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6 06:3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龙门县高级中学高二级2022年春季开学考语文试题
班级 姓名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11月27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一一中核集团福清核电 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这在核电站建设进程中是一个重大节点。”中核集团首席专家、“华 龙一号”总设计师、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邢继告诉记者。
“华龙一号”的成功研制,将使我国成为继美、法、俄之后又一个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 权的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邢继说,“华龙一号”最大的特征是“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 全系统”,正是这 系统使它成为国际上安全标准最高的核电站之-o邢继介绍说:“福岛 核电站的安全设计只有能动安全系统,它必须依靠电力来实现和保障安全;一旦失去电力, 整个安全系统就瘫痪了。因此,就必须有不依靠电力就能发挥安全作用的非能动安全措施。 非能动安全系统就是不依赖电源,而是利用重力、温差、密度差这样的自然驱动力来实现流 体的流动和传热等功能的设施。'华龙一号'在最主要的三道安全屏障上,都设置了 '能动+ 非能动’的安全系统。这三道屏障,从内到外包括:核燃料芯块的金属包壳、一回路承压边 界和反应堆厂房的安全壳。”
针对记者“为什么我国必须发展核电产业”的提问,邢继说:“我国已向世界作出了 2030 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20%的庄严承诺。截至'卜二五'末,我国 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64%,非化石能源占比12%,其中核电仅为2%左右。能源结构的不 合理导致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我国能源结构亟待调整。核电作为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主 力能源,在治理雾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台百万T 瓦核电机组与一般同等规模燃煤电厂相
比,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600万吨。”
他接着介绍:“核电产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和标志。 '华龙一号'包含6万多台设备,涉及设备供应商5300多家,对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整体 转型升级意义也十分重大。而且,核电'走出去'己成为国家战略。目前,中核集团己出口 3台'华龙一号’。据测算,我们每出口 1台核电机组相当于出口 30万辆汽车,能拉动装备 制造和设计领域超过数百亿元人民币的产值,全寿命周期超过千亿元人民币。”
(摘编自郑蔚《邢继:建造安全标准最高的核电站》)
材料二: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给公众带来了持久且严重的心理影响。核污水泄漏持续恶化,核
事故产生的污染清理工作仍在继续,核能是-种安全、可靠、清洁、经济的能源的结论正面 临严峻挑战,涉核项目“污名化”以及“邻避”问题突出。
“污名化”是风险放大后的社会效应。1988年,克拉克大学的学者们提出了“风险的社 会放大”理论,这主要是指小风险问题或事件,经过社会这个媒介多层次、多角度、辐射性
传播,会使公众产生巨大的恐惧。涉核项目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和专业性,而民众往往并未充 分知晓实际情况、在传播过程中,其风险更易被放大,更易被贴上“有害”的标签,从而产 生“污名化”现象。
“污名化”现象也是社会出现信任危机的一种表征。在核能问题上,民众对涉核项目的 安全风险表现出天然的抵抗。如果官方仅仅通过对话机械地强调“绝对安全”,出于本能和 基于对涉核项目的误解和恐慌,民众会更加怀疑项目的危险性。信任危机造成的涉核项目“污 名化”会导致双方的对话语境错位,致使项目最终无法开展。
“邻避现象”指政府部门在规划和建设有社会和环境影响的公共或工业设施时,受到当 地居民的集体反对与抵制。“邻避设施”包括垃圾场、变电所、机场、核能工程等,其中核 能工程是一种具有特殊性风险的邻避设施,邻避设施的突出特点表现为不均衡的“风险一一 利益”空间分配,即利益由社会共享,而风险和损失却由附近居民承担。居住在核项目附近 的居民既渴望发展清洁的核能,但乂不愿承担风险,就可能产生所谓的“邻避现象”。
核电产生“邻避现象”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有两个方面尤为突岀。一方面,公众对涉 核项目不了解,又存在恐惧心理,就容易对核电产生误解,也容易信谣、传谣;另 方面, 由于企业是直接利益相关方,公众对企业主导的核科普和公众沟通存在较大不信任。
近几年来,国家将发展核电作为能源供给侧改革、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选择积极推进, 而涉核项目“污名化”以及“邻避”问题成为核电发展的制约因素。对此,政府、核行业、 学术界、媒体等应给于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必要的科学措施。
