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12.2滑轮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12.2滑轮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6 01:2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下 12.2 滑轮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B.乙是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C.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D.乙是定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2.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以的速度匀速运动了5s,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的8N,(不计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  )
A.1.6W B.8W C.3.2W D.16W
3.如图所示各种简单机械中,忽略杠杆、滑轮自重、绳重及摩擦,当提起同一重物时,最省力的是(  )
A. B. C. D.
4.如图所示,物重为G的物体在不同简单机械中均处于平衡状态(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拉力F1、F2、F3的大小关系是(  )
A.F3<F1<F2 B.F2<F1<F3 C.F1<F3<F2 D.F2<F3<F1
5.关于定滑轮和动滑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B.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方向
C.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D.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还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6.如图所示是使用不同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F最大的是(  )
A. B. C. D.
7.如图,用相同滑轮组装成甲、乙两种装置,用相等拉力F分别匀速提升重为G1=56N、G2=36N的两个物体,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每个动滑轮的重力为(  )
A.2N B.4N C.8N D.10N
8.如图是探究利用斜面是否省力、是否省功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需要使用刻度尺
B.可以将小车车轮朝上放在斜面上进行探究
C.只要增大斜面的倾角,就能少做功
D.实验中要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要把木板下面的木块向左移动
9.如图所示,物重为G的物体在不同简单机械中均处于平衡状态(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拉力大小错误的是(  )
A. B. C. D.
10.如图用5N的力F匀速提升物体,6s内绳子自由端移动了0.6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升速度为0.lm/s
B.拉力所做的功为1.5J
C.拉力做功的功率为0.5W
D.上升过程中,物体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1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斜面上,将物体G分别沿斜面AC和BC以相同的速度匀速拉到顶端C,所用的力分别是F1和F2,所做的功分别是W1和W2,功率的大小分别为P1和P2,比较它们的大小(   )
A.F1>F2,W1>W2,P1>P2
B.F1>F2,W1>W2,P1=P2
C.F1<F2,W1=W2,P1=P2
D.F1<F2,W1=W2,P1<P2
12.同一滑轮用如图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N、绳重和滑轮的摩擦力不计。则(  )
A.手的拉力:F甲=F乙 B.手的拉力:F甲C.手的拉力:F甲>F乙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滑轮______可以看作等臂杠杆(选填“A”或“B”);若物体所受重力均为20牛且处于静止状态,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力F1的大小为_______牛,力F2的大小为_______牛。
14.一位同学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法把相同的重物提高相同的高度,甲、乙两图的动滑轮重相同,不计绳重及机械摩擦,图甲中人的拉力_____图乙中人的拉力。甲收绳的速度_____乙收绳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5.如图中,两个物体的重力均为100N,甲图中O为杠杆OA的支点,OA=2OB,杠杆在力F1的作用下,在水平位罝处于平衡状态,不计杠杆自重及摩擦,则F1=______N;在乙图中,动滑轮重20N,不计绳承和摩擦,则匀速提起物体所需的拉力F2=______N。
16.如图所示,分别用定滑轮、动滑轮把重力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则所用拉力F甲___________F乙(选填“>”、“<”或“=”),拉力做功的功率P甲___________P乙(选填“>”、“<”或“=”),定滑轮的特点是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17.图甲是园区内的停车装置,存车时只需40s就可以把汽车升到2m高处,图乙为工作原理图,其中A为架,O为杆OB的转动轴,杆的B端固定悬挂泊车,BC为牵引OB杆转动的钢丝绳,M为牵引钢丝绳的电动机。存车时,汽车开到存架上,电动机通过钢丝绳BC将杆OB拉到一定高度固定;取车,将OB杆放下使架落回地面:(忽略存架、OB的重力和机械各部分的摩擦力)
(1)图乙中使用了定滑轮,它的作用是_____;
(2)在乙图中画出动力、阻力,以及它们的力臂;若此时汽车的质量为1.2t,B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3m,车的重心距离地面2m,OB长为5m,BC距离为1m。此时钢丝绳所受到的拉力大小为_____N;
(3)若使汽车离开地面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钢丝绳的拉力会逐渐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汽车竖直上升的速度是_____km/h,在这个过程中整个装置的车做的功是_____J。
18.小明和同学到福利院义务劳动时,发现有的桌子脚下装有如图甲所示的轮子.
(1)他将压杆按下,压板就会紧压在轮子上,使轮子无法滚动,桌子不容易被推动,说明用滑动代替滚动可以______摩擦:压杆做得较宽人可以起到______压强的作用.(均选填“增大”或“減小”)
(2)小明发现压杆是省力杠杆,O为支点.请在图乙中画出压力F的力臂l.
( )
19.如图利用电动机通过滑轮组(虚线框内的滑轮组未画出)依次拉动物体A、B。图中效率为75%的电动机拉绳子的功率为50W且保持不变,不计绳重与摩擦,动滑轮的重力为6N,拉动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A所受阻力为24N,电动机拉绳的力为F1,此过程中,A所受的拉力与阻力的大小_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电动机工作3s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__J。拉动B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B所受阻力为18N,电动机拉绳的力为F2,F2比F1小2N,此时电动机拉绳的力F2为__________N。
20.小明利用硬棒(质量可忽略不计)、细线、若干物体、刻度尺等器材来测量物体的重力、某种油的密度ρ油.
