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被捕
一个在欧洲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暗杀皇族的事件
一个不受喜爱的继承人
何以造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与战后国际秩序
均势瓦解
恐惧、饥饿与傲慢
Part 1
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二卷
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他们竞相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形势图
问题1:20世纪初战争危机日益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
国家 占有的殖民地数/个 殖民地人口/人
英国 55 3.9亿
法国 29 6235万
德国 10 1307万
比利时 1 1500万
葡萄牙 8 968万
荷兰 8 3741万
意大利 4 139万
英、法、美、德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国家 1870年 1913年
英国 31.8% 14%
法国 10% 6%
美国 23% 38%
德国 13.2% 16%
问题1:20世纪初战争危机日益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谈到英德矛盾的尖锐化时说:
“英国…与德国……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末,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所杀若千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一一周一良、吴于座总主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问题:《星期六评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舆论宣传与战争心理
“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目标明确,力量集中,悲观者已经被赶走,我为我武装的人民干一杯。” ——威廉二世
②两大敌对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
问题2:20世纪初战争危机日益严重的表现是什么?
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英国
俄国
法国
领土争端与殖民地的争夺
巴尔干半岛问题
突尼斯问题
争夺世界和欧洲霸权
贸易摩擦
三
国
同
盟
三国协约
国家 1890年 1914年
德国 2.88 11.08
奥匈帝国 1.28 3.66
意大利 1.48 2.82
英国 3.14 7.68
法国 3.74 5.74
俄国 2.9 8.82
欧洲主要国家国防预算的增加情况
(单位:千万英镑)
③巴尔干半岛问题复杂,成为欧洲火药桶
问题1:20世纪初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
帝国主义国家在巴尔干的争夺与巴尔干民族解放斗争的交织
萨拉热窝事件:
带有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色彩的刺杀事件
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一、枪响之前:一战背景
巴尔干半岛,除了半岛南端延伸部的辉煌璀璨的古希腊文明外,其最出名的,就是“欧洲火药桶”的绰号。近代以来对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作为三面环海一面临陆的半岛,巴尔干半岛整体生产潜力有限,而且低地平原的散乱分布,导致这个半岛很难构建出一个大一统式的国家。…… 巴尔干半岛的另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以相对较小的面积供应着众多的人口,众多的民族。由于众多不同民族的存在,不同的风俗习惯,难免产生民族间隔阂,易引发民族冲突并代代相沿……巴尔干半岛地处交通要道,各主要强国为了经济利益争夺该地,极其严重地加剧了该地区的矛盾。
——摘编自豆丁网《巴尔干问题的根源及其影响》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做为假想敌人的,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极大愤怒,他们组织暗杀小组。6月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巴尔干:欧洲的火药桶
生产力低下,政治上四分五裂;
人口民族众多,信仰风俗不一;
地处交通要道,各国对该地的争夺。
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1914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一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一、枪响之前:一战背景
军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极端民族主义者支持国家对外扩张,鼓吹国民对国家绝对效忠、爱国;宣传“民族优越论”,鼓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宣称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在,称本民族利益受到对手损害,煽动民众的仇恨情绪,鼓噪用武力“自卫”,动员民众支持战争。
军国主义是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
③巴尔干半岛问题复杂,成为欧洲火药桶
②两大敌对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
①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大战(Great war)
树叶落地的时候战争就该结束了
Part 2
1914.7-1918.11
结合时间轴,阅读教材P84-85,梳理一战的主要战役
