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 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 课件(3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6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6 11:2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拟行路难(其四)
南朝 · 宋 鲍照
对于命运我们可以大胆地说: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
我们应该值得庆幸,我们生在了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大好时代,只患己之不能,不患人之不己知,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德美才秀”的人. 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我们一样幸运。
纵观历史,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有才而无望,“英雄无用武之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
历史上很多文人都感叹生不逢时,世事艰难。魏晋南北朝时期鲍照就是其中的一位,我们今天一起来欣赏他的诗歌《拟行路难 》
导入: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
东海(今江苏涟水附近)。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 。
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
为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
任临海王参军,在临海王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
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 “才秀人微,取湮当代”
才华埋没,壮志难酬。自然心怀不平。
鲍照人生之路
知人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背景简介
论世
门阀制度
 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形成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盛行。
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
西汉武帝以后,崇尚儒学,官僚多以经术起家。他们授徒讲学,门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子孙承家学,继续为官。久而久之,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
“才秀人微,取湮当代 ”的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
这组诗主要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
作品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中的“俊逸鲍参军”,就是赞美李白的诗有鲍照的俊逸风格。其作品留芳后世,被称为“元嘉三大家” (谢灵运、颜延之、鲍照)之一。
作品简介
阅读诗歌
一、熟读课文 整体感知
  (一)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诵读《拟行路难》,做到字音、断句准确。自由展示个人诵读风采。
1、根据朗诵视频,朗诵诗歌。
2、解题。
小组讨论:
“行路难”字面意思是什么?《行路难》又是什么?“拟”是什么意思?
《行路难》:汉乐府诗歌。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 字。拟,摹仿。
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
1.《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
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主要是抒发世路
艰难和 离别悲伤的感情。
解题
路难行
2.行路难就是---------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解读
文辞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 歌唱声因举杯
饮酒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
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1.全诗抒发了一种什么情绪?

把握主旨
2.根据作者的经历和背景来看,“愁” 具体来说
指什么“愁” ?
----- “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才华埋没、壮志难酬的愁苦。
  古往今来,有很多诗都言愁,言愁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但所言之愁又有何不同?请举例说一说。 
1.思家思乡之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相思之愁: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忧国亡国之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
1、本诗的诗眼
2、用四字短语概括本诗动词所在的诗句,总结概括本文的愁。(师生合作探究)
行坐叹愁 借酒销愁
悲歌断愁 吞声咽愁
3.诗歌开篇说没说他的经历、他的愁苦
从什么讲起?
----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
4.水的流向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联系当时的背景,
作者这些文人的命运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地势
门第

把握主旨
作者感叹“人生亦有命”这个“命” 其实就是指的------
门第
主旨 :本诗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的怀才不遇,
抒发愁苦的感叹,表达了深感世路艰难激发
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水--------人 本是感叹自己命运、人的命运,却从水说起,
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技巧?
把握技巧
比兴
----水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人的遭际
在那个时代也是被家庭门第高低贵贱 决定的。
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了
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诗人借水“泻”和“流”的
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人惊疑的气势。正如沈德潜所说:
“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这正曲折地表达了
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心情。
“起兴”示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1.第三四句表层意思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应该学会自我宽慰”。这个反问句实际上它蕴含诗人什么情感?
------愤懑不平
社会与人生的错位,作者渴望借“人生苦乐自有命”,
来宽慰自己,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解脱出来。
2.“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
诗人解愁的方式是:
-----酌酒、唱歌
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
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
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
景况。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
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诗人不正面诉说自己的悲哀和苦闷,而是
从如何设法将自己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
中获得宽慰着笔,这口吻,这笔调,反倒愈加
透露出那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的情感,这就造
成了一种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术效果。
然而,“举杯销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
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
在喉而“断绝”了。
3.第七句:心非木石岂无感?
这是一个什么句式?
反问
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
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
表达了诗人的
抗争、不平
4.第八句:吞声踯躅不敢言。
此句表达了什么感情?
-------无奈
前面“岂无感”-------激昂
而此处“不敢言”----痛苦十分深沉。
前面越是激昂,后面 “不敢言”,痛苦越显深沉。
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
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
淋漓尽致。
“愁”
1、本诗的诗眼
2、用四字短语概括本诗动词所在的诗句,总结概括本文的愁。(师生合作探究)
行坐叹愁 借酒销愁
悲歌断愁 吞声咽愁
感情线索:
认命
不认命
认命
满怀郁结,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
忍辱负重而又悲怆难抑,愁肠百结。
(悲愤 无奈)
诗人形象:
人生之路难行,无才难行,有才亦难行。
感悟下列怀才不遇的文人的诗词,体会他们
对待人生之路的艰难有怎样不同的态度。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苏轼《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 。
《念奴娇 赤壁怀古》——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
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豪迈
淡定
豁达
乐观
探究
洒脱
延伸拓展
从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方面,说说此诗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有哪些影响?
对比阅读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写作缘由 情感 语言风格
鲍照
李白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写作缘由 情感 语言风格
鲍照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抒悲愤
深受乐府影响,语言质朴,用近乎口语的文字表现深邃的诗意。
李白 抒悲愤
+
明豪情
+
展自信
阅读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六)》,完成后面的题目。
拟行路难(其六)
鲍 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1、“不能食”、“拔剑击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是什么使他长叹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限激愤之情。渴望有所作为,却无用武之地。
2、“蹀躞垂羽翼”怎么理解?这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委曲苟活,虚度年华。
不肯碌碌无为、阿附权贵、要有所建树的高尚情怀。
课后作业:
背诵全诗
说出你的观点 搜集相关材料
人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障碍,面对它们,你有选择的权利,你的选择将会决定你的人生方向。如果是你,你将怎样选择,为什么?
作业:结合以上内容进行文笔练习
(要求: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