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小铭发现,对着手吹气时会感觉凉爽,对着手哈气时,会感觉暖和。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对着手吹气时,加快了空气流速和汗液的升华
B.对着手吹气时,是放热过程,有致冷作用
C.对着手哈气时,使环境中的水蒸气在手中液化
D.对着手哈气时,物态变化与露的形成相同
2.口罩成为常态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们常因口罩佩戴出现镜片模糊的情况,这是液化现象。下列实例中与它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 B.夏天,清晨草叶或树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3.如表中列出了一个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据此分析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铁 钨 固态氢
熔点/℃ -38.8 1064 1083 1535 3410 -259
A.水银温度计可以测量零下40℃的低温 B.在1083℃下,铜可能为液态,也可能为固态
C.金块掉进铁水中不会熔化 D.-260℃的氢是液态
4.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10℃;用它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是90℃。若用它测得某容器中的温水为70℃,则温水的实际温度应为( )
A.56℃ B.60℃ C.75℃ D.80℃
5.如图是新推出的一款甜品,因为在下面盛水的大碗里加了干冰,所以盛甜品的小碗的周围冒着大量“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甜品周围的“白气”就是水蒸气
B.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所形成的
C.甜品周围的“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D.此“白气”和舞台上渲染气氛的“白气”原理相同
6.“大数据”体现了数量的价值。下列估测数据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一个鸡蛋质量约1kg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是40℃
C.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D.教室的高度约为1.5m
7.根据图表所提供的数据(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铅 328 1740
铁 1535 2750
A.80℃的酒精是液态
B.用酒精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可以测量我国全国各地的气温
C.﹣39℃的水银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D.铅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8.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
A.给盛有水的杯子盖好杯盖 B.用吹风机吹湿头发
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中 D.把水果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存
9.歌曲(云在飞)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轮回。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
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10.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冬天,龙门山顶上的积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B.春天,龙湾湖里的冰面熔化了,此过程中需要吸热
C.炎热的夏天,泗河的游船中比岸上凉爽,是由于水汽化放热温度降低
D.初夏清晨圣源湖水面上的薄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11.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
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
C.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
D.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2.夏天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倒入常温的水中水面上会产生固体(如图),这固体产生的原因是( )
A.液态水放热升华 B.液态水放热凝固
C.液态氮吸热凝固 D.液态氮放热凝华
13.在烧瓶中注入刚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该实验现象说明了
A.沸腾过程需要吸热
B.沸腾过程需要放热
C.水的沸点与环境温度有关
D.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压有关
14.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发生变化,且循环往复,以下关于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 )
A.阳光普照海洋,海水吸热升华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
15.海波的熔点为48℃,如果海波的温度正好是48℃,则海波处于(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混合态 D.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
16.秋季儿童极易感冒发烧,为了降温常用在额头贴“退热贴”。退热贴内部是一种呈固态的胶状物,在使用过程中胶状物会逐渐消失,在这过程中胶状物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此过程需要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医生建议小孩发热时不要给小孩加盖厚被子,是因为盖厚被子阻碍了汗液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
17.如图所示,舞台上的白雾使演员如临仙境,白雾的形成是利用干冰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______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舞台上优美的音乐是由______传入观众耳中的,观众能辨识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
