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课 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1839年3月,某大臣到广州对各国商人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该“大臣”是(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左宗棠 D.康有为
2.1841年亚当斯发表演说:“英国商人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这只不过是争端中的偶然事故,而不是战争的原因。”其中“偶然事故”指的是
A.英国走私鸦片 B.林则徐虎门销烟 C.道光下诏作战 D.三元里人民抗英
3.蒋廷敲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协定关税是方便省事的办法,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5%,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所以他们扬扬得意,以为是他们外交的成功。材料实质上说明了( )
A.清政府尚缺少国家主权意识
B.道光时清政府外交成就颇丰
C.清政府更重视现实国家利益
D.协定关税比自主关税更合理
4.综合图中的要素,这页笔记记录的事件
时间:1839年6月 地点:广东虎门 人物:林则徐 意义: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A.鸦片战争 B.虎门销烟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5.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无论英国人在华所犯何罪,都交由英国领事按照英国法律审理;而中美《望厦条约》更进一步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不仅美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刑事诉讼,而且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中国的一切诉讼,均由美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上述条约内容表明
A.清政府熟谙近代的领事制度 B.列强已掌握中国司法大权
C.中西间法律思想相互渗透 D.中国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6.电影《鸦片战争》某个场景:商人颠地手指一个精美的彩色瓷瓶嚣张地说“这就是清朝的形象,丰满、浑圆、骄傲,瞧不起世界上的一切,它满身自以为是,但只轻轻一碰,它就会粉身碎骨。”清朝在鸦片战争中“粉身碎骨”的结局,实质上反映了( )
A.军队战斗力不强 B.科学技术落后
C.思想上落后 D.封建制度腐朽
7.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尼布楚条约》 B.《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8.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纪念中国近代以来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建立的,碑的基座四周镶有十块巨幅汉白玉浮雕。如图是其中的第一块的内容“虎门销烟”。领导这场斗争的民族英雄是( )
A.关天培 B.林则徐 C.陈化成 D.左宗棠
9.下列选项中,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
10.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
A.关天培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
11.“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长)远据守主掌。”《南京条约》的这一条款主要破坏了中国的( )
A.贸易主权 B.司法主权 C.领海主权 D.领土主权
12.毒品,万恶之源。我国历史上曾发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决心的“禁毒第一人”是
A.关天培 B.陈化成 C.林则徐 D.琦善
13.每年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这与林则徐领导的哪一事件有关?( )
A.虎门销烟 B.百团大战 C.孟良崮战役 D.平津战役役
14.下列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是
A.关天培 B.林则徐 C.李鸿章 D.邓世昌
15.晚清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的陵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对此解释为“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败仗”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综合题
16.阅读上面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时人们在吸食鸦片
材料二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万至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战争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1)根据材料一,谈一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背景。以及鸦片走私对当时中国的社会产生了哪些危害?
(2)导致材料二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事件?这次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3)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中国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响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
材料二 一位英国人也说:“‘奴隶贸易(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它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它们的肉体……”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贩毒、吸毒诱发的盗窃、抢劫、诈骗、卖淫和各种恶性暴力犯罪严重危害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治安秩序。面对这一严峻形势,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由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同时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解决毒品问题。同年12月,第42届联大通过决议,正式将每年的6月26日确定为国际禁毒日。
(1)据材料一分析,鸦片走私给清政府带来的严重危害有哪些?
(2)据材料二、三分析,鸦片走私给世界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有哪些?
