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兰亭集序
王
羲
之
写作背景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统、孙绰、谢安、支遁等41人,为过“修禊日”宴集于兰亭,列坐于曲水两侧,将酒杯置于清流之上,飘流至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三杯。这次聚会其中有26人作诗37首,被集中编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作了一篇序文,这就是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羲之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
学习目标
1、积累 “修、期、致、盛、所以”等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揣摩作者的情感变化, 领会作者对人生的深沉感悟。
3、联系时代特点,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暮春之初
群贤毕至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
流觞曲水
畅叙幽情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从文章三个小节中各找出一个能够表达作者情感的词,体会作者情感变化。
积累重点字词,纠错强化。
茂林修竹 修长
况修短随化 修身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繁多
俯察品类之盛 繁盛
所以游目骋怀 ……的原因
重点句子翻译
(1)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品兰亭之“乐”
兰亭集会会议活动记录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会议内容:
参会人物:
会场环境:
会场盛况:
天气状况:
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
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 畅叙幽情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品
品
结合文本,根据示例,仿写一个句子。
兰亭之乐,乐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 优 美。
兰亭之乐,乐在 的 。
诵读指导
第一部分:语调应清新明快。
深入思考:这种“乐”是不是一种源自内心的永恒的“真乐”?
1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品
思兰亭之“痛”
诵读指导
第二部分:注意把握作者心境的变化 ,语调由第一段的清新明快而趋于和缓。
变形诵读
要求:把“岂不痛哉”嵌入每一个以句号结尾的句子后诵读。
思兰亭之“痛”
思考:作者因何而痛?
请以“我从( )中读出( )的痛”的句式来回答。
示例:我从(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中读出(对生命短暂)的痛。
思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这种随心所欲的快乐让人们谈玄悟道,空谈生死而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故吾痛;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这种简单的快乐让人们蹉跎了岁月,故吾痛;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这种肤浅的快乐,易得易失,让人们不懂得珍惜人生,故吾痛;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这种稍纵即逝的快乐,不能让人们丰盈精神,充实人生,故吾痛。
思
悟兰亭之“悲”
悟
(1)作者的悲情缘何而生?
(2)这“悲”是“悲痛”也是“悲观”么?
悲痛但不悲观
作者生活的魏晋时期,社会政治斗争极为严酷,许多文人名士都死在残酷的权力争斗中。身处乱世,他们无所作为,也无法作为,因此有人谈玄悟道(晤言一室之内),有人“放浪形骸之外”,虚度人生。而作者能够不为当时的玄学家们的论调所蔽,阐明他的生死观,是他性格旷达的表现;但他毕竟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对他不可能没有影响,因此文中出现了些许低沉的调子。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诵读指导
第三部分:以源自内心深处的悲伤沉重的语气朗读。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价值。我们这个时代,既有郭明义的浓浓爱心,也有郭美美的空空灵魂;既有支教毕业生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也有“宁在宝马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的价值错乱。
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
——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日报》2015.4.19
同学们,面对我们的时代,你有着怎样的生死观?
品兰亭之“乐”,
思兰亭之“痛”,
悟兰亭之“悲”。
珍惜美好时光,诚信、友善、勤奋刻苦,自我充实,脚踏实地,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没有虚度宝贵的青春年华!
谢谢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