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圆单元测试五(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圆单元测试五(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3-01-28 15:0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圆单元测试五(附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一个扇形的圆心角为60°,它所对的弧长为2πcm,则这个扇形的半径为( )
A.6cm B.12cm C.2cm D.cm
2.半径为6的圆的内接正六边形的边长是( )
A.2 B.4 C.6 D.8
3.如图,⊙为△的外接圆,,则 的度数为 ( )
A. B.
C. D.
4.已知圆锥的母线长为4,底面半径为2,则圆锥的侧面积等于( )
A.11 B.10 C.9 D.8
5.已知两圆相外切,连心线长度是10厘米,其中一圆的半径为6厘米,则另一圆的半径是 ( )
A.16厘米 B.10厘米 C.6厘米 D.4厘米
6.如图,过上一点作的切线,交直径的延长线于点D. 若∠D=40°,则∠A的度数为( )
A.20° B.25° C.30° D.40°
7.如果⊙ 的半径是 5,⊙的半径为 8,,那么⊙ 与⊙的位置关系是( )
A.内含; B.内切; C.相交; D.外离
8.如右图是一个机器零件的三视图,根据标注的尺寸,这个零件的侧面积(单位:mm2)是( )
A. B. C. D.
9.已知半径分别为3 cm和1cm的两圆相交,则它们的圆心距可能是( )
A.1 cm B.3 cm C.5cm D.7cm
10.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EF∥BC交AB于E,交AC于F,过点O作OD⊥AC于D.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结论有( )个
①EF是△ABC的中位线.
②以E为圆心、BE为半径的圆与以F为圆心、CF为半径的圆外切;
③设OD=m,AE+AF=2n,则S△AEF=mn;
④;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
1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其中R 、r分别是⊙O ⊙O的半径,d为两圆的圆心距,则⊙O 与⊙O的位置关系是 。
12.将绕点逆时针旋转到使在同一直线上,若,,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 cm2。

13.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0cm,它的展开图的扇形的半径为30cm,则这个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是 。
14.如图,矩形OABC内接于扇形MON,当CN=CO时,∠NMB的度数是 .
15.已知⊙O1和⊙O2的半径分别为3cm和4cm,圆心距O1O2=6cm,那么⊙O1和⊙O2的位置关系是
16.如图,⊙O的直径CD垂直于AB,∠AOC=48°,则∠BDC=  度.
三、计算题
17.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在BA的延长线上,直线CD与⊙O相切于点D,弦DF⊥AB于点E,线段CD=10,连接BD
(1)求证:∠CDE=2∠B
(2)若BD:AB=:2,求⊙O的半径及弦DF的长

18.如图,⊙O的圆心在坐标原点,半径为2,直线y=x+b(b>0)与⊙O交于A、B两点,点O关于直线y=x+b的对称点O′,
(1)求证:四边形OAO′B是菱形;
(2)当点O′落在⊙O上时,求b的值.
四、解答题
19.如图,在中,,是边上一点,以为圆心的半圆分别与、边相切于、两点,连接.已知,.求:

(1);
(2)图中两部分阴影面积的和.
20.如图,在△ABC中,,以AC为直径的半圆O分别交AB、BC于点D、E
(1)求证:点E是BC的中点
(2)若,求∠BED的度数。

如图,△ABC内接于⊙O,CA=CB,CD∥AB且与OA的延长线交与点D.
21.判断C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2.若∠ACB=120°,OA=2,求CD的长.
如图,AD是⊙O的弦,AB经过圆心O,交⊙O于点C,∠DAB=∠B=30°.
23.直线BD是否与⊙O相切?为什么?
24.连接CD,若CD=5,求AB的长.

已知:如图,是⊙的直径上任意一点,过点作的垂线,是的延长线上一点,联结交⊙于点,且.
25.判断直线与⊙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6.若,,过点A作的平行线交⊙于点.求弦的长.
如图,在△ABC中,AB=AC,AE是角平分线,BM平分∠ABC交AE于点M,经过B、M两点的⊙O交BC于点G,交AB于点F,FB恰为⊙O的直径.
27.判断A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8.当BC=4,AC=3CE时,求⊙O的半径.