18.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的空气后液化成小水滴或直接________(填物态变化)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这个过程需要_____热(选填“吸”或“放”)。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和小水滴从空中落下,小冰晶_________(填物态变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19.写出下图体温计的示数______℃。
20.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____现象,此过程需要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三、综合题
21.阅读下面的短文
超低温水
你肯定知道水的冰点是0摄氏度,但这并非水能达到的最低温。低于冰点的水名叫“超低温水”,水有时会违背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规则:地球上的水可以低至零下35摄氏度,却仍能保持液态。
水是否会“冻结成冰”形成晶体,除了温度,还要取决于其它因素一一需要先形成凝结核,随后逐渐吸引其它水分。水在低于冰点时很容易形成晶体,但科学家通过将微型液滴喷入真空中来制造超低温水。液滴越小,能够维持液态的最低温度就越低,结晶的可能性也越低。通过减小液滴体积,更多液体可以暴露在真空中,产生特殊的真空降温现象。简单来说,降低气压可使液态表面粒子迅速变为气态,从而带走液滴热量,实现快速降温。
测温结果显示,这些液滴的温度极低。而测定温度同样困难。科学家实验时采用了激光脉冲测定液滴在真空中移动和蒸发时的温度。通过分析水滴离开喷嘴前后的直径变化,研究人员可得到一个数值,再用数学公式转化为温度。
请回答以下问题:
(1)通过阅读文章发现,水达到0摄氏度,并且继续放热,______ (一定/不一定)会凝固;
(2)水在凝固时,除了满足温度条件,还需要形成______;
(3)在制造超低温水时应该加入______ (雾状水滴/整杯的水);
(4)科学家在制造超低温水时,为了快速降温,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凝固 B汽化 C.升华 D液化
(5)将一滴“超低温水”滴入常见的冰水混合物中,结果( )
A.部分冰熔化成水 B部分水凝固成冰 C无变化
22.阅读下列短文《风寒温度》,回答短文后的问题:
风寒温度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走在路上,穿着的衣服感觉冷暖刚好适宜,这时突然起了一阵大风,顿时感觉周身这就是风寒效应,如图所示。
风寒效应会影响人们对冷的感觉,导致人体感觉的温度与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别。原来,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通过皮肤红外辐射、接触传导热量、冷热空气对流和汗液蒸发等方式散热。当无风时,在人体皮肤和周围空气之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空气层,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当刮风时,稳定的空气保温层不断被新来的冷空气所代替,并把热量带走。风速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人也就感觉越寒冷。科学家提出用风寒温度描述刮风时人体皮肤感觉的温度。并通过大量实验找出了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下表是在气温为5℃时,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
风速 0 10 15 20 30 40
风寒温度 5 3 2 1 -1 -3
通过阅读上面的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当气温为5℃,风速为35km/h时,地面的水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结冰。
(2)根据所给数据,用T表示风寒温度,t表示气温,v表示风速,请你写出三者关系的表达式:__________。
23.使用燃气灶烧水,当水沸时,水面上方会出现大量“白气”,而且如果将火关掉,会看到短时间内水面上方的“白气”增多。请解释:
(1)水面上方出现“白气”的原因;______
(2)关火时,短时间内“白气”增多的原因。______
2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路”上的热棒技术
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在修建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多年冻土对路基的影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夏天气温上升,冻土层中的冰就要熔化,使路基硬度减弱,火车的重压会使路基及铁轨严重变形,而冬天温度降低,冻土层的水结冰,上面的路基和钢轨就会鼓起来,冻土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严重危及铁路路基,火车极易脱轨。因此,为了使冻土层保持稳定,工程建设者们有许多发明创造,其中有项技术叫“热棒”。
在冻土区,路基两旁插有一排排碗口粗细、看上去像护栏的金属棒,如图甲所示,这就是“热棒”。它们的间隔为2m,高出路面2m,插入路基下5m。棒体是封闭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态的氨,外表顶端有散热片。图乙是热棒的工作原理图。我们知道,酒精比水更容易变成气体,而液态氨变成气体比酒精还要容易。当棒的下方一端受热时,里面的液态氮会吸热而变成气态氨,在管内压力差的作用下,蒸气上升至冷凝段,与较冷的冷凝器管壁接触,放出热量,再通过冷凝器的散热片将热量传递到空气中。同时蒸气物质遇冷冷凝成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液体沿管壁回流到下方一端,再蒸发。如此循环往复。正是液态氨在“热棒”中默默无闻地工作,使它成了保持路基冻土的“冰箱”。
(1)夏季温度过高时冻土中的冰会 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路基变得松软不牢固;
(2)“热棒”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_____、_____;
(3)热棒具有独特的单向传热性能:热量只能 _____(向上/向下)传输,反向不能传热。
25.新疆是个美丽的地方,新疆的天池更是以它高山湖泊的特点著称。
(1)刚从雪山上流下的夹杂着冰雪的水的温度接近于______℃。冰河解冻会感到寒冷,这是因为_________的缘故;冬天地上出现的霜是_______现象。
(2)某游客在天池的山底对着一个山崖喊话,经过0.4s后听到回声,该游客距离山崖______m。现有两缆车从山底匀速向山顶运动,缆车甲相对于山的速度大于缆车乙相对于山的速度,以缆车甲为参照物,缆车乙向________运动(选填“山顶”或“山底”)。
(3)“悬泉飞瀑”是天池著名的景观之一。瀑布四周雾气缭绕,雾气是水蒸气_________形成的小水滴。有时我们站在瀑布旁边,_______(选填“面朝”或“背朝”)太阳,能看到美丽的彩虹。
2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如图所示是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图,制冷剂在电动压缩机的驱使下,在密封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将冰箱内的热量带到冰箱外,达到制冷的目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冷剂会在冷凝器里发生___________,在冷冻室里发生___________,达到搬运热量的目的。(均选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
