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圆单元测试七(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圆单元测试七(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3-01-28 15:0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圆单元测试七(附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半圆O的直径AB=4,与半圆O内切的动圆O1与AB切于点M,设⊙O1的半径为y,AM=x,则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是:( )
A.y= B.y= C.y= D.y=
2.如图,当半径为30cm的转动轮转过1200角时,传送带上的物体A平移的距离为( )
A.900лcm B.300лcm C. 60лcm D.20лcm
3.已知⊙O1与⊙O2外切,O1O2=8cm,⊙O1的半径为5cm,则⊙O2的半径是( )
A. 13cm. B. 8cm C. 6cm D. 3cm
4.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的相关数据求得该几何体的侧面积为(  )
A、16 B、12 C、8 D、4
5.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中,以各顶点为圆心,对角线的长的一半为半径在正方形内画弧,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B. C. D.
6.如图,直径AB为6的半圆,绕A点逆时针旋转60°,此时 点B到了点B’,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3( B.6( C.5( D.4(
7.如图,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半径分别为3和5,若大圆的弦AB与小圆相交,则弦AB的长的取值范围是( )
A、8≤AB≤10 B、88.如图,将半径为4cm的圆形纸片折叠后,圆弧恰好经
过圆心O ,则折痕AB的长度为( )
A.4 cm B.cm C.(2 +)cm D. cm
9.已知⊙O1与⊙O2相切,⊙O1的半径为3cm,⊙O2的半径为2cm,则O1O2的长是( )
A.1 cm B.5 cm C.1 cm或5 cm D.0.5cm或2.5cm
10.已知⊙O1和⊙O2的半径分别为2cm和3cm,两圆的圆心距为5cm,则两圆的位置关
系是 ( )
A.外切 B.外离 C.相交 D.内切
二、填空题
11.如图,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与小圆相切于点C,若AB的长为8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cm2.
12.如图,AB为⊙O直径,点C、D在⊙O上,已知∠AOD =50°,AD∥OC,则∠BOC = 度.
13.如图,过A、C 、D三点的圆的圆心为E,过B、F、E三点的圆的圆心为D,如果∠A=63°,那么∠θ= .
14.如图,圆锥的轴截面(过圆锥顶点和底面圆心的截面)是边长为4cm的等边三角形,点是母线的中点,一只蚂蚁从点出发沿圆锥的表面爬行到点处,则这只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 cm.
15.如图,△ABC的3个顶点都在⊙O上,直径AD=2,∠ABC=30°,则AC的长度为 .
16.如图,两同心圆的圆心为,大圆的弦切小圆于,两圆的半径分别为和,则弦长= ;若用阴影部分围成一个圆锥,则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结果保留根号)
三、计算题
17.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B=AC=10,BC=12,P是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BC的平行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D.
(1)当点P在什么位置时,DP是⊙O的切线?请说明理由;
(2)当DP为⊙O的切线时,求线段DP的长.
18.在⊙O中,直径AB⊥CD于点E,连接CO并延长交AD于点F,且CF⊥AD.
求∠D的度数.