在Rt△ABC中,∠ACB=90°,∠A=30°,BC=. 动点O在AC上,以点O为圆心,OA长为半径的⊙O分别交AB、AC于点D、E,连结CD.

29.如图1,当直线CD与⊙O相切时,请你判断线段CD与AD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0.如图2,当∠ACD=15°时,求AD的长
参考答案
1.A。
2.C
3.B
4.D
5.D
6.B
7.B
8.D
9.B
10.C
11.外切
12.π
13.120°。
14..30°
15.相交
16.20
17.(1)证明:连接OD.
∵直线CD与⊙O相切于点D,
∴OD⊥CD,∠CDO=90°,∠CDE+∠ODE=90°.
又∵DF⊥AB,∴∠DEO=∠DEC=90°.
∴∠EOD+∠ODE=90°,
∴∠CDE=∠EOD.?
又∵∠EOD=2∠B,
∴∠CDE=2∠B.
(2)解:连接AD.
∵AB是⊙O的直径,
∴∠ADB=90°.
∵BD:AB=:2,
∴在Rt△ADB中cosB=,
∴∠B=30°.?
∴∠AOD=2∠B=60°.
又∵∠CDO=90°,
∴∠C=30°.?
在Rt△CDO中,CD=10,
∴OD=10tan30°=,
即⊙O的半径为.?
在Rt△CDE中,CD=10,∠C=30°,
∴DE=CDsin30°=5.?
∵DF⊥AB于点E,
∴DE=EF=DF.
∴DF=2DE=10.?????????
18.(1)证明:∵点O、O′关于直线y=x+b的对称,
∴直线y=x+b是线段OO′的垂直平分线,∴AO=AO′,BO=BO′。
又∵OA,OB是⊙O的半径,∴OA=OB。
∴AO=AO′=BO=BO′。∴四边形OAO′B是菱形.
(2)解:如图,设直线y=x+b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分别是
N(-b,0),P(0,b),AB与OO′相交于点M。
则△ON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PN=45°。
∵四边形OAO′B是菱形,∴OM⊥PN。
∴△OM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当点O′落在圆上时,OM=OO′=1。
在Rt△OMP中,由勾股定理得:OP=,即b=。
19.(1)2/3,(2)
20.(1)见解析(2)40o
21.CD与⊙O的位置关系是相切,理由如下:作直径CE,连结AE.
∵CE是直径, ∴∠EAC=90°,∴∠E+∠ACE=90°,
∵CA=CB,∴∠B=∠CAB,∵AB∥CD,
∴∠ACD=∠CAB,∵∠B=∠E,∠ACD=∠E,
∴∠ACE+∠ACD=90°,即∠DCO=90°,
∴OC⊥D C,∴CD与⊙O相切.
22.∵CD∥AB,OC⊥D C,∴OC⊥A B,
又∠ACB=120°,∴∠OCA=∠OCB=60°,
∵OA=OC,∴△OAC是等边三角形,
∴∠DOA=60°,
∴在Rt△DCO中, =,
∴DC=OC=OA=2.
答:直线BD与⊙O相切.理由如下:
如图,连接OD,

∵∠ODA=∠DAB=∠B=30°,
∴∠ODB=180°-∠ODA-∠DAB-∠B=180°-30°-30°-30°=90°,
即OD⊥BD,
∴直线BD与⊙O相切.
23.由(1)知,∠ODA=∠DAB=30°,
∴∠DOB=∠ODA+∠DAB=60°,
又∵OC=OD,
∴△DOB是等边三角形,
∴OA=OD=CD=5.
又∵∠B=30°,∠ODB=30°,
∴OB=2OD=10.
∴AB=OA+OB=5+10=15.
25.联结CO, … …………………………………1分
∵DM⊥AB
∴∠D+∠A=90°

∴∠D=∠PCD
∵OC=OA
∴∠A=∠OCA
∴∠OCA+∠PCD=90°
∴PC⊥OC
∴直线是⊙的切线
26.过点A作的平行线交⊙于点.
∴∠NAC=∠PCD=∠D, AN⊥OC,设垂足是Q
∴Rt△中

∴设CQ=x,AQ=
∴OQ=


解得 …………………………………4分

∴ …………………………………5分
(1)与相切
(2)的半径为
29.CD=AD ……1分
证明:如图1,连结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