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含解析)
一、选择题
1.推动如下图所示文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北方政局动荡不安
C.南方政权强于北方 D.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2.韩冰同学要研究“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他拟定了四个题目,请你帮他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是:( )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国家分裂的时代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民族政权并立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3.宋朝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其中的“苏湖”是指:
A.江苏、湖南 B.江苏、湖北 C.苏州、湖南 D.苏州、湖州
4.我国瓷器制作精美,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是(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5.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A.签订“澶渊之盟” B.兴建景德镇 C.使用纸币交子 D.设立市舶司
6.中国古代的钱币萌芽于夏朝,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嬴秦,历经四千多年的漫长发展,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下列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演变
A.见证了古代商业的繁荣 B.佐证了抑商政策的合理
C.呈现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D.表明了古代贸易额减少
7.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宋代不适合种植茶树的区域是( )
A.福建 B.浙江 C.江苏 D.淮北
8.观察我国一级行政区划分布表,造成相关变迁的根源是( )
区域 秦朝 西晋初年 唐朝初年 北宋 明成祖时期
黄河中下游 30多个 12个 6个 10个 4个
秦岭、淮河以南 10个左右 7个 4个 14个 9个
A.国家长期政治分裂 B.经济重心向南偏移
C.南方社会秩序安定 D.国家政治重心南迁
9.“南宋凭半壁江山,外有强敌压境,内有庞大的国家机器需要支援,竟然也能维持一个半世纪之久,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有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它。”导致南宋政府外贸收入增加的原因有( )
①社会安定,技术先进②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展③重农抑商,农业发达④海外贸易发达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宋代经济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都城长安成为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 B.在广州设立十三行
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11.“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早出现于( )
A.南宋 B.北宋 C.明朝 D.元朝
12.“苏湖熟、天下足”表明苏州、湖州已成天下“粮仓”,请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在(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南宋
13.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4.唐宋时期,广州出现几种新行业:和香(把舶来的香料制成香品)、解犀(把舶来的象牙和犀牛角进行切割)、译人(翻译)和舶牙(舶来品交易经纪人)。每年进入广州的外国人约一万人次,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蕃坊”。材料体现了( )
A.陆上丝绸之路欣欣向荣 B.唐宋时广州的新发展
C.南方地区文教事业昌盛 D.广州加工制造业流行
15.宋初,市舶管理实行“州郡兼领”;神宗时期,《广州市舶条》规定市舶事务由漕臣兼领、由转运使主持;徽宗初年到南宋末年,官府对市舶事务设置“专置提举”。这反映出( )
A.中央和地方在博弈中分权 B.国家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
C.宋朝的税收政策摇摆不定 D.海外贸易的地位日益重要
16.唐代政府曾下令“诸坊市邸店楼屋,皆不得起楼阁临视人家”。到了宋代,起楼限制放宽,邸店楼屋逐步向立体空间扩展。这一变化说明宋代( )
A.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建设 B.城市以经济功能为主
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17.下列是四幅古代人口分布图,人口疏密与颜色淡浓成正比。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首都自北南移 B.丝绸之路完全阻塞
C.海外贸易交往频繁 D.经济重心南移推动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
18.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共同进步、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他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1)材料一中的“显德七年”具体是哪一年?当时将士是在哪里拥立赵匡胤为帝的?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都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副使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结合赵匡胤的经历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3)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
材料四 “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
——《宋史·高宗本纪》
(4)材料四反映的这一事件有什么意义?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四事件的看法。
材料五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6)材料五表明,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朝代 南方 北方
户 口 数 人口(户)的比例 户口数 人口(户)的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 宋代海外贸易图
材料三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书》
(1)根据材料一说出西汉至北宋的南方和北方人口(户)比例变化情况。
(2)根据材料二的图文信息,该图反映的是何时对外贸易的情况?指出当时在主要港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名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古代经济发展重心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变化的根本原因。
(5)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20.我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探究一:发展原因】
材料一 汉朝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1)结合材料,说说材料一中反映了江南地区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探究二:对外贸易】
材料二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的“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哪两个?并写出材料二中的“专门机构”叫什么
材料三 下图所示
图一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图二北宋“交子”
(3)结合材料二、三,以及所学知识,说说宋朝时期的海外贸易为什么发达?
(4)请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三中,图二最早出现在哪里?【探究三:经济重心】
材料四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
(5)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最终在什么时候实现?