(2)制冷物质在冷凝器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通过___________方法实现的,这一过程要___________热。
(3)小明发现家里冰箱的冷冻室(温度为℃)总是结有厚厚的霜,铲掉这些霜后不久又有了,但其他同学家的电冰箱并没有这种现象,他通过网上查询得知需要更换冷冻室门上的密封条,以防止外部空气进入。这些霜的形成是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4)打开冰箱门,室内温度将会___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B.对着手吹气,加快了手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加快手面上水蒸气的蒸发,而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所以手感觉到凉爽,故AB错误;
CD.对着手哈气,哈出来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手液化放出热量,于是手感到温暖,而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体形成的,所以与哈气过程中的物态变化相同,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B
【详解】
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霜是气态变成固态的凝华过程,故C不符合题意;
D.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B
【详解】
A.水银凝固点为-38.8℃,故不可以测量-40℃的低温,故A错误;
B.铜的熔点是1083℃,温度在1083℃时,也可能铜刚开始熔化的固体状态,也可能是刚熔化完全的液体状态,故B正确;
C.铁的熔点为1535℃,而金的熔点为1064℃,故金会比铁先熔化,故C错误;
D.常温下的氢是气体,氢的凝固点为-259℃,则零下260℃时的氢是固态,故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
在温度的定义中,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然后将0到100℃平均分为100份,每份1℃;本题中,按照温度的定义,题中的温度计1℃对应的标准温度计的的度数为
当测得水温温度为70℃时,实际温度为
1.25℃×(70-10)=75℃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详解】
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水的沸腾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干冰升华吸热,水放热,不能沸腾,碗里的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造成水面翻腾,看起来像是在“沸腾”;舞台上渲染气氛的“白气”,是由于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二者原理相同。
故选D。
6.C
【详解】
A.一个鸡蛋质量约50g,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是25℃,故B不符合题意;
C.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符合实际,故C符合题意;
D.教室的高度约为3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详解】
A.酒精的沸点78℃,80℃的酒精是气态,故A错误;
B.的熔点是﹣117℃,沸点是78℃,我国全国各地的气温在这个范围内,故B正确;
C.水银的熔点是﹣39℃,﹣39℃的水银吸热熔化,但温度不升高,故C错误;
D.铁的熔点1535℃,铁水的温度至少是1535℃,铅的熔点是328℃,铜球放在铁水中会熔化,故D错误。
故选B。
8.B
【详解】
A.给盛有水的杯子盖好杯盖使杯子上方空气流速变慢,蒸发减慢。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吹风机吹湿头发使头发上方空气流速变大,蒸发加快。故B符合题意;
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中使蔬菜上方空气流速变慢,蒸发减慢。故C不符合题意;
D.把水果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存使水果温度降低,蒸发减慢。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详解】
A.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云中的小水滴是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华成微小的冰晶,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详解】
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形成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冰面熔化,熔化需要吸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夏天,泗河的游船中比岸上凉爽,是由于水汽化吸热温度降低,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详解】
A.司机向水箱里加酒精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故A错误;
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吸热,故B错误;
C.冻豆腐里的小孔是因为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小孔,故C正确;
D.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C。
12.B
【详解】
将液态氮倒入常温的水中水面上,由于水温远高于液态氮的沸点,使液态氮剧烈汽化变成氮气,并从水中吸收大量的热量,水放热凝固变为冰,所以会在水面上产生固体,故B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D
【详解】
在烧瓶中注入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时,烧瓶中的水蒸气受冷液化,瓶内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所以会看到水又重新沸腾,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B
【详解】
A.海水吸热,会汽化形成水蒸气,故A错误;
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故B正确;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会凝固成小冰晶,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故C错误;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故D错误。
