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核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中物理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一、选择题(共15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只有吸收光子才能实现
B.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其质量亏损所对应的能量大于该原子核的结合能
C.放射性β射线其实质是高速中子流,可用于医学的放射治疗
D.核电站可通过控制中子数目来控制核反应剧烈程度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波尔理论的原子模型可以推知,氢原子处于激发态,量子数越大,核外电子动能越小
B.汤姆逊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C.德布罗意指出微观粒子的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就越长
D.现已建成的核电站的能量均来自于核聚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高空对地面进行遥感摄影是利用紫外线有良好的穿透能力
B.玻尔对氢原子光谱的研究导致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
C.衰变的实质是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D.目前核电站利用的是核裂变释放的核能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10-15m之内
B.镉棒可使核反应堆中的快中子变成慢中子
C.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热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
D.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连续谱,可以用原子的特征谱线来鉴别物质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B.石墨在反应堆起到降低核反应速度的作用
C.燃料铀在反应堆中发生裂变反应
D.将铀棒插入得更深些,反应堆的核反应速度将降低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给人注射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碘131,然后定时测量甲状腺及邻近组织的放射强度,有助于诊断甲状腺疾病,这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原子作为示踪原子
B.X射线是原子核处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而产生的
C.贝克勒尔发现的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发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中存在X射线可使照相底版感光
D.目前核电站主要是核裂变,为控制核反应速度,可以利用镉棒作为慢化剂,减缓中子的速度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B.查德威克用粒子轰击获得反冲核,发现了中子
C.现已建成的核电站发电的能量来自于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
D.基于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
C.目前核电站内释放的核能来自于轻核的聚变
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9.核电站泄漏的污染物中含有人工核碘131等. 碘131(即)核不稳定,会发生β衰变,其半衰期为8天,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碘131的半衰期随气温升高而逐渐减小
B.核电站中的核反应堆所发生的是轻核聚变反应
C.经过8天后,30个放射性碘131衰变的个数一定是15个
D.碘131核的衰变方程为(X表示衰变后的元素)
10.核电站一般分为两部分,一是利用原子核裂变生产蒸汽的核岛(包括核反应堆和回路系统),二是利用蒸汽驱动汽轮发电的常规岛(包括汽轮机发电系统)。某核电站装机容量是300万千瓦,核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是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堆中用水做慢化剂,可以起到减缓链式反应的作用
B.从核能到电能,中间能量还转化成了内能和机械能两种形式
C.若一直满负荷运行,参与核裂变的轴棒每年减少的质量约为3.0kg
D.若产生的电能通过同一线路进行远距离输电,相同电压下采用直流输电和交流输电输电线上损耗的电能相同
11.2019 年 4 月 23 日,海军建军 70 周年阅兵式上,中国海军新型攻击核潜艇 093 改进型攻击核潜艇公开亮相.核潜艇是以核反应堆作动力源.关于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反应方程属于衰发,而 射线来自原子外层的电子
B.核反应方程属于聚发,是核潜艇的动力原理
C.核反应方程属于裂发,是原子弹裂变反应原理
D.核反应前后核子数相等,所以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反应物的质量之和
12.2020年12月4日14时02分,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标志着中国自主掌握了大型先进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造和运行技术,其发生的可控核聚变方程为: +→ +X(X表示某种粒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为质子
B.核能不属于清洁能源
C.该核反应是我国秦山核电站利用核能的方式
D.原子核比原子核稳定
13.关于我国已建成的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核能
B.它们都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核能
C.一座利用核裂变释放的核能,一座利用核聚变释放的核能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4.核电站的建设可以缓解地球上的化石能源的消耗,现今核电站所产生的能量主要来自核燃料内部的( ).
A.化学反应 B.放射性衰变
C.裂变反应 D.聚变反应
15.核电最大的优点是( ).
A.产量大 B.可控制
C.可重复利用 D.安全、干净的能源
二、填空题(共4题)
16.原子弹爆炸能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是利用了________(填“原子核人工转变”“重核裂变”“轻核聚变”或“原子核衰变”);太阳能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是因为其内部不断地发生着____________(填“原子核人工转变”“重核裂变”“轻核聚变”或“原子核衰变”).若用核轰击核发生核反应,最终产生核和________核(写出元素符号).已知、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产生新核的质量分别为m3、m4,则该核反应放出的核能为_______(已知真空中的光速为c).