(1)如图甲所示,物体A重8 N,保持O1点位置不变,在C处挂上物体B,要计算出物体B的重力值,需要测量的量是___________;再挂上不同重力的物体,移动物体A的位置,每次都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计算出待测物的重力值,分别在O1E上物体A所挂处标出相应的重力值所对应的刻度,就制成了一根能直接读出待测物体重力的杠杆,那么,该杠杆的刻度均匀吗?_____________.
(2)小明继续实验.首先,用细线系在硬棒的中点O2并把硬棒悬挂起来,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将物体M挂在硬棒的右端点E、密度为ρ的金属块N挂在硬棒的左端点C,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最后,当把金属块N浸没在待测密度的油中,把物体M从E点移动到D点时,硬棒第三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如果用L1表示O2、C两点间的距离,用L2表示O2、D两点间的距离,则ρ油= ___________ρ .(请用L1、L2、ρ表示)
21.电气化铁路的高压输电线,无论在严冬还是盛夏都要绷直,才能使高压线与列车的电极接触良好,这就必须对高压线施加恒定的拉力.为此,工程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恒拉力系统,其简化原理图如图所示.实际测量得到每个水泥块的体积为1.5×10-2m3,共悬挂20个水泥块.已知水泥块的密度为2.6×103kg/m3,g取10N/kg.
(1)请指出图中的动滑轮、定滑轮;
(2)每个水泥块的重力是多少?
(3)滑轮组对高压线的拉力F2是多大?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可知,甲是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乙是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C
【详解】
物体速度v1=0.2m/s,绳子移动速度为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的8N,故绳子拉力也为8N,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3.A
【详解】
A.由题图可知,动力臂为4l,阻力臂为l,动力臂和阻力臂之比为4∶1,所以动力和阻力之比为1∶4,所以;
B.B图为一动滑轮,绳子段数是2,n=2,故;
C.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由Fs=Gh,选项中动力,由F3×2l=G×l,得到F3G;
D.由题图可知为滑轮组,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是3,即n=3,F4G。
故选A。
4.B
【详解】
根据题意,物重为G的物体在不同简单机械中均处于平衡状态,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在第一个图中,物体和拉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相等,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在第二个图中承担物重的绳子是3股,即n=3,根据滑轮组的特点可得;在第三个图中,动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费一倍的力,则;所以根据分析可知拉力F1、F2、F3的大小为:F2<F1<F3,故ACD不符合题意,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5.D
【详解】
AB.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作用力方向,故AB正确,AB不符合题意;
CD.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在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时,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详解】
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即在理想状态下比较动力的大小。
A.这是动滑轮的特殊使用方法,物体挂在动滑轮一侧绳子上,拉动滑轮的轮轴,此时拉力
F1=G+G=2G
B.图示是一个定滑轮,则拉力
F1=G
C.绳子的有效段数为3,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D.图中为斜面,使用任何机械不能省功,根据Fs=Gh有
F1×2m=G×1m
可得
F1=G
比较所用动力的大小,可知选项A中动力最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B
【详解】
由图甲可知,n=3,不计绳重和摩擦,根据
可得
G动=3F-G1①
由图乙可知,n=2,不计绳重和摩擦,根据
可得
G动=2F-G2②

3F-G1=2F-G2
代入数据
F=G1-G2=56N-36N=20N
F=20N代入①,可得
G动=3F-G1=3×20N-56N=4N
故选B。
8.C
【详解】
A.根据

得,需要使用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得到斜面的有用功和总功,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为了改变斜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将小车车轮朝上放在斜面上进行探究,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同一斜面,斜面粗糙程度和斜面长度不变,增大斜面坡度的同时高度变大,提升同一重物,做的功大小不变,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实验中木板下面的木块向左移动,可以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详解】
A.由图像可知l1=l2,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1=G,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可知滑轮组n=3,则,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像可知动滑轮动力作用在轴上,则,故错误,符合题意;
D.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则斜面为理想斜面,满足FL=Gh,即,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详解】
A.绳子移动的速度
由图可知,n=2,由此可知物体上升的速度
故A错误;
B.拉力所做的功
故B错误;
C.拉力的功率
故C正确;
D.上升过程中物体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11.D