(摘编白张振华等《涉核项目的“污名化”现象及对策研究》)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自主三代核电项目“华龙一号”的成功研制,是我国核电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对国家 高科技战略产业意义重大。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非化石能源占比很低,由此产生的环保问题日益突出,发展核 能,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华龙一号”的出口,响应了核电“走出去”的国家战略,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日本福岛核事故严重污染了环境,强化了民众对核能的负面心理,随之产生了涉核项目 “污名化”及“邻避”问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系统”极大提高了 “华龙一号”的安全性,这是该项目能够 成功走出国门的关键因素。
为发展核能,调整不合理的能源结构,我国制定了 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非化 石能源占比达到20%的目标。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恰当运用各种便捷的传播手段,能促进民众对涉核项目的了解,涉核 项目的神秘性也会逐渐降低。
在取得公众基本信任的前提下,企业若能给涉核项目附近的居民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将 有利于解决“邻避”问题。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属于“华龙一号”非能动安全系统运行机制的一项是()
一旦事故发生,换热器内的水受热膨胀,水蒸汽将沿上升管道排出,达到散热目的。
当遭遇外部强力撞击时,双层安全壳的外层抵御冲撞,内层防止放射性物质的泄漏。
如果发生事故,柴油机将駆动水泵,把水打入到反应堆内进行冷却,带走堆芯余热。
核反应堆加热水产生蒸汽,蒸汽压力推动汽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实现能量转换。
材料二第二段引述了 “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我国某地即将建设一个新的核电项目,为避免“污名化”以及“邻避”问题的出现,请结 合材料谈谈如何做好公众沟通工作。(6分)
(二)现代文阅读11(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9题。
灰色的月亮[注]
[日本]志贺直哉
立在东京车站的失掉了屋顶的走廊里,虽然没有风,却感到一阵阵的寒气,幸而出来的 时候穿『一件夹大衣°同来的两个人,搭上先到来的绕道上野的车子走J'我一个人留在后 面,等候绕道品川的车子。
天空阴暗,灰色的月亮朦胧地照着日本桥旁烧焦的废墟。大概是阴历初十左右,月亮很 低,不知什么缘故,看来好像很近。时间是八点半的样子,人很少,宽大的走廊显得更加宽 大了。
远远望见电车的头灯,不一会就突然近来To车内乘客不多,我在对面的车门边,找到 了空位子坐下。右首是一个穿束脚裤子的五十岁光景的妇人,左首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 大概是少年工人,背对着我,因为座位上没有靠手板,他就横坐着,面对着车门。我刚上车 的时候偶然瞅见这孩子的脸,他闭着眼睛,茫然地张着大嘴,上半截身子前仰后合地摇晃着。 不是他故意在摇晃,是身体往前面倒下去,再直起来,又倒下去,这样不断地反复着。如果 是打瞌睡,这样打个没完,叫人瞅着不好受,我出于本能地跟着少年工人保持了一段距离°
车子到有乐町、新桥,上来了许多乘客,有儿个像是买了东西回家的。 个二十五六岁 红圆脸的青年,把扛在肩上的一只挺大的帆布包,放在少年工人身边,劈开双腿在旁边站下 来。在他后面,又被人挤上来一个也扛着帆布包的四十来岁的汉子。汉子上车后,望了望前 面的青年。
“搁上去行吗? ”也不等人回答,就把肩上的包往下卸。
“慢着,压上去不行。”青年护住自己的布包,回头望着那个汉子。
“啊,对不起。”他抬头望一望行李架,行李架上搁不下那个包,他只好在狭窄的地方 局促地侧着身子,仍旧把包扛在肩上。
青年觉得对不起他,说他那个包,可以把一半搁在我和少年工人座位的中间。
“不用了,并不沉,只是嫌累赘才想搁一搁,不用了。”那汉子这么说着,轻轻地点了 点头。我在旁边看着觉得很惬意,这时节,看来人的脾气都变好了。
车子过滨松町,接着到了品川,有人下去,可是上来的人更多。这其间,那少年工人仍 旧前仰后合地摇晃着他的身子。
“啊,看他这张脸。”有人这么说了。说话的是四五个像公司职员中的一个,他的同伴 都笑起来了。我这边望不见少年工人的脸。可是那公口 1职员说得可笑,大概那-张脸…定是 可笑的。车子里顿时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那时候,圆脸的青年回头望一望身后的汉子,用手指头点点自己的胃部,小声地说:
“看样子差不多啦。”
那汉子好似吃了 一惊,默默地望了一望少年工人说:“是么? ”
刚才那些发笑的人,好像也觉得有点奇怪:
“是有病么? ”
“恐怕是喝醉了吧。”
他们这样猜测着,其中一个人说:“看样子也不像。”这样,大家好像都明白是怎么回 事,立刻不作声了。
少年工人的粗布工作服肩头是破的,从里边钉上了块手巾布,倒戴着 顶军帽,帽檐下 露出肮脏的脖了,瘦得可怜。他现在不摇晃身了了,脸不住地挨擦着车窗与车门之间的那块 夹板。这样子完全是一个孩子,在他迷迷糊糊的头脑里,大概把这夹板当作了谁,正在和他 亲热吧。
“喂! ”站在前面的那个大汉,用手拍一拍他的肩头,问了: “你上哪儿去?”少年工 人没有答话,那汉子又问了一声。
“到上野去。”他很忧郁地回答了。
“不对啊,你坐倒了,这是到涩谷的车啊。”
