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盐基础检测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章盐基础检测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4-06 16:2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章盐-基础检测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
一、单选题
1.郴州市万华岩是一处规模宏大至今仍在发育的地下河溶洞,属于我国南方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溶洞中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的主要成分是CaCO3。CaCO3属于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2.以下几种常见化学肥料中即能促进颗粒饱满又能增强抗倒伏能力的是
A.硫酸钾(K2SO4) B.磷酸二氢钾(KH2PO4)
C.磷矿粉[有效成分Ca3(PO4)2] D.尿素[CO(NH2)2]
3.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正常雨水偏弱酸性原因:SO3+H2O=H2SO4
B.生活中用天然气作燃料:C2H5OH+3O22CO2+3H2O
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NaHCO3+HCl=NaCl+CO2↑+H2O
D.工业上用熟石灰制烧碱:Ca(OH)2+2NaNO3=Ca(NO3)2+2NaOH
4.在pH=3的溶液中,下列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Cu2+ K+ NO
B.Ag+ Na+ Cl-
C.Na+ Ba2+ OH-
D.K+ Ba 2+ SO
5.磷元素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其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磷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
C.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 g
D.是农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6.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A.氯化钾 B.碳酸氢铵
C.硫酸钾 D.磷矿粉
7.以下是Na2CO3、NaHCO3的溶解度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0℃ 10℃ 20℃ 30℃ 40℃ 50℃ 60℃
Na2CO3的溶解度(g/100g水) 7.1 12.5 21.5 39.7 49.0 48.5 46.0
NaHCO3的溶解度(g/100g水) 6.9 8.1 9.6 11.1 12.7 14.5 16.4
A.40℃的饱和Na2CO3溶液升温到60℃,会析出晶体
B.60℃的NaHCO3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可得到NaHCO3晶体
C.30℃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Na2CO3溶液降温到20℃,有晶体析出
D.20℃的饱和Na2CO3溶液中通足量CO2,生成的NaHCO3会部分析出
8.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④
9.今年夏粮又获丰收,再显中国饭碗自信,其中化肥功不可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尿素[CO(NH2)2]能使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
B.磷酸二氢铵(NH4H2PO4)属于复合肥
C.含氮量为31.5%的硝酸铵(NH4NO3)化肥样品为纯净物
D.化肥虽好不能滥用,过度施肥会造成土壤退化和水体污染
10.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可能呈蓝色
B.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C.滤渣中只有Ag、Cu
D.滤液中的阳离子有Ag+、Cu2+、Zn2+
11.忘盖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变质。下表中分析与设计错误的是
选项 问题 分析与设计
A 为何变质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B 是否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C 是否全部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观察产生沉淀多少
D 如何除去杂质 取样,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2.某实验小组将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溶液为酸性
B.b点恰好完全反应
C.c点溶液的溶质为硫酸
D.b、c两点沉淀质量相等
二、简答题
13.化学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同学们开展“使用农药、化肥‘利’与‘弊’”的辩论,请你从化学的角度各说出一个观点。
(1)“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容易受碱性溶液的侵蚀。洗发用品分为洗发剂(弱碱性)和护发剂 (弱酸性),洗发时,你认为使用洗发用品的先后顺序是什么_____?解释这是为什么_____?
(2)农业上使用硝酸铵时不能与熟石灰混用,原因是什么_____?
