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 力与运动章节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所示,滑板车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如果我们不再蹬地,它最终就会停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再蹬地,它最终就会停下来,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最终会停下来是由于受到阻力作用
C.滑板车沿水平方向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D.如果要使滑板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就不需要再蹬地
2、下列哪个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 )
A.火车匀速通过弯道 B.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
C.人造卫星环绕地球匀速运转 D.小孩在荡秋千
3、图所示为某同学在体育课上抛出实心球的情景,实心球被抛出后先向上运动,然后下落,落地后在地面滚动一段距离后静止。下述过程中,实心球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
A.抛出后的向上运动过程 B.抛出后的向下运动过程
C.在地面上滚动一段距离 D.静止在地面上
4、如图所示,水平地面O点两侧粗糙程度不同,物体一直受到沿水平方向5N的力F向右运动,利用频闪照片每隔0.2s记录物体运动状况。已知物体在MO段做匀速直线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MO段的平均速度为5m/s
②OQ段的平均速度为6.25m/s
③MO段的摩擦力为5N
④OQ段的摩擦力小于5N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5、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所受的各力突然消失,则物体( )
A.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B.继续向前运动,且速度越来越慢
C.慢慢停下来 D.立即静止
6、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亮相对地球是静止的
B.歼﹣15歼击机在航母上滑行起飞过程中是匀速直线运动
C.在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是匀速直线运动
D.高铁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是匀速直线运动
7、你背着书包站在水平地面上不动时,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书包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你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书包受到的重力与你对书包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你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你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书包对你的压力和你对书包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8、如图所示,甲乙两船完全相同,坐在乙船上的小明用力推甲船,两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推甲船的力大于甲船对小明的的推力
B.小明把另一只小船推开后,小船运动越来越慢,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C.两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速度相同
D.甲船运动状态比乙船容易被改变
9、有些小汽车驾驶室前面安装了一个新装置,在车受到下面撞击时,从这种装置中自动弹出一个气囊,如图所示。关于气囊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囊起缓冲作用,减小人体受到的伤害
B.气囊可以减小人的惯性
C.气囊增大了人受到的压强
D.气囊可以减小车速从而保护车辆不受破坏
10、如图,测力计在两个大小均为1N的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
A.0N B.0.5N C.1N D.2N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如果两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上,其三要素均相同,那么这两个力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相互平衡。
2、甲、乙两车质量相同,分别从同一直线上的M、N两点同时朝同一方向出发,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若两车则甲车的惯性______乙车的惯性(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经过6秒,甲、乙相距9米,则甲车6秒内行驶的距离为______米,M、N两点间的距离可能为______米。
3、如图所示,是学生很喜欢的一种运动﹣﹣溜旱冰。旱冰鞋下面的轮子可以减小______,从而使人更轻松的运动。想“刹车”停下来时,由于人具有______,还会向前滑动一段距离。
4、中国女排主攻手朱婷起跳扣球时用力蹬地,就能向上运动,一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二是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排球在最高点静止时受___________(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起跳后如果力突然消失,朱婷将向上做_________运动,排球容易被扣杀是因为排球的___________小。
5、现在一瓶水,瓶盖上有条纹目的是______。用手握住水瓶在空中静止不动,此时水瓶受到重力和手对瓶的______是一对平衡力。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质量为10千克的物体在20牛水平推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物体受到地面阻力是物体重力的0.1倍,求:
(1)物体的重力G;
(2)物体受到地面阻力f;
(3)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F合以及合力的方向。
2、质量为1000kg的汽车,沿水平公路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2倍(取),求:
(1)汽车受到的重力多大?
(2)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多大?