少年工人站起来想往窗外看,身体失去了車心,突然向我这边倒过来。当少年工人向我 倒过来的时候,我几乎像条件反射一样用肩头把他顶回去了。完全是岀于不意地,但我后来 想想真觉得奇怪。这动作跟我当时的心情是完全相反的,使我自己也觉得惊奇。当我把他顶 回去的时候,他的身体很少有什么抵抗力,这使我心里更觉得不好受。我的体重现在已减到 九十多斤,可是少年工人的身体却比我轻得多。
“在东京站已经在车上了,坐过了站了一你是在哪儿上车的?”我从他身后问了。
少年工人没回过头来说:“在涩谷上车的。”
“从涩谷上车,绕了一个大圈子。”有人这样说.
少年工人脑门贴在窗玻璃上,想往窗外望,-会儿乂不望了,用仅能听见的低低的声音 说:“到哪,都没有关系。”
少年工人这句自言自语的话,后来一直留在我心里。
身边的搭客们,以后再没谈那少年工人,大家觉得反正没有办法了。我也是其中的一个, 觉得反正没有法子了。假使我带着吃食,我会送给他安一安自己的心;如果给他钱,即使白 天
或许也买不到吃的,何况现在是晚上九点钟了。我带着黯淡的心情,在涩谷站下了电车。 这是1945年10月16日的事情。
[注]小说写于1945年11月。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此前美军对 东京进行了多次空袭。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小说以遭受空袭后满目疮痍的东京为背景,反映了战后日本社会破败萧条、人民饥寒交迫 的情景。
小说标题“灰色的月亮”意蕴丰富,象征着战后在物质上陷入匮乏、精神上陷入迷茫的日 本社会。
这篇小说既无惊人的事件,也无曲折的情节,更没有人物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整体上平 淡无奇。
小说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被战争裏挟的 人民的同情。
文中画线部分在小说结构上有重要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小说前半部分,少年工人的面目是模糊的,本段转入对其外貌的正面描写,使人物形象 更加具体可感。
b.本段是整篇小说中唯一的气氛较为明快的场面,与前后文形成鲜明的反差,强化r小说的 悲剧氛围。
本段的情感基调有所变化,随着车了里“充满了快活的气氛”,小说的情感线索和人物心 理也出现短暂的调整。
前文主要写“我”眼中的少年,本段转入写乘客眼中的少年,叙述视角的转换,增强了小 说的叙事张力。
“我”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志贺直哉素有“短篇之神”的美誉,其小说以善于揭示独特环境中人物的心境著称,被评论家 们称为“心境小说”。这篇小说体现了什么样的心境?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心境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知识积累与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 14题。(17分)
初,秦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秦为无道瓦E菁之闻駒胜笠作 乱发E未如所安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夜,会病甚。郡中长吏 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湼溪 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秦已破灭,佗自立为南越武王。陆贾至,尉佗魅结① 箕倨见陆生。陆生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今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 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五年之间,海内平定。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 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使一偏将将 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 殊失礼义。”陆生卒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帝大悦。高后四年夏五月, 有司请禁南越关市。南越王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 此必长沙王计,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五年春,佗自称南越武帝,发兵攻 长沙,败数县而去。文帝元年,帝复使陆贾使南越,赐佗书曰:“前日闻王发兵于边,为寇灾 不止c伤良将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朕不忍为也。今得王之地不足以为大, 得王之财不足以为富,服领②以南,王自治之。愿与王分弃前恶,终今以来,通使如故。” 贾至南越,南越王恐,顿首谢罪,愿奉明诏,长为藩臣,奉贡职。于是下令国中曰:“汉皇 帝贤天子,自今以来去帝制。”因为书称:“老夫,故越吏也,高皇帝幸赐臣佗玺,以为南越 王。高皇后削去南越之籍,使使不通。今陛下幸哀怜,复故号,通使汉如故,老夫死,骨不 腐。改号,不敢为帝矣。”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南越称藩》,有删节)
[注]①魅结(chuiji),形如椎的发髻。魅,通“椎”。②服领,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 骑田岭、大庾岭,在湖南、江西南部和广西、广东北部交界处。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回虽不段,请事斯语矣(聪慧)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积聚,堆积)