(3)6.26“国际禁毒日”的设立是为了纪念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青少年学生面对毒品问题应该怎么办?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依据“1839年3月”“广州”“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和所学知识,可知此人是林则徐,1839年,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主持了著名的虎门硝烟,这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林则徐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民族英雄,A项正确;洪秀全于1851年发动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排除B项;左宗棠是晚清洋务派和湘军的代表人物,于19世纪70年代主持收复新疆,排除C项;康有为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领袖,于19世纪末组织发动维新变法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
根据材料“英国商人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这只不过是争端中的偶然事故”结合所学可知亚当斯认为英国商人输入鸦片,中国因商人违法行为禁烟,导致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争端中的偶然,B项正确;材料是英国人走私鸦片产生偶然事故,A项错误,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战争起因,CD项都是鸦片战争期间的事件,排除。故选B项。
3.A
【详解】
根据材料“协定关税是方便省事的办法,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5%,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所以他们扬扬得意,以为是他们外交的成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商进出口货物需要缴纳的税款,中国需要同英国商定,说明中国的关税被英国控制,这是对中国关税主权的破坏,而清朝的官员还认为是“外交成功”,因此体现了晚清政府的主权淡薄,缺乏国家主权意识,A项正确;材料内容不能体现外交成就多,排除B项;协定关税破坏了国家利益,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更没有反映协定关税的本质,排除。故选A项。
4.B
【详解】
1839 年 6 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依据图中时间、人物和事件的意义可知是虎门销烟,B项正确;鸦片战争是1840—1842年,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是1900年,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5.D
【详解】
领事裁判权是指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的一种特权。它在对方领土的侨民不受所在国法律的约束,而由其本国领事依照其本国法律对其行使管理权。《南京条约》附件中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属于司法主权被破坏的表现,D项正确;材料说明清政府对于近代领事制度的不熟悉,排除A项;材料中说明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排除B项;材料没有说明中西间法律思想相互渗透,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清政府同西方列强的第一次较量。英国较早的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第一强国。拥有先进生产力和近代战争武器的英国在同清王朝的较量中明显处于优势,这就决定了社会制度和生产力落后的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必然失败的结局,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失败的根本原因,D项正确;军队战斗力不强、科学技术落后、思想上落后,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BC项。故选D项。
7.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C项正确;《尼布楚条约》是1689年清朝和俄国签订的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排除A项;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排除B项;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8.B
【详解】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也成为无愧的民族英雄,故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林则徐,B项正确;关天培、陈化成是鸦片战争中阵亡的清军将领,排除AC项;左宗棠是晚清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湘军将领之一,曾主持收复新疆,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项正确;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是1900年,中国近代化开端是鸦片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0.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成为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故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林则徐,B项正确;关天培在鸦片战争中牺牲,排除A项;左宗棠收复了新疆,排除C项;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1.D
【详解】
材料反映的是《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D项正确;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允许列强船只在我国沿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三者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12.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不断向中国运用纺纱品,但都严重滞销。在正常的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要求禁烟,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故C项正确;关天培、陈化成是在鸦片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排除AB项;琦善是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查办后的钦差大臣,他并没有禁烟的活动,排除D项;故选C。
13.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虎门销烟结束是6月26日,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A项正确;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林则徐没有关系,排除B项;孟良崮战役、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D项。故选A项。
【点睛】
14.B
【详解】
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被誉为是“中国禁烟第一人”、“全球禁毒第一人”,B项正确;关天培在鸦片战争中牺牲,排除A项;李鸿章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排除C项;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牺牲,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5.A
【详解】
1840年到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由材料“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可知鸦片战争期间,道光帝在位,故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从1856年到1860年,甲午战争从1894年到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从前00年到1901年,时间不符,排除BCD。故选A项。
16.(1)背景: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常贸易中,中国处于贸易出超地位。为扭转贸易逆差的局面,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危害:摧残中国人的精神和体质,加剧了贫弱。
(2)导火线:虎门销烟。1839年。
(3)中国武器落后,英国船坚炮利。根本原因是清王朝政治腐败,中国综合国力落后。
(1)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常贸易中,中国处于贸易出超地位。为扭转贸易逆差的局面,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根据材料“清朝时人们在吸食鸦片”可知,鸦片摧残了当时人们的精神和体质,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2)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导致材料二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1839年的虎门销烟。
(3)
根据材料“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万至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 “战争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是:中国武器落后,英国“船坚炮利”。但是,这不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综合国力落后,以清政府为代表的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先进的资本主义。
【点睛】
17.(1)白银大量外流,政府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削弱,危及国家统治等。(意思相符即可)
(2)摧残人的身体和精神;造成社会秩序混乱,犯罪率上升等。(意思相符即可)
(3)事件: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
做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积极宣传毒品的危害;劝诫身边的朋友家人拒绝毒品;发现毒品犯罪及时报警,避免更多的人上当受骗等。(意思相符即可)
(1)
根据材料一“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响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可得出,鸦片走私使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削弱,危及清朝统治。
(2)
根据材料二“‘奴隶贸易(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它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它们的肉体……”可得出,鸦片走私摧残人的身体和精神;根据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贩毒、吸毒诱发的盗窃、抢劫、诈骗、卖淫和各种恶性暴力犯罪严重危害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治安秩序。”可得出,鸦片走私造成社会秩序混乱,犯罪率上升。
(3)
根据所学可知,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因此6.26“国际禁毒日”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面对毒品问题,我们青少年应该远离毒品;积极宣传毒品的危害;劝诫身边的朋友家人拒绝毒品;发现毒品犯罪及时报警,避免更多的人上当受骗等。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