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精品解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 压强综合测评试题(含详解)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精品解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 压强综合测评试题(含详解)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6 12:0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 压强综合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所示,工人师傅在铺设瓷质地砖时,常用一个锤子不断敲打地砖,使地砖与砂浆贴合紧密,并尽可能让地砖保持水平。工人师傅使用的这把锤子的锤头是图中的(  )
A. 圆台形的铁锤 B. 圆柱形的橡胶锤
C. 两头尖的塑料锤 D. 球形的木锤
2、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保持相平。现从两容器中抽出部分液体后,其液面仍保持相平,若此时甲对A底部的压力大于乙对B底部的压力,则抽取前,甲、乙各自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和压力FA、FB的关系是(  )
A.pA<pB,FA<FB B. pA<pB,FA>FB
C. pA>pB,FA<FB D. pA>pB,FA>FB
3、如图所示,有三个实心圆柱体甲、乙、丙,放在水平地面上,其中甲、乙高度相同,乙、丙的底面积相同,三者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 D.
4、一份报纸,对折后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则它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
A.1帕 B.2帕 C.4帕 D.无法确定
5、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现将它们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使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下列选项中可能成立的是(  )
A.剩余部分的底面积 B.剩余部分的体积
C.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 D.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
6、如图所示,桌子置于水平地面,桌面水平且上有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M,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推到桌子中央,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对桌面的压强变大,压力不变,摩擦力不变
B.桌子对地面的压强不变,压力也不变
C.M对桌面的压强变小,压力不变,摩擦力变大
D.桌子对地面的压强变大,压力不变
7、如图为飞机的机翼截面形状示意图。飞机在飞行时,关于机翼的上方和下方的空气流速和气流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气流压强较大
B.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大,气流压强较大
C.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气流压强较小
D.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大,气流压强较小
8、 “绿色环保,低碳出行”,共享单车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大家。据统计长沙一年超400万市民骑行共享单车,成为“单车上的悠闲之都”。关于图示单车中的物理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把手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
B.马鞍形状的软座垫可减小人所受到的压强
C.单车在速度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不变
D.在骑行单车时,要利用地面的摩擦力才能前进
9、一位中学生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  )
A.1.5×102帕 B.1.5×103帕 C.1.5×104帕 D.1.5×105帕
10、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吸管一端做成尖形 B.刀刃磨得很薄
C.滑雪板的面积较大 D. 安全锤的锤头做得很尖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生产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物理学知识。汛期,大坝水位达到“戒水位”时就要泄洪降低水位,这是因为水的深度越深,压强________;高山上用高压锅煮饭,是因为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_______;锅炉液位计利用了________原理,使液位计中的水面与锅炉内水面始终相平。(前两空选填“越大”或“越小”)
2、小明在1楼时大气压为p1,沸点为t1。在10楼时大气压为p2,沸点为t2。则p1______p2,t1________ t2。(填“大于”、“小于”、“等于”)
3、剪刀、斧头要磨得锋利是通过______受力面积,而______压强。书包带宽些好,因为这样肩膀的受力面积______,肩膀受到的压强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4、护士给病人输液时,药水瓶上插着两根管,一根给病人输液,另一根通过瓶盖扎进瓶内药水中,如图所示。这根“闲置”管是为了______(填“利用”或“不利用”)大气压强。由于针头较细,为确保药液的流速,需要将药水袋提升到相对针管一般不低于1.3m的高度,由此推算针管处受到的液体压强为______Pa。(, )
5、当用微型探测器进行水下探测时,它在水面下2米处受到水的压强为 ___________帕。若探测器再继续下潜时,受到水的压强将 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一般拦河大坝都筑成 ___________形状正是应用了液体压强的上述规律。(最后一空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如图所示,有一薄壁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中装有水。现将一只质量为2千克的实心小球浸没在容器的水中,水不溢出,分别测出小球浸入前和浸没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小球浸入前和浸没后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地,如下表所示。求:
浸入前 浸没后
p水(帕) 1960 2352
P地(帕) 2450 3430
①小球浸入前,容器中水的深度h水。
