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西城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泰兴市西城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28 20:1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城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白驹过隙,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我们上船时接受了前人的赠礼,这对我们大有bì益。一个人只有读懂了世界,jí取了知识,安恬中学会摒弃,并经过qiè而不舍的实践,才可能jī身于世。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的责任。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B、2012年元旦就要到了,你是去泰山公园玩呢,还是去溱湖公园玩?
C、光看太没意思了。我决定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
D、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塌实,三是耐得住寂寞。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
A. 有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能否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B. 即使日本政府一再美化侵略行径,但是不能掩盖历史真相。
C. 校园中的沧海桑田的变化,让我不禁感慨时光易逝。
D. 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①—④每题1分,⑤—⑥每题2分,8分)
①为者常成, 。
②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③ ,不耻下问。
④海日生残夜, 。
⑤ , ,此事古难全。
⑥《论语》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5.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后面题目。(4分)
他们一跃而起,向镇子那头的河岸飞速地跑去。拨开岸上的短树林,朝那边远眺。在距村子大约有一英里远的下游河面上一只小蒸汽船顺水在漂着。宽阔的甲板上似乎挤满了人。在轮船旁边,有很多的小艇或是在划,或是顺着水流在漂。可是孩子们不能看到船上的人在做什么。
(1)本文节选自小说《 》中的相关情节 。(2分)
(2)为什么村子下游的河面上会有那么多的船?他们在做什么?请简要回答。(2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4分)
早 梅
齐 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梅来。
明年应如律,先发望春台③。
【注释】①孤根:冬天深埋地底的梅树根。 ②禽:这里指深冬季节的飞鸟鸣禽。③望春台:指京城。
6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运用 手法写“万木”和“孤根”,突出了梅花 的品格。(2分)
7.颈联据传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改为“昨夜一枝开”,请你说说改为“一枝开”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喧(xuān):通“谖”,忘记。
8.⑴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①其母方织 方:_______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_______
③何为中止 为:_______ ④自是之后 是:_______
⑵与所给例句中的“之”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
例句:呼而问之曰
A、至之市 B、钱帅登之 C、学而时习之 D、择其善者而从之
9、用“/”划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1分)
其 母 引 刀 裂 其 织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认为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4小题(8分)
《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
①梨、苹果、香蕉、土豆等果蔬汁很容易变色。变色后不仅难看,味道也受到影响。怎么办?加点柠檬汁。
②果蔬中都含有多少不等的多酚化合物。去皮之后,这些化合物就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醌(kūn)化合物。这种醌化合物很容易互相连接,成为“褐色素”,从而使这些食物变色。而柠檬汁中含有大量的“抗坏血酸”,它可以把醌还原为初始的多酚状态;也可以直接被氧化,从而消耗掉多酚周围的氧气,以此来保护多酚免受氧气的攻击。这样,抗坏血酸牺牲了自我,保护了脆弱的多酚,保持了果蔬“新鲜”的颜色。
③在食品工业中,人们根据柠檬汁的作用机理,就可以直接添加抗坏血酸。在超市销售的果汁和蔬菜汁,很多酒添加了抗坏血酸,以保持其外观和风味。
④抗坏血酸的作用不仅于此。人们在熟肉制品中经常会加入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有两种作用:一是与肌红蛋白反应,使之呈现诱人的红色;二是抑制细菌生长,实现防腐功能。加入抗坏血酸,可以促进前一个反应的进行,从而加快“发色”的过程。许多人认为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其实,它本身并不致癌,只有当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的亚硝胺才是一种致癌物。如果在肉中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的致癌风险。在不需要亚硝酸盐的肉类食品中,有时也会加入抗坏血酸。因为肉中油脂氧化会释放出不好的味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哈喇味”。如果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抢先消耗周围的氧气,从而保护油脂不被氧化,有助于保持肉味的“新鲜”。
⑤抗坏血酸本身很容易被氧化,生成脱氧抗坏血酸。这些脱氧抗坏血酸并不甘于“败家”,会去夺取别人的氢原子来重建家园。人们利用这一特性,在面食加工中,常常加入抗坏血酸,改善面团性能,增加面团筋道。面粉中含有谷胶蛋白,其中有许多巯基——就是带着一个氢原子的硫原子,脱氧抗坏血酸会掠夺其氢原子。当我们揉面时,巯基中的氢原子就会被脱氧抗坏血酸夺走,剩下的硫原子就会两两相连,形成所谓的二硫键。当大量的二硫键形成,面团中的谷胶蛋白就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从而增强其筋道。
⑥大多数情况下,食品添加剂都是为了改善风味、口感,增加食品稳定性等等,本身并不具有营养意义。但是抗坏血酸并不属于这个“大多数”。在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时候,它通常被叫做“抗坏血酸”。而它本身也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维生素C。维生素C不稳定,空气、光照、加热、与金属容器接触,都会使它失去活性或者分解。但是,正是它的这种不稳定,使它具有了良好的“抗氧化性”。在体内,它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加到食品中,它舍己为人先被氧化,从而保护食品中的其它成分。
12.题目“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在文中指什么?为什么说它有营养?请具体说明。(3分)
1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作用。(2分)
如果在肉中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的致癌风险。

14.本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6分)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檫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檫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檫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15.概括文章第③④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2分)
16.文章第①段“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3分)
17.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4分)
18.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品析。(4分)
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品析划线词,4分)
19.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3分)
31.作文(30分)
没有一颗心生来就喜欢孤独,所以我们需要朋友。我年轻的朋友,谁是你最好的朋友呢?是和你形影不离的那个同学吧?但,也许恰是你的竞争对手?也许竟是你的童心老爸?也许是你满架的好书、外婆家中的酸枣树?或许,你沉入音乐海洋便“沉醉不知归路”……
题目:我最好的朋友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座位号
泰兴市西城中学2012年秋初一语文期末试题答案纸 13.1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大有bì益_____ jí取________ qiè而不舍________ jī身______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①—④每题1分,⑤—⑥每题2分,8分)
①为者常成, 。
②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③ ,不耻下问。
④海日生残夜, 。
⑤ , ,此事古难全。
⑥《论语》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5.名著阅读。
(1)(2分)本文节选自小说《 》中的相关情节 。
(2)(2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4分)
6(2分)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运用 手法写“万木”和“孤根”,突出了梅花 的品格。
7(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
8.⑴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①方:_______ ②裂:_______ ③为:_______ ④是: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