17.核能是一种高效的能源。
(1)在核电站中,为了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核反应堆有三道防护屏障:燃料包壳,压力壳和安全壳(如图甲)。结合图乙可知,安全壳应当选用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选填“铝”、“铅”或“混凝土”)
(2)图丙是用来监测工作人员受到辐射情况的胸章,通过照相底片被射线感光的区域,可以判断工作人员受到何种辐射。当胸章上1mm铝片和3mm铝片下的照相底片被感光,而铅片下的照相底片未被感光时,分析工作人员受到了_________(选填""、""或“”)射线的辐射;当所有照相底片被感光时,工作人员受到了_____________(选填""、""或“”)射线的辐射。
18.[选修模块3-5]核电站所需的能量是由铀核裂变提供的,裂变过程中利用________ (填“石墨”或“镉棒”)吸收一定数量的中子,控制反应堆的反应速度.核反应堆产物发生β衰变产生反电子中微子(符号),又观察到反电子中微子(不带电,质量数为零)诱发的反应: +→n+x,其中x代表_________(填“电子”或“正电子”).
19.完成铀核裂变方程:______,在核反应堆中石墨起________的作用,镉棒起________的作用.
三、综合题(共4题)
20.查阅资料,了解核废料的处理方法以及核废料处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21.在核反应堆中,用什么方法控制核裂变的速度?
22.查找华人科学家在粒子物理领域的成果和事迹,写一篇文章,并与同学交流。
23.原子弹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A
3.D
4.A
5.C
6.A
7.C
8.A
9.D
10.B
11.C
12.D
13.A
14.C
15.D
16. 重核裂变 轻核聚变
17. 混凝土
18. 镉棒 正电子
19. 使快中子减速 吸收中子控制核反应速度
20.
1.玻璃固化法
玻璃固化法是将废料混入玻璃材料中制成一固化之产物,如:英国Harvest计划中研究的这种玻璃固化法核废料是在圆柱状容器内制成,在英国现行的容器尺寸为高3米,直径约0.5米,依目前的核能计划,约需72000个此类容器。
2.储存法
核废料掩埋法其实就像把食物放进仓库里一样,只不过他需要更精密的防护措施核能发电是利用核燃料分裂的热,产生蒸汽推动发电器风扇发电,而核分裂已减弱的燃料便必须丟弃,称为[核废料],核废料因仍存在辐射,所以必须经过一连串严密的手续,像是送去减容中心,减少废料的体积等,而各核电厂都自备燃料池可储存40年的时间,时间到了,便必须送去储存厂,大约10年辐射已降低至无害,才可像一般垃圾处理。
3.海洋掩埋法
所谓的海洋掩埋法就是深海投掷法,就是将核废料永久弃置於深海底的意思,也就是海洋掩埋法利用水泥固化法将核废料储存在钢筒内,经过数年的暂时储放〈目前台湾存放在兰屿〉,等核废料中的放射性降到最低后,再投掷到深海或数千公尺海沟中,作永久性储存。
21.
在核反应堆中利用控制棒(镉棒或硼棒)来吸收中子,使中子的数目减少来控制核裂反应的速度。
22.