② 容器的底面积S。
③ 实心小球的密度ρ球。
2、质量为0.5千克、底面积为的薄壁容器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容器内盛满水,水深0.2米、体积为。求:
(1)水的质量;
(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3)为了求得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小圆和小梦分别梳理了解题思路如下:
小圆:,而,又;
小梦:,而,又。
请你分别判断小圆和小梦的解题思路是否正确,并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3、如图所示,一个底面积为0.02 m2的轻质薄壁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内盛有0.15米深的水。
(1)求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当把一个质量为3千克,体积为实心正方体A放入水中后,求当满足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最大时,容器的最小高度,并求出此最大压强p大。
(3)把一个质量为6千克,底面积为0.01 m2的实心圆柱体B放入容器中,此时圆柱体B高出液面0.1米,求实心圆柱体B的密度。
4、如图所示,圆柱体甲和薄壁圆柱形容器乙置于水平地面。甲的重力为10牛,底面积为5×10-3米2。
(1)求甲对地面的压强p甲;
(2)求乙容器内水面下0.2米深处的压强p水;
(3)将甲浸没在乙容器的水中后(无水溢出),若乙容器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是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的2.5倍,则求甲的密度ρ甲。
5、如图,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均匀正方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足够高、底面积为5×10﹣2米2,盛有0.3米深的水,正方体乙质量为6千克、密度为3×103千克/米3。
①求容器甲内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ρ水;
②求正方体乙的体积V乙;
③若将正方体乙浸没在容器甲的水中,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增加量。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小明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实验前,小强发现压强计U形管两边红墨水的高度不相等,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
A.再多加一些红墨水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C.按压金属盒的橡皮膜
(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如图乙,压强计测的是此深度的水向______的压强。接下来小明将金属盒缓慢向下,发现U形管两边液面的______变大,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有关;
(3)小明保持图乙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丙所示。小明此操作是想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否与液体的______有关。但他的实验方案不正确,原因是:______。
2、 “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物质的密度”两实验,测量的物理量______,多次测量的目的______(均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图(a)所示的装置名称是______,如图(b)、(c)和(d)所示,金属盒置于同种液体的不同位置处,该实验是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______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A.铁锤的硬度较大,敲击瓷砖容易使瓷砖破裂,故A不符合题意;
B.圆柱形的橡胶锤,橡胶的硬度合适,且圆柱形表面,有助于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B符合题意;
C.两头尖的塑料锤的两头受力面积太小,这样压强太大,容易击碎瓷砖,故C不符合题意。
D.球形的木锤与瓷砖接触时只有一个点,受力面积过小,压强太大,也容易损坏瓷砖,且木锤的硬度较大。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
因为两容器液面相平,抽出部分液体之后液面仍然相平,所以抽出液体的高度相同。由图可知,容器底面积SA<SB,由V=Sh可知,液面相平,高度h相同,所以VA<VB,由于甲对A底部的压力大于乙对B底部的压力,所以G甲>G乙,即m甲>m乙;由公式可知,两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A>ρB,根据柱形容器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可知,pA>p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
F=pS=ρghS=ρgV=mg=G
所以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A>FB,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A
【详解】
结合题意及图示知,三个实心圆柱体的高度及底面积的大小关系为
h甲=h乙则三个圆柱体对对面的压强
ρ甲gh甲=ρ乙gh乙=ρ丙gh丙
所以
ρ甲=ρ乙>ρ丙
三个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据F=pS知,三个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力
F甲圆柱体都放在水平地面,则自身的重力等于压力,所以
G甲据得
m甲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B
【详解】
根据教材中所提供的数据可知,一张报纸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报纸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帕;若把这张报纸对折后再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报纸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减小一半,由可知,报纸对桌面的压强变为原来的2倍,即2帕,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详解】
