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6 13:1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含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2.耶律阿保机和元昊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他们的相同之处包括:( )
①创制本民族文字 ②吸收中原文化 ③发动对北宋的战争 ④与北宋政权“和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萧峰高大勇武,为人光明磊落,慷慨豪迈,其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生让人对古老的契丹族生出无限的好奇。请问,统一契丹各部的杰出首领是( )
A.元昊 B.石敬塘 C.阿保机 D.阿骨打
4.后,北宋在边境上的雄州(今河北雄县)、霸州(今河北霸州)等地设置榷场(下图),开放交易。北宋的制瓷和印刷技术传往辽,北宋政府用香料、犀角、象牙、茶叶、瓷器、漆器、稻米和丝织品等,交换辽的羊、马、骆驼等,民间交易也很发达。材料中的“”填写的内容是( )
A.北宋建立 B.契丹建国 C.“澶渊之盟” D.辽灭北宋
5.下图是我国某时期的政权并立形势图。对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 )
①中的ABC分别是辽、北宋与西夏
②图中的ABC分别是金、南宋与西夏
③三个政权中最先灭亡的是A
④澶渊之盟后,B、C两个政权实现了长久和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6.西夏王陵位于宁夏银川市西,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主园陵之一,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西夏文化遗址,建立西夏的皇帝是( )
A.完颜阿骨打 B.元昊 C.耶律阿保机 D.忽必烈
7.宋与辽、夏和议的共同点是.
A.宋向辽、夏称臣 B.北朱割地求和
C.北宋送给辽、夏岁币 D.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8.请你根据下列资料卡片的内容,拟一个标题
标题:_________ ·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 ·第二年,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A.宋金议和 B.宋夏议和
C.元的统一 D.澶渊之盟
9.下面连线搭配错误的是:
A.辽--契丹族 B.西夏--阿保机
C.元昊--党项族 D.北宋--赵匡胤
10.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崇拜孔子,先后于上京建国子监,府、州、县设学,以传授儒家学说;辽国出土的一些皇室和贵族的随葬品充满了中原气质。这些反映了
A.礼乐文明的确立 B.农牧文化的交融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科举制度的沿革
11.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044年宋夏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A.加快了长江流域的开发 B.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D.彻底消除了双方政权的矛盾
12.北宋时曾与辽、西夏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分别建立辽、西夏政权的是
A.契丹族、党项族 B.契丹族、女真族
C.党项族、女真族 D.女真族、蒙古族
13.两宋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长河里一个重要阶段,其典型的历史特征之一是( )
A.国家产生与社会变革阶段
B.统一国家建立与巩固阶段
C.社会繁荣与全面开放阶段
D.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阶段
14.宋辽议和后,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见干戈。”这说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打击 B.宋辽边界贸易兴旺
C.辽成为北宋的藩属国 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15.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收集了“契丹的兴起”、“西夏建立”、“宋夏和战”等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16.朱熹说:“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这说明( )
A.宋朝人喜欢穿少数民族的衣服
B.少数民族的服饰在宋代很时尚、流行
C.宋朝服饰深受少数民族影响
D.市场上卖的都是少数民族的衣服
17.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下列图片中的货币样式,结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北宋钱币 契丹钱币 西夏钱币
A.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
C.北宋从事海外贸易 D.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
18.历史变迁——宋和辽、夏的并立。
材料一: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二: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材料三:宋朝先后与多个北方民族建立的多个政权形成对峙。与这些政权的和、战关系,也成为贯穿两宋的一条重要历史线索。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据材料一,北宋在经济上“制其钱谷”,采取了什么措施?根本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北宋引以为戒,采取什么治国政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宋对峙的政权名称两例。宋真宗时,政权间议和是指哪一典型的事件?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幽云十六州),拓拔(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藩”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
(2)哪一历史事件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事件的历史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二中的“二敌”分别是指什么政权?请结合材料,分别从政治角度和民族关系的角度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
(4)从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到北宋的和议,唐和北宋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有何显著不同?
