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22《小毛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昆虫、可怜”等词语,会写生字“纺、织”。
2.正确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感悟课文内容。
3.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讲故事,从课文中懂得一定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读课文。
2.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故事。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词卡、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出发!师讲述故事的开头,(出示图片:各种小昆虫的图片)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出示字卡:昆虫)识记生字。
2、在这些小昆虫在这些昆虫中,有一个小昆虫,特别不起眼,他就是(小毛虫)。板书:小毛虫。齐读课题。
二、读故事,学生字,明道理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小毛虫的“可怜”
1.看,小毛虫来了。(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学习词语:打量。同学们打量一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什么了?而小毛虫在打量什么呢?指导读出其他昆虫的开心。
3.理解“生机勃勃”。
4.体会小毛虫的“可怜”看到那么多的小伙伴在那里又是唱又是跳,可是我们的小毛虫却只能趴在一片叶子上打量,你觉得小毛虫怎么样?(难过、非常的可怜......)。是的,这是一只可怜的小毛虫。指导抓住“可怜;既......也......更;只有”读出小毛虫的可怜。
5.(出示:第一自然段)是的,在这个森林当中,所有的快乐似乎与小毛虫无缘,小毛虫独自趴在叶子上,只能孤孤单单的打量。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听到同学们这么一读啊,我心里都替小毛虫难过呢。
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其他的昆虫和小毛虫的对比,朗读的时候注意了,声音大小的变化,就感受到了,这是一只可怜的小毛虫。(板贴:可怜)
(二)学习第二段,体会小毛虫的“笨拙”。
1.下面就请同学自由的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借助拼音读通句子,看看这还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 端起书本开始读吧。
2.发现了吗?你来说,把话说完整,(从第二段我还看出这是一只笨拙的小毛虫。)
3.学习生字:笨拙。
4.从哪些地方你能感受到这是一只笨拙的小毛虫呢?(板贴:笨拙)
①从“九牛二虎之力”体会她的笨拙。九牛二虎之力,那得是多大的力气啊 (九头牛和两只老虎加起来的力气)你能从字面上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也是理解词语的一个好办法。我想你也能把这个词读好,试试。这样力气有点小,谁再来读读?一起读。这么大的力气,却只挪动了一点点,这真是一只笨拙的小毛虫。
②还从哪些地方你能感受到小毛虫特别笨拙?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就感觉到自己周游了整个世界”,感受很笨拙。指导抓住“整个世界”,读出小毛虫的笨拙。
5. 总结:这是一只可怜的小毛虫,还是一只笨拙的小毛虫。这是一只既可怜又笨拙的小毛虫。
(三)学习第三段
1.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①多么可怜又笨拙的小毛虫啊!可是,尽管如此,它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任何人。因为它懂得:——(生齐读)(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②角色体验:你该做的事情是什么?(采蜜)小蜘蛛,你该做的事情是什么?小瓢虫,你该做的事情是什么?同学们,你们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③那么,小毛虫该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到文中快速找一找。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当它明白了这一点,它又是怎样做的呢,书中怎么说的?
2.学习并理解词语“尽心竭力”
①有一个多音字,它读得非常正确。读词语。
②小毛虫一刻也没有迟疑,他始终把自己的精力放在编织茧屋上,这就是——(尽心竭力)。
③播放视频,体会小毛虫尽心竭力的编织。就这样,小毛虫开始纺织它的茧屋。当天还蒙蒙亮别的时候,就开始在那——读(织啊,织啊)当小昆虫们都在那玩耍的时候,小毛虫还是在那?(织啊,织啊)当小昆虫们都回家了,进入梦乡了,小毛虫依然在那?(织啊,织啊)不管白天黑夜,不管刮风下雨,小毛虫都在不停的、努力的——(织啊,织啊)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铸就这个茧屋上,请你再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导学生抓住“一刻;织啊,织啊”体会小毛虫的尽心竭力。
3.指导书写“纺、织”
①过渡:从牢固的茧屋到温暖的茧屋,小毛虫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他得不停的纺织。你看小毛虫把这个词给我们带来了?(出示:纺织)
②仔细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这两个字都是绞丝旁。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撇在绞丝的下面,注意笔画地穿插。
③范写:先写“纺”:左窄右宽要记住,“方”的一横长一些,横折弯钩略倾斜,撇画穿插绞丝下。再写“织”:左窄右宽要注意,撇画穿插要牢记。
④学生练写:正姿,在课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⑤互评:同桌交换,我们评一评。(注意左窄右宽的打一颗星,注意笔画穿插的一颗星。)字写好了,我们再来读一读。(纺织)
(五)学习第五六自然段,理解“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过渡:小毛虫就这样不停的纺织着,从一个牢固的茧屋,到温暖的茧屋,再到这个与世隔绝的茧屋。小毛虫在这里面看不到任何东西,周围对他来说,一切都是那么黑暗,黑暗当中,它隐隐的听到这样一个声音。你来读。(“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你要耐心等待,以后会明白的。”)他的内心也时刻想起这样的声音,你来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六)学习第七自然段,感受小蝴蝶的美丽
1.播放化茧成蝶的视频,师动情地朗读课文。
2.小毛虫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而化茧成蝶的这一过程,也是多么的精彩和难忘啊!指名读句子。
①学习词语:轻盈。美美的读读这个句子吧。
②多美的小蝴蝶呀。你们想不想像小蝴蝶一样轻盈地飞起来,那就赶紧起立吧。让我们叫上动作一起读一读这一小段。
③读完之后什么感觉?可是想想前面,那却是一只——(既可怜又笨拙的小毛虫)这个事情是多么的神奇而又有趣呀。
三、回顾课文,理清变化规律
1.那我们来想一想,从小毛虫到小蝴蝶,它都经历了哪些变化呢?