AC.实心均匀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hg,因沿竖直方向在两个正方体上分别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密度和高度不变,所以,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不变(均等于原来各自对地面的压强),则两者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相等,均为0,故C不符合题意;
因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且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所以,由F=pS可知,剩余部分甲的底面积小于乙的底面积,故A不符合题意;
B.因甲剩余部分的底面积小,但高度大,所以由V=Sh可知,剩余部分的体积可能相等,故B符合题意
D.因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且由图知甲的底面积较大,所以,由F=pS可知,截取前甲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又因截取后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所以,甲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详解】
A.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木板M推到桌子中央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不变。因在此过程中,木板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变大,受力面积变大,所以,由可知,长木板对桌面的压强变小,故A错误;
B.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木板M推到桌子中央的过程中,桌子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等于木块和桌子的重力之和,且受力面积不变,桌子对地面的压力不变,压强不变,故B正确;
C.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木板受桌面的摩擦力不变,故C错误
D.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木板M推到桌子中央的过程中,桌子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等于木块和桌子的重力之和,且受力面积不变,桌子对地面的压力不变,压强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7、C
【详解】
ABCD.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如题中图,在相同是时间内,空气经过上方的路程长,速度大;经过下方的路程短,速度小。上方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小;下方空气流速越小,压强越大。所以机翼上方的气流对机翼的压强小于机翼下方的气流对机翼的压强。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A
【详解】
A.把手上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马鞍形状的软座垫,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单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其重力不变,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可知,在速度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不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单车在骑行时,主动轮受到向前的摩擦力(动力),所以要利用地面的摩擦力才能前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详解】
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所以中学生的重力为
中学生两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0.03m2,则中学生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
故选C。
10、C
【详解】
A.吸管一端做成尖形,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
B.刀刃磨得很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
C.滑雪板的面积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符合题意;
D.安全锤的锤头做的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越大 越小 连通器
【详解】
[1]根据可知,当液体的密度不变,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2]高山上用高压锅煮饭,是因为海拔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强越小,导致水的沸点越低。
[3]锅炉与水位计底部联通,上端开口,组成了连通器,故利用连通器原理,使液位计中的水面与锅炉内水面始终相平。
2、大于 大于
【详解】
[1]大气压与高度有关,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故1楼的气压高于10楼的气压,即p1大于p2。
[2]液体的沸点受气压影响,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因p1大于p2,故t1大于t2。
3、减小 增大 增大 减小
【详解】
[1][2]因为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所以剪刀、斧头的刃要磨得锋利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而增大压强。
[3][4]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所以书包带宽些好,因为这样通过增大受力面积,而减小肩膀受到的压强。
4、利用 1.3×104
【详解】
[1]输液时,如果没有这根“闲置”管,外部压强大于瓶内压强时,液体就无法输入到人体中,所以这根“闲置”管是利用大气压使药液顺利流出的;
[2]针管处受到的液体压强
5、1.96×104 变大 上窄下宽
【详解】
[1]微型探测器受到水的压强
[2]若探测器再继续下潜时,由于所处的深度增加,根据可知,受到水的压强将变大。
[3]因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为了使大坝能承受更大的压强,防止大坝被水压冲毁,拦河大坝应该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三、计算题
1、①0.2m; ②0.02m2; ③2500kg/m3
【详解】
解:①浸入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a,则此时水的深度为
②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放入小球后,容器对地面增加的压力等于小球的重力,有
