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3光的直线传播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3光的直线传播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6 01:2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3.3 光的直线传播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月食是月亮反射太阳光形成的
C.蜡烛通过小孔成倒立的像 D.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km/s
2.在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小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将小孔对着烛焰,我们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成像原理与手影游戏中影子形成的原理不同
B.薄膜上成的是烛焰倒立的虚像
C.若要看到像变大,可将小孔靠近烛焰
D.若将小孔挡住一半,则薄膜上看不到完整的烛焰的像
3.2020年6月21日下午15:40,某同学观察到太阳出现了如右图所示现象,太阳被月亮遮挡住了一部分,您认为下列哪个原理可以最合理解释这一现象(  )
A.光的反射 B.光的直线传播 C.光的折射 D.无法确定
4.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环日食”天象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小孔成像所成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像
C.晴天的午后,树底下的光斑的形状与树叶缝隙的形状一定相同
D.用黄光照射在穿红衣服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的演员穿的是黄衣服
5.如图是月偏食的示意图,月食轮廓是弯曲的圆弧。下列事实与圆弧的形成无关的是(  )
A.太阳光的直线传播 B.地球是球形的
C.月球是球形的 D.地球是不透明的
6.小伟自制了一个小孔成像演示仪,如图所示,在一个圆纸筒的两端分别用半透明纸和黑纸封住,并用针在黑纸的中心刺出一个小孔。小伟将有黑纸的一端正对着竖直放置的“”形状的LED光源,则他在半透明纸上观察到的像的形状是(  )
A. B. C. D.
7.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在真空和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光的三原色是红、蓝、绿 D.夜晚明亮的月亮属于光源
8.小欢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蜡烛的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
B.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
C.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小
D.若向左推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亮
9.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低声细语”中的“低”指的是音调低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利用超声波可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
10.让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面颊,通过面颊有“麻”的感觉说明音叉在振动,下列实验中也使用该科学研究方法是()
A.学习声波时,将声波与水波进行比较
B.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C.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时控制液体的温度和表面积相同
D.通过温度计液柱长短表示温度高低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
C.钢尺振动可以发声,空气振动不能发声
D.“轻声慢步”一词中,“轻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12.2020年6月21日,我国部分地区可观察到“日环食”。日环食现象的形成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13.大约在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也第一次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因。如图是小孔成像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B.烛焰在光屏上形成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C.无论怎样移动蜡烛,烛焰在光屏上形成的像都是放大的
D.小孔成像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
B.月亮是光源
C.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D.光年是时间单位
15.晴天的时候,树荫下的地面上,会出现圆形的光斑,这圆形的光斑是(  )
A.太阳的实像
B.太阳的影子
C.树叶的影子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填空题
16.以下物体:①太阳、②月亮、③闪闪发光的宝石、④萤火虫、⑤烛焰,其中不属于光源的是______,属于天然光源的是______(两空均填序号)。
17.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使用声纳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12秒收到回波信号,则该处海水深_________米(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是因为_________。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米/秒,若从地球向月球发一束光,大约1.28秒能传到月球,则地球与月亮相距_______公里。
18.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______(选填“大”或“小”)。日常生活中,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______很大。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
19.(1)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金鸡湖畔公园茂密的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图所示),这是___________(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像。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在探究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大小关系时,小华在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刻有边长为2cm等边三角形的纸板正对着太阳,保持纸板与地面距离为1m不变,用另一张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遮住孔的一部分,如图所示。让太阳光透过小孔,移动覆盖的卡片,改变通光孔的大小。刚开始时,白纸上光斑亮度将_______(“增强”、“不变”或“减弱”),当小孔足够小时,此时光斑形状是_________形,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亮度_______(“增强”、“不变”或“减弱”)
20.观察日食不能直接用眼睛对着太阳,日食发生时,日食的图像透过树叶的间隙小孔成像在地上,此时,地面上的“月牙”光斑落满地,这些光斑是由光的______而形成的,光斑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三、综合题
21.2005年春节晚会上,一群风华少女用精美绝伦的舞蹈把我国佛文化中的“千手观音”演绎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启迪.
(1)如图所示,观众看不见领舞者邰丽华身后站着其他舞蹈者,这是因为光的_______的缘故.
(2)舞台上云雾缭绕,宛如天庭,它们是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_______时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而产生的效果.(填物态变化名称)
(3)聋哑少女听不清声音.训练中,技术人员通过加大音量,使音箱、舞台产生____,从而使靠在音箱上或站在舞台上的聋哑少女感觉到音乐节奏的变化.