2.学生上台贴图片,并讲一讲它师怎么一步一步变化的。
3.师指板书梳理变化过程。
四、讲故事。
1.其实这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你能借助这黑板上的提示把它讲出来吗?同位之间先练一练。
2.指名上台讲故事。
小结:借助关键词语也可以把故事讲好。
3.明道理:其实这就是小毛虫化茧成蝶的故事。而在小毛虫变化成蝴蝶的过程当中,它一只记得这句话——(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他还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五、感情升华
是呀,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只小毛虫,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很可能也会遭遇孤独寂寞,但是只要我们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只要我们知道——(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PPT22)要耐心等待,(PPT22)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化茧成蝶,自由的飞翔。
课后作业: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推荐大家读一读几个有趣的故事《小蜗牛》《丑小鸭》《狐狸和山羊》。板书设计;
22小毛虫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小毛虫》课后反思
《小毛虫》是意大利的著名艺术家达.芬奇写的。文章描写了一只小昆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的变化过程。从而告诉人们: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将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课文从一开始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小毛虫的貌不惊人及行动迟缓;到小毛虫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最后一节,作者用欣喜的笔调写了小毛虫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氛围,从语言的组织到课件的运用,整节课都始终“美”在课堂里。文美自然课堂也该是美的。我精心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们忘却了这本是课堂,而牵引着他们,不由自主的走进了故事中,切身的感受着小毛虫破茧成蝶的艰辛和努力,真正让学生懂得每个人只要尽心竭力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会破茧成蝶。课伊始,我用了这样一个开头“在一个神秘的山谷里,有一片茂密的森林,里生活着一群小精灵。”就直接把学生带入了故事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展开了本节课的学习。这样的设计不仅烘托了气氛,更自然地导入了文本,为后面的教学也做好铺垫。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读—品—悟”的语言实践过程。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关键的环节,他在语文课堂里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体现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互动中将“读”的练习贯穿于整个过程,通过自读课文、默读课文、对比读等形式,扎扎实实的在这样边读边思,边思边悟的学习流程中,孩子们层层递进,了解小毛虫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三、通过“对比读”“借提示讲故事”等环节,让学生掌握读书的学习方法教学中有两次对比,一次是在小毛虫和其他昆虫的对比,通过对比读,读出小毛虫的“可怜”,读其他昆虫的“快乐、活力”。一次是小毛虫和蝴蝶的对比,读出了小毛虫的可怜与笨拙,蝴蝶的美丽。两次对比不但让学生掌握了读书的方法,还让学生读出了变化。另外,在课堂中让学生学会借提示讲故事,让学生通过词语丰富内容。
四、理清故事的发展过程,读悟变化过程。第一、品读“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毛虫 ”先品读小毛虫的“可怜”,品读“可怜”时,引导学生从大大小小的昆虫和小毛虫的不同生活状态的对比中来加深理解昆虫的生活状态。通过阅读小昆虫生活的情景,感受他们的快乐,理解“生机勃勃”。在品读小毛虫的“笨拙”,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一点点、周游了整个世界”,理解小毛虫的“笨拙”。第二、小毛虫织茧部分,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中心词“尽心竭力”,引导学生抓住“一刻也没有迟疑”“织啊,织啊”等词语想象小毛虫是怎样“尽心竭力”工作的。第三、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让学生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蝴蝶?第二个层次,让学生体会小毛虫变成蝴蝶后的美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品,品出了小毛虫的可怜与笨拙,品出了小虫与其他昆虫生活状态的不同,悟出了蝴蝶前后的变化,悟出了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悟出了“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只要尽心竭力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会破茧成蝶”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