第一阶段:1914年,大战爆发,德国速决战破产
第二阶段 1915—1916年,相持,主动权转向协约国
第三阶段:1917年,僵持阶段,无重大转机
第四阶段:1918年,战争结束
三条战线、三个阶段(美国参战、俄国革命)
第一阶段:1914.9 马恩河战役
1914年9月,法、德在西线进行的马恩河战役,是大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战略决战,持续8天,双方参战人数150多万,以德军失败结束。这标志着德军速决战的破产,德国必须面对它最不愿面对的东西两线作战的现实,此后战争转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
德国陆军元帅施里芬
“速战速决”计划
第一阶段:1914.9 马恩河战役
第二阶段 1915—1916年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第三、四阶段:1917-1918年 美国参战、华工“以工代战”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德国投降
“凡尔登绞肉机”
“索姆河地狱”
▲ 残酷的战场
▲ 新式武器坦克的参战
>70万人
>130万人
三条战线、三个阶段(美国参战、俄国革命)
1918年11月,听到停战的消息,巴黎街头人们欣喜若狂。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说:“吻我的姑娘有500多个了。”
大战结束,世界重启
性质: 西方帝国主义列强进行的一场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战争
材料 1914年12月,在总统时国会的演说中,威尔逊定位美国在一战中的角色―不偏不倚的调解者:“我们是和平的获益者,我们现在热切希望这一特征(即保持中立)可以让我们不用屈从于其他国家。
1917年1月,威康二世批准了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3月18日,包括蓝辛、豪斯在内的大部分威尔逊政府成员主张对德宣战。4月6日,国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对德宣战问题。同日,威尔逊发表了宣战咨文,提出“世界越民主更安全”的口号。1917年11月,俄国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十月革命,加重了西线的形势。威尔逊于1918年1月8日,在国会就战后国际秩序发表了演讲,提出了著名的“战后和平十四点”。这份讲话是威尔逊构建战后世界和国际秩序最为具体的一个方案,几乎囊括了威尔逊时战后世界安排的所有问题。
——摘编自吕源《国际联盟盟约在关国失败的原因分析》
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对一战态度的变化,并分析该变化发生的原因。简评美国参加一战的影响。
野心决定态度——美国的参战
【答案】(1)态度变化:从保持中立到决定参战。
原因: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威胁到美国利益: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苏维埃政权决定与德国在东线媾和,西线形势恶化;美国部分政府官员和国会的推动;抢夺战争胜利果实。
(2)影响:美国参战极大地增加了协约国的实力;加快了一战结束的进程;美国基于自身实力的提高,企图通过参战建立美国主导的战后秩序,具有霸权主义色彩。
性质: 西方帝国主义列强进行的一场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战争
一群小人物,影响大历史
材料 一些先进中国人决心利用一战,奋力一搏,北洋政府高官梁士诒就在1915年提出了“以工代兵”的外交策略。而此时,西方列强已为战争付出沉重代价,法国和英国意识到这将是一场持久战和整体战,战争的结局将取决于经济、军事实力和人力资源,而中国正是可以为两国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的国度。从1916年开始,中国为英法提供了14万精壮华工,从事军工生产、物资运输、修筑战壕等工作。1917年8月,中国历经三年的参战努力,正式向德奥宣战。之后,中国不仅宣布废除与德奥两国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收回德奥两国在华租界、终止支付庚子赔款,而且取消了德奥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因为华工的到来,英法在大战紧要关头免去了人力资源匮乏的后顾之忧。因为华工的存在,中国外交宫才能够在巴黎和会上义正词严地要求国际社会还中国以公道,并最终帮助中国政府以平等的身份走向世界。
——摘编自徐国琦《“危”“机”与“苦”“力”:一战华工的故事》
背景:“以工代兵”策略的提出;英法等国人力资源的不足;有识之士的努力。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英法人力不足的问题;为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助力国家收回主权;有利于一战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二、枪响之时:一战过程
秩序重构
Part 3
结束所有战争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列强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通过一系列条约和第一个国际性组织一一国际联盟的建立,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新秩序,即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这是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认为德国“生当不义,亦当死于耻辱”。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和肢解德国,最好让德国重新四分五裂,以此来重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此外还要尽可能多的索取战争赔款。
英国首相 劳和·乔治
各国的愿景
法国总理 克里孟梭
