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珠、摇”等 7个生字和身字旁 1个偏旁,会写“美、亮”。
2、能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摇篮、透明”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做动作做表情知道“躺、笑嘻嘻”等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夏天的美好。
4、学习并运用“圆圆的,绿绿的”的词语。
5、用“荷叶是()的()。”句式说话。
教学重点: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做动作等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并拓展运用“圆圆的”格式的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荷叶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心灵美。
教学方法:
谈话法,朗读指导法,情景教学法。
课前准备:
1. 写有相关词语的黑板贴。
2. 所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大自然中不同植物叶子的图片,引入荷叶,并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指导:把“的”字读的又轻又短)扩展练习“美美的”,认识“美”字,并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
2、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荷塘,学习《荷叶圆圆》。请大家读课题(出示:13.荷叶圆圆)指导读出美感。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你看到课本 70页,先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找出荷叶的四个小伙伴。
2、故事中的四个小伙伴都有谁? 荷叶的四个小伙伴是——(生边说,师边贴到黑板上)
3、出示小水珠,学习“珠”,并扩展词语。 眼珠,泪珠
4、检查字词,并逐步扩展加长。
三、朗读感悟,深入研读
1、词语加长变为句子。
2、句子带入课文读。
3、指导读第 5 自然段,指生读,齐读。
4、由扶到放,学生自读第 2、3、4自然段。
5、感知课文结构,用“荷叶是()的()。”句式说话,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轻松背诵。
6、深入研读第 2自然段 随文识字,学习“摇篮”、“亮晶晶”、“躺”和身字旁。
感受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的柔软舒适,老师用语言创设情境,学生配乐读,读出轻松惬意,感受夏日的美好。
7、创编儿歌回顾生字。
四、书写“美、亮”上紧中宽下展强调书写姿势,评价中体现书写姿势的重要性。
五、回顾课文这一篇课文呀,长得特别像小火车。在老师的眼里呀,你们就是那一片美美的荷叶,给我们大家带来了快乐。我们都要做一片美美的荷叶。
板书设计: 荷叶圆圆
小水珠 小蜻蜓 小青蛙 小鱼儿
摇篮 停机坪 歌台 凉伞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圆圆)的荷叶 ( )的桃花 ( )的西瓜
( )的荷花 ( )的橘子 ( )的桃子
二、照样子,写句子。
例: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1、西瓜( , )。
2、桔子( , )。
3、荷花( , )。
4、桃子( , )。
三、读一读,连一连。
小青蛙的 凉伞。
荷叶是 小水珠的 歌台。
小蜻蜓的 摇篮。
小鱼儿的 停机坪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
《荷叶圆圆》是一篇培养学生朗读及想象能力的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在教学时我主要想通过有感情朗读让学生感到荷塘的美,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进而通过洋溢在课文里的童真、童趣,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把这种情感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是侧重对孩子三方面能力的培养:
首先注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做到有感情朗读。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由于本课篇幅较短,大部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就已基本熟读能背了,所以课上着重练习孩子的有感情朗读,想让孩子们读出感情就得让他们走进文本,理解文意、喜欢文中的角色。
其次,培养学生想象及表达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教学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因此,我及时地给已经在阅读课文中得到许多启示的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引发学生想像:“小水珠躺在荷叶上,会看到些什么?”和“小水珠在荷叶上会做些什么?”这样的话题,调动学生和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再次,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通过让孩子自己观察生字,搜索记忆,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并书空记忆,让孩子真正做到手脑眼结合,锻炼观察能力,加强记忆效果。
虽然注重了学生这三方面能力的培养,但这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如:每个环节的过渡语不够精彩没能把每个知识点很好的连接起来吸引住学生;在字词教学的时候对学困生的照顾不够。另外,在调节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劲头方面还得再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