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农耕时代黄河流域的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历史图片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
A.元谋人 B.半坡居民 C.北京人 D.河姆渡居民
3.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为考证这一结论,历史学家应前往
A.云南元谋县 B.北京周口店 C.陕西西安市 D.浙江余姚市
4.我国原始农耕居民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其中,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的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5.“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我国古代先民中,人工栽培水稻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6.决定原始农耕时代形成农作物种植。南稻北粟”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 B.生产工具 C.劳动技术 D.生活习惯
7.如图中,房屋的不同构造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生产工具 C.生活习惯 D.劳动技术
8.农业是我们食物的主要来源。我国是世界上较早进行农作物种植的国家之一,下列有关我国原始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人时期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种植
B.河姆渡原始居民以粟为主要种植作物
C.半坡原始居民时南稻北粟种植局面形成
D.我原始农业产生于打制石器时代
9.下图中的一组文物共同反映了
A.各地彩陶形状图案一样 B.彩陶文明技艺高超
C.农耕工具丰富多样 D.中华文明单一而非多样
10.张老师以“西安六十年、华夏六千年”为主题引导学生在某遗址博物馆官网上进行“云参观”。下列出土的文物中,最有可能被看到的是( )
A. A.猪纹陶钵 B. B.人面鱼纹彩陶盆
C. C.秦俑 D. D.司母戊鼎
11.2020年的金秋十月,稻花飘香,袁隆平院士团队在城阳上马桃源河畔种植的5000亩耐盐碱水稻迎来了收获季。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农耕文明代表是
A.红山文化遗址 B.大汶口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12.2019年,良渚文化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显示了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与它同一时期,我国的辽河流域有红山文化,黄河中下游地区有龙山文化。这些文化遗址共同证实了( )
A.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B.这一时期是中国王朝发展的重要阶段
C.中华大地在当时已经进入农耕时代 D.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
二、综合题
13.仔细观察下边《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完成下表。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易》中有:“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大意是: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山洞里,后来圣人建造房屋,改变了居住环境,人们住进去躲避风雨。)
材料二:下列为早期人类居住的房屋图。
(1)根据材料一,写出“上古穴居而野处”的远古人类一个。
(2)材料二中,图1房屋是哪一早期人类居住的?他们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什么?
(3)材料二中,图2房屋是哪一早期人类居住的?他们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什么?
15.【看图学史】
请回答:
(1)图一是哪一原始居民住的房屋?他们生活在什么河流域?这种房屋被称为什么样式的?
(2)图二是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他们生活在什么流域?这种房屋被称为什么样式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依据题干“农耕时代”“黄河流域”,结合课本所学,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气候温暖,适宜人类活动。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这处遗址距今约6000年,定名为半坡遗址。半坡人从事农业生产,开始种植粟,进入农耕时代。D项正确;北京人、山顶洞人都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附近,还不会种植农作物,排除AB两项;河姆渡人是南方长江流域代表性遗址,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2.D
【详解】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河姆渡人居住的干栏式房屋,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D项正确;元谋人、北京人均是旧石器时代,没有房屋,排除AC两项;半坡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排除B项。故选D项。
3.D
【详解】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不符,排除。故选择D。
4.D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屋内有灶坑,多用木头作柱子,所以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的原始居民是半坡人,D项正确;元谋人、山顶洞人尚未开始过上定居生活,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B项;河姆渡人住在干栏式房屋中,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5.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说明我国古代先民中,人工栽培水稻的是河姆渡人 ,C项正确;北京人、山顶洞人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他们不会种植农作物,排除AB项;半坡人是北方黄河流域的先民,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粟,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不同的地理自然条件,南北方农耕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这样就形成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南稻北粟”生产格局,自然环境是“南稻北粟”局面的根本原因,A项正确;BCD三项都不是“南稻北粟”局面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7.A
【详解】
分析图片可知前者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后者是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造成他们居住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条件的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湿润。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燥,A项正确;BCD项都不是导致房屋的不同构造的主要原因,排除BCD项。故选A项。
8.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半坡居民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故形成了南稻北粟的种植局面,C项正确;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排除A项;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排除B项;原始农业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9.B
【详解】
材料中的彩陶盆、彩陶罐反映了我国古代彩陶文明技艺高超,B项正确;A项明显不符合图片中彩陶的图案,排除A项;彩陶盆、彩陶罐不属于农耕工具,排除C项;中华文明具有多元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0.B
【详解】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人制作的彩陶。B项正确;猪纹陶钵属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排除A项;秦俑时间不符合“华夏六千年”,排除C项;司母戊鼎在河南安阳出土,反映的是商朝青铜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1.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中大量的人工栽植的水稻遗迹,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水稻的起源地之一,因此D项正确;红山文化、半坡遗址、大汶口遗址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黄河以北地区,主要种植粟和黍,与水稻无关,因此排除ABC三项,选择D项。
12.A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良渚文化、辽河流域有红山文化,黄河中下游地区有龙山文化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特征,A项正确;中国王朝发展从夏朝开始,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不是中华大地在当时已经进入农耕时代,而是不同地区的农耕文明,排除C项;题干不仅提及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发展情况,还提及其他地区的农耕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3.A:半坡居民;黄河流域;粟;半地穴式房屋。B:河姆渡居民;7000年;水稻;干栏式房屋。
【详解】
依据题干《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和所学知识,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角器等,种植粟;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居住干栏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种植水稻。
14.(1)北京人或山顶洞人
(2)半坡居民,粟。
(3)河姆渡居民,水稻。
(1)
根据所学可知,住在野外山洞里的远古人类有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
(2)
根据材料二图1可知,图中房屋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是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类型。半坡居民处于北方黄河流域,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粟。
(3)
根据材料二图2可知,图2为河姆渡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下游的浙江余姚,在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碳化的稻谷,说明河姆渡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
15.(1)河姆渡原始居民、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
(2)半坡原始居民、黄河流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详解】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房屋是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这种房屋是干栏式房屋,特点是通风、防潮、凉爽。
(2)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房屋是半坡人居住的房屋。半坡人是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居住的房屋被称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