实行“势力均衡”政策,保留德国,牵制法国,制约苏俄,尽量保持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
威尔逊想要维护德国,以此来抗衡英法,乃至于对付苏俄。再者要求以美国为主导,建立一个统一的国际联盟组织,来达到控制世界的目的。
各国的愿景
美国总统 威尔逊
意大利:要求扩张领土。
日本:要求把他在战争中攫取的利益合法化,即占有德国在太平洋上的诸岛和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
“智慧的老鼠”
顾维钧
“百灵鸟”
“老虎”
“狐狸”
你可以把德国的殖民地剥夺,把它的军队减少到仅够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结果还是平等的……为了(防止德国复仇)这些理由,所以我们坚决反对超出必要的范围把德国人民从德国的统治之下割给别国。
意图:
保持英国的优势
削弱德国
维持欧洲大陆均势
掏空德国人的腰包。
意图:复仇,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
重建欧洲大陆的霸权
我们应当在世界上担当起重大任务。……你们是否考虑过下面几点意义:最近一两年来,我们已经不再是债务国,而已成为债权国。我们所掌握的黄金储备的数量,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多。
意图:
“十四点原则”
建立国际联盟
攫取世界霸权
牧野伸显
“沉默的小伙伴”
意图:要求合法占有原德国太平洋诸岛和中国山东的权利
“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意图: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收回山东,废除二十一条
各国的愿景
1.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
2.重新划定德国疆界
3.德国放弃其全部海外殖民地
4.限制德国军备(废除普遍义务兵制,只能保留10万陆军和少量船舰;不得拥有空军、坦克和潜艇等)
5.德国须向战胜国支付赔款(1921年总算商量出德国的赔偿总数,德国的马克2260亿,并且在42年内必须赔偿完。后改为1320亿马克, 66年还清)
6.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独立
德国军用飞机被肢解。
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
德国须向战胜国支付赔款。限制德国军备。重新划定德国疆界。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方式加以瓜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
凡尔赛条约
凡尔赛体系的内容:
上图:(凡尔赛和约》签署后,柏林的一次群众集会抗议活动受到警察的阻止。
1916年还是一个士兵的阿道夫 希特勒(右)
屈辱,复仇,憎恨
战后德国的纳粹党(法西斯运动)的兴起
这幅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将英、法、美、意日比做一只五头怪兽,它将德国踩在脚下,贪婪地将其內脏吞食殆尽
问题: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带来了什么影响?
巴黎和会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体现了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
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伍德罗· 威尔逊提出《世界和平纲领》,即“十四点”原则,其要点为: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领海以外,无论平时或战时,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各国军备必须裁剪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1分册
美国总统伍德罗· 威尔逊
美国的愿景
—华盛顿体系—
国家 1913 1918 1921
英国 11.4 8.5 11.8
美国 7.6 12.8 17.3
日本 19.7 38 25
英国、美国和日本对华贸易所占比重的变化。
日对在一战前后对华贸易比重最大,几乎独霸中国。结果:引起英、美等国家的不安。
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英日同盟宣传画。两国缔约于1902年,原本是对抗沙俄在远东的扩张
相互尊重在太平洋区域既得利益,遇有侵略协商解决。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终止。
——《四国条约》
对美国:埋葬了英日同盟,扫除了美国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是美国外交的胜利。
对日本: 一方面英日同盟解散,使其扩张野心受到了暂时遏制;另一方面它在太平洋上的权益又得到了大国的承认,第一次处于与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
英日同盟是我们与远东太平洋关系中最危险的一个因素。
——美国参议员洛奇
如果把我们的海上政策建立在同日本起来反对美国的基础上,那么很难想象还有比这更加糟糕的政策了。
——英国殖民大臣丘吉尔
无论如何,你们给同盟举行了一个盛大的葬礼 。
——日本代表
华盛顿会议的内容:《四国条约》
美国:美国外交胜利,与英平等地位,英海上优势丧失,限制日本。
其他:暂时缓解海军军备竞赛上的争夺,有利于战后局势的相对稳定;减轻了各大国民众的军费负担,有利于战后经济的恢复;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战后和平
华盛顿会议的内容:《五国海军条约》
内容一:表面上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但对中国提出的诸如收回租借、关税自主权等正义要求则予以拒绝……英美出于反对日本独占中国的动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中国收回了在山东的大部分权益。
内容二:施用各种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门户开放)
通过合约谁受益最大?谁是最大的受害国?谁受到压制?
