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者刘秀是西汉宗室 B.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
C.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初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2.反腐败问题,因为涉及老百姓的利益,历来是民众最关心的话题。东汉时期光武帝采取的反腐败措施是( )
A.释放奴婢 B.实行三十税一 C.严惩贪官污吏 D.建立刺史制度
3.张仲景、华佗、司马迁、张角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化名人。以下对其事迹贡献的介绍,不准确的是( )
A.张仲景,东汉末年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系中国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开创者。
B.华佗,东汉末年名医,擅用针灸、汤药治病,发明有“麻沸散”,以减轻手术病人痛苦。
C.司马迁,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著有史学巨著《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编写体例。
D.张角,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4.下图是东汉时期陶院落(模型),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这反映了
A.社会安定,百姓乐业 B.豪强聚集,藩镇割据
C.阶级对立,社会动乱 D.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5.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是( )
A.外族入侵 B.诸侯王势力强大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豪强地主与官府分庭抗礼
6.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
A.光武中兴形成 B.东汉走向衰亡
C.诸侯争霸出现 D.民族政权并立
7.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
A.百家争鸣出现 B.东汉走向衰亡 C.民族政权并立 D.光武中兴
8.东汉建立后,刘秀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到他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
A.光武中兴 B.开元盛世 C.文景之治 D.贞观之治
9.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休养生息
D.文景之治
10.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 )
A.百家争鸣出现 B.东汉走向衰亡 C.民族政权并立 D.统一局面形成
11.东汉的都城在
A.长安 B.洛阳 C.南京 D.北京
12.对如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较为准确的理解是
A.皇帝年幼母后主政 B.诸侯崛起威胁中央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惩处贪官社会安安
13.以史为鉴是学习历史最重要的目的。“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历史启迪是
A.严刑峻法,才能长治久安 B.对外征战,方可开疆拓土
C.轻徭薄赋,促进生产发展 D.推崇儒学,有利安定人心
14.下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图,下列对此图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B.成为东汉后期衰落的重要原因
C.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乱象 D.形成“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
15.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甲骨文记事——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
B.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张骞出使西域——加强汉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交流
D.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朝时,有 900 多个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要被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材料二:“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东汉末年民谣
材料三:张角在社会底层传教十多年,有三四十万人加入,张角见信徒渐多,便创建了“黄天泰平”,又称“太平道” 管理信徒,自称" 大贤良师", 他把势力范围分三十六区,称为“方”, 大方一万多人, 小方六七千人, 每方推一个领袖, 全由张角控制。
材料四:黄巾起义以及在它影响下的各族人民起义,持续进行了二十多年。但由于起义农民本身的弱点,他们先后都被残酷镇压。但是,在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事件的主要领导人是谁 材料一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2)“有人认为如果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请尝试用一句话反驳上面的观点。
(3)材料二这首民谣反映出民间什么样的情绪 出现这种情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通过分析材料三, 总结张角为发动起义做了怎样的准备
(5)通过材料四分析黄巾起义对东汉的统治有何影响
(6)通过上述的探究你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才可以取得百姓的信任
17.历史名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校准备举办一期中国古代不同领域名人的黑板报,请你搜集材料参加筹备工作。
(1)请识别上面图片中的人物,并按要求在下列表格的空格中填出相应的内容。
内容 人物 领域 主要成就
图一 经济(水利) 主持修建都江堰
图二 墨子 墨家创始人
图三 刘秀 政治
图四 卫青 军事
(2)他们中间,你最佩服或喜欢哪一位?他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东汉统治,但并没有导致其灭亡,黄巾起义历时9个月被镇压,B项符合题意;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排除A项;东汉中后期因即位皇帝大都年幼,导致外戚专权。皇帝长大后依靠宦官除掉外戚,又导致宦官专权。皇帝也大多早逝,造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排除C项;东汉建立者光武帝采取一系列稳定局面的措施,到他统治后期出现了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
依据所学,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光武帝采取的反腐败措施是严惩贪官污吏,C符合题意;释放奴婢是光武帝实行的措施,但不是反腐败方面的,A不符合题意;实行三十税一是在西汉时期,B不符合题意;建立刺史制度的是汉武帝,D不符合题意。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3.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张角是东汉太平道创始人和黄巾起义领袖。D项符合题意;而ABC介绍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4.C
【详解】
依据题干“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可知反映了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大族割据的局面,造成阶级对立,社会动荡不安,C符合题意;东汉时期豪强大族割据称雄的局面,不利于社会安定,故A错误;藩镇割据的状况出现在唐朝后期,B错误;D从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故选C。