20.“……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清晰地告诉我们,是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从古至今,我国成功的民族政策、良好的对外关系令许多国家称道。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政权并立】
材料一 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皇帝,定都兴庆府,后创制了文字。1115年,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体制。
材料二 如下图是中国古代某阶段示意图
【民族融合】
材料三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南宋 岳飞《满江红》
(1)材料一中两段文字分别阐述了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情况。请判断这两段材料对应的两个政权名称分别是什么?
(2)请写出材料二图中①、②分别代表的政权。政权建立者分别是谁?
(3)北宋和政权①有战也有和,请问他们达成的和约,历史上称为什么?
(4)材料三描述的内容与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5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16年辽建立,1125年被金所灭;960年北宋建立,1127年,被金所灭;1038年西夏建立;1127年南宋建立。四个选项中C项辽、北宋和西夏三个政权确实有并立,并且地理位置也正确,所以C项正确;A项北宋的地理位置在北面,而辽和西夏在南面是错误的,排除A项;B项中金政权在西北角也错,金刚刚诞生时,其地理位置在辽的东北角,排除B项;D项金在西南角,辽在整个北方是错误的,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0世纪初,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辽太祖时,辽占领幽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的冲突加剧。西夏的建立者元昊。元昊仿效中原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北宋节节败退,但西夏损失也很大。综上所述耶律阿保机和元昊的相同之处是①创制本民族文字、 ②吸收中原文化 、③发动对北宋的战争,A项正确;辽、西夏都与与北宋政权“和议”,而不是和亲,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3.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辽)。C项正确;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建立西夏,排除A项;石敬塘是五代十国时后晋的开国皇帝,排除B项;阿骨打是金朝开国皇帝,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北宋的制瓷和印刷技术传往辽,北宋政府用香料、犀角、象牙、茶叶、瓷器、漆器、稻米和丝织品等,交换辽的羊、马、骆驼等”可知北宋与辽在边境设置榷场进行互市贸易,有利于双方的和平相处和民族交往,结合所学,这一状况出现在北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后,C项正确;北宋建立、契丹建国与题干所述现象并没有直接关联,排除AB项;北宋是被金所灭,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上“上京”“东京”“兴庆”等文字信息可知ABC分别是辽、北宋与西夏,上京是辽的都城,东京是北宋的都城,兴庆是西夏的都城,①正确,②错误;三个政权中A辽首先被金所灭亡,此后金灭亡北宋,与南宋、西夏并立,而西夏是被后来的蒙古所灭,③正确;澶渊之盟是指AB两个政权即辽与北宋之间订立的和约,使得双方实现了长久和平,④错误。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6.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038年元昊建立 西夏,B项正确;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排除B项;耶律阿保机建立金,排除C项;忽必烈建立元,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与辽和西夏议和后,宋都给予他们岁币,C项正确;议和后西夏向宋称臣,排除A项;北宋并没有割地,排除B项;他们之间存在榷场贸易,并不是禁止边疆贸易,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解析】
【详解】
依据卡片内容“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可知与澶渊之盟有关,北宋宋真宗时期辽军大军南下,宰相寇准力主宋真宗亲临前线,结果宋军士气大振,击退辽军进攻,辽军有所惧怕,提出议和,双方订立澶渊之盟,这对于北宋虽然是一个屈辱的和约,但是使得辽宋之间保持了长期的和平局面,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往,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辽宋之间的和约,显然不是宋金议和或 宋夏议和,排除AB项;元的统一是在灭亡南宋的基础之上,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兴庆;因此连线搭配错误的是“西夏--阿保机”。B项符合题意;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都城上京临潢府;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都城会宁;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ACD项连线搭配都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10.B
【解析】
【详解】
辽朝是由北方契丹族建立的政权,由材料“崇拜孔子,先后于上京建国子监,府、州、县设学,以传授儒家学说”“随葬品充满 了中原气质”反映了农牧文化的交融,故C项符合题意;礼乐文明包括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确立于西周,排除A项;材料与经济中心南移没有关系,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的沿革,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解析】
【详解】
1005年澶渊之盟的订立,结束了宋辽之间连续数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1141年宋金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边境出现了和平的局面。所以,宋辽的澶渊之盟和宋金和议都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故B项正确;澶渊之盟和宋夏和议与长江流域的开放无关,排除A项;澶渊之盟和宋夏和议,宋朝都是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加重了中原人民的负担,排除C项;双方政权的矛盾不可能彻底消除,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北宋时曾与辽、西夏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9216年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建立辽,1038年党项族的元昊建立西夏政权。A项正确;女真建立金,排除BCD项。故选A项。