内立法度,务耕织(致力,专力从事)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考察,探究)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责备)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用匣子装)

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按照)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嫉妒)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安抚,安定)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槽(大盾牌)
.
单于愈益降之,乃幽武置于大窖中(囚禁)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对抗,抵挡)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功业)(武)掘地鼠去草实而食之(同“靠”,收藏)

子自爱,不爱父,故亨父而自利(使受损失)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祀用 的牲畜)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秦为无道/天F苦之/闻陈胜等作乱天卜7未知所安/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欲兴兵绝 新道/自备/待诸侯变
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闻陈胜等作乱/天下未知所安/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欲兴兵绝 新道/自备/待诸侯变/
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闻陈胜等作乱天下/未知所安/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欲兴兵绝 新道/自备/待诸侯变/
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闻陈胜等作乱/天下未知所安/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欲兴兵/ 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移檄,古代官方文书“移”和“檄”的合称,文中指发布文告晓谕横浦等地。
箕倨,同“箕踞”,即随意前伸两腿坐着,形似簸箕。一种表示亲密的坐姿。
剖符,古代帝王封赏诸侯、功臣,把符节剖分为二,双方各执其半,作为凭信。
关市,关卡与市场的合称,文中指汉朝设在边境关口、与南越交易货物的场所。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秦朝时,赵佗在龙川任县令,得到南海尉任嚣的信任,任嚣病重后,他代理南海尉的政事; 秦朝灭亡后,他自立为南越武王。
汉朝建立后,汉高帝刘邦为了避免百姓再度遭受战乱的痛苦,派遣陆贾前往南越,劝说赵 佗归顺汉朝,并且封赵佗为南越王。
高后执政期间,听信长沙王谗言,断绝与南越的贸易,赵佗因此自称南越武帝,发兵攻打 长沙,在接连打败数县之后才撤兵。
文帝元年,陆贾带着一封文帝给赵佗的信再次前往南越,陆贾的到来让赵佗心生恐惧,主 动下令废除帝制,以表归顺的诚意。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足卜.中国人,今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⑵伤良将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朕不忍为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 16题。
鹘鸠天① 贺铸
重过阊门②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③。旧栖新珑④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离开苏州之时。②阊门,苏州城西门。词人年近五十时曾在此居住三年, 其间妻子亡故。③晞:晒干。④新珑:新坟,此指亡妻葬所。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开篇由物及人,由“阊门”之存想到爱妻之失,“同来何事不同归”的诘问中浸透着撕心裂 肺的丧偶之痛。
“梧桐半死” “鸳鸯失伴”两个比喻,将词人孑然独存的苦状和老来孤独寂寞的心境表现得
凄切而哀婉。
“原上草,露初晞”,既是对亡妻坟前景物的描写,又暗指爱妻的新殁,寄托着对妻子不幸 早逝的哀叹。
d. “旧栖新珑两依依”,借物写人,表现r亡妻无论生前还是死后始终依恋、陪伴着自己,对
自己不离不弃。
苏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下片结语“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与本词下片结语“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说说两者在写法上有何不同0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论语 里仁》篇中,孔子在回答子贡问话时,用" , 阐说了 “恕” 道的内涵。
⑵《荀子 劝学》中,以“假舆马”“假舟楫”的人为例,水到渠成地得出了 “ , ”的结论。