③小球浸没后,水深为
小球的体积为
小于的密度为
答:①小球浸入前,容器中水的深度为0.2m。
② 容器的底面积为0.02m2。
③ 实心小球的密度为2500kg/m3。
2、(1);(2);(3)见详解
【详解】
解:(1)根据题意,由密度公式可得水的质量为
(2)根据题意,由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3)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属于固体压强,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的压力等于物体的总重力,即,根据重力计算公式水的重力为
容器的重力为
所以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为
由压强的公式可得容器对地面的压强为
在小圆的思想中,水的重力为
与小梦根据质量计算的水的重力不同,是因为容器形状可能并非圆柱体等直柱体容器,压力并不等于重力。
故小圆的思路是错误的,小梦是正确的。
答:(1)水的质量为;
(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3)因为容器的形状不是类似于圆柱体等直柱体,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并不等于重力,故小圆的思路是错误的,小梦是正确的。
3、(1)1470Pa;(2)0.2m; 2940Pa;(3)1.5×103kg/m3
【详解】
解:(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水=ρ水gh水=1.0×103kg/m3×9.8N/kg×0.15m=1470Pa
(2)实心正方体A的密度
将物体A放入容器中,由于ρA>ρ水,所以,物体A沉底,即
V排=VA=1×10-3m3
液面上升
因为容器内盛有0.15米深的水,所以,为了水不溢出,则容器的最小高度
容器内水的重力
由知道,A的重力
此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最大,且
(3)根据题意,圆柱体放入水中后,露出水面0.1m,设此时水深为h水,则水的体积为
V水=(S容-S金)h水
所以,此时的水深
则圆柱体B的高度
hB=h水+h露=0.3m+0.1m=0.4m
圆柱体B的体积
VB=SBhB=0.01 m2m2×0.4m=4×10-3m3
故圆柱体B的密度
答:(1)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1470Pa;
(2)当满足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最大时,容器的最小高度是0.2m;出此此时最大压强是2940Pa;
(3)实心圆柱体B的密度是1.5×103kg/m3。
4、(1)2×103Pa;(2)1960Pa;(3)2.5×103kg/m3
【详解】
解:(1)甲对地面的压强
(2)乙容器内水面下0.2米深处的压强
p水=ρ水gh=1.0×103kg/m3×9.8N/kg×0.2m=1960Pa
(3)设物体的质量为m,则容器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
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
Δp2=ρ水gΔh=ρ水g
由题知
Δp 1=2.5Δp 2
物体的密度
ρ物甲=
答:(1)甲对地面的压强为2×103Pa;
(2)乙容器内水面下0.2米深处的压强为1960Pa;
(3)甲的密度为2.5×103kg/m3。
5、①2940Pa;②2×10﹣3m3;③392Pa。
【详解】
解:(1)容器甲内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ρ水gh=1×103kg/m3×9.8N/kg×0.3m=2940Pa
(2)根据密度公式可得正方体乙的体积
(3)将正方体乙浸没在容器甲的水中时水的深度的变化量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增加量
答:①容器甲内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2940Pa;
②正方体乙的体积为2×10﹣3m3;
③若将正方体乙浸没在容器甲的水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增加量为392Pa。
四、实验探究
1、B 上 高度差 密度 没有控制金属盒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不变
【详解】
(1)[1]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有高度差,说明软管内封闭的气体不受力时,压强与外界气压不相等,对实验结果会造成影响,应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故选B;
(2)[2]由图乙可知,金属盒橡皮膜向下,压强计测的是此深度的水向上的压强;
[3]接下来小明将金属盒缓慢向下,发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所以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越深,液体压强越大,所以液体压强跟液体深度有关;
(3)[4]小明保持图乙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丙所示,小明此操作是想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5]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深度不变。小明保持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液体是深度增大,密度增大,U形管左右液面差增大,没有控制金属盒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不变,不能得出“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就越大”的结论。
2、相同 不相同 U形管压强计 深度
【详解】
[1]“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寻找它们之间的规律;“测定物质的密度”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物体的密度;所以这两个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相同的。
[2]“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中在研究了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后,还需要用其它物质进行多次实验,这样才能得到普遍性的规律;“测得物质密度”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即测量的物理量相同,多次测量的目的不相同。
[3]如图所示的装置是U形管压强计,用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4]读图可知,液体密度相同,探头所处的深度不同,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同,故研究的是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