四、解答题
19.如图,⊙P的圆心为P(﹣3,2),半径为3,直线MN过点M(5,0)且平行于y轴,点N在点M的上方.
(1)在图中作出⊙P关于y轴对称的⊙P′.根据作图直接写出⊙P′与直线MN的位置关系.
(2)若点N在(1)中的⊙P′上,求PN的长.
如图,已知半径为2的⊙O与直线l相切于点A,点P是直径AB左侧半圆上的动点,过点P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C,PC与⊙O交于点D,连接PA、PB,设PC的长为x(2<x<4)
20.当 时,求弦PA、PB的长度;
21.当x为何值时,PD×CD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2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的圆心O在坐标原点,直径AB=8,点P是直径AB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A、B两点重合),过点P的直线PQ的解析式为,当直线PQ交y轴于Q,交⊙O于C、D两点时,过点C作CE垂直于x轴交⊙O于点E,过点E作EG垂直于y轴,垂足为G,过点C作CF垂直于y轴,垂足为F,连接DE.
(1)点P在运动过程中,∠CPB= ;
(2)当m=3时,试求矩形CEGF的面积;
(3)当P在运动过程中,探索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请你说明理由;如果不发生变化,请你求出这个不变的值;
(4)如果点P在射线AB上运动,当△PDE的面积为4时,请你求出CD的长度
23.已知:如图,在中,的角平分线交边于.以边上一点为圆心,过两点作(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再判断直线与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O在对角线AC上,以OA长为半径的与AD,AC分别交于点E,F,∠ACB=∠DCE .
24.请判断直线CE与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5.若 DE:EC=1:, ,求⊙O的半径.
如图,O是ΔABC的外接圆,FH是O的切线,切点为F,FH//BC,连接AF交BC于点E,∠ABC的平分线BD交AF于点D,连接BF。
26.求证AF平分∠BAC
27.求证BF=DF
28.若EF=4,DE=3,求AD的长。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0,0),以OA为直径在第一象限内作半圆C,点B是该半圆周上一动点,连接OB、AB,并延长AB至点D,使DB=AB,过点D作轴垂线,分别交轴、直线OB于点E、F,点E为垂足,连接CF.
29.当∠AOB=30°时,求弧AB的长度
30.当DE=8时,求线段EF的长;
31.在点B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以点E、C、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B
2.D
3.D
4.C
5.A
6.B
7.C
8.B
9.C
10.A
11.16π。
12.65
13.180。
14.2
15.1
16.,.
17.解:(1)当点P是的中点时,DP是⊙O的切线。理由如下:
连接AP。
∵AB=AC,∴。
又∵,∴。∴PA是⊙O的直径。
∵,∴∠1=∠2。
又∵AB=AC,∴PA⊥BC。
又∵DP∥BC,∴DP⊥PA。∴DP是⊙O的切线。
(2)连接OB,设PA交BC于点E。.
由垂径定理,得BE=BC=6。
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得:AE=。
设⊙O的半径为r,则OE=8﹣r,
在Rt△OBE中,由勾股定理,得:r2=62+(8﹣r)2,解得r=。
∵DP∥BC,∴∠ABE=∠D。
又∵∠1=∠1,∴△ABE∽△ADP,
∴,即,解得:。
18.连接BD
∵AB⊙O是直径
∴BD ⊥AD
又∵CF⊥AD
∴BD∥CF
∴∠BDC=∠C
又∵∠BDC=∠BOC
∴∠C=∠BOC
∵AB⊥CD
∴∠C=30°
∴∠ADC=60°
19.解:(1)如图所示,⊙P′即为所求作的圆。
⊙P′与直线MN相交。
(2)设直线PP′与MN相交于点A,
则由⊙P的圆心为P(﹣3,2),半径为3,直线MN过点M(5,0)且平行于y轴,点N在⊙P′上,得
P′N=3,AP′=2,PA=8。
∴在Rt△AP′N中,

在Rt△APN中,。
20.PA=,PB=
21.当时, PD×CD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2.
22.(1)
(2)7
(3)不变
(4)或4
23.作图正确(需保留线段中垂线的痕迹).
直线与相切.
理由如下:
连结,

平分,



为的切线.
24.直线CE与相切
证明:∵矩形ABCD ,
∴BC//AD,∠ACB=∠DAC.


连接OE,则

∴直线CE与相切
25.

26.略
27.略
28.
29.连接BC,
∵A(10,0),∴OA=10,CA=5。
∵∠AOB=30°,∴∠ACB=2∠AOB=60°。
∴弧AB的长=。
30.连接OD,
∵OA是⊙C直径,∴∠OBA=90°。
又∵AB=BD,∴OB是AD的垂直平分线。∴OD=OA=10。
在Rt△ODE中,OE=。
∴AE=AO﹣OE=10﹣6=4,
由∠AOB=∠ADE=90°﹣∠OAB,∠OEF=∠DEA,得△OEF∽△DEA。
∴,即,∴EF=3。
31.设OE=,
①当交点E在O,C之间时,由以点E、C、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相似,有∠ECF=∠BOA或∠ECF=∠OAB。
当∠ECF=∠BOA时,此时△OCF为等腰三角形,点E为OC中点,即OE=,∴E1(,0)。
当∠ECF=∠OAB时,有CE=5﹣,AE=10﹣,
∴CF∥AB,有CF=AB。
∵△ECF∽△EAD,∴,即,解得,。∴E2(,0)。
②当交点E在点C的右侧时,
∵∠ECF>∠BOA,
∴要使△ECF与△BAO相似,只能使∠ECF=∠BAO。
连接BE,
∵BE为Rt△ADE斜边上的中线,
∴BE=AB=BD,∴∠BEA=∠BAO。∴∠BEA=∠ECF。
∴CF∥BE。∴。
∵∠ECF=∠BAO,∠FEC=∠DEA=900,∴△CEF∽△AED,∴,
而AD=2BE,∴。即,
解得
∵<0,舍去,∴E3(,0)。
∵<0,舍去,
又∵点E在轴负半轴上,∴E4(,0)。
综上所述:存在以点E、C、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相似,此时点E坐标为:
E1(,0)、E2(,0)、E3(,0)、E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