【详解】
不计摩擦,即使用光滑的斜面没有做额外功;所以,将物体G分别沿斜面AC和BC推到顶端C,推力做的功等于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因为重力G相同、上升高度h相同,由W=Fs=Gh可知,推力对物体做的功相同,即
W1=W2
从图可知
LAC>LBC
根据W=FL可知
Fl<F2
根据公式
可知,速度相同,由于
F1<F2
拉力F2做功的功率较大,即
P1<P2
故选D。
12.C
【详解】
由图可知,甲滑轮是定滑轮,绳重和摩擦不计,使用该滑轮不省力,所以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即
F甲=G=100N
乙滑轮是动滑轮,绳重和摩擦不计,使用该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即拉力等于物体和滑轮总重力的一半,那么
所以:F甲>F乙,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A 20 10
【详解】
[1]滑轮A为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相当于等臂杠杆;滑轮B为动滑轮,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可以省力,相当于省力杠杆。
[2][3]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滑轮A为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则F1等于物体重力,为20N,滑轮B为动滑轮,且动滑轮上有两段绳子,则力F2为
14. 大于 小于
【详解】
[1]从图甲可以看到,有两根绳子托着动滑轮,而图乙有三根绳子托着动滑轮,物体和动滑轮的重力相同,即,那么人的拉力分别是
可知,即图甲中人的拉力大于图乙中人的拉力。
[2]由上述可知,设重物上升的速度是,图甲中人收绳的速度是,图乙中人收绳的速度是,可知,即甲收绳的速度小于乙收绳的速度。
15. 100 40
【详解】
[1]由几何关系得,动力臂大小为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动力F1的大小为
[2]由图乙得,滑轮组的
速提起物体所需的拉力
16. > = 改变施力方向
【详解】
[1]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由定、动滑轮的使用特点可知
F甲=G
所以
F甲>F乙
[2]如图所示,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做的有用功一样大,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做的总功相同,即
W甲=W乙
因为做功时间相同,根据公式可知做功功率相同,所以
P甲=P乙
[3]定滑轮的特点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17. 改变力的方向 9600 变小 0.18 2.4×104
【详解】
(1)[1]图乙中使用了定滑轮,定滑轮的特点是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2]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F1、阻力F2以及动力臂L1、阻力臂L2,如下图所示:
已知直角三角形OEB中,OB=5m,BE=3m,则
则动力臂
阻力臂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拉力
(3)[3]小汽车从水平地面被提升到BC垂直于杆OB的过程中,动力的力臂逐渐变大、阻力臂变小(如下图所示),而阻力大小不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在此过程中作用在B点的动力越来越小。
(4)[4]汽车竖直上升的速度
[5]在这个过程中整个装置的车做的功
18. 增大 减小
【详解】
第一空.轮子不转动时推桌子属于滑动摩擦,轮子能转动时属于滚动摩擦,轮子不转动时更难推动桌子,说明滑动摩擦大于滚动摩擦,即用滑动代替滚动可以增大摩擦;
第二空.根据压强的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减小,即压杆做得较宽人可以起到减小压强的作用;
第三空.根据力臂的定义,从支点O向力F的作用线作垂线,O到垂足的距离即为力臂l,如图:
19. 相等 200 8
【详解】
[1]拉动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A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A所受的拉力与阻力大小相等。
[2]已知电动机的效率为75%,电动机拉绳子的功率P=50W,则电动机的电功率
由可得,电动机工作3s消耗的电能
[3]依次拉动物体A、B,电动机的效率都为75%,不计绳重与摩擦,设动滑轮上绳子的有效股数为n,则


由题知
F2+2N=F1③
将fA=24N、fB=18N代入①②式,解得
F2=8N
20. O1C、O1D 刻度是均匀的
(1)考查的是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注意O1点位置不变,B受到重力及力臂OC不变,物体A的重力不变,在C处挂上不同重力的物体,移动物体A的位置,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推导出A受到重力的力臂L与在C处所挂物重的大小关系,研究刻度是否均匀时,找出不变量是解题的关键;
(2)联系到浮力知识结合杠杆平衡条件才能解答
【详解】
根据题意知道,O1点位置是杠杆的支点,B的重力和力臂O1C不变,物体A的重力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知道:GA×O1C=GB ×O1 D,所以,为了测出B的重力,需要测量是O1 C、O1 D;根据题意,设待测物体重为G,物A距离O1点为L ,由杠杆平衡条件知道,G×O1 C=GA ×L,即,又因为为定值,所以,L与G成正比,故该杠杆的刻度是均匀的;
(2)由于O2 是棒的中点,所以O2 C=O2 E=L1 ,当杠杠的左端C处挂物体N,右端E处挂M,杠杠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由杠杠平衡条件可知:;当物体N浸没在油中时,物体N受到浮力作用,物体M挂在D处,此时杠杠在水平位置平衡,由杠杠平衡条件知道:,由以上两式解得:.
21.(1)图中C是动滑轮,A、B是定滑轮. (2)390N ;(3)23400N
【详解】
(1)图中C是动滑轮,A、B是定滑轮.
(2)每个水泥块质量 m1=1.5×10-2m3×2.6×103kg/m3=39kg
每个水泥块的重为G="mg=39kg×10N/kg=390N" (3)水泥块对钢丝绳的拉力为 F1=20G=7800N
由图可知,动滑轮由3段绳子承担,所以滑轮组对高压输电线的拉力为
F2=3F1=7800N×3=23400N
思路分析:要看清楚滑轮的个数以及类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
试题点评:本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