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专题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细雨濛濛 B.雪花飞舞
C.桂花飘香 D.树叶飘落
2、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两倍,若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为2:3,如果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1,则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
A.1:4 B.4:1 C.4:9 D.9:1
3、晓宇在用燃气灶烧水时,进行了观察和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加热过程中水的比热容变大
B.燃气燃烧得越多,其热值越大
C.壶内水温升高是利用热传递使内能增大的
D.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和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和温度都一定降低
B.热量都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C.一杯水倒出一半, 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变小
D.冰在熔化过程中,其内能增加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5、同学们根据下表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下列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水 酒精 煤油 冰 水银 铜 铝 沙石
比热容c[×103J/(kg ℃)] 4.2 2.4 2.1 2.1 0.14 0.39 0.88 0.92
A.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大
B.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C.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升温快,所以铜块比热容大
6、对于图中所示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水蒸气将软木塞冲开,其能量转化与内燃机压缩冲程相同
B.乙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C.丙图中活塞向下运动时,瓶内空气温度升高,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丁图中小朋友下滑时,是通过做功增加了物体内能
7、下列现中,解释正确的是( )
A.粉笔用力捏碎变成粉末,说明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
B.大雪四处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C.破镜难圆,说明分子之间在有斥力
D.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8、搓手时感觉手变热,该过程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哪一个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9、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秋天落叶纷飞 B.气体容易被压缩
C.百合花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D.把瓶子中的水倒入杯中
10、关于热学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燃机的压缩冲程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比热容、内能发生变化,水的比热容大
C.热机的效率总是小于100%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西气东输工程让莆田市市民用上了物美价廉的天然气。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质量为4kg、温度为20℃的水加热至沸腾,水至少要吸收_______J热量,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______m3天然气。(c水=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8×107J/m3)
2、农垦北大荒是全国重要粮食产区,今年垦区粮食大获丰收,时值粮食收割季节,如图是一款大型水稻收割机,进入驾驶室会闻到浓重的柴油味,这是一种_______现象,该现象说明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
3、 “卡路里”简称“卡”,是热量的另一个单位,常用于营养计量中。“卡”是这样规定的:1卡等于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g水温度升高1°C吸收的热量。若一个成年人参加一次长跑,身体消耗的能量约8.4×10J,相当于消耗______卡。
4、体积为0.1m3、热值为2.1107J/m3的某气体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______J;若这些热量全部被温度为20℃、质量为10kg的水吸收,则水的温度能升高到______℃;这是通过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让水的内能增加的。(c水=4.2103J/(kg C))
5、小明一家驾车旅游:
(1)汽车的汽油发动机工作时,______冲程使汽车获得动力,如图所示是汽油机的______冲程;
(2)2kg的汽油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J(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某学习小组想研究酒精灯烧水时的热效率,它们用酒精灯给100g的水加热,经过一段时间,测得水温升高了60℃,消耗了2.4g酒精,已知c水=4.2×103J/(kg ℃),q酒精=3×107J/kg,求:
(1)该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
(2)2.4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酒精灯烧水的热效率。
2、燃烧了0.5kg的焦炭,已知焦炭的热值为3.0×107J/kg。求放出多少热量?
