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元朝的统治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元朝的统治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6 13:1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课元朝的统治同步练习(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元朝开始形成的新的民族是(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回族 D.党项族
2.下列哪一机构的设立可以证实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A.市舶司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驻藏大臣
3.南宁市广西的首府,其名称源于元朝政府希望“南疆安宁”之意.元朝时管辖今广西地区的行省是
A.岭北行省 B.湖广行省 C.江浙行省 D.江西行省
4.15.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下列属于元朝对西藏“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的是( )
1206年统一家古草原 1227年灭亡西夏 1234年灭亡金朝 1271牟元朝建立 1276年灭亡南宋 L1279年统一全国
A.设立驻藏大臣 B.设立宣政院
C.设西域都护 D.伊犁将军
5.元代行省重大事务的议事程序如下:其一,长官拟定所议之事;其二,官员同堂议论;其三,长官综合所议做出裁决;其四,所有议事官员联名签字画押。这一做法?( )
A.便于实现对朝政的控制 B.制约了行省长官的权力
C.避免了官僚之间的内斗 D.提高了行省议事的效率
6.1273年,元政府刊刻《农桑辑要》,该书主要是针对北方农业生产特点而作:1313年,王祯的《农书》正式出版,综合了黄河流域旱地农业技术和江南水田精细作业的经验,对南北农业技术和农具的异同进行了分析比较。农书内容的丰富,得益于( )
A.美洲高产农作物的引进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国家逐步实现统一
7.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对地方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进行了创新和改革,创立了(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
8.“它是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辖,以及中央对边疆地区特别是对西藏、台湾的管辖。”“它”是指( )
A.西汉的郡国制 B.唐朝的都护府
C.元朝的行省制 D.清朝的军机处
9.古代某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唐,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王朝(见下图)。该王朝的疆域图中“宣政院辖地”所管辖的是哪一地区
A.新疆 B.东北 C.台湾 D.西藏
10.唐太宗、武则天先后设立安西都户和北庭都护管理西域,元朝设宣政院直接管辖西藏,这些措施的根本作用是( )
A.强化了对西域和西藏的管理 B.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
C.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巩固 D.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11.著名史学家钱穆说:“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不是地方政府,而是流动的中央政府。”这段文字主要是用来说明( )
A.元朝的中书省具有非常重要的管理职能 B.元朝对地方统治是相对比较松散的管理
C.行省制度促进了元朝境内的各民族交融 D.行省制度有利于对地方实施有效的管理
1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下列有关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在西汉时,我国新疆地区就开始接受中央管辖
B.唐朝时,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C.元朝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封建政权
D.清朝时出现了新的民族──回族
13.元朝疆域辽阔,为进行有效管辖,建立起“行省制度”。但也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对“特殊”地区进行“特殊”管理。下列不能体现这一“特殊”性的史实是
A.山东、山西、河北直属中书省 B.行省之下,各地设路、府、州、县
C.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D.宣政院统辖西藏军民各项事务
14.下列说法中,符合元朝历史史实的有
①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②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西藏地区军民各项事务③设置了岭北、辽阳等9个行省④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
A.在地方设行省 B.订立“澶渊之盟”
C.实行盐铁官营 D.在地方设“三司”
16.元朝时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的机构是( )
A.御史台 B.枢密院 C.中书省 D.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17.元代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这说明
A.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B.重视对地方的监察
C.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8.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都非常注重对台湾地区的管辖。元朝时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设立的机构是( )
A.宣政院 B.澎湖巡检司 C.土司制度 D.台湾府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
一、“时”与“空”
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为历史演进提供环境和舞台。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9.根据地图信息,判断其所示的朝代。
图一:____________ 图二:____________图三:____________图四:____________
20.举例说明图二所示的朝代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管辖的措施(至少二项)。
21.依据图示和所学,归纳图示四个王朝的共同特征。
2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就重视与边疆少数民族的交往与管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二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 如图所示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体现这一政策的史实一例。
(2)材料二中的“朝廷”指的是哪一政权?哪一历史事件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事件的历史影响。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疆域图?它在地方上通过实行什么制度来管理辽阔的疆域?请分别写出该朝代在台湾地区和西藏地区设置的管理机构的名称。
(4)通过上述史实,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23.蒙古族是我国北方一历史悠久的民族,被称为“毡帐中的百姓”。他们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篇】
【政治篇】
材料二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1)图1中人物是谁?他最大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2)图2中人物是谁?他建立的封建王朝有哪些历史贡献?(举2例即可)
(3)材料二中“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反映出“元”实行的是什么制度?材料二中的哪一句话说明了“元”实行这一制度的背景因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在元朝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C项正确;市舶司是宋朝管理海外贸易设置的机构,排除A项;宣政院是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设立的机构,排除B项;驻藏大臣指中国清代中央政府定制式派驻西藏并参与西藏和清政府中央交流的驻扎大臣,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设立行省制度,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在今天的广西地区设立了湖广行省。B项正确;岭北行省治和宁(见和林),北至北海(今西伯利亚北部)之地,排除A项;江浙行省治杭州路(今浙江省杭州市),排除C项;江西行省治隆兴(今江西南昌),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元代,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B项正确;清朝设立驻藏大臣管理西藏,汉代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清代设立伊犁将军管理西域,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5.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元代行省议事程序有利于分散行省长官的决策权,从而制约行省长官权力,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地方官员的权力制约,与制约中央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涉及地方官员斗争现象,排除C项;行省议事程序加强了行省官员间的制约,不利于提高行省议事的效率,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解析】
【详解】
根据“该书主要是针对北方农业生产特点而作”“对南北农业技术和农具的异同进行了分析比较”可知,农书内容的丰富,总结了南北经验,得益于国家逐步实现统一,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美洲高产农作物的引进方面的信息,排除A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B项;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是农书内容的丰富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对地方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进行了创新和改革,创立了行省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十个行省,受中央节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秦朝推广郡县制,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实行刺史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元朝版图异常辽阔,包括今天的西藏和台湾地区都直接归元朝中央政府管辖,元朝地方官制是行省制,但西藏地区归宣政院直接管辖,C项正确;材料中涉及到对西藏和台湾地区的管辖说明至元朝的官制,不是西汉的,排除A项;唐朝时期没有对台湾实行管辖,排除B项;清朝军机处是中央官制,不管理地方,排除D项。故选选C项。