故选B。
15.D
【详解】
晶体吸热达到熔点,若不再吸收热量,则晶体不会熔化,此时处于固态;若能继续吸热,才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此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全部熔化后不吸热也不放热,物质处于液态。海波是晶体,其熔点和凝固点均为48℃,所以48℃的海波可能处于固态,还可能处于液态,也可能处于固液混合态。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6. 升华 吸热 汽化
【详解】
[1][2]退热贴内部是一种呈固态的胶状物,在使用过程中胶状物会逐渐消失,是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所以在这一过程中胶状物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升华吸热。
[3]小孩发热时加盖被子,控制了汗液的表面积和表面的空气流动,使汗液蒸发变慢,吸热少,不利于降温,所以小孩发热时不要给小孩加盖被子。
17. 升华 吸收 液化 空气 音色
【详解】
[1][2][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白雾的形成是利用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舞台上优美的音乐是由空气传入观众耳中的。
[5]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能辨识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依据是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18. 凝华 放 熔化
【详解】
[1][2]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液化成小水滴或直接凝华成小冰晶,液化或凝华放热。
[3]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和小水滴从空中落下,小冰晶由固态变成液态,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形成雨水。
19.37.1
【详解】
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每大格为1℃,平均分成10小格,即分度值为0.1℃,故读数为37.1℃。
20. 升华 吸收
【详解】
[1][2]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固态的樟脑丸直接升华为气态,升华过程吸热。
21. 不一定 雾状水滴 凝结核 B B
【详解】
(1)[1]根据短文知道,“地球上的水可以低至零下35摄氏度,却仍能保持液态”,说明水达到0摄氏度,并且继续放热,不一定会凝固。
(2)[2]由“水是否会“冻结成冰”形成晶体,除了温度,还要取决于其它因素--需要先形成凝结核,随后逐渐吸引其它水分”知道,水在凝固时,除了满足温度条件,还需要形成凝结核。
(3)[3]由“水在低于冰点时很容易形成晶体,但科学家通过将微型液滴喷入真空中来制造超低温水”知道,在制造超低温水时应该加入雾状水滴。
(4)[4]由“简单来说,降低气压可使液态表面粒子迅速变为气态,从而带走液滴热量,实现快速降温”知道,科学家在制造超低温水时,为了快速降温,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是汽化。
故选B。
(5)[5]由于超低温水的温度低于冰点,所以将一滴“超低温水”滴入常见的冰水混合物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达到冰点并与超低温水接触后持续放热,凝固成冰。
故选B.
22. 不会
【详解】
(1)[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在气温为5℃时,风寒温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均匀减小;结合表中数据可得,当气温为5℃,风速为35km/h时,风寒温度为
当气温为5℃,风速为35km/h时,虽然风寒温度为-2℃,但地表温度较高,地面水的温度仍为5℃,地面的水不会结冰。
(2)[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气温一定时,风寒温度与风速成一次函数关系;设关系式为
把v=0,T=5℃代入上面关系式得=5℃,即(为气温);把v=10km/h,T=3℃代入上面关系式得:;则三者的关系式为
23. 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
(1)[1]当水沸腾时,水面上方会有大量高温水蒸气,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空气,放热降温,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2)[2]关火时,沸水周围空气温度下降,液化速度增大,短时间内“白气”增多。
24. 熔化 汽化 液化 向上
【详解】
(1)[1]夏季温度过高时冻土中的冰会吸热熔化成水,路基变得松软不牢固。
(2)[2][3]依题意得,热棒的下端受热时,液态氨会吸热汽化成气态的氨气;氨气上升到冷凝段时,遇冷放热液化成液态的氨回到下端。
(3)[4]热棒通过下端的液态氨吸热汽化成气态氨上升到上端后,气态氨放热液化成液态氨,在重力的作用下,液态氨回到下端,以此循环,将热量向上传递到空气中。
25. 0 熔化吸热 凝华 68 山底 液化 背朝
【详解】
(1)[1][2][3]刚从雪山上流下的夹杂着冰雪的水,是冰雪和水的混合物,所以此时的温度接近于0℃;冰河解冻会感到寒冷,这是因为冰在熔化过程中需要持续从周围吸热的缘故;冬天地上出现的霜是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凝华成固态的现象。
(2)[4]某游客在天池的山底对着一个山崖喊话,经过0.4s后听到回声,声音通过的距离为该游客距离山崖的两倍,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该游客距离山崖的距离为
[5]现有两缆车从山底匀速向山顶运动,缆车甲相对于山的速度大于缆车乙相对于山的速度,说明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以缆车甲为参照物,缆车乙向后即向山底运动。
(3)[6]瀑布四周雾气缭绕,雾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7]由于彩虹的形成要经过两次折射和一次(或两次)反射形成的,所以只有背朝太阳才能看到。
26. 液化 汽化 压缩体积 放 凝华 上升
【详解】
(1)[1][2]制冷剂会在冷凝器里发生液化,放出热量;在冷冻室里发生汽化,吸收热量,达到搬运热量的目的。
(2)[3][4]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制冷物质在冷凝器里发生液化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实现的,液化过程放热。
(3)[5]如若冷冻室门上的密封条不严密,外部空气进入冷冻室,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华成霜。
(4)[6]关闭冰箱门时,制冷剂将冰箱内的热量“搬送”到外部,可使室内温度上升。打开冰箱门,内外的总能量不变,不应该影响室内温度,但由于压缩机工作过程中消耗电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所以最终使室内温度有所上升。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