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一、选择题
1.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诗句,为戊戌变法而献身的湖南浏阳籍维新志士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杨锐
2.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耻辱和礼物指的是( )
A.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 B.甲午战争和《北京条约》
C.公车上书和《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3.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时人激愤地指斥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下列条款中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朝廷”的主要依据是
A.赔款白银4.5亿两 B.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C.允许列强开设工厂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4.洋务运动前期提出了“自强”的口号,下列体现洋务派“自强”主张的实践活动是( )
A.创办湖北织布局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开平矿务局 D.创办轮船招商局
5.某校兴趣小组整理了以下历史信息,由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①虎门销烟
②火烧圆明园
③《马关条约》
④义和团运动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的探索 C.内战烽火 D.殖民扩张
6.白寿彝在《中国通史纲要》中写道:洋务派从70年代开始,便陆续创办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部分官员、地主、商人投资开办资本主义近代企业,……1872年到1894年,开办的企业单位共有100多家,投资总额五六百万元,雇工近三万人。这说明洋务运动( )
A.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C.对封建制度进行变革开启近代化进程
D.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7.19世纪后期,近代中国为防海患,兴建新式海军,下列哪一个不属于洋务 运动时期筹建的( )
A.长江舰队 B.北洋舰队 C.福建舰队 D.南洋舰队
8.在一次政治变革中,提出要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员上书言事;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等措施,这项变革应该是
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
9.有人曾经这样评价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针对“成功之处”四位同学展开了讨论,最符合题意的是( )
A. B.
C. D.
10.下列两幅图片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同一战役的不同报道。这说明
A.画报不能客观反映史事 B.交战双方记载史事方式不同
C.研究历史需要甄别史料 D.史学研究不能复原历史真实
11.一位老人生于1854年,卒于1902年,他一生可能经历哪些事情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历史学习中要注意分清史实与史论。下列史实与对应的史论不相符的一项是( )
A.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如图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空白处应当填写( )
A.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B.增开汉口、南京等处为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14.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写道:“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据此可见材料叙述的是洋务运动的( )
A.原因 B.目的 C.性质 D.影响
15.《钏影楼回忆录》中记述道:“一班读书人,向来莫谈国事的,也要与闻时事,为什么人家比我强,而我们比人弱?为什么被挫于一个小小日本国呢?读书人除了八股八韵之外,还有他应该研究的学问呢!“这表明甲午战争失败( )
A.主要原因是读书人莫谈国事 B.是由于对日本轻视和盲目自大
C.促进了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D.推动读书人研究学问的热潮
二、综合题
16.一次次列强的入侵,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上,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世界接触……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 《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比较表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开放东南沿海5个口岸 个口岸开放长江流域4个口岸
(2)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开放口岸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八国联军最初要求清政府定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十二名官员死罪,最后解决的办法是赐令庄王自裁;端王充军新疆;毓贤即行正法。在各省,从判处死刑直到仅仅加以谴责的官员共有119名。”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3)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的职能发生了什么变化?八国联军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这一时期(1840-1901年)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7.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广东海面的隆隆炮声打碎了大清王朝的“天朝美梦”,英国发动了一场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
材料二
材料三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乡。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闻一多《七子之歌 台湾》
材料四
(1)材料一中打碎中国“天朝美梦”的是什么战争?
(2)材料二图中的“废墟”是英法联军制造的哪一暴行造成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通过哪一条约割占了台湾?