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乡亲们淘汰了柴炉,改用了清洁干净的液化天然气炉。求:
(1)要将2kg初温为18°C的一壶水恰好加热到98°C,需要吸收的热量;
(2)若炉内天然气完全燃烧烧开这壶水需要燃烧0.04立方米天然气,天然气放出的热量;
(3)液化天然气炉的烧水效率。[天然气热值为4.2×107J/m3,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C)]
4、如图是某太阳能热水器,向其中注入50kg水,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水温从10℃升高到50℃,已知c水=4.2×103J/(kg·℃)。求:
(1)热水器中的水从10℃升高到50℃所吸收的热量;
(2)如果由燃烧煤气来提供这些热量,至少需要燃烧多少千克煤气。(煤气的热值为q=4.2×107J/kg)。
5、如图是小芳家新买的轿车,该车部分参数如下表。求
(1)该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多大?(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12m2,g=10N/kg)
整车质量 1.8t
最大输出功率 9.2kw
汽油机效率 30%
(2)若该车以最大输出功率行驶10min,需要消耗多少千克汽油?(q汽油=4.6×107J/kg)
四、实验探究(3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
1、在“探究煤油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请回答:
(1)为方便探究,研究对象煤油和食用油应满足的条件是二者初温和_________相同;
(2)如图,除装置图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两种测量工具是_________。
(3)实验中,加热时间的长短实质上反映了物质_________;
(4)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如下表:
材料 升高5℃加热时间/min 升高10℃加热时间/min 升高15℃加热时间/min
煤油 3 7 11
食用油 2 5 8
对比三次所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发现:二者在每次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总是_______,通过探究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
2、小明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比较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的大小关系。他们组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装有少量的煤油和菜籽油的两盏灯,分别给两杯温度和质量相同的水加热。
(1)实验前装入灯中的煤油和菜籽油的______必须相同;
(2)实验过程中,点燃两盏灯,在燃料全部燃烧,比较______(选填“加热时间”或“温度计示数”)来比较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从而比较两种燃料的热值的大小;
(3)该实验也可以粗略测出燃料的热值,与标准的热值相比,该实验测得的热值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3、实验小组设计实验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食用油加热。
(1)实验前,小明应取初温和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进行实验;
(2)小明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___________相同;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___________(选填“a”或“b”)。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详解】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
A.细雨濛濛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是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雪花飞舞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是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桂花飘香是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人们就闻到了香味,故C符合题意;
D.树叶飘落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是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详解】
由得,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详解】
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内能大小和温度高低无关,所以加热过程中水的比热容不变,故A错误;
B.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只和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无关,故B错误;
C.烧水时壶内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这一过程是利用热传递使内能增大的,故C正确;
D.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4、D
【详解】
A.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但温度不一定降低,如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内能减少,但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
B.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内能与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不一定高,故B错误;
C.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一杯水倒出一半, 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不变,故C错误;
D.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
A.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冰、铜等的比热容比水银的比热容大,故A错误;
B.水变成冰后比热容变化了,水和冰是同物质,由此可知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变化了,故B错误;
C.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根据吸热公式Q=cmΔt可知,相同条件下与其他物质相比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故C正确;
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升温快,即Δt较大,由c=可知,铜块比热容小,故D错误。
故选C。
6、D
【详解】
A.甲图中软木塞飞出时,管内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内燃机的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两者的能量转化不同,故A错误;
B.乙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主要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同时也有斥力,故B错误;
C.丙图中活塞向下运动时,压缩瓶内空气做功,使瓶内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该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C错误;
D.丁图中小朋友下滑时,身体与滑道摩擦,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正确。
故选D。
7、D
【详解】
A.粉笔用力捏碎变成粉末,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分子用肉眼看不到,粉末肉眼能看到,与分子无关,故A错误;
B.分子运动是无法直接用眼睛看到的,大雪飞扬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在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由于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所以“破镜不能重圆”,此现象不能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C错误;