22.阅读《赵友钦和他的实验楼》并回答问题。
赵友钦和他的实验楼
我国古代典藉《墨经》中记录了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的小孔成倒像的实验,并且运用光沿直线传播对小孔成像做出了科学解释。元代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赵友钦通过实验的方法对小孔成像的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把实验过程和结果记录在《革象新书》当中。赵友钦在浙江龙游鸡鸣山筑观星台,建造了小孔成像实验楼。实验楼是两间两层楼房,每间楼下各挖一口直径为4尺的圆井,右井深4尺,左井深8尺。左井里放一张4尺高的桌案。把两块直径4尺的圆板上钉一千个铁钉做蜡烛签,实验时点燃一千支蜡烛,做为圆面形光源。井口的地面上覆盖两块直径5尺的圆板,板心各开方孔一个,左边孔的边长大约1寸,右边孔的边长大约1.5寸,用楼板做为呈接像的光屏(像屏),如图所示。赵友钦利用这个实验楼和他设计的装置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模拟和对比研究,他的部分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实验1:把左边房间内的蜡烛放在桌面上,右边房间内的蜡烛放在井底,点燃井底的蜡烛,观察到左、右两个房间内的烛光穿过小孔后在像屏上都形成圆形像,但是左边像屏上的像较暗,右边像屏上的像较亮。
实验2:保持两房间内光源的位置跟实验1中的相同,熄灭右井中东边的500支蜡烛,右井上方像屏上的像缺了西边的一半。右井中只点燃疏密相间而匀称的二三十支蜡烛,在右井上方像屏上出现互不相连的二三十个方形的像,这些像整体上排列成圆形。在左井中只点燃中心的一支蜡烛,见到像屏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方形像。
实验3:保持两房间内光源的位置跟实验1中的相同,撤去两井上所盖的圆板,另做两块直径1尺多的圆板,在右板中心开一个边长4寸的方孔,在左板中心开一个边长5寸多的等边三角形孔,各以绳索把圆板吊在楼板底下井的正上方,而且做到圆板在空中的高低位置可调,仍以楼板为像屏。当圆板的处于某一位置时,在左边像屏上的像是三角形,在右边像屏上的像是正方形。
赵友钦在这座实验楼里进行的实验涉及几何光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他从观察到的事实出发,采用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实践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1)在实验1中观察到左、右两个像屏上的像的明暗不同,这是因为______;
A.光源不同
B.孔的大小不同
C.孔到楼板的距离不同
D.井深不同
(2)小孔成像时,像跟物相比上下左右都颠倒,文章中能说明这一现象的文字是______;
(3)利用实验3中的装置,还可以完成哪些跟小孔成像有关的探究活动?(列举一例)
______。
23.如图所示,A点为青蛙,正所谓“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可以用___________现象来解释。请你作出青蛙所见天空的范围。( )
2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文年
2020年地球上发生日月食的频率可不低,共四次半影月食、一次日环食和一次日全食,美丽的日食和月食,让我们领略到神奇的天文景观。
半影月食由于月球本身只是进入地球的半影区域,所以月球只是看起来一侧略有变暗而已。日食是由于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月球距离地球较近,太阳完全被遮住而形成日全食;月球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日环食和日偏食。6月21日(夏至日)我国当天的日环食非常不错。环食带穿越西藏、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省。环食带区域内可见日环食,其他地区可见日偏食。夏至日,正午观察当地仰角最高的太阳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儿。此次环食发生在地球远日点前半个月,正是太阳视圆面比较小的时间段,所以此次日环食很多地方食分在0.99(即太阳整个圆面有超过99%的面积被遮住)以上。这样的“日环食”也被称为“金边日食”,非常难得。
联系所学物理知识,回答相应问题
(1)日食、月食的形成是____________原理。
(2)下面现象中与日食月食形成原理相同的是:___________。
A.水中倒影 B.海市蜃楼 C.水中筷子弯折 D.小孔成像
2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墨子号”卫星
如图所示,我国科学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运载火箭将“墨子号”卫星发射升空,运载火箭点火后离开发射台升空的瞬间,只见火箭底部涌出庞大的白色气团,其实这不是火箭喷出的废气。我们知道,当火箭刚点火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此时任何物质遇到如此高温的火焰都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台的底座航天工程师在底座旁建造了一个大水池,就巧妙地攻克了这项技术难关。
“墨子号”在火箭强大推力的作用下加速上升,到达预定轨道后与火箭成功分离,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它是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说,墨子最早提出光传播的特点,设计了小孔成像实验,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量子通讯的信息传输速度尽管不会超过光速,但会大大加强通信的安全性。“墨子号”以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家墨子的名字命名,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火箭升空瞬间,庞大的白色气团产生的原因是_____ ;
(2)“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所用燃料为液态的氢和氧,在通常情况下,氢和氧是气态的,科技人员是采用_____的方法使它们液化的;
(3)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_____;
(4)利用量子通讯的优点是_____。
26.如图中,AB是发光体,CD为中间开有小孔O的薄挡板,挡板后距挡板4cm处放有接收屏MN,已经发光体AB高1cm,距离挡板CD为2cm,请完成下列内容:
(1)根据小孔成像原理,请作出发光体AB在屏MN上的像A′B′(标出关键点A′、B′位置);
( )
(2)由作出的光路图可知,发光体AB在屏上的像A′B′是___________(正立、倒立),是________(实像、虚像),像的大小___________cm.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光的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错误;
B.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属于小孔成像现象,成的是倒立的像,故C正确;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
