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邢江区美琪学校2013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扬州市邢江区美琪学校2013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28 21:5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美琪学校2013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温馨提示:请将答案填在答卷纸上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 ( )(2分)
A.古刹(chà ) 拾级(shí) 褒贬(bǎo) 明眸善睐(lài)
B.恣睢(zī) 拮据(jū) 栈桥(jiàn) 纷至沓来(tà)
C.殷红(yīn) 清澄(chéng) 涸辙(hé) 探骊得珠(lí)
D.蕈菌(xùn) 纤细(xiān) 铿锵(qiāng ) 揠苗助长(yà)
2、选出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现在学生作文水平令人担忧,表意不明、层次不清、文不加点的低分作文越来越多。
B.她平时一向沉默寡言,没想到辩论会上她竟侃侃而谈,令我大吃一惊。
C.元旦假期,各大商家纷纷打出广告吸引消费者,但是一些没完没了的导购游说,令人感到不厌其烦。
D.目前,我党首当其冲的任务是整顿党的队伍,肩负起历史赋予党的使命,为人民创造更幸福的生活环境。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红嘴鸥不仅选择扬州作为冬季栖息地,而且天鹅、丹顶鹤等珍稀鸟类也到扬州定居。
B.一起起校园惨案令人震惊,各地幼儿园、中小学和高中一定要建立并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C.当韩国歌曲《江南style》风靡全球,使得骑马舞引发了全民模仿。
D.最近河南兰考发生的火灾告诉我们:我国孤儿救助体系是否完善取决于民政部门的重视程度。
4、下面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西汉司马迁编写的编年体史书《战国策》,这本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305篇诗歌,也称《诗三百》,按体式分为“风、雅、颂”,其中《关雎》和《蒹葭》都属于“风”。
C.《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讽刺小说,文中通过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揭露了英国社会的黑暗现实,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
D.《绿》是选自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温州的踪迹》的一篇记游散文,通过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观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向往之情。
5、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字填在空格内)(4分)
“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年年后土祠,独此琼瑶贵。”这首诗赞美的就是扬州独有的稀世名花——琼花。她以叶繁花茂、洁白无xiá名扬天下。每年花期,那一cùcù银白色花环布满枝头,犹如瑞雪压枝。阵阵幽香qìn人心脾,令人心kuàng神怡。
6、默写。(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9分)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2)关关雎鸠,            。
(3)            ,志在千里。
(4)忽如一夜春风来,            。
(5)            ,正是河豚欲上时。
(6)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 
         。
(7)《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不畏艰难、勇挑重担的耿耿忠心的句子是:         , 
         。
7、综合性学习。(10分)
治理大气污染,留住美丽蓝天,是全世界的共同话题。初三(1)班班委会就此展开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探究发现】阅读以上材料,你有哪些发现?写出两点即可。(4分)

【点击新闻】阅读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不超过15个字)(3分)
【实践运用】保护环境、提升生命质量已经是当务之急,对此请你拟一则宣传标语。(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二、阅读与理解(56分)
(一)阅读两首词,回答8-9题(6分)
【甲】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乙】浣溪沙(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来此游览。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
8、甲词下片中的“独”和乙词上片中的“逐”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3分)

