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课件3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课件31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6 09:4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第四单元
统编版必修下册
学习目标
了解语言媒介发展变迁过程及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1
了解传播特点,感受信息时代多种传播媒介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分析不同媒介的运用对活动传播产生的不同效果。
2
学习辨析信息,了解辨识媒介虚假信息的基本知识、方法,并将其运用于生活之中,提升思维能力。
3
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目录
了解信息获取的不同渠道
1
掌握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2
学会辨析媒介信息的真伪
3
了解信息获取的不同渠道
01
了解信息获取的不同渠道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多种媒介传播相融合的信息时代,更是社会的进步与媒介的发展相互融合的时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沟通、与周围世界交换信息和传达信息都需要借助媒介,思维方式和语言运用也已受到多种传播媒介的影响。
阅读《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与网络语言的发展》,
总结“信息时代的特点”和“媒介发展的变化”。
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了解信息获取的不同渠道
信息时代的特点
①个性化、多样化
②信息是信息时代的主体
③信息已和能源、材料并列为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
④劳动工具发生质变,
人类信息传播:
口语传播
文字书面传播
电波有声传播
网络和多媒介传播
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传统媒介(报刊、电视、广播等)
静态类新兴媒介(如微信、微博、公众号等)
动态类新兴媒介(如抖音、微视频等)
《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与网络语言的发展》将媒介分为三种类型:
了解信息获取的不同渠道
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梳理不同媒介类型所呈现的特点
了解信息获取的不同渠道
报刊
①发行面广,覆盖面宽
②发行对象明确,选择性强
③信息传播迅速,时效性强
④携带方便,可随时随地接受信息
⑤信息容量大,选择方便
电视
①集字、声、像、色于一体,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②覆盖面广,公众接触率高
③信息带有较强的娱乐性,易于为受众接受
④信息稍纵即逝,不易存查
⑤费用昂贵,制作成本较高
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梳理不同媒介类型所呈现的特点
了解信息获取的不同渠道
广播
①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
②信息受众广,覆盖面大
③信息传播方便灵活,声情并茂
④制作简便,成本低
⑤接收方便
互联网
①多种传播符号组合,表现形式丰富
②信息丰富,资源共享
③网上信息可随时更新,时效性强
④实现信息双向传播,建立传受平等的新型传播模式
⑤信息选取由“推”到“拉”,便于搜索查询
⑥网上信息以超链接的形式发布,信息之间关联性高
⑦通信方式迅捷便利
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02
掌握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掌握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人类已经进入一个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并存的信息时代,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正视媒介的发展变迁。“媒介” 是传递大规模信息的载体,是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的总称,一般称之为“大众媒介” 。大众媒介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口语时代、文字及书面时代、电波与有声媒体时代、网络时代。
阅读《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与网络语言的发展》,概括每个阶段的进步与影响。
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掌握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媒介发展阶段 进步与影响
口语时代 ①获得了语言符号;②把一般生理器官改造为口语器官;③创造了“原生口语化”。
文字及书面时代 ①产生了“识字人”这一文化群体;②产生了“书面文化”;③人类拥有了声波、光波两种语言媒介物。
