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6 12: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选择题
1.“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被唐太宗作为“镜子”的大臣是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
2.制作历史知识小卡片也是学好历史的一种方法,在下图知识卡片的空白处填写的正确内容应是
唐朝的建立 时间: 人物:李渊 都城:长安
A.581年 B.605年 C.618年 D.907年
3.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她( )
A.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D.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4.唐朝之盛始于贞观年间,开元时达到极盛。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相关表述不准确的是( )
A.注重文教,编修经
B.房玄龄、杜如酶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办事效率高
C.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D.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5.下列活动没有发生在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是( )
A.完善科举制度,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
B.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C.减轻人民的劳负担,鼓励发展生产
D.发兵击败东、西突厥
6.唐太宗说:“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太宗:( )
A.勤于政事 B.善于纳谏 C.节俭治国 D.唯才是用
7.某同学整理了两则读书摘要,依据摘要内容判断与它们相关的皇帝是( )
摘要1:吸取隋朝灭亡教训,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摘要2: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8.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9.“名落孙山”源自“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与此有关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皇帝制
10.历朝历代的政治制度构成了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的政治制度名称是
A.九品中正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度
11.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人才,知人善任。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盛唐气象
12.唐朝时期,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下面有关唐朝史实,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在位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
B.武则天创立武举和殿试,完善了科举制
C.人们称赞唐玄宗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D.唐代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13.“唐玄宗整顿吏治,裁撤冗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这段描述是“开元盛世”的
A.出现原因 B.发展表现 C.结果影响 D.历史地位
14.下面史料中的“全盛”时期,史称
“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达臻全盛。”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元盛世 D.贞观之治
15.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始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六部中的“民部”也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而改为“户部”。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
A.强化中央集权 B.文化博大精深
C.历法相时而变 D.皇权至高无上
16.以下属于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在统治举措方面相似的是
①重视人才, 知人善任 ②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农业生产
③重视科举考试 ④ 完善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指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禅让制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元·高明《琵琶记》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种制度,并指出该制度创立的时间。
材料二 “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
材料四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4)根据材料四,分析这一制度实行的根本目的。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 唐太宗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三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材料四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均摘自《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太宗认为隋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把君和民的关系比做什么?他是如何得出该结论的?
(3)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践行材料三中“存百姓”这一思想的?除此之外,唐太宗在政治上还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
(4)唐太宗“二十年间”的统治获得了怎样的誉称?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四中唐太宗“终日孜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唐太宗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伟大政治家。阅读下列唐太宗的言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
材料二 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材料三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圈套)矣。
材料四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思想 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的繁盛局面称为什么
(2)“以史为镜”,唐太宗主要吸取了哪一个朝代的教训 “以人为镜”,主要表现在哪一方面 请举出被他重用的贤才
(3)唐太宗通过何种制度将材料三中所说的“天下英雄”纳入“彀”中
(4)综合上述材料,你在唐太宗身上学到哪些优秀的品格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据材料“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可知,材料反映唐太宗善于用人,虚心纳谏。被唐太宗认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是指魏征,他前后进谏二百多次,很受唐太宗的赏识,A项正确;房玄龄、杜如晦是唐太宗时期的宰相,排除BC项;姚崇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是618年由李渊建立,定都长安,C项正确;581年是隋朝建立的时间,排除A项;605年是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的时间,排除B项;907年是唐朝灭亡的时间,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武则天在中国帝王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主要是因为,她励精图治,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繁荣而稳定,B项正确;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均是重要原因,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4.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唐朝之盛始于贞观年间,开元时达到极盛,那时,注重文教,编修经,办事效率高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排除ACD三项;房玄龄等是李世民时代政治家,B项符合题意。故选B项。
5.B
【解析】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B项符合题意;唐太宗统治时期,完善科举制度,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排除A项;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朝廷注重减轻人民的劳负担,鼓励发展生产,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排除C项;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唐太宗唯才是用。D项正确;勤于政事是指对国家大事比较认真,勤劳,排除A项;善于纳谏,是指唐太宗能够认真听从臣子的建议,排除B项;节俭治国,是指谨慎地处理政事,注意节俭,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吸取隋朝灭亡教训,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是唐太宗的治国理念,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是唐太宗在政治上的治国措施,B项正确;唐高祖是唐朝的建立者,题干统治措施和治国理念与其无关,排除A项;武则天和唐玄宗也有任用贤才的一面,但题干其他方面与武则天和唐玄宗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8.C
【解析】
【详解】
武则天当政时期,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开元盛世”。C项正确,排除BD项;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9.C
