诞生了,它的发明者是谁?此人还有一项发明能让病人在接受手术治疗时失去知觉、减轻痛苦,请问该项发明是什么?
(4)材料四中图人物的著作是《伤寒杂病论》,请判断该人物是谁?他提出了什么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图二是《女史箴图》(摹本局部)。《女史箴图》的作者是谁?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的王羲之,他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东晋的顾恺之是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顾恺之一生的创作很多,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均为摹本。由此可知,①②③同属于东晋时期的文艺作品,B项正确;春秋时期的老子,著有《道德经》一书,据此可知,④与其它三项不属于同一时期,排除含有④的ACD项。故选B项。
2.C
【详解】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郑轩辕庙现在是黄帝故里景区,皇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郑州商代遗址是中华文明5000多年文脉不断、人脉不息的实物见证;登封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佛塔,始建于北魏孝明帝。所以这些图片反映了中原文化历史悠久,C项正确;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说法片面,排除A项;文字可考的古都概括不全面,排除B项;中外交流的见证概括不全面,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他的作品《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A项正确;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代表作有《女史藏图》和《洛神账图》,排除BC项;《齐民要术》是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4.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书圣”即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其代表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B项正确;《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作品,排除AC项;《水经注》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地理学著作,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曹魏时期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B项正确;胡昭善长隶书,排除A项;王献之精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在楷书和隶书上有深厚功底,排除C项;张旭是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6.A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题干显示了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从不同书体的变化上说明汉字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A项正确;汉字的造字方法中象形是主要的造字方法,但不是唯一的造字方法,排除B项;从演变的结果来看,简化字说明汉字的演变是由繁到简,排除C项;我国除汉字外,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字,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中佛像的特点是宏伟精巧,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C项正确;《齐民要术》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巨著之一。排除A项;《洛神赋图》是顾恺之的作品。排除B项;南朝的祖冲之利用“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
据所学可知,《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D项正确A项是史学著作,排除A项;B项是医药学著作,排除B项;C项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9.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广泛使用开来,这推动了著述、书法、绘画的发展,D项正确;统治者的重视、文化教育的普及均是重要原因, 科举制度在那里还没有诞生,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0.C
【详解】
①南朝的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②东汉的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③商朝的中国人铸造出司母戊鼎;④铁制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所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③④②①,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11.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朝的祖冲之,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选项C符合题意;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地动仪,A排除;《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B排除;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工艺,使纸得到广泛使用,D排除。故选C。
12.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这些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B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凿的这些石窟是为了宣扬佛教,与道教和基督教无关,排除A项;雕刻艺术无法反映诗歌 书法 绘画三位一体,也无法反映地理风土和世俗生活有机融合,排除C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
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雕造佛像,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故排除B项,C项正确;石窟佛像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不仅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而且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不是开凿石窟的最初目的,排除AD。故选C项。
【点睛】
14.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B项正确;蔡伦的贡献是改进造纸术,排除A项;班固是东汉文学家和史学家,排除C项;宋应星是明朝科学家,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北朝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不仅记载了北方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还介绍了‘橄榄’‘龙眼’等南方农作物的习性、加工和食用方法,由此得出材料反映了南北物种的交流,D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排除A项;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是在南宋时期完成,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古代科学家注重民生,排除C项。故选D项。
16.(1)西汉时期;蔡伦。
(2)张仲景
(3)《齐民要术》
(4)仁和礼;创办私学。
(5)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人际关系和谐,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
依据图一可知是世界上出现的最早的纸,西汉时期,我国人民就发明了造纸术;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图二人物就是蔡伦。
(2)
东汉著名医生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 。
(3)
北朝时期,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4)
儒家学派创始人史孔子,其核心思想主张是“仁”和“礼”;在教育上,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局面。
(5)
儒家提出“仁”等思想,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人际关系和谐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点睛】
17.(1)李冰。
(2)造纸术;蔡伦。
(3)华佗;“麻沸散”。
(4)张仲景;“治未病”理论;顾恺之。
(1)
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主持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采取了中流作堰的方法,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这样就控制了岷江激流,免除了水灾。都江堰还能水运。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2)
材料二中“变废为宝”的科技发明是造纸术。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经验,于 105 年,改进了造纸术。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等作原料造纸,扩大了造纸的原料,降低了造纸成本,提高了纸的质量,普及和推广了纸的应用,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3)
材料三中的东汉时期,一套“道法自然”的医学体操“五禽戏”诞生,它的发明者是华佗。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创制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4)
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伤寒杂病论》重点论述了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以及如何辨别治疗的方法,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顾恺之是东晋最著名的画家,他的绘画作品,以人物画最为突出,他主张画人物要“以形写神”所以特别注重点睛传神和表现人物特征。顾恺之的画,现存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