电波与有声媒体时代 ①语言的传输技术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②大幅度提升口语的功能;③有声媒体不需要个人再增加一套处理电波的生理器官,但需要添置收音机、电视机等语言物理设备。
网络时代 ①语言交际的“技术性”越来越强;②过好虚拟和现实两个空间的语言生活;③妥善处理好“信息边缘化”问题。
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掌握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不同的媒介类型,其呈现特征、语言文字特点、信息表达途径都会有所区别。了解并掌握多种媒介的相关特点,才能更好地利用多种媒介来沟通交流,传播文化,参与生活生活。
媒介类型 呈现特征 语言文字特点 信息表达途径
传统媒介 (报刊、电视、广播等)
静态类新兴媒介 (如微信、微博、公众号等)
动态类新兴媒介 (如抖音、微视频等)
媒介类型 呈现特征 语言文字特点 信息表达途径
传统媒介 (报刊、电视、广播等) “可视化”、有声表达 口头或书面的语言形式,准确性、概括性 报刊、广告设计、广播稿、有声文学等
静态类新兴媒介 (如微信、微博、公众号等) “自媒体” 口语化、间接性、顺序性、艺术化 微信、微博文章推送,宣传海报制作等
动态类新兴媒介 (如抖音、微视频等) “镜头感”转换、拼接自由 碎片化、多维度、多视角、技术性 视频脚本写作、短视频制作等
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掌握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下面是各类预防“新冠病毒”的科普材料,组成五种不同媒介的科普材料。
材料一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其基因特征与SARS-CoV和MERS-CoV有明显区别。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达85%以上。体外分离培养时,新型冠状病毒96个小时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而在VeroE6和Huh-7细胞系中分离培养需约6天。
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对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节选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材料二
下面呵,咱广播里通知啊,在电视上大家伙也看到了,这个新型冠状病毒,咱要重视起来,特别是你家的婶子大娘、三叔二大爷这些老年人,上了岁数,文化少,又没有个智能手机。年轻人啊,一定要耐心地讲解。过年期间别走亲访友了,国家有难,咱不添乱,坐在家里,就是贡献。亲戚不走,来年还有;朋友不聚,咱以后再续。这是为了你的安全和健康,为了大家伙,也是为了国家。(某村喇叭通知)
材料三
白岩松:针对(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的判断是什么样的?
钟南山:在武汉有这样肯定的证据。在广东有两个病人没去过武汉,但是家人在去了武汉以后,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回到家里后,两个家庭都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现在可以这么说,肯定有人传人的现象。(央视《新闻1+1》专访)
新型冠状病毒
相关指标图
材料四
材料五
新型冠状病毒科普视频萌芽版(人民网视频),
网址如下:http://vblog..cn/wapindex/play id=213614
梳理上述五种科普材料的传播媒介、传播特点和受众对象,完成下表。
材料 传播媒介 传播特点 受众对象
材料一 纸质文字
材料二 喇叭广播
材料三 电视直播
材料四 网络图表
材料五 网络视频
材料 传播媒介 传播特点 受众对象
材料一 纸质文字 纸质材料阅读、保存方便,表述精确、具体。 医务人员
材料二 喇叭广播 覆盖面较广,宣传效果好;运用方言土语,语言通俗易懂。 乡村老人
材料三 电视直播 辐射面广,专家访谈,可以澄清事实,让人信服。 广大民众
材料四 网络图表 简明扼要,一目了然;迅速方便,受众面广。 广大民众
材料五 网络视频 视听兼顾,生动活泼;网络传播,受众面广。 少年儿童
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掌握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报刊:作为纸质材料,表述科学、精准、具体,阅读和保存方便,适合专家或医务人员等专业人士阅读。
广播:多用方言俚语,家长里短,接地气,易于接受,适合特定范围如农村地区收听。
新闻采访:电视媒体,现场互动,生动形象;采用专家访谈的方式,则更权威,便于澄清事实,让人信服。内容贴近广大群众生活,回应大家关切,辐射面广。
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掌握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比较报刊、广播和新闻采访的优势
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掌握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比较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
媒介类型 优势 劣势