13.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西夏、辽,与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金、西夏、蒙古等。故两宋时期典型的历史特征之一是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阶段,D项正确;国家产生与社会变革阶段对应的是夏商周时期,排除A项;统一国家建立与巩固阶段对应的是秦汉时期,排除B项;社会繁荣与全面开放阶段对应的是隋唐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见干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05年1月北宋与辽在澶州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宋辽订立的和议后,宋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D项正确;“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打击”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对宋辽边界贸易的描写,排除B项;辽与北宋成为兄弟国,但北宋每年要给辽岁币,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5.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辽宋夏金时期,契丹人建立了辽,党项人建立了西夏,汉人建立了北宋,它们之间既有战争,也有和平,体现了多民族政权的并立,D项正确;史前史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辽在唐朝之后, 秦朝是统一国家的建立,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6.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朱熹是宋朝理学家,“大抵皆胡服”“先王冠服扫地尽矣”说明宋朝服饰受少数民族影响很大,C项正确;题干体现不出宋朝人喜欢少数民族的衣服或者少数民族服饰是宋代的时尚,排除AB项。“市场上卖的都是少数民族的衣服”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7.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片“北宋钱币、契丹钱币、西夏钱币”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契丹货币、西夏货币都是圆形方孔钱,说明契丹货币、西夏货币都模仿了中原(北宋)钱币的样式,北宋与辽、西夏民族政权并立。北宋与辽、西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民族之间交流始终没有中断过。可见,契丹货币、西夏货币、北宋货币体现了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D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北宋从事海外贸易”的结论,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18.(1)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权收归中央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2)重文轻武政策。
(3)辽、西夏。澶渊之盟。
【解析】
(1)
“制其钱谷”指限制地方的财政权,根据所学可知,北宋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权收归中央。根本目的:根据所学可知,根本目的是巩固北宋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2)
根据“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可知,北宋吸取的是唐末及五代十国武将专横的教训,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3)
根据所学可知,北宋与辽、西夏对峙。宋真宗时,与辽朝议和,达成澶渊之盟。
19.(1)北宋;契丹族。
(2)澶渊之盟。一方面加重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但同时也促进了宋辽双方的和平与交流。
(3)辽、西夏。特征:政治上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上民族交融不断加强(西、北少数民族封建化或汉化)。
(4)唐朝实行平等、开明的民族政策;北宋朝则是战后求和。
【解析】
(1)
据材料“(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体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结合所学可知,“朝廷”是指北宋政权,“蕃”在这里指契丹族建立的辽。
(2)
据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据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的历史影响有:一方面加重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但同时也促进了宋辽双方的和平与交流。
(3)
由材料“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幽云十六州),拓拔(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中的“二敌”分别是辽、西夏。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政治上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上民族交融不断加强(西、北少数民族封建化或汉化)。
(4)
结合所学可知,从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反映了唐朝实行平等、开明的民族政策;北宋的和议反映了北宋朝则是战后求和。
20.(1)西夏;金。
(2)辽—耶律阿保机;金—完颜阿骨打。
(3)《澶渊之盟》。
(4)岳飞抗金。(南宋抗金)
【解析】
(1)
“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皇帝,定都兴庆府,后创制了文字”反映的政权名称是西夏;“1115年,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体制。”反映的政权名称是金。
(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图中①代表的政权是辽;②代表的政权是金。金先灭辽,又于1127年灭北宋,1127年北宋被金灭亡后;北宋皇族赵构在南京称帝,后来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历史上称为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北宋与辽和西夏井立,南宋与西夏和金井立。蒙古政权灭金后也与南宋对峙。
(3)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与辽有战有和,双方签订了《澶渊之盟》,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4)
材料三“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描述的内容与岳飞抗金(南宋抗金)有关;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南宋先后与金和蒙古政权出现过对峙局面。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