A.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是沿着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根据小孔成像的特点可知,薄膜上呈现的是烛焰倒立的实像,故B错误;
C.保持小孔和内筒的距离不变,将小孔向烛焰靠近,物距变小,所以烛焰的像变大,故C正确;
D.将易拉罐底部的小孔挡住一半,像的大小与孔的大小无关,所以像大小不变,成完整的烛焰的像,故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
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太阳被月亮遮挡住了一部分,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挡住的部分没有光线,呈现一片黑,而边缘没有挡住,可以看到光。
故选B。
4.A
【详解】
A.金环日食,是因为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部分光线,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小孔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都有关,成的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等大的,故B错误;
C.晴天的午后,树底下的光斑是由于孔成像形成的太阳的像,其形状与树叶缝隙的形状无关,故C错误;
D.因为红衣服只能反射红光,其他的色光被它吸收,所以用黄光照射在穿红衣服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的演员穿的是黑衣服,故D错误。
故选A。
5.C
【详解】
图中的月食的轮廓,是由于太阳、地球、月亮位于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时,不透明的圆形地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在地球上看不到完整月球时,便形成的月偏食。所以圆弧的形成与太阳光的直线传播;地球是球形的;地球是不透明的三者有关,而与月球是球形的无关。
故选C。
6.C
【详解】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所成的像与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正好相反,所以“F”形状光源所成像是“”
故选C。
7.C
【详解】
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介质不同或同种介质但介质不均匀,光不会沿直线传播,故A错误;
B.光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大的,故B错误;
C.科学家发现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可以合成其他颜色的光,但红、绿、蓝光不能通过其它颜色的光复合得到,故把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叫光的三原色。故C正确;
D.光源指的是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夜晚明亮的月亮不是自身发光,是反射太阳光。所以月亮不属于光源,故D错误。
故选C。
8.D
【详解】
A.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若向右拉动内筒,像距变大,像将变大,故C错误;
D.若向左推动内筒,半透明膜靠近小孔,烛焰的像将变亮,故D正确。
故选D。
9.C
【详解】
A.“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响度小,故A错误;
B.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声,如果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听不到声音,且振动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也听不到,故B错误;
C.超声波能够粉碎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正确;
D.闪电与雷声在空中同时发生,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108m/s,光速远大于声速,则光传播到观察者位置的时间远小于声音传播的时间,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故D错误。
故选C。
10.D
【详解】
A.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面颊,通过面颊有“麻”的感觉说明音叉在振动,这是转换法,而学习声波时,将声波与水波进行比较,这是类比法,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是理想模型法,不是转换法,故B不符合题意;
C.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时控制液体的温度和表面积相同,这是控制变量法,不是转换法,故C不符合题意;
D.通过温度计液柱长短表示温度高低,这是转换法,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D
【详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闪电与雷声在空中同时发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光速远大于声速,则光传播到观察者位置的时间远小于声音传播的时间,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钢尺振动可以发声,空气振动能发声,故C错误;
D.“轻声慢步”,其中“轻声”是指声音比较小,声音的响度小,故D正确。
故选D。
12.A
【详解】
当月亮正好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月亮挡在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太阳光被月亮遮住,所以地球上的人看太阳就感觉太阳少了一块,形成日食。
故选A。
13.D
【详解】
A.小孔成像中小孔的形状是任意的,故A错误;
B.小孔所形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B错误;
C.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物距和像距有关,可以成放大的像,也可以成缩小的像,故C错误;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14.A
【详解】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合3×105km/s,故A正确;
B.月亮本身不发光,所以不是光源,故B错误;
C.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故C错误;
D.光年指光在一年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所以是长度单位,故D错误。
故选A。
15.A
【详解】
树叶相互交叠,形成一个个小孔,晴天,太阳光照在树上时,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经过小孔时成像,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实际上是太阳的实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A.