1958年,一个电话改变了黄旭华的一生。“电话里只说去北京出差,其他什么也没说。我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就去了。”黄旭华说,他从上海到了北京才知道,国家要搞核潜艇。这是黄旭华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从此,他的一生与核潜艇结缘。
在此4年前,美国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首次试航,一年前,苏联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核潜艇刚一问世,即被视为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杀手锏”。1958年6月27日,聂荣臻元帅向中共中央呈送《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得到毛泽东主席批准。这份绝密报告,拉开了中国研制核潜艇的序幕。然而,当时的中国要造核潜艇,谈何容易?1959年秋,赫鲁晓夫访华,中国领导人希望苏联帮助中国发展核潜艇,但赫鲁晓夫认为,核潜艇技术复杂,中国搞不了。对此,毛泽东誓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主席这句话,体现了中国人自己造核潜艇的决心。”黄旭华说,这种激励难以言表。然而,当时连核潜艇长什么样儿也不知道。“没办法,只能‘骑驴找马’,搜罗核潜艇相关信息,拼凑出核潜艇的轮廓。”黄旭华说,他们只得带着“三面镜子”找有用信息:用“放大镜”搜索相关资料,用“显微镜”审视相关内容,用“照妖镜”分辨真假虚实。就这样,中国核潜艇事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在一波三折中发展。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原子弹上天,带来核潜艇下海的希望。5个月后,核潜艇研制工作全面启动。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在葫芦岛成立,黄旭华开始了“荒岛求索”的人生。那是个特殊的年代。文革时期政治运动不断,白天养猪、修猪圈、接受批判,晚上黄旭华和同事们潜心于核潜艇事业。没有计算机计算核心数据,就用算盘和计算尺。为了控制核潜艇的总重和稳性,就用磅秤来称。黄旭华和同事们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尖端的技术问题,同时用创新的思维解决关键问题。核潜艇的形状是采用常规线型还是水滴线型,一度困扰着黄旭华和他的同事们。美国发展核潜艇分三步走,先是采用适合水面航行为主的常规线型,同时建造一艘常规动力水滴线型潜艇,摸索水滴型体的流体性能,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先进的水滴型核潜艇。依据大量试验和科学论证,黄旭华提出,“三步并作一步走”,研制中国的水滴型核潜艇。“一个侦察兵已把最佳路线侦察出来,就没必要重走他侦察时的路线了。”黄旭华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旭华和同事们先后突破了核潜艇中最为关键和重大的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艇体结构、人工大气环境、水下通讯、惯性导航系统、发射装置7项技术,也就是“七朵金花”。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顺利下水。
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
这是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上马三年后开工,开工两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入列。
1981年4月,我国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成功下水。两年四个月后,交付海军训练使用,加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核潜艇潜入深海,才能隐蔽自己,在第一次核打击后保存自己,进行第二次核报复,从而实现战略威慑。
1988年4月29日,我国进行核潜艇首次深潜试验。数百米深的深潜试验,是最危险的试验。“核潜艇上一块扑克牌大小的铜板,深潜后承受的外压是1吨多。这么大的艇体,有一块钢板不合格、一条焊缝有问题、一个阀门封不严,都是艇毁人亡的结局!”深潜试验遭遇事故并不罕见。上世纪60年代,美国核潜艇“长尾鲨”号便在深潜试验时沉没,艇上一百多人全部遇难。对参试人员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的心理考验。为增强参试人员信心,减小压力,这位64岁的总设计师做出惊人决定:亲自随核潜艇下潜。一小时、二小时、三小时,核潜艇不断向极限深度下潜。海水挤压着艇体,舱内不时发出“咔嗒、咔嗒”的巨大声响,直往参试人员的耳朵里钻。黄旭华全神贯注地观察并记录着各种数据。
成功了!当核潜艇浮出水面时,现场的人群沸腾了。人们握手,拥抱,喜极而泣。
1988年下半年,中国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完成水下发射导弹试验,意味着中国真正具备了水下核反击能力。核潜艇横空出世,使我国从此摆脱了超级大国的核讹诈。
深海,潜伏着中国核潜艇,也深藏着“核潜艇人”的功与名。
“为了工作上的保密,我整整30年没有回家。离家研制核潜艇时,我刚三十出头,等回家见到亲人时,已是六十多岁的白发老人了。”黄旭华说。
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黄旭华埋头苦干的人生,正是中国核潜艇人不懈奋斗的缩影,他们是骑鲸蹈海的“无名英雄”。
23.
原子弹的构造如图所示,主要由铀块、普通弹药、弹壳、中子反射层、引爆装置和稳定器等构成。铀引爆装置在弹壳里装着分开放置的高浓度的铀235,每块的体积稍小于临界体积,因此不会爆炸。铀块外面包着一层能够反射中子的物质(如铍),叫做中子反射层,以减小中子穿透出去的损失。当铀块后面的普通炸药爆炸时,火药气体就把分开放置的钠块压到一起,合在一起的铀块体积大大超过了临界体积,立刻发生链式反应而产生猛烈的爆炸。
这就是原子中子反射层弹壳稳定器弹爆炸的原理。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