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同步提优训练:8.1 压力的作用效果 (共2课时 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同步提优训练:8.1 压力的作用效果 (共2课时 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6 17:2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
第1课时 压力和压强
1 压力       
1.如图所示,下列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F表示正确的是 (  )
2.下列关于压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压力是由物体的重力产生的,压力就是重力
B.压力不是重力,但其大小一定与重力相等
C.竖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D.压力并不都由物体的重力产生,也不一定都与重力的方向相同
3.如图所示,正方体金属块的重力为20 N,F恒为50 N,当金属块静止不动时,支撑面所受到的压力分别是FA=    N,FB=    N,FC=    N,FD=    N。
2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4.(2020南充改编)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强利用了多个完全相同的木块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这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我们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沙子代替海绵来完成实验。
(2)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当    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这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
(3)由甲、丙两图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的关系,此时可以得出结论:                   。
(4)对比甲、丁两图,小强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你认为他的观点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3 压强大小的比较       
5.(2021广州)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完全相同的沙滩散步,留下深浅相同、大小不同的脚印。则甲 (  )
A.所受的重力较大 B.所受的重力与乙相等
C.对沙滩的压强较大 D.对沙滩的压强较小
6.(多选)一块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A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A右端与桌边相齐(如图所示)。在木板的右端施加一水平力F,使其右端缓慢移动离开桌边,在木板A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对桌面的压强不断变大 B.A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C.A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D.A对桌面的压力不断变小
4 压强大小的计算       
7.小明的体重为500 N,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他对地面的压力为   N,小明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小明走路时对地面压强的   。若该地面能承受的压强为2.5×104 Pa,则小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至少为    cm2。
8.(2021贺州)如图所示,甲、乙两质地均匀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边长之比为l甲∶l乙=2∶3,质量之比为m甲∶m乙=2∶1,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之比F甲∶F乙=    ,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    。
9.(2020山西)2020年初,一场罕见的大雪袭击了加拿大,厚达2 m的积雪,给市民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若积雪的密度约为0.2×103 kg/m3,g取10 N/kg。
(1)请计算2 m厚的积雪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若2 m厚的积雪,压在面积为5 m2的汽车顶部,请计算汽车顶部所受的压力。
10.砌墙时,随着墙体高度的增加,地基受到的压力会逐渐增大。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砌墙时地基受到的压强与压力大小关系的是(  )
第2课时 固体压强知识的应用
1 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1.(2021北京)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
2.(2020乐山)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
3.(2021东营)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同学们见到了收割麦子的镰刀、挑水的扁担等农具(如图0所示)。镰刀刀刃被磨得非常锋利,是通过  
     来增大压强的;扁担中段制作得稍宽,是通过        来减小压强的。
图0
2 形状规则的固体压强问题分析       
4.如图1所示,有两组同样的砖,A组一块,B组两块,每块砖平放时长∶宽∶高=4∶2∶1。A组砖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A和pA,B组砖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B和pB,则FA    FB, pA    pB。(均选填“>”“=”或“<”)
图1
5.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若在其右侧,按如图2所示的方式,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后,其质量、密度、对水平面的压力和压强四个物理量中,不变的是 (  )
图2
A.质量、密度 B.压力、压强
C.密度、压强 D.密度、压力
6.如图3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竖立着三个实心匀质柱状物甲、乙、丙,它们的高度均为h,甲、乙、丙的底面分别是半径为R的圆面、边长为a的正方形、半径为r的圆面。已知:2R>a>2r,它们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p丙,则关于甲、乙、丙材料的密度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
图3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乙>ρ丙
C.ρ甲<ρ乙<ρ丙 D.ρ甲=ρ乙=ρ丙
7.(2021自贡)如图4所示,有三个实心圆柱体甲、乙、丙放在水平地面上,其中甲、乙高度相同,乙、丙底面积相同,三者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图4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乙=ρ丙
C.m甲=m乙=m丙 D.m甲>m乙=m丙
8.(2020广西)如图5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重物A、B,密度分别为ρA和ρB,底面积分别为SA和SB,且SA>SB,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图中虚线所示),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下列物理量大小比较的关系正确的是 (  )
图5
A.FApB
C.ρA>ρB D.切割前后A、B对地面的压强均不变
9.(2020黄石)如图6所示是a、b两种物质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将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图6
A.a、b的密度之比为4∶1
B.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4∶1
C.a、b的密度之比为2∶1
D.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2∶1
10.(多选)如图7所示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匀质实心长方体A、B,已知体积VASB,对地面的压强pA=pB。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图7
A.A的密度一定大于B的密度 B.A的密度可能小于B的密度
C.A的质量一定大于B的质量 D.A的质量可能等于B的质量
