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6 01:2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凸透镜的两个焦点,S是距凸透镜前距离大于2倍焦距的点光源,是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当点光源S沿平行于主光轴方向向右匀速运动靠近透镜时,像的移动情况(  )
A.像沿平行于主光轴方向靠近凸透镜方向匀速运动
B.像沿O与连线方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速度逐渐变小
C.像沿平行于主光轴方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速度逐渐变大
D.像沿与连线方向远离平面镜方向移动,速度逐渐变大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若蜡烛远离透镜,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③该透镜的焦距一定满足9cm④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远离透镜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②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①和④
3.时隔八年,王亚平老师在我国空间站重现“水球实验”,如图所示,这是王亚平老师在空间站所做“水球实验”的截图,“透过水球,同学们可以看到我的倒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球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倒影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此时王亚平老师与水球的距离小于水球的二倍焦距
D.保持水球位置不动,王亚平老师适当靠近水球,可成正立的像
4.如图所示,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8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此成像原理与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
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也要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个清晰的像
D.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在蜡烛与光屏之间向右移动,能再次在光屏成清晰的像
5.某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15厘米处向30厘米处移动时,(  )
A.像变小,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6.凸透镜成像,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能成像的性质是(  )
A.放大实像 B.放大虚像 C.等大实像 D.缩小实像
7.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
B.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
C.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D.在暗室中进行实验是为了获得较好的观察效果
8.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若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9.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只需站在距摄像头40~60cm的距离,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镜头的焦距小于20cm
C.刷脸支付时,人脸通过镜头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D.“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
10.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相当于凸透镜),我们通过水球看到了她的“倒影”,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水球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C.“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 D.王亚平靠近水球,“倒影”会变大
11.一位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移动光屏,使光屏上重新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光屏上得到的第一次成像是清晰放大的像 B.第二次光屏上得到的像比第一次大
C.换上凸透镜乙,光屏向左移动得到清晰的像 D.换上凸透镜乙,光屏向右移动得到清晰的像
12.放映幻灯时,幻灯片应放在离镜头(  )
A.大于2倍焦距处,倒立放置 B.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倒立放置
C.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正立放置 D.大于2倍焦距,正立放置
13.下列与光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调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控制空调的
B.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见物体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C.红色的月季花在阳光下十分鲜艳是因为它吸收了红色光
D.小孔成像与凸透镜成像原理相同
14.如图是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日偏食照片,下列光现象和日偏食成因相同的是(  )
A.看露珠下的叶脉 B.雨后彩虹
C.手影游戏 D.湖中倒影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这个清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20cm
C.若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左移动适当距离,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D.如果在原凸透镜位置换一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光屏要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实像
二、填空题
16.学习热学知识后,小明觉得物态变化的实验很有趣,周末利用冰箱制作了冰粒进行实验。小明把冰粒取出后敲碎成小冰粒,分别装在两只相同的玻璃杯中并插入温度计,在乙杯中加入小量食盐。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甲杯温度计示数为0℃,杯外壁有大量的水珠出现;乙杯温度计示数为-2℃,杯外壁附有层白色的霜。
(1)请简单解释杯外水珠和霜的形成原因:甲杯外壁有水珠,是因为玻璃杯外空气中的______成小水珠附在杯壁;乙杯外壁有白色霜,是因为加入食盐后冰的______点降低了,玻璃杯四周空气中的______成小冰晶附在玻璃杯外壁;
(2)当甲杯中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擦去杯外的水,在杯的另一侧放一支铅笔,由很靠近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发现铅笔的像由原来______(“正立”或“倒立”)、______(“放大”或“缩小”)的像,最后变成______、(“正立”或“倒立”)______(“放大”或“缩小”)的像。