9.D
【解析】
【详解】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唐,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王朝,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管理权,由宣政院直接管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D项正确;元朝时设立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各项事务,西域主要是今新疆地区,排除A项;元朝时,东北不是“宣政院辖地”,排除B项;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琉球就是今天的台湾,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武则天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和北庭都护管理西域,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元朝设宣政院直接管辖西藏,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这些措施的根本作用都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巩固,C项正确;强化了对西域和西藏的管理是作用,但不是根本作用,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排除B项;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材料反映措施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流动的中央政府”说明行省制度有利于对地方实施有效的管理,D项正确;“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说明元朝的具有非常重要的管理职能的不是中书省,而是地方的路、府、州、县,排除A项;元朝通过设置行中书省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并不是管理相对松散,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及行省制度对促进民族交融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回族是唐朝以来,波斯、阿拉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族长期杂居相传,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到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D项符合题意;西汉时期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有效管辖,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这表明早在西汉时,我国新疆地区就开始接受中央管辖,排除A项;唐朝时期,吐蕃与唐朝通过和亲、会盟促进了汉藏友好往来,排除B项;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封建政权,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行省制度因地制宜的方式对“特殊”地区进行“特殊”管理。不能体现这一“特殊”性的史实是行省之下,各地设路、府、州、县。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在地方设行省,行省下辖路、府、州、县等。行省下辖路、府、州、县等不是对特殊地区的管理。D项符合题意;山东、山西、河北被称为“腹里”,直属中书省管辖、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宣政院统辖西藏军民各项事务都是对“特殊”地区进行“特殊”管理,不符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14.B
【解析】
【分析】
【详解】
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①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②符合题意;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台湾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④符合题意。所以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15.A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①元世祖“可知,与元朝的行省制度有关。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就是从元朝开始的,A项正确;北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排除B项;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排除C项;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排除D项。故选A项。
16.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可知,元朝在中央设枢密院元朝时负责全国军事事务,B项正确;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排除A项;中书省分管行政,排除C项;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是元朝在地藏地区设立的管理机构,排除D项。故选B项。
17.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材料“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可知,行省权力受中央的节制,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地方的监察问题,排除B项;行省官员权力受到限制,说明地方长官有的独立性有限,排除C项;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是在清朝,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8.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在澎湖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琉球即今天的台湾,B项正确;宣政院管辖的是西藏,排除A项;土司制度是元、明、清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和制度,排除C项;台湾府是清朝时期设置的管理台湾的机构,排除D项。故选B项。
19. 秦朝
元朝 唐朝 西汉
20.实行行省制度,设置宣政院。
21.国家统一、强盛;疆域辽阔,民族众多。
【解析】
19.
根据“图一:洛阳、辽东郡、南海郡”可知,图一所示的朝代是秦朝;根据“图二:大都、中书省、辽阳行省”可知,图二所示的朝代是元朝;根据“图三:长安;吐蕃;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可知,图二所示的朝代是唐朝;根据“图四:都城是长安;西部是西域都护府”可知,图四所示的朝代是西汉。
20.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管辖的措施有:实行行省制度,设置宣政院。元朝确立行省制,元朝的中央政府称为中书省,有直辖区和在外地的派出机构即行中书省,嗣渐称其所辖地区(最高地方行政区)为行省,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元朝时,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在当地设置地方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管理。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21.
根据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秦朝、西汉、唐朝、元朝四个王朝的共同特征是,国家统一、强盛;疆域辽阔,民族众多。
22.(1)开明的少数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
(2)北宋;澶渊之盟;一方面加重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但同时也促进了宋辽双方的和平与交流
(3)元朝;行省制度;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4)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的交往与融合;我国古代民族关系有战有和,和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等
【解析】
(1)
根据材料一中的“朕独爱之如一”,反映了唐朝实行的开明的民族政策。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密切唐蕃关系。
(2)
据所学知,澶渊之盟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3)
根据“甘肃行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元朝的疆域图,元朝为统治空前辽阔的疆域采取的行政制度是行省制度。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对边疆地区,元政府在西藏设宣政院,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在台湾设澎湖巡检司,以加强对那里的管辖。
(4)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的交往与融合;我国古代民族关系有战有和,和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等。
23.(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2)忽必烈,版图最大的朝代,形成回族,加强了对西藏、西域、台湾的管理。
(3)行省制度,“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解析】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1可知,他是成吉思汗,他最大的历史贡献是统一蒙古。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2可知,他是忽必烈,他建立的封建王朝的历史贡献有,版图最大,形成回族,加强了对西藏、西域、台湾的管理。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可知,这就是行省制度,“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是实行这一制度的背景因素。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