16. ②③##③② ①④##④①
【详解】
[1][2]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为光源,太阳能自行发光,所以太阳是光源,太阳不是人为制造的,故太阳是天然光源;月亮不能自行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所以月亮不属于光源;闪闪发光的宝石不能自行发光,它只是反射外来的光,所以宝石不属于光源;萤火虫发出的光,是来自于它自己,它是光源,它发出的光不是人为制造的,故萤火虫是天然光源;烛焰发出的光,是来自于它自己,它是光源,但蜡烛是人造的物体,所以烛焰属于人造光源,不属于天然光源。综上所述,这些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月亮、闪闪发光的宝石,即②③;属于天然光源的是太阳、萤火虫,即①④。
17. 9000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108 3.84×105
【详解】
[1]因为使用声纳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12秒收到回波信号,所以声呐发射超声波传到海底的时间是6秒,则该处海水深是
s=vt=1500m/s×6s=9000m
[2]地月之间是太空,太空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这种方法无法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
[3][4]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是3×108m/s,若从地球向月球发一束光,大约1.28秒能传到月球,则地球与月亮的距离是
s1=v光t1=3×108m/s×1.28s=3.84×108m=3.84×105km
18. 大 响度 声源处
【详解】
[1]光速远远快于声速,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2]“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很大,耳朵都快被震聋了。
[3]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禁止声音的产生,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19. 太阳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缝隙到地面的距离不同 不变 圆 减弱
【详解】
(1)[1][2]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物体处的光穿过小孔会成倒立的实像,即小孔成像现象,阳光穿过树叶缝隙在地上形成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的像。
[3]由于树叶的缝隙形成的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不同,所以在地面上会形成大小不同的光斑。
(2)[4]因为太阳光近似平行光,刚开始时孔较大,所以形成的是和孔面积大小相等的光斑,而且亮度与孔大小无关,所以刚开始时光斑亮度不变。
[5]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越来越小,地面上就得到太阳的像(小孔成像),此时光斑形状是圆形。
[6]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通过的光照减少,光斑亮度减弱。
20. 直线传播 无关
【详解】
[1][2]小孔成像的原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发生时,日食的图像透过树叶的间隙小孔成像在地上,此时,地面上的“月牙”光斑落满地,这些光斑是由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光斑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与光源的形状有关。
21. 光的直线传播 升华 液化 振动
【详解】
(1)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观众看不见邰丽华(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他舞蹈者;
(2)干冰在常温下就可以升华,升华要吸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
(3)发声的物体都要振动,聋哑少女可以通过感知音箱、舞台的振动知道音乐节奏的变化.
22. B 熄灭右井中东边的500支蜡烛,右井上方像屏上的像缺了西边的一半 见解析
【详解】
(1)[1]左边孔的边长大约1寸,右边孔的边长大约1.5寸,两个孔的大小不同,导致左、右两个像屏上的像的明暗不同,故选B。
(2)[2]由材料中“熄灭右井中东边的500支蜡烛,右井上方像屏上的像缺了西边的一半”可知,小孔成像时,像跟物相比上下左右都颠倒。
(3)[3]利用实验3中的装置,探究小孔成像的大小与物距大小是否有关。
23. 光沿直线传播
【详解】
[1]青蛙坐在井里,之所以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2]图中A点表示青蛙的位置,将A点分别与井口左边的端点、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光线射向A点的箭头,即可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之间的范围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如图所示
24. 光沿直线传播 D
【详解】
(1)[1]日食和月食的原理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日食是月亮挡住了太阳,月食是月球跑到了地球影子里。
(2)[2]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海市蜃楼是一种因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水中筷子弯折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故选D。
25. 水蒸气遇冷液化 压缩体积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会大大加强通信的安全性
【详解】
(1)[1]火箭刚点火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喷射到水池中,使池中的水剧烈汽化,产生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庞大的白色气团。
(2)[2]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在火箭中,是在常温下使氢和氧液化的,所以是采取了压缩体积的方法。
(3)[3]小孔成像是使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小孔后,在另一侧的屏上形成像,它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4]由文中可知,利用量子通讯的优点是会大大加强通信的安全性。
26. 倒立 实像 2
【详解】
(1)[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A发出的光线连接小孔的下沿,B点发出的光线连接小孔的上沿,并分别延长交于MN交点之间即AB的像A′B′,如图所示:
(2)[2][3]小孔成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是倒立的实像;
[4]由几何知识可知

A′B′=2AB=2×1cm=2cm.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