17.小华同学将一凸透镜正对一束平行光,可得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将该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按图乙所示安装到光具座上,在光屏上可观察到清晰倒立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我们生活中的____(选填“放大镜”、“近视眼镜”或“照相机”)就是遵循了凸透镜的这一成像规律。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在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也能看到一个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蜡烛的像。
18.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刷脸”支付过程中,摄像头相当于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____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19.二维码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图案上发生了反射。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镜,二维码图案通过手机镜头成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20.如图所示,这是某小区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为了能成清晰的像,该摄像镜头与人脸之间的距离u与镜头的焦距f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要使屏幕上的人脸变大,人要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三、综合题
21.如图所示,CC′为凸透镜(焦距为f)的主光轴,O为凸透镜的光心,F和F′为凸透镜的焦点,物体AB位于凸透镜的3倍焦距点处,AB⊥CC′。
(1)请作出AB经凸透镜折射后成像的光路图;
( )
(2)根据光路图求像距的大小____。
22.如图,来自于物体MN的三束光线a、b、c平行于主光轴,O是透镜的光心,a经过透镜后的光线过主光轴的一点;
(1)在图中画出b、c经透镜后的光线______;
(2)MN经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______(选填“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或“正立放大的虚像”);
(3)若透镜不动,物体MN往透镜方向移动2cm,则a经过透镜后的光线过主光轴的点______(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动”)。
23.光电鼠标在电脑中应用非常广泛,其原理就是利用发光二极管照射移动表面(如图所示),并被反射回鼠标的光学感应器,用以记录移动动作,以此来捕捉移动位置的不同画面.当鼠标移动时,感应器会连续拍摄鼠标垫表面所成的像,并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来比较各个影像,以决定移动的距离和方向.产生的结果会传回计算机,而屏幕上的光标会根据这些结果来移动,图中光学感应器、透镜、发光二极管等元件固定在鼠标内.
(1)当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射在粗糙的鼠标垫上时会发生____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2)光学感应器上所成的像是_____(填“实像”或“虚像”).
(3)当鼠标向前推移时,感光器件上的像相对于光学感应器在向_____移动.
(4)将鼠标离开鼠标垫一定高度后悬空向前移动时,电脑显示器上的光标并不移动,是因为_____.
24.如图所示物体MN放在凸透镜前,0cm处为凸透镜光心,M点发出的光线a平行于主光轴;
(1)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画出光线b经光心后的光线( );
(3)物体MN经凸透镜成的像相对于物是______(选填“放大”“等大”“缩小”)的;
(4)要使光线a经凸透镜后的光线经过K点,应使凸透镜沿主光轴水平向左还是水平向右移动?______
25.投影仪是常用的教学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

请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在图中画出投影片上B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投影仪上面的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要使成在屏幕上的清晰像变大些,应采取的方法是:镜头________________,同时投影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是小莉、小华和小明三人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26.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直至屏上呈现出________的光斑,量出透镜到光斑的距离为10cm.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________cm.
27.小华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大小_________的光斑,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内,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大小_________的光斑(填“不变”、 “变大”、 “变小”).
28.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小华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上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透镜,小莉应将透镜向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改正后若实验时固定蜡烛与透镜,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屏上都不出现清晰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0.3cm时,无论怎么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小明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清晰的
倒立、________实像,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0.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小明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小华应将光屏向_______(左/右)移动.
②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近视眼矫正情况的是( ).
A.乙 甲 B.丙 甲 C.乙 丁 D.丙 丁
31.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小明用书遮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实验时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程度将______(选填“变亮”或“变暗”或“不变”).
32.蜡烛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 )
A.不能成像
B.可以成像,但要适当移动位置
C.可以成像,像大小不变
D.可以成像,像变小
33.蜡烛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清晰的像,若拿下光屏,移动眼睛的位
置_______(“能”或“不能”)看到像.
