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五四学制)生物八年级下册 8.1.3鸟的生殖和发育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五四学制)生物八年级下册 8.1.3鸟的生殖和发育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06 11:0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鸟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鸟的生殖和发育》选自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三节。本节课主要包括两个内容: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观察鸡卵的结构,是在学习了《植物的生殖》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更高一等动物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特点、过程及对环境的适应。本节课在引导学生认识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同时,突破了传统实验思维定式,提供多种仪器,拓宽学生的实验思路,对于帮学生树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具有推进意义。
【学情分析】
1.心理特征
八年级学生求知欲强,且有一定的动手和思维能力,更偏向于体验式课程,在“做中学”,教师要尊重其发展,以学生为主体,让其自主探究学习。
知识基础
需要纠正的前概念 纠正后的科学概念 需要进一步完善或达成的次级概念
卵壳脆弱且密不透风。一个鸡卵就是一个卵细胞。3.每个鸟卵都能孵化出雏鸟。 1.卵壳具有保护作用,且上面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气孔,以保证胚胎发育时,能进行气体交换。2.卵黄、卵黄膜、胚盘合成为卵细胞。3.受精后的鸟卵能孵化出雏鸟。胚盘是将来发育成雏鸟的重要结构。 1.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2.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
3.能力基础:
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归纳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通过感性认知、观察分析、类比推理等过程,辨析易混概念,自主理性构建相关概念。 学生在初一初二已经开设了电脑课学习,具备一定的多媒体操作能力,能比较熟练地应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并能通过教师提供的网络环境进行一定的学习和交流,但仍需要教师的耐心帮助,特别是在信息的获取和加工方面,应引导学生避免盲目浏览。
鉴于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学生兴趣且能主动参与的体验式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分层次体验、探究和归纳。借助倚师智慧教学平台,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以学定教,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说出鸟卵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能力目标:
能够应用倚师智慧平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会分析图文和影像资料,初步具有信息处理能力。
能够针对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并实施方案,在科学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
通过资料分析、小组合作讨论,能归纳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并建构鸟卵的模型,体会科学的思维和方法。
基于对生物学的认识,能够理性的解释和判断,并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生物体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
认同鸟卵的结构在进化上与陆地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关注鸟卵的结构在仿生学上的应用和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初步具备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鸟卵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难点】
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法、直观教学法、分析讨论法、谈话法、讲授法等
学法:体验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分析归纳法等。
【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课件、N0book虚拟实验室软件、倚师智慧教学平台、希沃教学助手
实验器材:白磁盘、放大镜、解剖剪、解剖针、镊子、烧杯、培养皿、鸡卵若干、温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展示:村里的王大爷新办了一家养鸡场,因为经验不足, 种鸡的孵化率很低,损失惨重,你能帮帮他吗?引入——《鸟的生殖和发育》 参与社会议题,思考并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结合本地资源开展,导入课题——《鸟的生殖和发育》