5.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C项正确;外族入侵与东汉衰亡无关,排除A项; 诸侯王势力强大、豪强地主与官府分庭抗礼是西汉初期出现的情形,且到汉武帝时已得到解决,排除BD项。故选C项。
6.B
【详解】
据材料可知,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致使政治腐败,东汉走向衰亡,B项正确;东汉的开国皇帝是刘秀,其在位时期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7.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反映的是外戚专权现象。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B项正确;百家争鸣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民族政权并立指的是两宋时期,排除C项;光武中兴是东汉初期的盛世,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8.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A项正确;开元盛世是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排除B项;文景之治是西汉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局面,排除C项;贞观之治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25年刘秀建立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光武中兴,故A符合题意;贞观之治是唐太宗统治时期,故B不合题意;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故C不合题意;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文景之治,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0.B
【详解】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加剧了统治危机,导致东汉走向衰亡的原因之一,故选B项;百家争鸣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宋辽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排除C项;东汉衰落,形成军阀割据局面,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1.B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C
【详解】
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这一形式动摇了东汉统治。 材料中图体现出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现象,C项正确;“皇帝年幼母后主政”与外戚专权有关,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诸侯崛起的信息,排除B项;图示也没有提及惩处贪官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3.C
【详解】
“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都属于封建社会的盛世,两个时期的统治者都采取轻徭薄赋,促进生产发展的措施,C项正确;两个时期统治则都不是严刑峻法,排除A项;两个时期都没有对外征战,开拓疆土,排除B项;推崇儒学不符合文景之治时期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4.B
【详解】
根据材料所给提示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东汉后期,宦官专权,导致东汉衰落。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央集权,排除A项;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乱象与材料中“皇帝早逝”不符,排除C项;光武中兴是盛世,材料反映的是东汉混乱,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5.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是对史实的正确评价,排除。故选B项。
16.(1)陈胜、吴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
(2)不正确。因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3)反映了人民群众再也不能忍受当时的黑暗统治,体现反抗的情绪。 原因: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
(4)张角创立太平道,通过在社会底层传教,为起义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做了准备
(5)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6)为政清廉,实行仁政,关心人民生活,爱惜民力等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秦朝时,有 900 多个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可是反映的是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2)不正确。因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秦始皇广建宫殿、陵墓;繁重的赋税、徭役、兵役;残酷的刑法;秦二世的统治更加黑暗。这些表明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具有必然性。陈胜、吴广等人在途中遇雨误期,只是起义爆发的偶然现象。即使没有遇到大雨,战争也必定会爆发,只不过是时间上的迟早问题。
(3)依据材料二“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可知这首民谣反映出民间人民群众再也不能忍受当时的黑暗统治,体现反抗的情绪。原因是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灾荒连年,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因此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4)依据材料三“张角在社会底层传教十多年……创建了‘黄天泰平’,又称‘太平道’ 管理信徒,他把势力范围分三十六区……每方推一个领袖, 全由张角控制”,可知张角创立太平道,通过在社会底层传教,为起义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做了准备。
(5)依据材料四“在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和所学知识,可知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6)通过上述的探究,可知秦朝因为暴政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秦朝短命而亡,东汉后期由于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引发黄巾大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由此得出统治者应为政清廉,实行仁政,关心人民生活,爱惜民力等。
17.(1)图一李冰;图二思想;图三开创光武中兴;图四北击匈奴。
(2)李冰。修建都江堰,造福苍生。
【详解】
(1)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故图一填“李冰”;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故图二填“思想”;刘秀是东汉第一任皇帝,开创了“光武中兴”,故图三填“光武中兴”;卫青是汉武帝时期的著名将领,北击匈奴,立下赫赫战功。故图四填“北击匈奴”。
(2)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如选择李冰,就要说明都江堰作为伟大的水利工程的巧妙之初,强调都江堰对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的作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