15.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变质生成碳酸钠。
(1)氢氧化钠溶液易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方程式表示)
(2)取少量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稀盐酸后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一个用碱溶液来除去氢氧化钠中少量杂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向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变红,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因为_______________.若滴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再滴入无色酚酞溶液,酚酞变红,证明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填:“部分变质 ”或“完全变质”)
三、推断题
16.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钠盐,且A、D都由三种元素组成,E是红棕色固体,且与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黑色粉末生成,C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图中“—”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反应①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B物质与E物质反应过程中,B物质具有____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17.A—F均为常见物质。A和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向A中加入黑色固体C,A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并生成B;固体D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与B混合后即可生成固体E,E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向E的水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沉淀F,将F加热后,能生成黑色固体C和液体B.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A、B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2)C的化学式为______,在A反应生成B的过程中,黑色固体C的作用是______。
(3)D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______(填“吸收”或“释放”)热量。
(4)E的水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在农业上的实际运用是______。
四、实验题
18.兴趣实验能激发同学们学习化学实验,某同学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两种溶液快速全部推入,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1)先推入的液体是NaOH溶液,判断的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
(2)cd段压强变大,其原因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__
(3)实验反思:欲证明C点处反应后的生成物,除了用盐酸还可以用不同类别的物质是什么?(写一种即可)。_____________
19.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做了如下实验:
(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1),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了 。
A.温度差 B.重力差 C.压力差 D.浮力差
(2)第二组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下图(图2)实验装置进行探究:A现象为____________;B现象为__________;C现象为__________。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NaOH的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___________。
(4)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__;第二组同学滴加___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_。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
20.甲、乙两组同学为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分别做了如下相同的四个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D中的现象是____。
(2)以上实验中,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化学方程式____。
【继续探究】
实验结束后,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将本组A、B、C、D四支试管中的物质各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静置,发现:
①甲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
②乙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红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____。
【拓展延伸】
甲、乙两组同学共同讨论后一致认为两个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为同一物质,请写出本实验过程中产生该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写一个即可)。
五、计算题
21.某化学小组进行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相混合的实验实验过程及数据如下图所示:[反应原理为]。
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2.取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10.6克于烧杯中,完全溶解于一定量的水中,向所得溶液中滴加10%的稀盐酸,所加稀盐酸与生成气体质量如图所示,求:
(1)写出图中A点表示的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
(2)图中BC段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
(3)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23.洁厕灵的有效成分为HCl,李强同学测定某品牌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他将100.0g洁厕灵倒入锥形瓶中,逐次加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测出每次完全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g 118.9 137.8 M 175.6 195.6
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表格中M的数值为 。
(2)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CO3的质量是多少
(3)该洁厕灵中HC1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4.向160g含有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 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写出b点对应溶液的溶质______ (填写化学式),原混合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C
4.A
5.D
6.D
7.B
8.B
9.C
10.B
11.C
12.C
13. 促进物作物增产 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
14. 先用洗发剂再用护发剂 保证头发处于酸性环境中 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后会反应Ca(OH)2 +2NH4NO3=Ca(NO3)2+2NH3↑+2H2O导致化肥失去效果
15. 2NaOH+CO2=Na2CO3+H2O 有气泡产生
Na2CO3+Ca(OH)2===CaCO3↓+2NaOH 不能 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 不完全反应
16. CaCO3 CO2 复分解反应 还原性
17.(1)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或它们由不同的分子构成)
(2) CuO 催化作用(或加快反应速度)
(3) CaO+H2O=Ca(OH)2 释放
(4) Ca(OH)2+CuSO4=Cu(OH)2↓+CaSO4 配制波尔多液
18. 依据气压图像,CO2气体与NaOH溶液反应,气体减少,气压变小 含有Ca2+或Ba2+盐溶液
19.(1)C
(2) 软塑料瓶变瘪 去壳的熟鸡蛋被吸入集气瓶中 烧瓶中的气球胀大
(3)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4) 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20. 溶液变浑浊 氯化钙 氯化钠 氢离子
21.解: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x。
x=4g
×100%=8%
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22.(1)NaCl 、Na2 CO3(2)盐酸过量(3)50%
23.(1)156.7;(2)10.6g;(3)7.3%
24.Na2SO4;10%
向含有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待硫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b点时,恰好完全反应,故b点对应溶液的溶质是:Na2SO4;
设原混合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是x,则
x=10%。
答:硫酸铜溶质质量分数为1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