⑶《过秦论》中," , ”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描绘了东 方诸国豪杰揭竿而起、反抗暴秦的浩大场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包括文化的复兴。今天,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
-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维护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不是 、 闭关锁国,而是要承前启后、 。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过去的也是未来的。以丝绸之路为例,( )。唐代的长安城,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性城市;明代初期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带冋“麒
麟” 一一非洲长颈鹿,南京城 ,都来一睹其真容。今天,“一带—潞”打 开筑梦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宏大愿景,同样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 创新发展。有学者把中华文化比作“一个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漩涡”,不断与周边各个地方的
各种文化 ,最终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这形象地展示 了中华文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创造力。
18、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击打着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打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墨守成规前赴后继万人一心祸福相生
B. 抱残守缺 继往开来 万人空巷 相融相生
C. 抱残守缺 前赴后继 万人一心 相融相生
D. 墨守成规 继往开来 万人空巷 祸福相生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它不是一条通商之路,而是一条文化纽带
它不仅是一条文化纽带,而目.还是一条通商之路
它不仅是一条通商之路,而且还是-条文化纽带
它不是一条文化纽带,而是一条通商之路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11分)
2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延承 也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即使要利用它发展旅游等产业,也要突出“保护第
一”的原则。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是 o所谓“积极的延承”指的是:
既要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也要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创造新的东西;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
土文化, ② 。所谓“全方位的延承”指的是: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要有选 择地沿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即“形 似",,即"神似
22、根据下面材料,提炼新冠肺炎的三条传播途径。要求语言简洁流畅,不超过20个字。
目前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卫生防疫专家强调,人们需自觉居家隔离,避免在公共场 合接触到病毒携带者。人感染J'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 吸困难等,正常健康人员,如果在公共场合近距离接触患者,并直接吸入患者喷嚏、咳嗽、
说话的&末,就会导致感染。此外,患者呼出的R沫会沉积在物品表面,人手一旦接触被污
染物品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就会导致感染。卫生防疫专家还表示,患者呼 出的飞沫混合在空气中,会形成一种气溶胶,该物质吸入后也可导致病毒感染。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宋太祖赵匡胤还没有发达的时候,去投靠父亲的好友一一时任复州刺史的王彦超,却 没有被对方接纳。赵匡胤只好改投他人,竟然不断得到升迁,并在后来的陈桥兵变找那个“黄 袍加身”,做了皇帝。而此时,王彦超还只官凤翔节度使。
一天,喝醉了酒的赵匡胤厉声喝问眼前的王彦超:“你以往在复州的时候,我去投靠你, 你为什么不接纳我? ”王彦超叩头说:“当时我只是一个刺史罢了,我这一勺子水哪里容得下 您这位真龙天子呢!假使我当时接纳您,您怎么会有今天呢?”宋太祖听了,大笑而罢。
其实,人生中有很多机遇,“当上帝关上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读了上 述材料,你有何感想?学校拟举办“鉴古知今”主体读书汇报会,请你围绕以上材料,结合 你的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冃;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