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8.《中国建筑的特征》 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8.《中国建筑的特征》 课件(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6 10:1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梁思成

手中鬼斧,可夺天工
故宫
腾王阁
北京天坛
苏州园林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新会人。1915 年至1923 年就读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4 年赴美留学,1927 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学位。1928年回国。1946 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
主要作品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等。
作 家 作 品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20 世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梁思成教授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曾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唐鉴真大和尚纪念堂的建筑设计。他对中国建筑学的科学研究有重大贡献。
作 家 作 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1953 年,一些人主张扫除北京古建筑和古城墙。为此,梁思成奔走呼
吁:“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 “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 “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
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城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拆除了,面对这种严峻现实,梁思成痛心疾首,撰写了《中国建筑的特征》
等文。
1931年9月,在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宗旨的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先生的邀请下,梁思成离开东北大学,回到北平,进入中国营造学社任职,踏上了他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的漫漫长路。
为了积累资料和寻求科学依据,梁思成开始了他艰苦的,同时也是颇具独创性的建筑调查活动。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他跋山涉水,历尽艰难,陆续实地考察了河北、山西、浙江、山东、河南、陕西以及西南地区的古建筑遗迹,进行了大量的拍照、测绘、资料整理和科研工作,于1944年写成《中国建筑史》。
快速浏览课文, 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并概括主要内容。
(1—2)
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
(3—13)
分析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14—19)
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
(20)
以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建造新中国建筑作总结。
个体建筑构成
(一)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
鸟瞰故宫
(二)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
结构方法
柱子支撑的亭子
(三)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
屋顶的装饰作用
(六)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举折、举架
(五)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斗拱
(四)说明斗拱的作用,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
颜色的选择——朱红
(七)着色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
脊吻
霸王拳
瓦当
门环
垂脊吻
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
(八)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
建筑材料的装饰
彩漆
木刻
浮雕
琉璃
(九)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
中国建筑
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个别建筑构成
群体建筑构成
木材结构
斗拱
举折和举架
结构
特征
装饰
特征
屋顶的装饰作用
颜色的选择——朱红
部件的装饰作用
材料的装饰作用
外观装饰


整体
局部
第二部分结构与说明顺序








Soloman’s Design · Enjoy the Pith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