11.如图8所示,均匀长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S'(S图8
A.p甲Δp乙 B.p甲C.p甲>p乙,Δp甲>Δp乙 D.p甲>p乙,Δp甲<Δp乙
12.(2020襄阳)如图9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大于乙的边长。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图9
A.若甲、乙密度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
B.若甲、乙密度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
C.若甲、乙质量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
D.若甲、乙质量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
第1课时 
1.D 
2.D [解析] 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有些压力是因为物体受到重力而产生的,有些压力与重力无关,物体只有放在水平面上且竖直方向无其他外力作用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
3.20 50 70 30
4.(1)凹陷程度 转换法 可以 
(2)压力 控制变量法 
(3)压力大小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错误 没有控制受力面积相同
5.A [解析] 因为甲、乙脚印的深浅程度相同,说明两者对沙滩的压强相同,根据F=pS可知,受力面积大的物体压力大,自由静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所以甲受到的重力大于乙受到的重力。
6.AB [解析] 木板A向右端移动至离开桌边的过程中,其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压强增大。
7.500 一半 200 [解析] 小明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他对地面的压力F=G=
500 N;因为双脚站立时的受力面积等于走路时受力面积的2倍,由p=可知,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走路时的一半;小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至少为S===0.02 m2=200 cm2。
8.2∶1 9∶2 [解析] 根据G=mg可知,甲、乙的重力之比为===,自由静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由此可知,两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为==;已知边长之比l甲∶l乙=2∶3,则===,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
9.(1)积雪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G=mg=ρVg=ρSgh,
积雪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ρgh=0.2×103 kg/m3×10 N/kg×2 m=4×103 Pa。
(2)根据p=可知,汽车顶部所受的压力:
F顶=pS顶=4×103 Pa×5 m2=2×104 N。
10.C [解析] 由于地基大小不变,即受力面积不变,根据p=可知,压力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且压强与压力成正比。
第2课时
1.A
2.B [解析] 篆刻刀很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故A不符合题意;骆驼宽大的脚掌,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故B符合题意;注射器的针头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故C不符合题意;切菜的菜刀,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故D不符合题意。
3.减小受力面积 增大受力面积
4.< = [解析] A组是一块砖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一块砖的重力,B组是两块砖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两块砖的重力之和,故FA5.C [解析] 按图示方式,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后,物体的质量变小,重力变小,故A错误;由于自由静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则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变小,故B、D错误;由于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后,物质种类不变,故其密度不变,由p======ρgh可知,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不变,故C正确。
6.D [解析] 因自由静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三个柱状物对桌面的压强:p======ρgh,因p甲=p乙=p丙,且它们的高度均为h,所以,甲、乙、丙三种材料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ρ丙。
7.A [解析] 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h;甲、乙两圆柱体的高度相同,且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故ρ甲=ρ乙;乙、丙两圆柱体中丙的高度大,且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ρ乙>ρ丙,即ρ甲=ρ乙>ρ丙,故A正确,B错误;已知三个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根据F=pS,且S甲8.C [解析] 设A的高度为hA,B的高度为hB,对于柱状实心物体,由p======ρgh可得,A、B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0=ρAghA、pB0=ρBghB;已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pA0=pB0,即ρAghA=ρBghB;由于hAρB,故C正确。长方体A、B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则hA'=hA、hB'=h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ρAghA'=ρAghA=pA0、pB=ρBghB'=ρBghB=pB0,故D错误;已知pA0=pB0,则pA=pB,故B错误;已知SA>SB,由F=pS可得,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FA>FB,故A错误。
9.B [解析] 由图像可知,当m=80 g时,V甲=5 cm3、V乙=40 cm3,则a、b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ρa===16 g/cm3、ρb===2 g/cm3,a、b的密度之比==,故A、C错误;用质量相等的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其体积之比=∶==,则它们的边长之比L甲∶L乙=1∶2;因为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Lg,则甲、乙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故B正确,D错误。
10.AC [解析] 长方体自由静放在水平地面上,则G=F=pS,由于SA>SB,pA=pB,故GA>GB,即mA>mB,C正确,D错误。又因VAρB,A正确,B错误。
11.B [解析] 由题意可知,旋转之后,甲的底面积变大,对地面的压强变小,乙的底面积变小,对地面的压强变大;而原来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p甲Δp甲<Δp乙。
12.D [解析] 设甲的边长为a,乙的边长为b,由题意可知,a>b,根据S=L2可得,S甲>S乙。
(1)若甲、乙密度相等,因为实心正方体物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L,则p1=ρga、p2=ρgb;由a>b可知,p1>p2。①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p2'===+ρbg=+p2;因为a>b,则>ρga=p1,即p2'>p1,故A错误。②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力变大,但受力面积不变,则甲对地面的压强变大,即p1'>p1;因为p1>p2,则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p1'>p1>p2,故B错误。
(2)若甲、乙质量相等,且p1==、p2==;因为S甲>S乙,则p1S乙,则p2'>p1,故C错误。②将乙放到甲上,则甲对地面的压强:p1'=;若S甲=2S乙,则p1'====p2,即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故D正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