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说课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6 20:3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历史13五四运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现在将结合我对《五四运动》一课进行说课。接下来我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先说教材分析: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五四运动》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五四运动,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重点突出两个历史事件对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意义。五四运动在本课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设定
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我们根据本课思想性、综合性较强的特点和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对本课教材进行了整合,制订了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五四运动的起因、发展阶段、结果和性质。
2、能力目标:
通过图说历史、资料,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五四精神、感受先进知识分子主动承担历史使命的家国情怀。
依据: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进程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1、从认知状况分析:
通过电影网络媒体学生对五四运动已有了比较感性的认识。
2、从学习能力方面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学习(如:平时练习、期中、期末考试等)学生已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来认识、分析历史事物。
3、从年龄特征分析:学生思维活跃,表现欲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好奇心强的特点,给予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授课时,我们收集整合了大量资料、图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
三、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我们在分析完学情之后结合本课理论性强的特点,我们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1、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法、材料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图示法等多种方法。
2、学习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反思等多种学习方法。
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参与进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浅入深,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这也符合我们的新课改理念。
四、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师生一起唱这首《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团歌的方式导入本课。这激昂的音乐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以热情饱满的姿态进入学习状态;放这首歌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主人翁,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要有应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烘托气氛,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本节课我们要学什么,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
(三)讲授新课:我们从寻源五四、图说五四、感悟五四、弘扬五四四个环节来学习本课。
环节一:寻源五四
实现方式:先(创设情境)出示幻灯片: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战胜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
教师提问中国有没有参加这次和会?哪个政府派代表
参加的?是以什么身份参加的?学生回答战胜国的身份参
加的,那么公理战胜强权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学生会带着期望走进巴黎和会的会场。
出示电影视频《我的1919》以及展示的历史资料和课本58页回答下列问题来完成本环节的学习。
1、中日辩论的焦点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是怎么形成的?
2、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来什么要求?
3、“巴黎和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4、从中国外交的失败,你得出什么认识?
设计思路:
1、利用电影资料使学生知道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2、培养学生分析教材、整合教材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通过以上信息学生能够深刻的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和西方列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这一结论,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师过渡:山东是谁的?我们提出的要求合理吗?就是这正当的合理的要求遭到了拒绝,消息传至国内,群情激奋,一场大的风暴即将来临。引入下一环节。
环节二、出示幻灯片图说五四
.实现方式:本环节设置了三个小部分:过程、结果、过程。
过程:在讲述五四运动过程时通过两组图片来完成。第一组图片排序是打乱的,要求学生先排序再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充分利用课本,小组合作交流展示使学生更直观、清晰的总结出五四运动前期的主力、中心、口号;
在第二组图片中,通过学生的简单描述,知道什么是三罢斗争,教师及时引导各阶层的参与能分析出五四运动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结果这部分,也是展示三幅图片,学生通过看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三幅图就能知道就知道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老师追问:那五四运动是不是取得了完全胜利呢?再通过回顾五四运动的口号哪些实现了?哪些没有实现?学生能清楚的认识到五四运动是取得了初步胜利。在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一天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对西方列强说不。感受到人群众的力量和外交官的努力。
再次回顾五四运动的过程,这次是用文字归纳以找不同的形式呈现,明确前期后期的主力、地点、结果不同,对比结果的不同,明确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
整个图说五四这一环节,也让学生意识到爱国贯穿于五四运动的始终。
设计思路:这样做不仅形象直观归纳、总结出五四运动
的经过和结果,而且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避免了视觉疲劳,内容枯燥的弊端,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归纳、总结、读图能力,也使学生初步掌握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达到了突出重点的目的。
环节三、感悟五四
出示幻灯片感悟五四
实现方式:展示材料,学生阅读材料知道“新姿态”是指新的斗争精神、新的领导阶级、新的群众基础、新的指导思想得出结论: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再结合表格能清晰直观的看到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主义的分水岭,也能清楚的认识到新旧民主主义的异同。
设计思路:用表格形式呈现,更形象、直观便于理解和记忆。环节四、弘扬五四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解放,就是压制的反面,也就是自由的别名。自己从种种束缚不正当的思想习惯迷信中解放出来。——陈独秀“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生则自由亡。——李大钊
实现方式:教师提问:什么是五四精神?学生能说出爱国。然后出示材料进行补充,除了爱国还有民主、科学、追求真理、勇于解放。再强调陈独秀、李大钊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分析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畅所欲言以及播放视频:《辉煌中国》片段,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29岁,习主席在十九大中说:“未来的中国是年轻人的中国”以这种方式呈现结合,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
设计思路:激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再次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主人翁,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要有应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树立起在和平年代,中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勇于担当、掌握技术,为国家和民族建设作出贡献。
环节四、总结反思
实现方式:板书、随堂练习
设计思路:(1)利用板书设计,进行课堂小结;学生通过抄写、内化,很直观的整体把握课文,构建知识体系。(2)设置随堂练习能及时了解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反馈信息,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