【探究四:启示】
(6)宋代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史实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心的南移,北宋以前我国的文化中心是中原地区,北方人才所在比例明显高于江浙地区,北宋以后文化中心是江浙地区,南方人才所在比例迅速上升,超过了北方,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D项正确;AB项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元明清时期,政治中心在北方,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民族政权并立和经济重心南移的时代,D项正确;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体现的是隋唐时代的特征,国家分裂的时代与中国历史不符,排除A项、B项;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体现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苏湖熟,天下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湖熟,天下足”此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苏指苏州,今江苏吴县一带,太湖以东。湖指湖州,今浙江吴兴一带,太湖以南。“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这也说明了南宋时期,南方农业的发展。D项正确;苏指苏州,今江苏吴县一带,太湖以东,而不是整个江苏。湖指湖州,今浙江吴兴一带,太湖以南,而不是湖南、湖南、湖北,排除ABC项。故选D项。
4.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C项正确;ABD项的朝代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5.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市舶司是宋朝设置在主要港口城市负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D项正确;“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的议和,排除A项;景德镇以瓷器闻名,兴建景德镇体现的是手工业发达,排除B项;使用纸币交子是国内商业发展的表现,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钱币是商业发展的产物。题干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演变见证了古代商业的繁荣,A项正确;钱币与商业关系密切,排除BC项;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演变见证了古代商业的繁荣,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区由点到面,由稀疏到稠密,而茶树较多种植与南方,淮北较为靠北,不适合种植茶树,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项均符合种植,不符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8.B
【解析】
【详解】
根据表格“我国一级行政区划分布表”可知,从秦朝到北宋时期,我国的北方一级行政区划不断减少,而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一级行政区划则呈上升的趋势,造成相关变迁的根源是经济重心向南偏移,B项正确;国家长期政治分裂、国家政治重心南迁,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D项;南方社会秩序安定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但不是造成南方地区一级行政区划增加的根源,排除C项。故选B项。
9.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南宋时期外贸收入增加,主要原因有社会安定,技术先进、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发达,故①②④正确;重农抑商不利于海外贸易发展,③错误。C项正确;ABD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C项。
10.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宋代经济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是商业方面和币制方面的一个革命性变化,C项正确;都城长安成为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在唐代, 在广州设立十三行是在清代,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体现了漕运单业的发达,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1.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我国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B项正确;南宋的纸币称为“会子”,排除A项;明朝、元朝均是北宋以后的朝代,排除CD项。故选B项。
12.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出现在宋朝,谚语反映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状况,心,南宋时,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D项正确;汉朝是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排除A项;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B项;元朝时已完成南移,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南宋初年,中原人民大量南迁,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民获得收益,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可知,北方人以面食为主食,南迁的中原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①③说法符合题意,B项正确;《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的农学著作,曲辕犁是唐代江南水田地区的耕作工具,并非是从北方引入,②④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②④ACD项。故选B项。
14.B
【解析】
【详解】
根据“广州出现几种新行业”“每年进入广州的外国人约一万人次,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蕃坊’”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唐宋时广州的新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擦了没有强调南方地区文教事业昌盛,排除C项;广州加工制造业流行没有体现“每年进入广州的外国人约一万人次,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等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宋朝市舶管理逐渐形成制度化,同时也反映海外贸易的地位日益重要,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D项正确;市舶管理制度是针对海外贸易,与中央和地方分权无关,排除A项;市舶管理制度是针对海外贸易,而国家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是指两宋之间的政权更替,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税收政策的变法,而是强调市舶管理制度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6.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政府由限制楼层数量到放宽限制,结合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相关知识,可知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建设,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城市以经济功能为主,排除B项;中国古代从来没有放弃过重农抑商,排除C项;材料与商人的地位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7.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随着南方的开发,魏晋南北朝开始,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宋代完成;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人口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材料就体现了这一点,D项正确;政治重心东移,人口比重增大和丝绸之路没有关系,海外贸易交往频繁是重要原因,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8.(1)960年。陈桥驿。加强中央集权。
(2)重文轻武的政策。积极作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3)澶渊之盟。
(4)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5)澶渊之盟、宋金和议,对宋朝来说,是屈辱的条约,特别是宋朝每年向辽、金缴纳岁币,增加了两宋人民的负担;同时和议后,双方得到长时间的和平稳定局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6)特点:南方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心(或经济重心南移) 原因: 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等.
【解析】
(1)
根据材料“显德七年正月初一”“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根据材料“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2)
根据材料“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都不曾有过的”“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副使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重文轻武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赵匡胤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宋代注重文教,改革和发展了科举的影响是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澶渊之盟。1004年秋,辽军南下,大举进攻北宋,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亲临澶州督战,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史称澶州之战。1005年1月北宋与辽在澶州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宋辽订立的和议,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是宋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4)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反映的是宋金和议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一线为界,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5)
开放性设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澶渊之盟、宋金和议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如:澶渊之盟、宋金和议,对宋朝来说,是屈辱的条约,特别是宋朝每年向辽、金缴纳岁币,增加了两宋人民的负担;同时和议后,双方得到长时间的和平稳定局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6)
根据材料“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南方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心(或经济重心南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 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等。
19.(1)南方人口不断上升,北方人口不断下降
(2)南宋;市舶司
(3)变化: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4)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
(5)政局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的重视促进经济发展等
【解析】
(1)
依据材料一我国南北方人口数量及所占比例情况及所学知识可知,西汉至北宋时期,南方人口所占比例由19.8%上升到62.9%,北方人口所占比例由80.2%下降到37.1%,由此可知,我国南北方人口变化的主要趋势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下降。
(2)
依据材料二的图文信息“宋代海外贸易图”“临安”可知,该图反映的是南宋对外贸易的情况;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
依据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意思是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这说明了经济重心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北方转移到南方;从唐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
(5)
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政局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的重视促进经济发展等。
20.(1)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北民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作
(2)广州、泉州;市舶司
(3)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船业发达
(4)四川
(5)经济重心南移;南宋
(6)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重视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等。
【解析】
(1)
由材料一“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可知,江南地区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北民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根据“移民纷纷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可归纳出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作。
(2)
据材料二“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贸易范围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船业发达。
(4)
根据“交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5)
材料四“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唐朝后期,到南宋最后完成。
(6)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重视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