【解析】
【详解】
科举考试公布考试录取结果时,是通过皇榜贴出来的,名落孙山意思就是科举考试没有被录取,C项正确;分封制按照血缘关系世袭官职,排除A项;郡县制下,官员由皇帝任免,排除B项;皇帝制度指中国古代社会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是隋朝创立、唐朝完善的三省六部制,唐朝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中书省负责起草文件,然后交给门下省审核,交皇帝审批才能通过,最后由尚书省负责执行。C项正确;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排除A项;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排除B项;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起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B项正确;开皇之治是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在北周的基础上开创的政治稳固、社会安定、民生富庶、文化繁荣的盛世局面,排除A项;开元盛世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盛世,排除C项;盛唐气象包含了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蓬勃气象,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解析】
【详解】
据所学知识,唐玄宗统治前期,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说的是武则天的统治,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唐太宗在位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出现了“贞观之治”,A项正确,不合题意,排除A项;武则天在位期间,创立武举和殿试,完善了科举制,B项正确,不合题意,排除B项,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唐代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D项正确,不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3.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整顿吏治,裁撤冗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属于唐玄宗的统治措施,这些措施是“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A项正确;“开元盛世”的具体表现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控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排除B项;题干措施的结果影响是“开元盛世”,排除C项;题干是政治、经济和文教方面的措施,不是“开元盛世”的历史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宋璟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还注意节俭。使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C项正确;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时期,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时期,排除B项;贞观之治出现在唐太宗时期,与“以姚崇、宋璟为相”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5.D
【解析】
【详解】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始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六部中的“民部”也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而改为“户部”。以上这些反映了中国古代皇权至高无上,所以需要避讳,D项正确;材料无关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不是文化博达精深,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不是历法的变动,排除C项。故选D项。
16.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武则天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唐玄宗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进行一系列改革,都表明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都重视人才,知人善任,①符合题意。唐太宗时期,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武则天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农业生产,唐玄宗发展经济等,表明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都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农业生产,②符合题意。唐玄宗时期,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唐玄宗时期,把诗赋作为考试的内容,表明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重视科举考试,③符合题意,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完善三省六部制的是唐太宗,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17.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有多个宰相,这样就消弱了相权,C项正确;材料是说中央官制,不是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最高首领传承制度,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8.(1)科举制度,隋朝。
(2)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西方国家向中国学习这种官吏选拔的制度。
(4)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
(1)
根据材料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建立。
(2)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可知,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和唐诗的繁荣。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3)
根据材料“ 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了西方国家向中国学习这种官吏选拔的制度。
(4)
根据材料“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行科举制的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19.(1)原因:隋炀帝穷奢极欲,穷兵旧武,不体恤百姓。
(2)关系:舟与水的关系;
方式:他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灭亡的教训。
(3)措施: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治国措施: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4)誉称:贞观之治;
原因:维护其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及统治。
【解析】
(1)
原因:由材料“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可知,唐太宗认为隋朝灭亡的原因有隋炀帝穷奢极欲,穷兵旧武,不体恤百姓。
(2)
关系:由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唐太宗把君和民的关系比做舟与水的关系;
方式:由材料“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可知,他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灭亡的教训。
(3)
措施:由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经济方面注意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来践行“存百姓”这一思想;
治国措施:由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4)
誉称:由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二十年间”的统治获得了“贞观之治”的誉称;
原因:由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终日孜孜”的根本原因是为了维护其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及统治。
20.(1)民本思想;贞观之治。
(2)隋朝;虚心纳谏;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
(3)科举制度
(4)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在成功时保持冷静,节用戒奢等。
【解析】
(1)
根据材料一,由“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可知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他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可知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的繁盛局面称为贞观之治。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期,以隋亡为教训,励精图治,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可知“以史为镜”,唐太宗主要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 “镜子”。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可知“以人为镜”,主要表现在虚心纳谏;被他重用的贤才如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通过科举制度将材料三中所说的“天下英雄”纳入“彀”中;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校舍,增加学员。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在唐太宗身上学习他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在成功时保持冷静,节用戒奢等优秀的品格。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