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6 19:5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选择题
1.张赛在"实业救国"主张下创办了(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汉阳铁厂 D.大生纱厂
2.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
A.《定军山》 B.《歌女红牡丹》
C.《十字街头》 D.《渔光曲》
3.1912年开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发展的短暂春天,主要原因是( )
A.北洋政府提出“实业救国”
B.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无暇东顾
C.清政府偿还战争赔款,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有爱国实业家张謇
4.某同学在学习“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一课时了解到“社会习俗变化”,这表现在
A.火车、轮船的出现 B.《申报》的创办
C.照相、电影的传入 D.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
5.下表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统计表,其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拥有厂数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年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年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B.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C.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企业 D.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6.它为纪念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而建,主要由园林入口门厅、张公祠堂、史料陈列室、碑亭、状元山等部分组成。这里,“它”可能是
A.张謇纪念馆 B.张学良会馆 C.张自忠故居 D.张之洞祠堂
7.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某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它表明的是( )
A.夜郎自大的观念彻底改变 B.戊戌变法期间人与人交往的基本礼节
C.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 D.北伐战争后开始出现的社会现象。
8.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 )
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 B.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
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
9.“民国时期,由于文化和知识水准的不断提高、眼界的不断开阔,众多青年普遍追求新式服装,男穿西服女着裙装已是常见之事。然而,经过了以西装为代表的新式服装的冲击,传统的长袍马褂仍然占据着半壁江山。”材料主要说明近代中国
A.衣着的变化有新旧并呈的特征 B.衣食起居出现崇洋媚外的趋势
C.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D.生活变迁在地区分布上有快慢
10.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代之以“先生”的称呼。这体现了
A.自由平等思想 B.民主思想 C.博爱的思想 D.互助的思想
11.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颁行法令,要求废除满式官服,代之以新礼服,大小官员一律统一着装,民间纷纷效仿。以此判断当时影响人们生活习俗变化的主要动力来源于
A.民间呼声推动 B.列强干涉影响 C.名人示范效应 D.行政命令影响
12.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身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模范街。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
A.政治生活民主化 B.社会生活近代化 C.思想文化科学化 D.民族经济工业化
13.鸦片战争后,西服零星地出现在通商口岸。民国初年,新式服装除了西装,还出现了中山装和改良的旗袍。这反映了( )
A.社会生活变化 B.纺织技术改进
C.民族工业发展 D.交通工具革新
14.仔细观察下图,你能从中获得的信息是( )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集中于沿海
C.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15.下列关于《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中数据变化主要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时间 注册的工业公司数量(个) 资本总额〈元)
1914年8月前 146 41148205
1914年8月-1920年 272 117434500
——整理自《中国年鉴第一回》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
A.清政府放松设厂的条件 B.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加剧
C.政府颁布奖励实业法令 D.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些积极参加洋务爭业的开明之士,日益增加了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了解,痛感中国的落后,他们主张更多地学习西方,不但学习西方術科学技术,也要求实行某些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各方面除旧布新,成立当天宣布改用阳历。紧接着又颁布了剪辫子、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时尚。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方针政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更激发了实业家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据不完全统计,仅1912年一年内创立的各种实业团体就有40多个。
——摘编自《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2)依据材料二回答,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材料三: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19世纪中叶的外国在华企业中,随后又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清朝官办的企业和70年代兴起的民族资本企业中。……到1914年,增加到100万人以上。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200万人以上。
——《中国共产党历史》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来源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4年—1919年中国无产阶级人数增加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实际,你认为应如何顺应近代潮流?
17.某班学生为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分组开展了“北京博物馆之旅”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第一组: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
(1)观察同学们参观拍摄的照片并结合所学,说说近代以来铁路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第二组:北京陈独秀旧居(《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新青年》杂志发表的文章
文章 发表时间 作者
《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1月 胡适
《文学革命论》 1917年2月 陈独秀
《狂人日记》 1918年5月 鲁迅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出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上面表格信息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倡导什么内容?