传统媒介 受众相对集中,读者较为固定;权威性高,纸质媒体的公信力不容小觑。适合深度报道与分析 传播范围小;交互性弱;感官性较弱’
新兴媒介 信息的互动性、广泛性和及时性;可以及时迅速地掌握第一手的资讯,可以就某一问题在新兴媒介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信息纷繁复杂,为了追求点击率和转化率,信息当中多有夸张和噱头存在,需要我们具有辨识信息的自觉与能力。
03
学会辨析媒介信息的真伪
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学会辨析媒介信息的真伪
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我们每天都能接收到来自各界的声音,哪些声音是真实的,哪些声音是失真的,不时困扰着我们。因此,具备辨识信息的自觉与能力正成为当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养。
来源 内容 立场 逻辑 语言风格
真实信息
虚假信息
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学会辨析媒介信息的真伪
来源 内容 立场 逻辑 语言风格
真实信息 明确官方 要素齐全 客观中立 严密连贯 冷静理性
虚假信息 模糊民间 要素残缺 主观片面 逻辑混乱 夸张激烈
从来源看,虚假新闻发布途径不正规,往往是民间机构,报道中涉及信息来源时常常含糊其词;真实的信息则来源明确,往往由官方媒体发布。
从内容看,虚假信息里的时间、人物、地点等信息要素都不是很确切;真实新闻的信息则是明确的。
从逻辑看,虚假信息会强行输出观点,论据不足甚至缺失,常见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逻辑错误;真实信息逻辑严密、信息链条连贯清晰。
从语言风格看,真实信息的语言一般较为冷静理性,用词克制;虚假信息则用词绝对,语调激烈,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常常故作惊人之语。
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学会辨析媒介信息的真伪
辨识媒介信息
依据
来源可靠
内容完整
立场客观
逻辑连贯
问题
要素残缺
主体单一
表述夸张
论据不足
论证缺失
无中生有
用词绝对
语调激烈
现象
语言
逻辑
2020年11月17日有网友爆料:普陀山景区饭店天价便饭1900元。
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学会辨析媒介信息的真伪
发布视频女顾客原话:同志们,看一下哦,这个是舟山普陀山里面的一个餐馆,我们随便吃一顿,店家要收我们1900元,黑店呀不要来这个店。
看了这个信息,你会相信这位女顾客的爆料吗?请说出你的看法和理由。
不相信,发布信息者的立场不客观,表达情绪化,主观臆断。
这则信息缺乏有效的论据,信息的内容不完整,时间的逻辑被割裂,且来源存在不可靠性。
2021年6月5日长春一女子吃出天价菜,两碗面一份鱼花1488元。
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学会辨析媒介信息的真伪
甄别信息可信度的高低,可以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辨识媒介信息
立场客观
逻辑连贯
来源可靠
内容完整
自媒体时代,信息纷繁复杂,我们一定要从情绪共情走向理性认知。信息辨识应从现象辨识走向语言逻辑的辨识。
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学会辨析媒介信息的真伪
2021.2·6长沙女子跳车事件
货拉拉事件整理
货拉拉“女孩跳车身亡”事件:每一个悲剧,都在给我们上课
小结:这是一起由于沟通不畅而导致的悲剧。事件中的年轻女孩失去了生命,事件中的双方亲属都在遭遇身份的失序与情感的撕裂,网民舆论的审判与狂欢,不过是雪上加霜,更没有人能为结果负责。悲剧中的个体,看似与你我无关,可是这出悲剧却揭开了货拉拉平台的疮疤,揭示了人性的困境。这都与我们有关。
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学会辨析媒介信息的真伪
漏洞百出的信息,为何还会有这么多网民选择相信?
网友缺乏基本的媒介素养,没有信息核查意识,并不会关注信息的来源以及论据的合理性;
网友们看待信息往往诉诸情感立场,与自己的境遇/观念相吻合的信息往往更能引起共情;
网友们带着一种猎奇心理去对待信息,关注信息中离奇、荒诞的部分,并不关心事实真相;
网友们往往出于一种盲从心理,没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追随大众的思考,以获得一种心理的安全感;
网友们存在一种宣泄情绪的心理,压抑的情绪在某个时间中获得狂欢的机会,在网络世界中得到释放,他们并不在于事实与真相。
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学会辨析媒介信息的真伪
在自媒体时代,不实的信息更容易产生与传播,我们应该以审慎的态度对待媒介信息,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不做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清代学者胡文英曾评价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或许我们在对待媒介信息时,也可以用这句话。希望我们能用客观的眼光洞悉大千世界,犁去芜杂的表象,抵达深层的本质;用火热的心肠去体悟百态人生,拨开世俗的迷雾,触摸人世的悲欢。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