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两件宝》教学反思
《两件宝》一课是由北京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一册13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在学生学习完了拼音、认识了部分生字,阅读了几篇小短文之后进行学习。教材这样安排,为学生探索发现新知奠定了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以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索、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构建平等、民主、合作、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喜欢语文这门学科,让孩子感觉学习语文有兴趣。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愿望。
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希望让学生始终处于探索和发展的状态,通过学生观察、思考、联系生活使学生主动认识生字、学习短文,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的发展。本堂课我设计了四大教学环节:
一、谜语导入,引起兴趣
在导课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儿童化的语言,以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十个小伙伴,分成两个班,大家齐努力,共同把事干。”“站着在上面,用它来思考,我们看不见,智慧在里面。”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调动了思维,既初步体会到手和脑的作用,又为下面学习打下基础,引起了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在学习短文时,我先让学生“自由地读读小短文,问问周围的同学。”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听读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的课文有个大体的印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让学生教学生,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认读生字,培养能力
在学习生字时我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法。“请同学们把你记忆生字的好办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识字,共同品尝学习的快乐。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为小组的讨论可以引发学生思维的交叉、补充,完善自悟过程。同学之间的合作,可以汲取众长,再一次扩大信息量,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识,促进学生交往合作的能力。由“学会”变成“会学”。
学生分组合作独立识字后,在全班交流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适时补充对比识字、联系生活识字等多种方法,如:“双”字的教学,我采用与又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劳动”两个字的教学,采用字义与字形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脑”字通过组词帮助学生记忆,揭示“月”字旁的构字规律,。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因为学生在完成探究发现任务中,往往不能透过事物的外在表现抓住本质,不能进行准确的抽象和概括,老师的适时点拨,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完成内化。
同时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使识字变得生动有趣。由于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兴趣容易转移,生动变化的画面可增强直观性,让学生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使学生真正做到了动口、动脑。通过课间律动让学生再次兴奋起来。
四、回归整体,再次巩固
语文教学应注重让学生在读中自悟、自得。一年级的课文篇幅短小,应以朗读、背诵为主,因此我以指导学生朗读贯穿课堂教学始终,让学生读得充分,练得到位。
设计送字宝宝回家这一环节,让生字与课文再次相联,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最后的动手环节是对学生思想教育的一个实践活动。
教学中的不足:
1.教学目标的设计高出了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以至于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推到了课外完成。
2.在教学中生字离开课文的时间有点长。
3.奖励方式(星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时间,干扰了教学效果。
4.对低年级语文课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应该在孩子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适当设计写字环节,让每堂语文课孩子都能动笔。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