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圆单元测试九(附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 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5和2,圆心距是4,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外离 B.外 C.相交 D.内含
2.如图,AC为⊙O的直径,AB为⊙O的弦,∠A=35°,过点C的切线与O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D,则∠D=( )
A.20° B.30° C.40° D.35°
3. 如图,、是⊙的切线,切点是、,已知,,那么的弧长为( ).
A. B. C. D.
4.如图所示,⊙O中,OA⊥BC,垂足为H,∠AOB=50°,则圆周角∠ADC的度数是( )
(A)50° (B)25° (C)100° (D)40°
5.如图,过⊙O上一点C作⊙O的切线,交⊙O直径AB的延长线于点D. 若∠D=40°,则∠A的度数为( )
A.20° B.25° C.30° D.40°
6.如图,已知⊙O是正方形ABCD的外接圆,点E是⊙O上任意一点,则∠BEC的度数为 ( )
A. 45° B. 30° C. 60° D. 90°
7.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它的侧面积为15π㎝2,那么这个圆锥的高线长为----( )
A.4㎝ B.5㎝ C.6㎝ D.8㎝
8.如图,AB为半圆的直径,点P为AB上一动点,动点P从A点出发,沿AB匀速运动到点B,运动时间为t,分别以AP与PB的直径做半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
A. B. C. D.
9.如图,是(O的直径,点C在圆上,且50°.则( )
(A)50° (B) 40°
(C)30° (D)20°
10.⊙O1的半径是2 cm, ⊙O2的半径是5 cm,圆心距是3 cm,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外切 C.外离 D.内切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1.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方程的两根,两圆的圆心距为1,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12.如图,AB是⊙O的弦,AB长为8,P是⊙O上一个动点(不与A、B重合),过点O作OC⊥AP于点C,OD⊥PB于点D,则CD的长为 .
13.如图,Rt△ABC中,∠ACB=90°,∠B=30°,AB=12cm,以AC为直径的半圆O交AB于点D,点E是AB的中点,CE交半圆O于点F,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cm2.
14.如图,一个宽为2 cm的刻度尺在圆形光盘上移动,当刻度尺的一边与光盘相切时,另一边与光盘边缘两个交点处的读数恰好是“2”和“10”(单位:cm),那么该光盘的直径是 cm.
15.如图,点A、B、C在圆O上,∠A=60°,则∠BOC= 度.
16.如图,国际奥委会会旗上的图案是由五个圆环组成,在这个图案中反映出的两圆位置关系有
A.内切、相交 B.外离、相交 C.外切、外离 D.外离、内切
评卷人
得分
三、计算题
17.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D在⊙O上,点E在⊙O外,∠EAC=∠D=60°.
(1)求∠ABC的度数;(本题2分)
(2)求证:AE是⊙O的切线;(本题2分)
(3)当BC=4时,求劣弧AC的长.(本题3分)
18.如图,AB是⊙O的直径,弦DE垂直平分半径OA,C为垂足,弦DF与半径OB相交于点P,连结EF、EO,若,。
(1)求⊙O的半径;
(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评卷人
得分
四、解答题
19.如图,PA,PB是⊙O的切线,A,B为切点,AC是⊙O的直径,∠P=50°,求∠BAC的度数.
20.已知:如图,半径垂直于弦,点在的延长线上,平分.
(1) 求证:是的切线
(2) 如果=,=30°,求阴影部分面积.(保留根号和)
21.如图,AB为⊙O的直径,PQ切⊙O于点T,AC⊥PQ于点C,交⊙O于点D。
(1)求证:AT平分∠BAC。
(2)若AD=2,TC=,求⊙O的半径。
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BD的中点,CE⊥AB,垂足为E,BD交CE于点F.
22.求证:CF=BF;
23.若AD=2,⊙O的半径为3,求BC的长
如图,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作⊙O,点M、N是⊙O上的两点,M(-1,2),N(2,1)
24.试在x轴上找出点P使PM+PN最小,求出P的坐标;
25.若在坐标系中另有一直线AB,A(10,0),点B在y轴上,∠BAO=30°,⊙O以0. 2个单位/秒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运动,问圆在运动过程中与该直线相交的时间有多长?
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BA延长线上一点,CD切⊙O于点D,弦DE∥CB,Q是AB上动点,CA=1,CD是⊙O半径的倍
26.求⊙O的半径R.
27.当点Q从点A向点B运动的过程中,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你说明理由;若不发生变化,请你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如图,AE是⊙O的切线,切点为A,BC∥AE,BD平分∠ABC交AE于点D,交AC于点F
28.求证:AC=AD;
29.若BC=,FC=,求AB长.
参考答案
1.C
2.A
3.B
4.B
5.B
6.A
7.A
8.D
9.B
10.D
11.内切
12.4。
13.
14.10
15.120
16.B
17.(1)60°(2)略(3)
18.(1)2(2)
19.解:∵PA,PB分别切⊙O于A,B点,AC是⊙O的直径,
∴∠PAC=90°,PA=PB。
又∵∠P=50°,∴∠PAB=∠PBA=。
∴∠BAC=∠PAC﹣∠PAB=90°﹣65°=25°。
20.(1)略 4分
(2) 4分
21.(1)略(2)2
22.连结AC,如图
∵C是弧BD的中点 ∴∠BDC=∠DBC
又∠BDC=∠BAC
在三角形ABC中,∠ACB=90°,CE⊥AB∴ ∠BCE=∠BAC ,
∠BCE=∠DBC
∴ CF=BF 因此,CF=BF. 3分
23.证法一:作CG⊥AD于点G,
∵C是弧BD的中点 ∴ ∠CAG=∠BAC ,
即AC是∠BAD的角平分线.
∴ CE=CG,AE=AG ,在Rt△BCE与Rt△DCG中,CE=CG , CB=CD
∴Rt△BCE≌Rt△DCG,∴BE=DG ,∴AE=AB-BE=AG=AD+DG即 6-BE=2+DG
∴2BE=4,即 BE=2 又 △BCE∽△BAC,∴
(舍去负值),∴ 7分
(2)证法二:∵AB是⊙O的直径,CE⊥AB
∴∠BEF=,
在与中,
∵
∴∽,则
即, ∴
又∵, ∴
利用勾股定理得:
又∵△EBC∽△ECA则,即则
∴即
∴ ∴
24.P(1,0)
25.秒
26.∵CD切⊙O于点D ,CD=R,∴CD2=CA×CB,(R)2=1×(1+2R),解得R=1,或R=-(舍去),∴R=1.
27.当点Q从点A向点B运动的过程中,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不发生变化.
连接OD、OE, ∵DE∥CB,∴S△QDE=S△ODE(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不变),
∴S阴影=S扇形ODE,在直角△CDO中,OD=1,CD=,CO=2,∠COD=600,
∴∠ODE=600,∴△ODE是等边三角形,S阴影=S扇形ODE==.
28.略
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