3、一个质量为0.5kg的小球被竖直上抛,小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的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且阻力f大小始终为0.2N。求:被抛在空中的小球竖直下落过程中所受合力F合的大小和方向。
4、某人推一质量为25kg的木箱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受的阻力是木箱重力的0.5倍,求推力的大小?(g取10N/kg)
5、防疫期间,小慧的爸爸驾驶一辆东风牌的厢式货车,为社区运送物资,如图所示,当该车满载货物时总质量为,该车在平直公路上由东向西行驶,汽车的牵引力为,在此过程中汽车受到的阻力为汽车总重力的0.1倍(g=10N/kg),求
(1)该车满载货物时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2)该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3)汽车沿水平方向行驶时受到的合力是多少?方向如何?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装置。
(1)小华将系于小纸片两端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钩码,使作用在小纸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实验中选择小纸片的目的是______(考虑/不考虑)小纸片的重力。当细线两端钩码相同时,小纸片静止不动,说明两个力平衡时的大小相等;
(2)当小纸片静止不动时,小华将小纸片扭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纸片______(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______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3)实验过程中如果想探究不同体的两个力能否平衡,小华如何去做______;
(4)在探究同一个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的原因是______。
A.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纸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资料
C.容易让小纸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纸片容易扭转
(5)大量的实验事实表明,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必须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力叫平衡力。
2、如图所示是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1)实验时要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时的初速度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小车在______表面上前进的距离最远,但最后会停下来,这时因为______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
(3)分析三次实验得出,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______(选填“大”或“小”),它的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时间越长,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这时物体将______ 。
(4)该实验探究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有:______。 (写出一种)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A.沿水平方向运动的滑板车,当我们不再蹬地,由于受到阻力滑板车会停止运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A错误;
A.由于滑板车与地面之间存在阻力,阻力改变了滑板车的运动状态,最终滑板车会停下来,故B正确;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是一种作用,故C错误;
A.如果要使滑板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就需要给滑板车一个向前的力,该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时,滑板车会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需要再蹬地,故D错误。
故选B。
2、B
【详解】
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是指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均不变。
A.火车匀速通过弯道,属于曲线运动,运动方向在不断的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速度不变,方向为直线,即速度和方向都没有改变,故B符合题意;
C.人造卫星环绕地球匀速运转,属于曲线运动,运动的方向在不断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
D.小孩在荡秋千的路径是以固定点为圆心,绳长为半径的圆弧,即曲线运动,方向在不断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详解】
AB.抛出后的向上和向下运动过程中,实心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的大小发生改变,处于非平衡状态,受到的是非平衡力,故AB不符合题意;
C.在地面上滚动一段距离,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速度逐渐减小,此过程中实心球受到的力不是平衡力,故C不符合题意;
D.静止在地面上,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A
【详解】
①已知物体在MO段做匀速直线运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相同,MN的距离是1m,每隔0.2s运动的距离
MO段的路程
sMO=3s=3×0.5m=1.5m
MO段的平均速度为
故①错误;
②OQ段的平均速度为
故②正确;
③物体在MO段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MO段受到的摩擦力为
f1=F=5N
故③正确;
④在相同的时间内,PQ段的路程大于OP段的路程,故物体在OQ段做的是加速运动,物体受到的拉力大于摩擦力,则摩擦力
f2<F=5N
故④正确。
故选A。
5、A
【详解】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所受的各力突然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将保持原来运动的状态的性质,物体将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A。
6、D
【详解】
A.以地球为参照物,月亮相对地球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A错误;
B.歼﹣15在起飞时速度由0增加到300km/h,速度变大,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在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其运动方向在不断地改变,做曲线运动,故C错误;
D.高铁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速度不变,运动的路线是直线,所以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7、B
【详解】
A.书包受到的重力作用在书包上,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作用在人体上,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因此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不符合题意;
B.书包受到的重力作用在书包上,人对书包的支持力也作用在书包上,且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同一直线,因此,这是一对平衡力,故B符合题意;
C.人受到的重力作用在人体上,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作用在人体上,但地面对人体的支持力等于人和书包的总重力,即两个力大小不相等,则这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不符合题意;
D.书包对人的压力作用在人体上,而人对书包的支持力作用在书包上,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因此,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详解】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明把另一只小船推开,小明推船的力与船对他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