(4)材料四的内容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5)结合上诉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近代中国的屈辱史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谭嗣同是湖南浏阳人,是维新派代表人物,1898年维新失败后牺牲,故C符合题意。康有为和梁启超逃亡,杨锐是四川人,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2.D
【详解】
20世纪到来之际是1900年左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耻辱和礼物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D项正确;《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不列颠(英)帝国、法国、俄罗斯帝国(沙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排除A项和B项;公车上书,是指在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与梁启超集结603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
依据题干中《辛丑条约》签订后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结合所学知识,《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这意味着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它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D正确;赔款白银4.5亿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清政府的财政困难,但不是最能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朝廷”的主要依据,A排除;允许列强开设工厂,出自1895年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C排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有利于外国公使进一步干涉中国的内政外交,但不是最能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朝廷”的主要依据,D排除。故选B。
4.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例如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是后期创办的民用企业,不符合题意;故选B。
5.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虎门销烟,是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②火烧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③《马关条约》,是日本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后,签订的条约;④义和团运动,是反抗外国侵略的农民运动;因此研究的主题是侵略与反抗。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近代化的探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选项C指国共内战;选项D殖民统治者从殖民地进行掠夺;所以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A
【详解】
根据题干“洋务派从70年代开始,便陆续创办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部分官员、地主、商人投资开办资本主义近代企业,……1872年到1894年,开办的企业单位共有100多家,投资总额五六百万元,雇工近三万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的内容,排除B项;洋务运动没有对封建制度进行变革,排除C项;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排除 D项。故选A项。
7.A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直隶总督李鸿章的倡议下,清政府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到19世纪80年代,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初步建成,长江舰队不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筹建,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
8.B
【详解】
根据“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员上书言事”,结合所学可知,题文反映的是戊戌变法的内容,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戊戌变法开始,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员上书言事等,B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与题干内容无关,ACD排除,故选择B。
9.B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项最符合题意。
10.C
【详解】
两幅图片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同一战役的不同报道,无法判断材料真伪,不能得出历史真相,因此需要对两幅图片进行甄别,C项正确;A项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牙山战役,中国失败,并非中国记载史事方式不同造成“牙山大胜”的记载,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不分化材料主旨,排除。故选C项。
【点睛】
11.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是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使1900—1901年,根据材料“生于1854年,卒于1902年”的老人可能经历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B项正确;ACD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B项。
12.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故A项对应错误,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故B项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 民地化程度,故C项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项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3.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中空白处应当为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与1860年《北京条约》有关,排除;B项与1858年《天津条约》有关,排除;D项与1842年《南京条约》有关,排除;故选C。
14.D
【详解】
根据课本所学,洋务运动是清朝地主阶级掀起的一场自救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是因为没有触及清朝的封建制度,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由此可见,题文评论的是洋务运动的影响,故D符合题意;洋务运动的原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太平天国运动和西方列强侵略的内忧外患,清朝统治集团不能不调整统治政策,出现了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张维护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前提,师夷长技以图自强。材料中未涉及,故A不符合题意;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与材料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既具有进步性,又具有落后保守性。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C
【详解】
从材料“为什么被挫于一个小小日本国呢?读书人除了八股八韵之外,还有他应该研究的学问呢!”可以看出,甲午战败使国内的一些知识分子开始觉醒与反思,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故C项正确;甲午战败的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排除AB项;材料中只涉及读书的人反思,并没有出现研究的热潮,排除D项。
16.(1)战争:鸦片战争;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
(3)变化: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条约:《辛丑条约》。
(4)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
据材料一“中国近代史上,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世界接触……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可知,材料一中“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根据“开放东南沿海5个口岸”“10个口岸开放长江流域4个口岸”可知,《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开放口岸的变化说明了《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
(3)
根据材料“ 八国联军最初要求清政府定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十二名官员死罪,最后解决的办法是赐令庄王自裁;端王充军新疆;毓贤即行正法。在各省,从判处死刑直到仅仅加以谴责的官员共有119名。”可知,材料反映清政府帮助列强处理反帝的官员,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材料(1840-1901年)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点睛】
17.(1)鸦片战争
(2)火烧圆明园
(3)《马关条约》
(4)《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①落后就要挨打;②应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详解】
(1)依据材料一“1840年,广东海面的隆隆炮声打碎了大清王朝的‘天朝美梦’……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结合所学知识,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国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材料二图中的“废墟”是圆明园废墟,结合所学知识,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清朝首都北京,洗劫并火烧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根据材料三《七子之歌 台湾》,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于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割占了台湾。
(4)根据材料四的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 8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可知出自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于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5)结合上诉材料和所学知识,近代中国屡遭外来侵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可知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因此今天我们应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