34.一物距应只有唯一的像距,他们三人将蜡烛都放在透镜前15厘米处时,但他们所测得的像距却并不相同,分别为28cm,30 cm,31cm,他们的数据不是因为测量长度误差造成的,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小华又将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的烛焰像.这像是_______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烛焰的像.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____________(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点光源发出无数条光线,取其中的两条:
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焦点、过光心入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两条折射光线的交点即为点光源S通过凸透镜成的像,当点光源在远处时成像在S’,当点光源移动近处时,成像在S’’,两者比较可以确定像S'远离透镜移动的情况是沿F2与S’连线远离平面镜方向;且像移动的距离大于点光源移动的距离,即像远离的速度逐渐变大。
故选D。
2.C
【详解】
①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故物距在两倍的焦距外,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故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故①错误;
②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若蜡烛远离透镜,则光屏靠近透镜,故②正确;
③故物距在两倍的焦距外,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解得
故③正确;
④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远视是凸透镜会聚光线,故需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故④错误。
故选C正确。
故选C。
3.D
【详解】
AB.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图中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错误;
C.图中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此时王亚平老师与水球的距离大于水球的二倍焦距,故C错误;
D.保持水球位置不动,王亚平老师适当靠近水球,若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正确。
故选D。
4.B
【详解】
AB.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即说明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C.保持凸透镜不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也要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在蜡烛与光屏之间向右移动,根据光的可逆性,当物距等于原来像距时,能再次在光屏成清晰的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详解】
物体由15cm即大于一倍焦距处向30cm即大于二倍焦距处移动的过程中,所成的都是实像,而物距变大,则像距变小,像也变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D
【详解】
凸透镜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D。
7.A
【详解】
A.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奥运五环在凸透镜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成在墙上,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因为凸透镜的焦距f=10cm,所以发白光的手电筒上透明奥运五环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满足10cmC.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暗室中进行实验避免了其他光线对实验的影响,观察效果更好,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D
【详解】
读图可知,此时物距为15cm,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则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是
从中可得,透镜的焦距小于15cm。当将透镜放在20cm刻度线处时,物距为30cm,则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通过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9.B
【详解】
A.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A错误;
CD.刷脸支付时,当u>2f时,光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D错误;
B.消费者只需站在距摄像头40~60cm的距离,即40cm>2f,镜头的焦距小于20cm,故B正确。
故选B。
10.D
【详解】
AC.小水球相当于凸透镜,“倒影”是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所成的实像,根据实像的特点,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承接,所以“倒影”能成在光屏上,故AC错误;
B.小水球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B错误;
D.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人靠近水球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所以“倒影”会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
A.若先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由图知此时u>f,在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CD.当改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乙继续实验,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则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将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小,故C正确,BD错误。
故选C。
12.B
【详解】
放映幻灯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故幻灯片应放在离镜头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将幻灯片倒立放置,成倒立放大的像时画面再次翻转,人们才能看到正常的正立的画面,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A
【详解】
A.红外线是不可见光,具有遥控功能,空调遥控器就是利用红外线来控制空调的,故A正确;
B.漫反射的光线可以射向不同的方向,所以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向看见物体,故B错误;
C.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它反射的光的颜色相同,故红色的月季花在阳光下十分鲜艳是因为它反射了红色光,故C错误;
D.小孔成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凸透镜成像是因为光的折射,原理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14.C
【详解】
A.看露珠下的叶脉,露珠相当于凸透镜,叶脉在凸透镜焦距内,形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属于光的折射。而日偏食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雨后彩虹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小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过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原理是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
C.手影游戏是手挡住了光线的直线传播,在被挡住的光线后面形成影子,与日偏食成因相同,故C符合题意;
D.湖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C
【详解】
A.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满足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物距为30cm,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可知凸透镜的焦距应小于15cm,故B错误;
C.根据光的可逆性,若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左移动适当距离,使原来的物距与像距调换,则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故C正确;