B.小明把另一只小船推开后,小船由于受到水的阻力作用,运动越来越慢,阻力改变了小船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B错误;
C.甲、乙两船完全相同,小明坐在乙船上,此时乙船的质量大于甲船的质量,所以乙船以小于甲船的速度,与甲船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故C错误;
D.因为甲船的质量小于乙船的质量,甲的惯性小,所以甲船运动状态比乙船容易被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9、A
【详解】
A.安全气囊在此时自动充气弹出,气囊起缓冲作用,减小人体受到的伤害,故A正确;
B.人的惯性与人的质量有关,与是否有气囊无关,故B错误;
C.安全气囊在此时自动充气弹出,增大了受力面积,从而减小了对司机的压强,故C错误;
D.车速的减小与气囊无关,气囊无法保护车辆不受破坏,故D错误。
故选A。
10、C
【详解】
用大小均为F的拉力分别拉弹簧秤的两端,虽然测力计的挂钩和挂环同时受到力的作用,但弹簧测力计只测作用在挂钩上的力,即测力计的示数为一个拉力F的大小,即示数为1N,故A符合题意,故B不符合题意,故C不符合题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不可能
【详解】
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果两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上,其三要素均相同,说明方向相同,故不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2、等于 4 17或1
【详解】
[1]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甲、乙两车质量相同,两车的惯性相等。
[2][3]由s-t图像可知,甲、乙两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6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为s甲=4m,乙车通过的路程为s乙=12m,若甲车在前,即乙车追甲车,M、N两点间的距离为
sMN=s乙-s甲+9m=12m-4m+9m=17m
若乙车在前,即甲车追乙车,M、N两点间的距离为
sMN=s甲+9m-s乙=4m+9m-12m=1m
所以MN两点的距离可能是17m,也可能是1m。
3、摩擦 惯性
【详解】
[1]旱冰鞋下面的轮子用滚动代替滑动摩擦,从而减小摩擦。
[2]想“刹车”停下来时,人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运动,所以还会向前滑动一段距离。
4、相互的 运动状态 非平衡力 匀速直线 惯性
【详解】
[1]朱婷起跳扣球时用力蹬地,脚对地施加了一个向下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地面同时也对脚施加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人就能向上运动了。
[2]朱婷起跳前是静止的,用力蹬地后,人就能向上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排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此时它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4]起跳后,如果朱婷受到的力全部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朱婷将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5]排球的质量小,惯性小,其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所以排球容易被扣杀。
5、增大摩擦力 摩擦力
【详解】
[1]瓶盖上有竖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2]瓶子握在手中,手和瓶子之间产生摩擦力,瓶子静止在手中,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两个力是平衡力。
三、计算题
1、(1)98N;(2)9.8N;(3)10.2N;方向水平向右
【详解】
(1)物体所受重力:
(2)物体受到地面阻力
(3)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等于二力之差,所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
合力方向与F的方向相同,水平向右。
答:(1)物体的重力为98N;(2)物体受到地面阻力为9.8N;(3)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为10.2N,方向水平向右。
2、(1);(2)
【详解】
(1)汽车受到的重力
(2)汽车受到的阻力
因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受平衡力,水平方向上受到牵引力和阻力平衡,则汽车受到的牵引力
答:(1)汽车受到的重力是;
(2)汽车受到的牵引力是。
3、4.7N,方向竖直向下
【详解】
解:小球的重力
被抛在空中的小球竖直下落过程中所受合力F合的大小
答:合力的大小为4.7N,方向竖直向下。
4、125N
【详解】
解:木箱受到的重力为
G=mg=25kg×10N/kg=250N
因为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推力
F=f=0.5G=0.5×250N=125N
答:箱子受到的水平推力为125N。
5、(1);(2);(3),向西
【详解】
解:(1)该车满载货物时受到的重力是
(2)由题意知,该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
(3)汽车沿水平方向行驶时受到的合力是
合力的方向与牵引力方向相同,即合力向西。
答:(1)该车满载货物时受到的重力是;
(2)该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
(3)汽车沿水平方向行驶时受到的合力是;合力方向向西。
四、实验探究
1、钩码的数量 不考虑 不能 同一直线 用剪刀把小纸片从中间剪断 A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详解】
(1)[1][2]小纸片两端通过滑轮各挂一个钩码,两个钩码由于重力通过绳子对小纸片施加了两个向相反方向的拉力,可通过调整钩码的数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实验中选择小纸片,小纸片的重力很小,可以不考虑小纸片的重力。
(2)[3][4]小纸片转过一个角度,小纸片两端的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纸片就会转动,说明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不能平衡。
(3)[5]实验过程中如果想探究不同体的两个力能否平衡,可用剪刀把小纸片一剪两半,两个拉力不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纸片向两边运动。
(4)[6]小明把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和水平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会对实验产生影响。所以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故A符合题意。
(5)[7][8][9]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相同 木板 力(或阻力、摩擦力) 小 匀速直线运动 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等)
【详解】
(1)[1]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始速度相等,同一高度小车具有的重力势能相同,滑下时,小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到达水平面时小车动能相同,所以速度相同。
(2)[2][3]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木板表面比较光滑,阻力较小,则小车在木板表面上前进的距离最远,因为小车受阻力,所以最后会停下来,因为阻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
(3)[4][5]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距离越长;如果物体的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就不会停止运动,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则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4)[6]实验的最终结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实验推理法。在研究时,控制同一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控制了小车的质量和速度不变,使用了控制变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