D.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发生了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故D正确。
故选D。
8、B
【详解】
搓手时感觉手变热,是克服摩擦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与上述能量转化相同;吸气冲程和排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与题意不符。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详解】
A.秋天落叶纷飞,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不属于分子热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百合花散发着浓郁的香气,是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分子热运动,故C符合题意;
D.把瓶子中的水倒入杯中,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热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详解】
A.在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燃气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是活塞压缩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正确;
B.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比热容、内能发生变化,水的比热容大,故B正确;
C.因为额外功和热量散失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无论怎样改良,热机的效率也不可能达到100%,故C正确;
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变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D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
1、1.344×106 0.0168
【详解】
[1]水吸收的热量为
Q=c水m(t-t0)=4.2×103J/(kg·℃)×4kg×(100℃-20℃)=1.344×106J
[2]这些热量需要天然气
2、扩散 无规则运动
【详解】
[1][2]我们能够闻到浓重的柴油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2×10
【详解】
1卡的热量值为
Q=cmΔt=4.2×103J/(kg·°C)×0.001kg×1°C=4.2J
故身体消耗的能量约8.4×10J,相当于
4、2.1×106 70 热传递
【详解】
[1]气体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水吸收的热量等于气体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水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
水的温度能升高到
[3]燃气放出的热量被水吸收后,使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让水的内能增加的。
5、做功 压缩 9.2×107
【详解】
(1)[1]在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做功冲程,为汽车提供动力。
[2]根据图示可知,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是压缩冲程。
(2)[3]2kg汽油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
Q放=mq=2kg×4.6×107J/kg=9.2×107J
三、计算题
1、(1)2.52×104J;(2)7.2×104J;(3)35%
【详解】
解:(1)水的质量
水吸收的热量
(2)2.4g酒精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
(3)酒精灯烧水时的热效率
答:(1)此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2.52×104J;
(2)4.2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7.2×104J;
(3)酒精灯烧水时的热效率是35%。
2、1.5×107J
【详解】
解:0.5kg焦炭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Q放=mq=0.5kg×3.0×107J/kg=1.5×107J
答:燃烧0.5kg的焦炭放出1.5×107J的热量。
3、(1)6.72×105J;(2)1.68106;(3)40%
【详解】
解:(1)将质量为m=2kg初温为18°C的一壶水恰好加热到98°C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Q吸=cm(t-t0)=4.2×103J/(kg·°C)×2kg×(98°C-18°C)=6.72×105J
(2)燃烧V=0.04立方米天然气,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qV=4.2×107J/m3×0.04 m3=1.68×106J
(3)液化天然气炉的烧水效率为
答:(1)需要吸收的热量为6.72×105J;
(2)天然气放出的热量1.68106;
(3)液化天然气炉的烧水效率为40%。
4、(1)8.4×106J;(2)0.2kg
【详解】
解:(1)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t-t0)=4.2×103J/(kg·℃)×50kg×(50℃-10℃)=8.4×106J
(2)煤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Q放=Q吸=8.4×106J
需要煤气的质量
答:(1)热水器中的水从10℃升高到50℃所吸收8.4×106J的热量;
(2)如果由燃烧煤气来提供这些热量,至少需要燃烧0.2kg煤气。
5、(1)1.5×105Pa;(2)0.4kg
【详解】
解:(1)轿车质量为
m=1.8t=1.8×103kg
根据重力得计算公式可得,轿车的重力为
因为轿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所以,轿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
F压=G=1.8×104N
受力面积,即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
S=0.12m2
跟据压强的计算公式可得,轿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2)由
可得,该车以最大输出功率行驶10min,做的有用功为
根据
可得
由
Q放=mq
可得,需要完全燃烧汽油的质量为
答:(1)该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1.5×105Pa;
(2)若该车以最大输出功率行驶10min,需要消耗4kg汽油。
四、实验探究
1、质量 天平和秒表 吸收热量的多少 煤油加热的时间长 煤油的吸热能力比食用油的强
【详解】
(1)[1]要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需要用上控制变量法,除了物质的各类不同外,其它因素都要保护相同,所以保持所用物质的初温和质量相同。
(2)[2]除了图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用天平来称量相同质量的煤油和食用油,用秒表来测量加热时间。
(3)[3]实验中用相同的热源给两种物质加热,则在相同的时间内,热源放出的热量相同,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也相同,而时间越长,热源放出的热量越多,液体吸收的热量也越多,所以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了物质吸热的多少。
(4)[4][5]由表格数据知,升高相同温度,总是煤油需要加热的时间比食用油的长。这说明升高相同温度,煤油需要吸收的热量比食用油的多,即煤油的吸热能力比食用油的强。
2、质量 温度计示数 偏小
【详解】
(1)[1]比较两种燃料的热值大小时,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需要控制两种燃料的质量相同。
(2)[2]点燃后加热质量相等的同种液体,需等待燃料全部燃烧,通过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比较两种燃料的热值大小。
(3)[3]因为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不能完全被水吸收,存在热损失等原因,所以测量出的热值比实际值要小。
3、吸收的热量 a
【详解】
(2)[1]由
Q=W=Pt
可知,相同的加热器的电功率相同,在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相同,对于电加热器来说,放出的热量等于消耗的电能,所以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3)[2]由于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ρ水>ρ煤油,由 可知,水的体积小于煤油,在相同的烧杯中盛水的液面低,所以由甲图可知a液体是水,在乙图中水对应的度——时间图象应是图中的a。
【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