D.如果在原凸透镜位置换一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对光的折射能力更强,光屏要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C。
16. 水蒸气液化 凝固 水蒸气凝华 正立 放大 倒立 缩小
【详解】
(1)[1][2][3]甲杯外壁有水珠,是因为甲杯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一些,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杯壁;乙杯加入少量食盐,温度计示数为-2℃,说明加入食盐后冰的凝固点降低了,杯外壁有白色霜是因为乙杯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很多,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杯壁。
(2)[4][5][6][7]玻璃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铅笔由很靠近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时,先透过透镜会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然后当到达某一位置时,铅笔尖忽然改变方向,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随着铅笔逐渐移动,最终铅笔到水杯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后,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7. 10.0 缩小 照相机 等大
【详解】
[1]凸透镜正对一束平行光,可得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即为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焦距为10.0cm。
[2]该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按图乙,物距为30cm,蜡烛在两倍焦距以外,故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4]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即平面镜成像,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18. 凸 缩小
【详解】
[1][2]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使用时物体位于其二倍焦距以外,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9. 凸透 实
【详解】
[1][2]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相当于照相机拍照,在手机中呈缩小的像,手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知,二维码图案通过手机镜头成实像。
20. u>2f 靠近
【详解】
[1]摄像头和照相机的镜头相同,都是一个凸透镜,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即u>2f。
[2]若要使顾客所成的像变大,应增大像距,减小物距,他应该靠近摄像头。
21. f
【详解】
(1)连接AO并延长,过A点作主光轴的平行线交凸透镜一点,连接该点和凸透镜的右焦点F′,并延长,与AO的延长线交于一点,即为像点A′,作该点垂直于主光轴的垂线段,即为物体AB所成的像A′B′,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DOF 与△A B F 相似,所以
△OF A 与△ADA 相似,所以
所以
B F =f
像距的大小
OB =f+f=f
22. 倒立放大的实像 不动
【详解】
(1)[1]平行主光轴的光线必然过对侧焦点,从a经过透镜后的光线过主光轴的一点,说明此点为焦点,故连接b光线与凸透镜的折射点和焦点,并标上向下的箭头即为b的折射光线,同理画出c的折射光线,故如下图
(2)[2]根据题意可知,焦距为10cm,物体MN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所以,此时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3)[3]物体MN往透镜方向移动2cm,物距变小,由于平行主光轴的光线必然过焦点,焦距不变,焦点的位置不变,故 a经过透镜后的光线过主光轴的点不动。
23. 漫反射 实像 前 像没有刚好成在光学感应器上(或像成在光学感应器的下方)
【详解】
(1)当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射在粗糙的鼠标垫上时,发生漫反射;
(2)当鼠标移动时,感应器会连续拍摄鼠标垫表面所成的像,并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来比较各个影像,说明光学感应器上所成的像是实像;
(3)感应器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鼠标向前推移时,物向前推移,感光器件上的像相对于光学感应器也向前移动.
(4)鼠标悬空相当于增大了物距这时候像距会变小,因为成像透镜和光学感应器距离是不变的,导致像成在光学感应器的下方,即像没有刚好成在光学感应器上.
24. 3.0 缩小 水平向左
【详解】
(1)[1]由图可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过焦点,故凸透镜的焦距为3.0cm。
(2)[2]光线b经光心后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3)[3]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3.0cm,则物体MN在2倍焦距以外,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4]要使光线a经凸透镜后的光线经过K点,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知,应使物距减小,即将凸透镜沿主光轴水平向左移动,如图所示
25.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向下调 远离屏幕
【详解】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首先做出法线,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投影仪上面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像成在屏幕上;(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像变大,则像距变大,物距变小,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并把镜头与投影片的距离调小一些,即镜头向下调,同时投影仪远离屏幕.
【点睛】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3)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的像也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
26. 最小最亮 10
27. 不变 变大
28. 下 像距大光具座不够长
29. 放大 投影仪
30. 左 B
31. 完整 变暗
32.D
33.能
34.移动光屏成像清晰程度不一样
35. 缩小 C
26.太阳光看做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在焦点,成最小最亮的亮斑,透镜到光斑的距离为焦距.
27.在焦点位置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是平行于主光轴的方向,其在光屏上是一个亮斑,由于光线平行,所以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光斑不变,在焦点以内,从烛焰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是一个发散光束,所以光屏越远光斑越大.
28.凸透镜成像时物像上下相反,图中像偏上,要在光屏的中心像要下移,则蜡烛要上移,蜡烛不动,凸透镜向下移动相当于蜡烛上移.屏上不出现清晰像,说明光屏没有处在成像的位置,有可能是像距大光具座不够长.,也有可能是蜡烛处在时不能成像.
29.15cm 处是,此位置成像是放大的,投影仪的原理就是利用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30.因为近视眼成像是在视网膜之前,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光屏相当于视网膜,放近视眼镜相当于近视眼被矫正正常,拿掉眼镜则成像在光屏之前,所以光屏左移,B图正确.
31.如果小明用书遮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变少,像变暗,但仍能成像完整.
32.成放大的清晰的像时物距,像距,对调时,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D正确.
33.能在光屏上成像说明是实像,而实像也可以用眼睛看到.
34.像距是光屏上成像最清晰时的位置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由于实验时判断清晰度不同,所以造成测量的像距不同.
35.从图中可得物距大于相距,在时,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成像是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像左右相反,A蜡烛和D像对应,B蜡烛和C像对应,所以挡住A处的烛焰,B蜡烛仍在C处成像.
【考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