以学定教,明确目标 课件展示:1.截屏:倚师智慧平台<师生交流>区学生帖:小鸡是从鸡蛋的哪个结构发育而来的?2.截屏:倚师智慧平台<师生交流>区老师帖:尝试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3.截屏:<摸底小测>中得分率较低的题目。结合学生预习情况,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2.鸟卵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课前登入倚师智慧平台,利用发布的课程资源自主学习,提出自己的疑问,参与<师生交流>区的互动,并完成摸底小测的相关内容。 先学后教,借助教学平台,快速定位学生学情,以学定教,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达到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目的。
(一)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课件展示:图片——学生参观生物园活动照片引入:我们当时看到了什么?(孔雀开屏)孔雀为什么要开屏?除了求偶,繁殖过程还有哪些行为?播放视频:火烈鸟生殖和发育小结: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伴随着复杂的繁殖行为,如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思考:1.从鸟类具有求偶和交配的行为看,鸟类的生殖方式是什么? 2.鸟类的发育过程经历哪几个阶段?小结:鸟类的生殖属于有性生殖,其发育过程经历了卵、雏鸟、成鸟三个阶段。板书: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发育方式:卵、雏鸟、成鸟 学生回忆参观生物园的场景,孔雀开屏是为了求偶,分析图文和影像资料,总结鸟类繁殖过程的行为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回忆有性生殖和和无性生殖的概念,判断鸟类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其发育过程经历了卵、雏鸟、成鸟三个阶段。 学会分析图文和影像资料,初步具有信息处理能力。总结鸟类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二)探究鸡卵的结构<小组讨论><学生活动一>“脚踩鸡卵”<小组讨论> 引入:鸟卵是在陆地上发育的,要顺利完成孵化,鸟卵的结构应为胚胎发育提供哪些保障?课件展示:图片——从象鸟卵到蜂鸟卵鸟卵到底有哪些结构是可以保障这些条件的呢?我们发现,不同的卵虽然颜色大小上有差异,但是基本结构都与我们常见的鸡卵相似。接下来,我们就以鸡卵为代表学习鸟卵的结构。引入:母鸡的体重是鸡卵的几十倍,那么孵卵时,看起来脆弱的鸡卵,怎么能承受住母鸡的体重?过渡:我们先观察它的外形,一端较尖,一端钝圆,分别称为尖端和钝端。那么,这样的外形,对卵本身有什么意义?我们先来做个有趣的实验。实验:“脚踩鸡卵”人站在排整齐的鸡卵上会怎么样?请两位志愿者参与实验,其他同学可协助,并借助希沃投屏功能(视频、图片)实时呈现“脚踩鸡卵实验”。思考所以卵壳的作用是什么?小结:卵壳起保护作用。板书:鸟卵的结构教具(磁贴)——卵壳你可以从卵壳的结构中得到什么启发?展示:安全帽、国家大剧院、赵州桥小结:这是部分代表作品,大家刚才谈到的应用其实就是仿生学。从仿生学出现至今,生命科学也在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大自然的造物之功,在很多时候会超越最为精良的机械和建筑,这本身也是生物的魅力所在。 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鸟卵的结构应为胚胎发育提供哪些保障。针对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和分析,归纳出卵壳的作小组交流讨论,从卵壳的结构得到启示,思考其在仿生学上的应用。 引导学生探究鸟卵的结构是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基于对生物学的认识,能够做出理性的解释和判断,并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建构鸟卵的模型,体会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关注鸟卵的结构在仿生学上的应用,初步具备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
<小组活动二>验证气孔的存在 引入:看起来密不透风的卵壳,氧气是怎么进出的?<资料卡>有人估算过,一个鸡卵的卵壳上约有7000个气孔。思考:气孔很难用肉眼直接观察,能不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气孔的存在? 展示:叶片上气孔的检测实验:“验证气孔的存在”将鸡卵放入温水中,观察现象,并尝试做出解释。思考气孔的分布均匀吗?钝端的气泡比较多,为什么?展示:切半的熟鸡卵,观察气室的存在。小结:微视频——气孔卵壳上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气孔,以保证胚胎发育时能够进行气体交换。 能够针对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提问、实验设计并实施方案,验证卵壳上气孔的存在。基于对生物学的认识,能够做出理性的解释和判断,验证气孔和气室的存在,并总结其作用。 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
<小组活动三>体验卵壳膜和气室 引入:氧气可以进出卵壳,为什么鸡卵内的物质出不来?实验:体验无壳卵,感受卵壳膜的存在小结:微视频——卵壳膜和气室卵壳膜有内外两层,两层膜围成的空腔叫气室,卵壳膜起保护作用。 体验无壳卵,感受卵壳膜的存在,并能归纳卵壳膜的作用。 直观感受卵壳膜的存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展示:青蛙卵和鸟卵引入:青蛙的卵离开水几个小时就会失去活性,而鸟卵却可以在陆地上发育,说明卵壳和卵壳膜还有什么作用?小结:卵壳和卵壳膜能减少水分的丢失 分析图像资料,总结卵壳和卵壳膜的作用。 认同生物的进化。
<过渡> 引入:发育过程需要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从哪里来呢? 要进一步认识鸟卵的结构,我们需要解剖鸡卵。从阅读量上看,平台上的解剖视频,每位同学平均有三遍。我们也通过NB虚拟实验室模拟操作过程,相信大家对实验过程比较清楚。 课前借助倚师智慧平台,自主学习鸡卵的解剖,并通过NB生物虚拟实验室模拟实验过程。 通过教学软件辅助学习,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主体地位,并达到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目的。