第三组:中国电影博物馆
展馆场景:“当年的电影主题歌今日的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一经问世,
就迅速传遍祖国大地,成为时代最强音,对动员人民奋起抗日救亡起了巨大作用。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出《义勇军进行曲》的词曲作者。结合这首歌曲的创作时期,说说它被广为传唱有何重要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晚清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D项正确;福州船政局是左宗棠创办,排除A项;轮船招商局是李鸿章创办,排除B项;汉阳铁厂是张之洞创办,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2.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并在前门大观楼放映,该片由任庆泰执导,谭鑫培主演,影片于1905年12月28日在中国(清朝)上映,结束了中国没有国产电影的历史,A项正确;《歌女红牡丹》是1931年, 《十字街头》 是1937年,《渔光曲》是1934年,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3.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大战持续至1918年,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的压力大大减轻,因此获得了难得发展的机遇,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B项正确;1895年甲午战后,清末状元张謇等人提出“实业救国”,排除A项;1895年甲午战后,清政府为了偿还赔款,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排除C项;爱国实业家张謇的个人努力不是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
辛亥革命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称呼,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但传统习俗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改变,D符合题意;A反映的是交通方面,排除;B反映的是文化方面,排除;C反映的是社会生活方面,排除。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
5.A
【详解】
根据材料“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统计表”及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A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排除B项;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企业,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6.A
【详解】
根据材料“它为纪念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而建”、“张公祠堂”、“状元山”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是清末状元,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政治活动家,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他毕生从事实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对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A项正确。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抗日,排除B项;张自忠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排除C项;张之洞洋务运动地方代表,创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
辛亥革命前后,礼节由“跪拜”变为“鞠躬、握手”,称呼由“大人、老爷”变为“先生、君、同志”等,这一切都说明原来传统的等级观念和社会旧习俗都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实现了人格平等,反映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意味着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夜郎自大的观念彻底改变,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内容与辛亥革命相关,排除B项;辛亥革命后开始出现的社会现象,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8.B
【详解】
近代中国的大门被资本主义列强打开,但同时欧风美雨也把世界创造的文明带到中国。近代中国人在社会生活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交通方面,出现了火车、轮船,大大加快了人们的出行速度。文化生活方面,照相技术开始出现,人们可以拍照片、看电影、看报纸等。通讯上,19世纪70 年代,中国开始有了有线电报,后来有了电话,使人们远距离的联系变得非常便捷。社会习俗上,辛亥革命后,人们剪辫子,穿新式服装,女子废止缠足,采用新式礼仪和称呼。据“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可知,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女性平等地位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
根据“民国时期,由于文化和知识水准的不断提高、眼界的不断开阔,众多青年普遍追求新式服装,男穿西服女着裙装已是常见之事。”“然而,经过了以西装为代表的新式服装的冲击,传统的长袍马褂仍然占据着半壁江山。”可知,西服、裙装属于新兴事物,长袍、马褂属于旧事物,说明中国新旧事物同时并存,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饮食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生活变迁在地区分布上有快慢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
辛亥革命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政府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称呼,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但传统习俗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改变,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民主、博爱和互助的思想,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颁行法令,要求废除满式官服,代之以新礼服,大小官员一律统一着装,民间纷纷效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政命令是影响当时人们生活习俗变化的主要动力,D项正确;材料没体现民间呼声推动、列强干涉影响、名人示范效应是影响当时人们生活习俗变化的主要动力来源,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12.B
【详解】
根据材料“……自由帽……文明装……进步靴……交通路……模范街”可知,材料反映了人们在服饰、交通、社会习俗等方面逐渐近代化。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使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治生活民主化、思想文化科学化、民族经济工业化,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13.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法令包括剪发辫,禁缠足,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称呼,提倡穿西装和中山装等。因此据题干“鸦片战争后,西服零星地出现在通商口岸。民国初年,新式服装除了西装,还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改良的旗袍”,这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服饰的多元化,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纺织技术改进,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工业发展,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交通工具革新,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4.D
【详解】
根据图片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集中于沿海”,排除AB项;“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5.C
【详解】
由图表看出,1914年8月-1920年(大致在一战期间),注册的工业公司数量、资本总额大幅增长,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有: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政府颁布奖励实业法令,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实业救国热情高涨;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C项正确;A项是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排除;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是官僚资本,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6.(1)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改用阳历;剪辫子、易服饰和废止缠足;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3)来源:外国企业、清朝官办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民族工业).原因: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从而导致无产阶级人数增加.
(4)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全面实行近代化,让国家变得强大,进而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变成一个独立主权国家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他们主张更多地学习西方,不但学习西方術科学技术,也要求实行某些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改用阳历、剪辫子、易服饰和废止缠足、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奖励发展实业的方针政策”可知,变化有,改用阳历;剪辫子、易服饰和废止缠足,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19世纪中叶的外国在华企业中,随后又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清朝官办的企业和70年代兴起的民族资本企业中”可知,来源有,外国企业、清朝官办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根据所学可知,原因是,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从而导致无产阶级人数增加。
(4)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全面实行近代化,让国家变得强大,进而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变成一个独立主权国家。
17.(1)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新道德、新文化;进行文学革命,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等等。
(3)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作用: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抒发了人民的心声等。
(1)近代以来铁路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变化可以从方便出行、促进商品流通等角度作答。
(2)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由表格“《文学改良刍议》”,结合所学,可归纳为进行文学革命,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由材料“《狂人日记》”,可归纳为提倡新道德、新文化。
(3)
《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