美国受益最大,中国是最大的受害国,日本受到压制。
华盛顿会议的内容:《九国公约》
骷髅说:不要抢!我分。那盘鸡上写着“中国”
华盛顿会议对中国影响: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确立了美国主导的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一)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白规定者外,凡大会或行政院开会时之决议应得联盟出席于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
——王铁崖、田如萱编《国际法资料选编》
第五条
全体一致决策机制
性质:第一个由主权国际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世界里的中国:国际联盟与九一八事变
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ー八事变”,国际联盟对这一侵略事件的既不援助中国也不制裁日本的做法,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决策机制问题)。直到1932年3月日本炮制的伪“满洲国”宣布成立,国际联盟始终没有遣责日本是侵略者,不仅拒绝对其制裁,更拒绝援助中国,实际上是在鼓励日本不断扩大侵略。
——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国际联盟(1920——1946)
国际联盟实质: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全体一致原则的实行;
实质:成为英法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排斥苏美等大国,不具有真正的普遍性和权威性
没参加原因:
①美综合国力还不足;②受国内孤立主义思潮影响,国会拒绝批准;③英法阻挠,无法控制国联。
国际联盟(1920——1946)
意图美国企图利用国联领导世界(称霸世界)。性质凡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评价(1)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2)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3)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4)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的趋势,为后来的国际组织提供了经验教训;(5)美国没有加入,使国联丧失了坚定的支持力量。实质是英法操纵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国际联盟(1920——1946)时间:1921—1922
地点:华盛顿
与会国:美日中等九国(美国为主导)
目的:为了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结果:签署了《九国公约》(针对中国问题)
—华盛顿体系—
影响: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法国每3名军人里面,恐怕只有一人能够毫发无损地打完这场大战。
英国整整失去了一代——50万名30岁以下的男子在大战中身亡一一其中尤以上层阶级损失最重。1914年从军的牛津、剑桥学生,25岁以下者半数不幸为国捐躯。
德国损失人数虽然远超过法国,但由于它军事年龄总人口高出更多,死亡比例就比较小了——13%。
比起来,美国的损失显然少得多(美军阵亡入数11.6万名,英国近80万,法国160万,德国180万),但同样可以证明西线战事的残酷,因为这是美军唯一参与的战区。
——摘自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①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问题2: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年零3个月
31个国家
历时
参与国家
15亿人
新式武器
飞机、潜水艇、鱼雷、坦克、无线电通信
②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问题2: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美国从战前欠外债30亿美元到战后协约国欠美国债务100亿美元,它掌握世界黄金储备的40%以上:华尔街已成为世界另一个金融中心。经济实力的增长使美国的政治野心随之膨胀,美国要领导世界。
——徐蓝《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③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世界里的中国:一战与中国劳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反战与和平运动,深刻影响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③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形式参战。中国之所以能参加一战后的巴黎和会,是与十几万劳工参加一战并对协约国的胜利作出贡献分不开的。
4个帝国一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走向解体,新的民族国家建立。
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苏维埃俄国的建立,新的国家形式和意识形态的出现。
20年危机(1919-1939)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二次世界大战
大战
均势瓦解
秩序重构
一战与
战后秩
序
①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两大敌对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
③巴尔干半岛问题复杂,成为欧洲火药桶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进程:三条战线、三个阶段+美国参战、俄国革命
影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国际联盟
二十年危机(1919-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