<小组活动四>解剖鸡卵 解剖鸡卵,观察鸡卵的结构1.对照鸡卵的结构图,观察卵的结构。2.推测卵黄为什么总是在卵的靠近中心位置。3.注意观察卵黄上有没有小白点。4.戳破卵黄,观察现象,尝试做出解释。5.推测胚胎发育需要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来源。 解剖鸡卵,构建鸡卵的模型,并完成课堂任务单上的相关问题。 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并构建模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解疑> 在鸡卵中,真正的卵细胞所包括的结构是( ) A.卵黄、卵白和内层卵壳膜 B.整个鸡卵 C.胚盘、细胞核 D.胚盘、卵黄和紧包在卵黄外面的卵黄膜 基于所学习的内容解答疑惑,巩固新知。 再次梳理知识,解决课前疑问。
<生产应用> 展示:未受精的卵和已受精的卵受精后的卵有什么变化?小结: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这是因为受精卵已经开始发育的缘故。展示:人工孵卵过程中的“照蛋”生产中,我们会借助仪器进行照蛋,以检查鸡胚的发育情况,剔除未受精的卵以及早期死胚。 对比未受精的卵和已受精的卵的区别,并尝试推测鸡卵中将来发育成雏鸡的结构。理论联系实际,认识生物学知识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
<解疑> 下列关于鸟卵结构与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1为卵壳,起保护作用 B.2为胚盘,有胚盘的鸟卵就能孵化出雏鸟 C.3为卵黄,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 D.4为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 基于所学习的内容解答疑惑,巩固新知。 再次梳理知识,解决课前疑问,反馈学习情况。
<解疑> 引入:受精后的卵,胚胎发育过程具体是怎样的?展示:视频——中国首只无壳孵化小鸡“小茶缸”成长全纪录<解疑>倚师智慧平台<师生交流>区学生帖:小鸡是从鸡蛋的哪个结构发育而来的?小结:科学促进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又推动科学的发展,无壳孵化技术让我们在探索生命奥秘的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观看视频,通过影像资料,学会分析提取相关信息,明确鸡卵中发育将来发育成雏鸡的结构。 认同科学和技术相互促进。
<课堂小结> 倚师智慧平台<师生交流>区老师帖:尝试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小结:生物体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正是因为鸟卵的这些结构,才能更好地适应陆地上的发育。 梳理本节内容,总结归纳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认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
<课堂检测:实践应用> 假设,你们是来自养殖科研中心的技术人员,王大爷想聘请你当养鸡场的技术总监,请你提出针对性指导,提高种鸡的孵化率。 小组讨论,用生物学知识指导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检测预习、学习效果,巩固本节知识。
<主题升华>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造福人类,造福社会。 用理论指导实践。 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
<课后作业> 登入倚师智慧教学系统,完成巩固练习。 复习相关知识,并完成练习。 深度学习不仅体现在课堂,也体现在课前课后。
【板书设计】
鸟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方式:有性生殖
发育过程:卵、雏鸟、成鸟
鸟卵的结构
【教学反思】
课前反思
平常教学时,关于本节课《鸟的生殖和发育》多采用讲授法和简单的解剖实验相结合,在未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照课本理清想知识点,缺乏思维碰撞,也较少和生产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此次备课过程中,课前借助倚师智慧平台帮助学生预习的前提下,还借助大数据确定教学目标,同时查阅了很多文献资料,特别是在实验的改进和创新上下了一定功夫。教学设计有两条线索,一是帮王大爷提高种鸡孵化率为情境开展教学,二是探究鸟卵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鸟卵的结构,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地深入思考,从而开展深度学习,并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课后反思
真正做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认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同时,培养其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借助对媒体技术,将课堂与信息技术深度且有效融合,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形式上。课程上鼓励学生体验,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联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但也存在不足,比如在无壳卵的准备上,可以由兴趣小组一起参与,在资料的收集和查阅上,应留给学生更多空间,在时间的把控上也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