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选择题
1.1895-1902年,外国人在华企业投资总额达五亿二千万美元,比1894年前的五十年总和还多约三十倍。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是《马关条约》规定的
A.赔偿白银 B.割让土地 C.开放口岸 D.允许设厂
2.黄遵宪在甲午战争中悲愤地说:“噫吁哉!海陆军!人力合,我力分。如蠖屈,不得申;如斗鸡,不能群。”作者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其他国家干涉
B.日本海军的强大
C.清军懦弱不敢迎战
D.军队内斗不合作
3.爱国华侨谢缵泰绘《时局图》并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该现象发生于下列哪场战争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在下列探究黄海大战的史料中,第一手史料是( )
A.小说《黄海大战》 B.电影《甲午中日战争》
C.日本人拍摄的黄海战役时的照片 D.民间留传下来的对黄海大战的描述
5.甲午战争中涌现出许许多多为国家和民族甘愿牺牲的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下列人物在这场战争中牺牲的是( )
A.邓世昌 B.杨靖宇 C.赵登禹 D.姚子青
6.下图漫画《时局图》创作于19世纪末期,这幅漫画反映的事件是( )
A.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B.“三国干涉还辽” C.美国“门户开放”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意挑起的一场侵华战争。它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并引发了后来瓜分中国的狂潮。下列反映这场战争的地图是
A. B.
C. D.
8.“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口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一历史惨剧发生在( )
A.1898年 B.1897年 C.1894年 D.1895年
9.历史地图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材料。如下图地图所示内容( )
A.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B.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0."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此项规定主要破坏了中国的( )
A.关税主权 B.领土主权 C.司法主权 D.贸易主权
11.下列关于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目的是促进中国对外开放 B.使美国获得与列强均等的贸易机会与特权
C.使中国沦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局面 D.暂时缓和列强在瓜分中国之间的矛盾
12.如下图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部分叙述。这段话陈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 )
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
A.背景和人物 B.方式和影响
C.时间和目的 D.方式和人物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入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二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主要活动一览表
① 1865年 设江南制造总局于上海
② 1872年 建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
③ 1876年 派福建船政生出洋学习,1877﹣1890年共派三批海军学员赴英国学习
④ 1878年 筹建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⑤ 1887年 开办漠河金矿
⑥ 1888年 北洋舰队正式成立
材料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减少10万匹。材料四 洋务运动期间,大规模舰队的编练、大型企业的建立,曾受到世界瞩目。但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清政府财政上的原因,这种大规模的建设便停止了。洋务成果虽不能说完全付之东流,但近代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变得更为薄弱了,洋务运动结束了。在这种情况下,年轻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了历史舞台。如果说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话,甲午中日战争则使中国近代化进程蒙受了巨大挫折。
——摘编自马立志《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材料一是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将李鸿章筹办的洋务活动进行归类。(将序号填入表格中)
类别 序号
近代军事工业
近代民用工业
近代教育
近代军队
(3)阅读材料三并归纳材料中洋务运动取得的成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则使中国近代化进程蒙受了巨大挫折”。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材料二:
(1)材料一中“酷炎的夏日”是指哪国侵略者?中国近代史上,导致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是什么条约?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图中所示的通商口岸是什么战争后开放的?它们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特点?
材料三: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余内地运送税、内地税……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臣民”的“任便”给日本带来了哪些利 又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弊?
1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宁波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苏州等处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出自哪两个不平等条约?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日本取得了哪一项新权利?这项新的权利使得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3)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谈谈这两个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马关条约》中与外国人在华企业投资总额迅速增长有关的内容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此项规定促使了投资增长,改变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即以是资本输出为主,D项正确;赔偿白银只针对日本,主要影响是加重人民的负担,排除A项;割让土地使中国领土和主权遭到进一步的侵犯,排除B项;开放口岸的严重影响是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
依据题干“海陆军!人力合,我力分。如蠖屈,不得申;如斗鸡,不能群”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描述的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军队内斗不合作,D项不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D。
3.C
【详解】
据所学知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题干中出现“裂似瓜”的局面是在甲午战争之后,C项正确;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
根据“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可知,日本人拍摄的黄海战役时的照片属于研究黄海大战的第一手史料,C项正确;AB项都是后人创作,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AB项;民间留传下来的对黄海大战的描述通过口口相传,不一定准确,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5.A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致远”舰中炮后倾斜,弹药用尽,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撞去,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全舰官兵壮烈牺牲,因此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是邓世昌,A项正确;杨靖宇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赵登禹在1937年7月28日,对日作战时壮烈殉国,时年39岁,是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师长,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姚子青在1937年8月31日至9月7日奉命坚守宝山城,与日军浴血奋战七昼夜,经过激烈的巷战、肉搏战,终因敌众我寡,姚子青和全营官兵壮烈殉国,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6.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时局图》 的背景是一幅中国地图,画中的野兽分别暗示着当时瓜分中国的帝国列强,形象又夸张地描绘出清政府任人宰割、国家处于危急存亡关头的现实,正值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A项正确;“三国干涉还辽”是指俄德法劝告日本还辽东给中国,排除B项;美国“门户开放”实际置中国于国际列强的共同奴役之下,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7.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战争以清朝失败告终,D项正确;A项没能攻占京师,是鸦片战争,排除A项;B项攻占京师,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B项;C项是沙俄割占我国领土示意图,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895年,日本强迫中国签定《马关条约》,割台湾,赔两亿,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9.A
【详解】
根据图中“黄海海战”“平壤陆战”“辽东之战”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这场战争最终结果是清政府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开放重庆、沙市等通商口岸,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A项正确;鸦片战争使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排除C项;《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
这项规定是割让中国的领土,所以破坏的是中国的领土主权,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提出的西方列强共同对中国进行宰割的政策,并不是促进中国的对外开放,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门户开放政策使美国获得与列强均等的贸易机会与特权,B项说法正确,排除;门户开放政策使中国沦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局面,C项说法正确,排除;门户开放政策暂时缓和了列强在瓜分中国之间的矛盾,D项说法正确,排除。故选A项。
12.C
【详解】
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争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汉城,接者又发动侵华战争,这句话中1894年是时间,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争霸世界的梦想是目的。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人物、影响,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1)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近代军事工业:①;近代民用工业:②④⑤;近代教育:③;近代军队:⑥。
(3)洋务运动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或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等)
(4)说明:洋务运动过早结束;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答甲午中日战争或者《马关条约》的危害亦可。)
【详解】
(1)根据材料“中国欲自强,则莫入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洋务派发起的,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制造总局书近代军事工业。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漠河金矿属于近代民用工业。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属于发展近代教育。北洋舰队正式成立属于军事角度。
(3)根据材料“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减少10万匹”可知,洋务运动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宣告破产。甲午战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
14.(1)日本;《马关条约》
(2)甲午中日战争;进一步深入中国的腹地(或由东南沿海深入到内陆地区)。
(3)对日本的利:允许日本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日本的资本输出,方便了日本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的弊: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掀起来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我就是台湾、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可知,日本军旗是日章旗,这里是指日本;中国近代史上,导致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是《马关条约》。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图片可知,所示的通商口岸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开放的;在地理位置上的特点是,进一步深入中国的腹地,由东南沿海深入到内陆地区。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可知,这对日本有利,因为,允许日本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日本的资本输出,方便了日本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有弊,因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掀起来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5.(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2)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可知,这出自《南京条约》;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可知,这出自《马关条约》。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可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它体现了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3)
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