9、乙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湖上宴乐图,从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态?(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3题( 16分)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艾子杂说》 东坡居士(著)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 ②踣(bó搏):跌倒。③应候:顺应时令。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顾谓侍臣曰( ) (2)岁苦支备( )
(3)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 ) (4)臣怪之( )
11、下列各句与“望天而歌”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B.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C.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3、文中齐王要“筑大城”,是出于什么目的?请摘抄文中的原句回答。(1分)对此,艾子持什么态度?请简要阐述。(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7分)
穿布鞋的故居
①扬州的旧巷大多是这样:灰砖高墙,青石铺路。七弯八绕,曲径通幽,八卦阵似的。安乐巷也不例外。这是安乐巷27号,坐西朝东,极普通的那种民居,如果不是门楣上悬挂着“朱自清故居”的扁额,你很难以为这种锈砖老木门槛的屋子有什么特别之处,你若是骑车穿巷,脚下稍一用力便会倏忽而过。这房子就和它从前的主人一样,很不引人注目,也从不希望引人注目。站在故居门前,我不由得想起了在一本书上看到的这样一个细节:朱先生生前一直喜欢穿平底布鞋,从不张扬自己。他在文学院任系主任时,每逢开会,从不坐主席台,而是拣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坐下,静听同事们阔论——朱先生在会场上的一隅,同他在这巷子里偏于一隅的故乡,是多么的相似呵!
②如今,到处在修葺或重建名人故居,画廊漆柱,巨额敞庭,又气派又热闹;而朱先生的故居没有这份辉煌——为了供后学瞻仰,有关部门只是将原先居住在这里的市民迁了出去,腾空房间,便成了。故居很小,只有几间木结构的房子,你站在门庭下轻咳一声,每个角落都能听到。这又和先生的为人如出一辙,决不故作高深。
③游人很少。有时整天卖不出一张门票。扬州有瘦西湖,到过瘦西湖的外地人回去之后几天内都会沉浸在一种满足与兴奋之中,他甚至还会向别人炫耀,我到过瘦西湖;而没有去过瘦西湖的人也会有一种期盼——什么时候能去瘦西湖呢?而朱自清故居不会有这种效应。我相信,能够在人欲横流的时代记起念起这片陋房的人,他实在是在追求朱先生似的平淡与平和。我站在故居前,反复为故居的清淡而庆幸:这正是先生的本意呵!假如,这里整天车马喧嚣,人来客往,你方唱罢他登场,朱先生又怎么消受得了。
④我第一次来此,是因为要给学生上《荷塘月色》。我和学生在这火柴盒般的小院子里,不敢发出半点声响。朝南的这间房里悬挂着一幅中国画,正是“荷塘月色”的意境,那份雅洁,那份清远,真正是只可意会而难以言表。我和学生们仰视着这幅画,仿佛沉浸在那个风雨如晦的1927年7月。一手托着课本,一手抚摸着朱先生用过的老式木床,老式书桌,我的灵魂又仿佛来到朱先生清灵而又广博的精神世界。朱先生就是这样没有架子,在这里,所有的家当你都可以无限度地接近,你可以在朱先生坐过的椅子上小憩,可以在他的木床上静躺。
⑤我对学生说,朱先生生前就是学生最容易又最乐意接近的导师。
14、阅读全文,归纳朱自清先生的品质。(3分)


15、朱自清故居“游人很少”,对这种现象,作者抱着怎样的态度?为什么?(4分)


16、本文语言饱含深情,请从下面的两个句子中选择一个,从修辞和情感的角度加以品味。(4分)
A.如今,到处在修葺或重建名人故居,画廊漆柱,巨额敞庭,又气派又热闹;而朱先生的故居没有这份辉煌。
B.我和学生在这火柴盒般的小院子里,不敢发出半点声响。
我选( )
赏析:

17、朱自清先生是我们扬州的骄傲,请结合你对朱先生的了解回答问题。(6分)
(1)文中说“朱先生生前就是学生最容易又最乐意接近的导师”,请具体说说“最容易”和“最乐意”在文中的含义。(2分)


(2)教材选文的调整之争一直不断。最近,某大学教授主张把朱自清的《背影》从语文课本中删除,原因在于:朱自清父亲的行为违反了交通规则,他的行为有可能触犯他人的利益,造成火车无法正常行驶,破坏火车站的秩序,影响他人的正常旅行。此言一出,立即招来众人的“拍砖”。你赞成这个教授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不超过100字)(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8-21题(17 分)
讲故事的人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演讲摘录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
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A”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的时候,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流泪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文中回忆了有关母亲的哪几件往事?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5分)


莫言先生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母亲对莫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0、文中划线的两句话是对母亲的语言描写,其中最触动你心灵的是哪句话?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21、评论界认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走向世界的原因之一是“其文学创作根植乡土文化而又关注人性”。结合本文,简要分析莫言为什么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和大家“讲故事”,“讲家乡的故事”。(4分)


三、作文(60+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游子离开村庄,频频转身回望;父亲送儿远行,偷偷转身抹泪。有人逃出火海,却又转身冲进火海;有人面对掌声和花环,却转身走入寂寞。有人陷入绝境,转身柳暗花明。转身是一种深情,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勇气。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在向左转或向右转。这世间的转身,是如此的美丽。请以“美丽的转身”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认真审题,写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 (4)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